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娘子笑了笑,“成,那我就回去了。” 天已经亮了,陈娘子笑着看了崔如英一眼,“三丫也醒啦。” 崔如英点点头,“婶子回来了。” 陈娘子打了个哈欠,“这一晚上也累人,真困呐。” 她目光落在崔如英脸上,很快,她眼睛骨碌骨碌转着,就瞥到一旁桌子上的梨花银钗上,“这钗子挺好看的。” 崔如英把钗子拿起来,道:“那可不,三娘子给我的,婶子也觉得好看吧。” 陈娘子问的道:“来,你跟婶子说说,都帮三娘子啥忙了,三娘子给你这个?” 崔如英道:“就跟着说说话,陪着三娘子,我一个孩子能帮啥忙,婶子你也太瞧得起我了。我觉得呀,是三娘子身边没有可以说话的人,我又爱说话,也许是因为这个才找我的。” 陈娘子点了点头,“这样呀,行吧,你玩儿去吧,婶子去睡觉了。” 崔如英冲着陈娘子笑了笑,等她绕过屏风,崔如英揉了揉脸,陈娘子那边没一会儿就想起了呼噜声。 陈娘子爱说话,嘴有些碎,年纪大的妇人,这也不算什么大毛病。 可偏偏仗着夜里喂奶,占许娘子的时辰,许娘子不好说什么,还不如白天夜里两人轮换着来。 崔如英觉得那是个雷打不动的,不过她动作依旧轻,收拾好后秋月又来送早饭了,一杯羊奶两块绿豆糕,两个巴掌大的肉饼,还有一碗鸽子汤。 崔如英慢吞吞吃完,端着托盘去了小厨房。 碗筷不用她刷,端到小厨房就行了。 院子里有些热闹,燕归堂的丫鬟们手里抱着托盘,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去。 才来几天,很多人崔如英都面生,就认得李嬷嬷,大丫鬟锦月,还有帮衬许娘子她们、偶尔来送饭的竹月秋月。 这般忙碌。 崔如英突然想起,今天是小公子出生的第三天,侯府肯定要办洗三礼。 崔家孩子多,孩子越多家里越穷,不管是因为长得好看颇受疼爱的崔如英,还是四郎五郎,都没办过洗三礼。 甚至连满月都没大办过。 六丫满月那天还是刘婶儿记着,过来送了六个鸡蛋。 崔如英也没跟谁打听过侯府的事,但看一大早就这么多人准备,想来陆云蓁生了小公子,侯府上下都很欢喜。 那日得喜钱,秋月说是夫人给的,钱夫人应该很看重这个孙子。 大房二房总不至于这么多年都没孩子,钱夫人看重,要么前头的两房不是她所生,要么生的是孙女。 崔如英一个孩子,也帮不上什么,刚要回屋,就听李嬷嬷叫她,“崔小娘子!” 崔如英回过头,“嬷嬷,可是三娘子叫我。” 李嬷嬷道:“今儿小公子洗三,崔小娘子一会儿也去沾沾喜气吧。” 洗三礼在正院办,可见一斑。 如今未立世子,府上依旧是她管家,只不过年纪大了,家中琐事就交给了身边的管事嬷嬷,偶尔让几个儿媳妇操持。 小公子的洗三礼要请福泽深厚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过来的宾客还要添盆呢,燕归堂的丫鬟就是去正厅准备洗三的洗澡水和宴席。 毕竟小公子是三房的,燕归堂丫鬟们也上心。 这是热闹事儿,丫鬟们都去看热闹呢,让崔如英同去是陆云蓁特意嘱咐的。 崔如英大大方方道:“行,什么时辰呀,是不是得中午,中午暖和些。” 如今三月中旬,草长莺飞天气渐暖,不过刚出生的孩子,还是得谨慎些。 李嬷嬷笑了笑,“没错,到时崔小娘子就和三娘子同去。” * 陆云蓁还在月子中,吹不得风,中午过去的时候从头到脚都包裹得严严实实,这个时节还披着冬日带毛的氅子。 孩子一早就由丫鬟和奶娘抱到正院去了,崔如英没乱走,也没乱跑,就跟在陆云蓁身边。 陆云蓁拉着崔如英的手,细心叮嘱,“一会儿到了正院,我们先去给夫人请安,夫人若是问你你就答,其他人不必理会。” 崔如英点了点头,又问陆云蓁:“三娘子冷不冷?” 崔如英年纪小火力旺,热源顺着两人握在一起手传到陆云蓁身上。陆云蓁摇摇头,“穿得多,而且你手也热,我还觉得热得慌呢。” 崔如英满意地笑笑,“那就行。” 到了正院,楚庚元也在,陆云蓁先带着崔如英去请安,钱夫人道:“还坐月子呢,快起来。” 小公子在偏房,这会儿由奶娘照料。 钱夫人让陆云蓁坐下,又看向崔如英说道:“这就是你说的那奶娘的女儿吧,是个美人胚子。” 钱夫人完全是看在陆云蓁的面子上,她冲崔如英招招手,然后从头上摘了根珍珠金钗,她这个岁数首饰大多华丽老成,给崔如英戴并不合适,索性就放到了崔如英手里。 这个是真不能要。 崔如英把手背到身后,推脱道:“夫人,我跟我娘过来就是为了照顾小公子,这个断不能收的。” 钱夫人原本,只是看在陆云蓁的面子才给了见面礼,可是崔如英个头也就六七岁的样子,却一点都不怯生,口齿伶俐,说话声音清脆跟黄鹂鸟似的好听,更显模样好看,钱夫人就多了两分真心,“给你你就收下。” 陆云蓁笑着道:“收着吧,长者赐不可辞。” 是一般孩子她也不会带过来,崔如英懂事儿明事理,只会给她长脸。 