陆云蓁:“我倒忘了你父亲是木匠,你早同我说,让丫鬟去库房拿一面屏风就是。” 生过孩子之后,陆云蓁身上多了股柔和气息,人更温柔了。 崔如英道:“这么点儿小事儿,我爹就能给办了,再说了,前日又刚来,你昨儿还在生孩子,哪有空操心这个呀,三娘子不怪我善作主张就好。” 陆云蓁:“胡说,什么擅作主张,你能把这儿当自己家就好。” 崔如英:“吃的比在家里好,三娘子呢,也得多吃些,这样才能养好身子。” 孩子的关心会让人觉得真挚,陆云蓁不禁笑了笑。 只不过燕归堂厨娘的手艺吃惯了,今儿中午一顿饭,好几样菜,这个两筷子那个三筷子,勉强吃个五分饱,她就吃不下了。 还不如酱肉包吃着香,昨晚的鸡蛋饼也清淡,却不是这个清淡法。 下人说清淡点的最是滋补,话虽如此,可太过清淡,也没胃口。 怀孕九个多月,忌口了九个多月,终于生了,还得忌口。 孩子有奶娘丫鬟照料,根本用不着陆云蓁操心,养好身子才是要紧事。 如今生了儿子,尽管陆云蓁说男女都一样,可在这样的世家大族,有儿子就有底气。 不然昨日赵婉芝怎会过来说那番话。 她早产怪不到赵婉芝头上,要怪也怪她自己不争气,因那么点话就动了胎气。 想起昨日,也是惊险万分,的确该养好身子。 陆云蓁道:“我吃得过于清淡了,这怀孕的时候吃的就清淡,孩子生下来了原以为好些,可中午的菜一点味道都没有。” 崔如英知道许娘子喂奶不能乱吃,刚生产完有清淡些有利于恢复,她道:“三娘子,这样吃要吃几日呀?” 陆云蓁:“我李嬷嬷去问了大夫,怎么也得三五日,后头就好些了。” 崔如英想,坐月子不能吃硬的,辛辣刺激恐怕也不利于恢复。 就算不这么清淡,也不能乱吃。 崔如英道:“三娘子,不然试试春饼?开春正是吃春饼的时候,薄薄一张饼,卷着菜吃,什么都能卷呢,有肉有菜,其实也清淡。” 有时候有肉不一定好吃,没肉也不一定难吃。 崔如英也不会日日都做饭,她又不是府上的厨子,又不给她月钱,偶尔帮帮忙,再给出出主意,这就差不多了。 两个厨娘呢,该她们操心陆云蓁吃什么。 崔如英道:“这春饼面得软一点,烙出来再用热气熏熏,就不会硌牙,里面的夹的菜可以试试白菜豆腐粉条,再炒一些肉丝,就差不多了。” 就比如京酱肉丝,那道菜也好吃,不过厨娘应该不会做这道。 陆云蓁被崔如英说的有些饿了,“可以试试,不然你晚上也吃这个,还是想吃别的。三丫,你要想吃什么,跟小厨房说就是。” 崔如英还是不太习惯这个名字,但她没有犹豫,“我也吃春饼吧!三娘子,我一会儿去小厨房问问赵大娘,能做不。” 京城人吃炒菜米饭多,面食少。 春饼也多是普通人家爱吃,用猪油炒,连肉都不用放,冬天囤的白菜、拿豆子换块豆腐、加上一些剩的碎粉头,炒一大锅,一家人就能美美吃上一顿。 陆云蓁倒是吃过春饼,不过是巴掌大薄薄一张,都是吃烤鸭时卷着吃。但今儿听崔如英说起那些清淡的白菜豆腐,反而勾起她的胃口。 陆云蓁道:“那可是麻烦你了。” 崔如英:“不麻烦,毕竟我也吃呀。” 陆云蓁还是过意不去,这样懂事的孩子,的确招人稀罕,“等会儿儿吧,一会儿把孩子抱来,你也看看。” * 崔如英去小厨房看了看,赵大娘擅长面食,王大娘擅做炒菜,听崔如英说,也就八九不离十。 