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热不成冻,虽然按照酱肉包做出来也有汤,但是味道不够好。这个卖得贵,味道绝对不能差。 崔大山点点头,卖吃食,稍微哪里做不好就不能往外卖,今儿包子煎了不少,可前头的不能卖出去,崔大山能尝出最后一锅最好吃,但别的也不差,不过女儿说啥就是啥。 煎出来的生煎有好几盘,崔如英让二丫去刘婶儿家一躺,送一锅去,刘娘子帮家里太多,尤其是带着六丫去喂奶,这是大恩情,不是送几回东西就能还清的。 二丫给自己鼓了鼓气,不过到刘娘子家,还是忘了说好听的,飞快把包子放下,连盆都忘了拿,最后还是刘娘子追了出来,才把盆带回来。 二丫到家的时候,崔大山和崔如英已经把包子放在扁担里了,今儿做的多,崔大山挑个大的,给二丫留了个小的扁担。 崔如英没嘱咐别的,就把价钱嘱咐清楚了,“一个三文钱,买四个给十文,但不能买两个给五文,以后也是,价钱不能变,包子味道不对千万不能往外卖,更不能卖隔夜包子。” 说到最后崔如英又补了一句,“爹,等咱们包子摊儿做大做强,到时候这生煎可是招牌,现在可不能砸了招牌。” 崔大山把这话放心上,“放心吧,卖不出去带回去自家吃。” 家里都爱吃这个,酱肉包吃腻了,但这个还新鲜着。 这个包子,他一口就能吃一个,跟饺子似的,真要敞开肚子吃,五十个都不够他吃的。 到了城东,崔如英跟着两人走了一会儿,卖出去几份之后她就让二丫跟着崔大山一块儿,自己去别处买。 这样快一点,早点卖完早点回去。 崔大山本来不太放心,但是崔如英一向机灵,就道:“卖完了咱们还来这儿,一块儿回家。” 崔如英点点头,跟崔大山他们分开走,一边走一边叫卖,一直到了昨天老婆婆来买包子的地方。卖出去几份之后,她就跟巷口坐着的人打听陈娘子家住处。 坐在门口的婆婆问:“哪家的,去陈娘子家啥事儿?今儿她还没回来呢,你去也是空一趟。” 崔如英指了指挎着的篮子,道:“过来送点东西。” 婆婆这才给指了路,“后头第二条巷子第四家。” 崔如英道过谢后就找了过去,城东房子的确大,好多家门口还有小的石狮子,不仅如此,路也宽敞一些。她找到之后没急着进去,先在门口看了几眼。 这个时代家里只要有人,大门都是敞开的。 崔如英看见院子里一小娘子在洗衣服,大大小小的衣裳晾了一院子。家中还算干净整洁,只不过,她好像听见有孩子在哭。 崔如英站了一会儿,也没听见孩子哭声止住,她敲了敲门锁,对着院子里晒衣服的小娘子道:“听见你家孩子哭呢,咋不哄哄?” 女娃看过来,她看起来和二丫年岁差不多,模样和陈娘子有些像,丹凤眼鼻梁有些塌,不过比人显得高瘦。她只往门口看了一眼,没说话也没动。 崔如英又道:“你家大人不在吗?” “我奶抱着我弟出去。”女娃这样说着,也没进去哄孩子。 崔如英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刚想再说两句,就碰见一个抱着孩子的婆子从身后进去,她往旁边避了避,瞧见婆子怀里的孩子胖嘟嘟沉甸甸,手腕上还带着个银镯子。 婆子抱着孩子进去,似乎是听见哭声了,拉下脸骂道:“赔钱货哭什么哭,一天到晚就会哭,好好的福气都给哭没了。” 大约是婆子声音太大,她怀里的孩子也哭了,这回婆子就耐心哄着,“乖孙别哭,等你娘回来了喂你喝奶,不哭不哭。” 院子里的小娘子还在洗衣裳,一声不吭的,崔如英抿了抿唇,绕了一圈从巷子另一头出去,她说不上心里是什么感觉,但若崔家也这样,她肯定受不了。 陈娘子疼儿子,可女儿也不能放着不管啊,可是陈娘子若丢了活儿,对女儿或许更差。 崔如英家里也有妹妹,虽然她对六丫不够好,但也是妹妹,妹妹哭了,她也不会看着不管。 若是陈娘子本分,她不打算再理会这些事。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话真没错。若是陈娘子回家喂女儿,她或许还高看一眼。 把包子卖完崔如英就回分开的巷口了,等了好一会儿崔大山和二丫才回来,他俩卖得慢一点,不过好在是卖完了。 崔大山的脚步比来时轻快多了,他没想到还真能卖光,卖得不算快,但都卖出去了。虽然今天做坏了好几锅,但剩下的也够赚的了。 早晚都能做生意,家里的日子肯定红红火火的。回去的路上崔大山也没发现女儿心情不佳,只问崔如英:“明儿就得回侯府了吧?” 崔如英:“明天早上等你卖完包子走吧,连着屏风一块带过去。” 崔大山:“要不吃了中午饭再走。” 他转念一想,在侯府吃的比家里还好,要想做好吃的还得崔如英做,“算了,还是早点回去吧,你娘也能放心。” 崔如英点了点头,“要是累了,下午就别来卖包子了,身体最要紧,可别给身子累垮了。