崔如英道:“多谢夫人。” 钱夫人道:“也是个可人,看来是爹娘教养的好。” 陆云蓁笑了笑,“我想的和母亲一样呢,孩子还小,能耳濡目染,长大懂事些,做父母的也能少操心。” 钱夫人算是给陆云蓁吃了颗定心丸,“二房如今没顶立门户的,你好好教养,日后侯府门楣,都得你们三房担着。” 说完这句,正院的丫鬟进来道:“夫人,三娘子,吉时到了,宾客们都在正厅等着呢。” 钱夫人欣慰一笑,“走吧。” 陆云蓁朝着崔如英招招手,她今儿也是观礼。 不仅钱夫人重视此事,连安定侯也重视,长房孩子不少,可嫡出孙子这还是头一个。 洗三安定侯请了不少同僚,钱夫人的娘家、交好的世家夫人也都来了。 丫鬟们备好了洗澡水,紫檀木的澡盆已放好了温水。 正厅摆好了茶点椅子,先来的宾客就直接添盆了。 添盆有祝福之意,像普通人家,投几枚铜钱就聊表心意了。但是来安定侯府的都是贵客,家世显赫不说,跟安定侯府交情也不错,有往水里投玉把件的,有投玉观音的,有投金镯子的。 楚庚元准备了一个竹子翡翠挂坠,陆云蓁给的是早给孩子准备的玉佩。 崔如英跟在陆云蓁后面,她身无长物,但心意嘛,就把那日给的喜钱二两银子放了进去。 若是女孩子,她肯定放珍珠簪子了,可男孩子,只能放银子了。 正巧许娘子也抱孩子出来了,看见崔如英也在她还愣了愣,三丫怎么也在这儿?不过今儿人多,宾客如云,丫鬟也不少。 添盆过后吉时也到了,安定侯今日穿的极其郑重,他拱手对宾客道:“多谢大家百忙之中来观礼,今日是我孙儿璋哥儿的洗三礼,请郑国公夫人来主持,只盼他日后能长大成人,振兴门楣。” 安定侯说完,陆云蓁怔住了,她看了眼楚庚元,孩子才出生第三天,名字一直未取,问楚庚元只说不急,却没想到公爹在这样的场合给起了名字,还是璋这样的字,可见寄予厚望。 楚庚元拍了怕陆云蓁的手,虽未说话,却也是无声安抚。 崔如英人小也看不见大人的脸色,她的确有些羡慕,还是有个名字好呀,她现在还叫三丫呢。 总不能一辈子都叫三丫吧。 后头看着郑国公夫人给璋哥儿洗了洗,然后就由许娘子抱回去了。 安定侯府备了席面,陆云蓁还在月子中,洗三礼结束就回燕归堂了,崔如英不在乎席面,脑子里反倒一直记着名字这事儿。 陆云蓁看了她几眼,“怎么了,是不是饿了,不然让李嬷嬷带 你去吃席?” 崔如英摇摇头,“三娘子,我能不能请你帮个忙。今日我看见小公子有祖父起了名字很是羡慕。我如今名字叫三丫,但是早些年我大哥念书,听他读过《诗经》,其中有两句话记忆颇深,有女同行,颜如舜英。我也给自己起了个名字,如英,三娘子,你能不能说与我娘听。”
第十八章 读书 “如英,”陆云蓁念了一遍,后来在心里又连着崔如英的姓,一起读了一遍,崔如英,倒是朗朗上口,是个好名字。 许娘子从前做过奶娘,家里应该是过过一阵有钱日子的,家里孩子能读书倒也不稀奇,只不过那会儿崔如英才几岁,竟然还记得《诗经》里的一句诗。 陆云蓁只觉得稀奇。 而崔如英请她帮忙之事,算不上为难,但陆云蓁顾虑多些,让她和许娘子说这事儿,她觉得有些不合适。 就拿改名字的事来说,在侯府这样的地方,多是当主子的给丫鬟改名字。 再者说了,名字不管好不好听,都是长者给起的,她哪里好做主改许娘子起好的名字。 把名字改成如英的确是好听,就怕许娘子多想。 陆云蓁心里突然有了个主意,她拉着崔如英的手问道:“那你可还记得别的诗句,可知如英二字是什么意思?” 崔如英道:“英,华也,华是花的意思,我记着的还有一句叫落英缤纷,诗经中带如英二字的也有,‘彼其之子,美如英’,其余的我就不记得了。” 改名字的事崔如英其实想过去求许娘子,只不过家里都是这样的名字,两人起名字时依着“贱名好养活”,六个孩子也就这么叫下来了。 来侯府许娘子就千叮咛万嘱咐了,不能生别的心思,若是知道她想要改名字怕是要多想。 许娘子怕崔如英生出飞上枝头的心。 陆云蓁倒是有些惊喜,她道:“你能记得这些已经很不错了,如英这两字甚好,这个忙我答应帮你,不过不能现在就和你娘说。” 崔如英刚一喜,神色又顿住了,这是为何? 陆云蓁耐心解释道:“私下里我可以叫你如英,你记性好,也有悟性,你可知女子也该读书识字的。二房的女儿今年六岁,现在在府里的学堂读书,长房的女儿也要启蒙,我想让你到时候跟着一块儿去念书,这名字可以让学堂先生帮你改,也算师出有名。” 师者,长也,改名字也合乎情理。 比起答应改名字的事儿,更让崔如英惊喜的是能去读书。且不管能不能赚钱,家境如何,在这个时代女子读书可不是件容易事儿。 崔如英道:“多谢三娘子!三娘子大恩我没齿难忘!”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7 首页 上一页 1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