不过光吃菜哪儿行,再去外头买一只烤鸭,德胜斋的烤鸭最好吃。 崔如英一听还要买烤鸭,遂道:“可有酸萝卜,用酸萝卜和鸭架炖点汤,肯定好喝,也开胃,省着油腻。” 赵大娘觉得这法子不错,她专心做饼,只不过做出来的不太一样,“我烙出来的面饼怎么这么硬呢?” 以前做春饼,都是用饺子皮大小的面皮蘸上油,一张一张压上,擀薄了再上锅蒸,蒸熟的饼皮软,一张张揭开正好。 这烙春饼还是头一回。 崔如英道:“婶子,得热水和面,越软越好,面团中间放点油酥。一张饼皮能从中间一分为二最好。然后烙好的饼皮得放蒸锅上,热气熏着。” 崔如英手有点痒痒,她也想吃春饼,好不容易趁机吃一回,可别做差了。撸开袖子,热水和面,赵大娘吓一跳,赶紧给接过来。 这么小的人哪儿碰那么热的水,她皮糙肉厚受得住。 这样活的面的确软,薄薄一张饼皮,平底锅煎一会儿,两面就金黄了。 这样拿出来也有些硬,有些脆,不过等在蒸锅里放了一会之后的确软了。 一旁王大娘在掰粉条,掰好的粉条用热水泡上,普通人家吃这个是因为碎粉头炖菜时间一久就散了,但是在侯府,只会把粉条掰碎。 白菜全用的嫩芯,一点白菜帮都没有。豆腐是去大厨房拿的,白白净净一大块。 陆云蓁中午没吃多,就留崔如英在屋里吃的。 薄卷饼,白菜豆腐,一盘子烤鸭,还有一盘京酱肉丝。 汤是酸萝卜鸭架汤,没有辣椒还有生冷之物,白菜豆腐粉条连荤腥都不见。 饼皮没有薄如纸,却软如绸缎,虽然不能包容万物,可是这三道菜,能裹得紧紧的,什么清炖排骨,陆云蓁已经忘到脑后了。 裹着白菜豆腐粉条的春饼卷成一个小卷,咬一口,是豆腐的水嫩的粉条的柔和,没肉的确清淡,可里头似也有肉香的。 猪油炒的,能不香吗。 崔如英觉得赵大娘她们做的更吃好,以往吃粉头还会咯牙,但是这道白菜豆腐粉丝,特别随和。 陆云蓁道:“是好吃,还好有你。” 崔如英:“大鱼大肉吃多了,也得换换口味。” 烤鸭两人都没怎么吃,反而是白菜豆腐京酱肉丝,裹着卷饼几乎吃完了。 再喝碗鸭架汤,浑身舒坦。 吃过饭,崔如英让陆云蓁好好休息,陆云蓁喊了声李嬷嬷,“把我妆匣最下面那对梨花小钗子拿来。” 崔如英道:“三娘子,你不会是要给我吧?只一顿饭而已,吃了高兴就是,不必这么客气。” 李嬷嬷把装着小钗子的盒子拿过来,陆云蓁取来亲手戴到崔如英头上,“不是给,是送于你。” 崔如英年纪小,梳了双丫髻,一边一个,正好。 钗子是银的,上头两朵梨花是黄玉攒的,陆云蓁笑着打量一番,“好看,这是我幼时戴的,现在已经用不上了。本来想留给女儿,可这生了男孩也不便留给他。 你年纪小,戴着好看。千万别推来推去,我还坐着月子呢。” 崔如英没再扭捏,“三娘子,真的好看吗?” 陆云蓁点点头,“好看极了。” 崔如英笑着道:“谢谢三娘子。” 陆云蓁道:“也谢谢你费心为我想吃食。” 陆云蓁还坐月子呢,崔如英没再打搅,便回了厢房。 等到太阳落山,夜幕降临,屋里都点了灯了,陈娘子还没起来,屏风那边还有呼噜声。 崔如英估摸着该到戌时了,可陈娘子不起,怎么换人。 又等了一会儿,秋月就来屋里喊陈娘子,大概是因为上午出了趟门,下午觉不够睡,所以喊了几声,陈娘子才醒过来。 平日也就罢了,现在两个人看孩子,拿一样的工钱,她晚一会儿,许娘子就得多看一会儿。 陈娘子迷迷瞪瞪睁开眼,嘴上说着马上马上,但又在屋里收拾了好一会儿才去东屋。 崔如英等啊等,许娘子才回来。 许娘子神色有些疲倦,崔如英忍不住道:“都怪陈娘子起不来,害娘回来晚了。”