我和娘在侯府吃得好,你们在家也别省吃俭用的,赚了钱你要是总存着,财神爷就会觉得你只进不出,后头就不让你赚钱了。再说了,你们吃得不好,我和娘在侯府还得惦记着。” 崔大山诧异道:“财神爷还管这事儿?” 崔如英道:“做生意甭管卖什么,铺子哪怕再小,也得供奉财神。爹,我说这些,不是跟你说财神,而是慢慢来,身子最要紧。” 崔大山笑着道:“你们年纪小受不得累,但爹可不怕,这可比做木工活儿轻巧多了。” 做木活的时候要弯腰,一弯腰就是一个多时辰,又疼又麻。再说了,卖包子赚的也多。要是按一个月五钱算,做木工一年都顶不上卖包子一个月。 崔大山啥都不怕,可家里孩子不见得,多弄些肉菜吃能长得高一点,壮一点。 崔大山看看两个女儿,差三岁的,可三丫没比二丫矮多少。 崔大山道:“明儿我再换点鸡蛋去,以后隔个三五日就吃顿肉,你可得告诉你娘,千万别担心家里,六丫挺好,胖了不少呢,叫你娘别想她,等天再暖和点儿,我抱过去给她看看。” * “六丫真胖了?”许娘子白日看璋哥儿,晚上跟陈娘子换过后才有空闲。 崔如英道:“那可不,这还能有假,胖了也白了,总想抬头呢。” 她是上午回来的,崔大山只能送到侯府门口,是小厮把屏风抬进来的。 回来之后她跟李嬷嬷说了一声,中午吃了饭,却一直没见陈娘子,想来是回家了。 崔如英吃过饭后陈娘子才回来,看见屏风没说什么,慢悠悠把午饭吃了,这才睡下。睡得晚自然起得也晚,小公子出生也有几日了,这回是第二回 起晚了。 还是因为前两日她不在,晚没晚她也不知道。 梳洗吃饭,每次都能耽误半个时辰,这样许娘子就得多看半个时辰。 不过许娘子感激陈娘子让她夜里睡,别看今儿多留了,却不在意这些。 在门口时陈娘子像那日一样,说困得不成样子,劳烦许娘子多看一会儿。许娘子甚是体谅,还道:“夜里不合眼更累些,没事儿,睡得好才能喂好小公子。” 崔如英气得懒得听这些。 说完话,许娘子往屋里一看,看多了个屏风就知道女儿回来了,更是欢喜。 这屏风也是不错,跟着中间隔的一扇把屋里分成了两间,进门之后陈娘子还和原来一样,往右边走,崔如英和许娘子往左边绕一下就成了。 崔如英心里恼火,却笑着把家里事儿挑拣着说了说,先说了说六丫,许娘子一听女儿胖了,眼角都露出笑纹了,“还是喝奶长得快,可得给人家拿些东西。” 崔如英道:“拿过鸡蛋,也拿过包子,每次去都不会空着手,娘你就放心吧。” 许娘子点了点头,别的她就不操心了。 许娘子也是刚轮换,这会儿还没吃饭,等秋月送来饭食,母女两人一边吃一边说话。 崔如英差点把最要紧的事儿给忘了,她道:“我回家这两日,看爹跟大哥下午都闲着,就去城东卖包子了,做的水煎包,跟早上的酱肉包不太一样,味道更好,赚的钱更多,每回卖个几十个不成问题。” “这样家里也能多攒点银子,大男人不怕累的。”许娘子笑着道,“等喂养过小公子,咱们也能回家帮衬。” 崔如英道:“到时候攒下钱了可以盘个铺子,不然阴天下雨都做不了活儿。” 许娘子没想过这些,轻轻应了声,“这个以后再说吧。” 至于陈娘子,崔如英也没问,许娘子的性子软和好说话,就算迟了也不会说什么,恐怕还因为陈娘子夜里照顾小公子过意不去。 原想着偶尔一次也就算了,结果还是这样。她娘好欺负,她可不好欺负。 吃过饭后,崔如英催许娘子快点儿去睡觉。 等许娘子睡熟了,她拿着衣裳,把屏风的两边都挡上,省得天亮了透光。 陈娘子晚过几次,她娘晚个一两回算不得事儿,谁还没个睡过头的时候。 次日天色有些阴暗,崔如英心里装着事儿,醒得早,一旁陈娘子许是白日累得很,迷迷糊糊醒来一次,看屋里暗,崔如英又把脑袋往许娘子怀里一扎,“娘,天还黑着呢,不必着急起。” 困意来袭,许娘子禁不住又睡着了,想着天色暗的确不急,却忘了是因为昨儿来的屏风,所以床边才暗,这一觉是舒服了,可再醒来离卯时就差半刻钟。 虽然都在院子里,可已经赶不及了。 许娘子又急又恼,“哎呀,怎么晚了呢。” 许娘子还得收拾梳洗,当奶娘的不能邋里邋遢地去照顾孩子。 早饭也得吃,自己饿肚子就是小公子饿肚子,尽管她已经很快了,可还是耽误了时辰。 过了卯时,许娘子才收拾好,要出门的时候陈娘子正从外头回来,屋外天色阴沉,她脸色也阴沉,好像能滴水。 陈娘子双臂抱着胸,“许妹子,不是我说你,本来夜里就累,你这耽误几刻钟几刻钟的,我也不好办啊。” 陈娘子比许娘子大几岁,摸人性子也摸得准,知道许娘子人老实,不爱说话,是个软柿子。 她也知道许娘子起得晚怕是真起不来,不是有意的,可如果不说几句她心里难受,下回还如此怎么办。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7 首页 上一页 2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