第十七章 名字 许娘子好脾气道:“多看一会儿也不费劲,谁都有忙的时候,更何况夜里看更累人。” 其实月子里还不算太忙,孩子睡的时候多,醒了换尿布喂奶,拍拍嗝晒晒黄疸,等能翻身之后,怕磕了碰了,就得更仔细。 她白天看已经占了便宜了,咋好意思因为一时半会儿的说人不好。 许娘子坐着歇了一会儿,问崔如英六丫咋样。 崔如英道:“才两天,看着没长多少,我把羊奶留下了,还去了刘婶儿家一趟。” 崔如英把刘婶儿抱六丫去临街喝奶的事儿说了说,那三十文钱也交代了。 许娘子嫌买绢花乱花钱,崔如英道:“二姐都这么大了,在家多累,你都给我做了新衣裳,她能高兴吗?” 许娘子这才看见崔如英头上的小钗子,是梨花样子,跟袖口上的小花正相呼应,“你头上这哪来的?” 崔如英道:“下午三娘子叫我过去说了会儿话,她中午吃的不好,我就跟厨娘说了做春饼。春饼反而能用的多些,然后三娘子就把这对小钗子给了我。娘,我本来不想要,可是三娘子盛情难却,她坐着月子呢,我也不好跟她拉扯这个。” 崔如英的确没想要,若只是让车夫送送,她高高兴兴的。 不过要都要了,崔如英笑着问:“娘,好看吗?” 许娘子在心里叹了口气,几个孩子里三丫长得最好,戴着这个哪儿能不好看呢。 只不过做娘的,看见自己买不起的别人给了女儿,心里就有些难受。 许娘子:“既然是三娘子给的,就好好收着。” 到底是说不出让崔如英别往外戴的话来。 崔如英笑了笑,恰巧秋月来送饭食,崔如英催着许娘子快吃饭。 有丫鬟帮衬,小公子又成日睡着,许娘子没到忙起来脚不沾地的地步,只不过别人家的孩子要更上心谨慎,所以一天紧绷着,才觉得累。 吃过饭,崔如英又催许娘子赶紧睡,比起卖包子,这三两银子赚的也不容易,不过做生意得有头脑,当初的日子能做奶娘已是万中之幸了。 只不过,陈娘子这人欺软怕硬,就是吃定她娘脾气哈,可回回让她这么欺负,那怎么行。 崔如英打算再看看,要是一直这样,得想法子。 次日一早,许娘子不到辰时就醒了,醒来轻手轻脚收拾好,也没喊崔如英,还抓紧时间吃了个饭。 两人定好了早上辰时轮换,晚上戌时轮换,一人六个时辰。 崔如英醒的时候,正听见门口许娘子跟陈娘子说话,陈娘子乐呵呵地说道:“许妹子,昨儿起得有些晚了,辛苦妹子多看会儿,真是对不住。” 崔如英坐起来,离门口近,她见许娘子反倒一脸不好意思道:“哪儿的话,都有忙的时候,况且晚上看更累些。你快回去睡觉吧,这也累了一晚上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7 首页 上一页 1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