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一城烟雨一楼合,一花只为一树开

首页 > 穿越重生
收藏  反馈 

世家子弟考科举

作者:映在月光里   状态:完结   时间:2025-03-30 12:10:15

  三亩地,水稻加上小麦,按照丰年算,共收粮食七百二十斤,交六成半的租子,余下两百五十斤左右。李大柱一个成年劳动力,每天都吃不到一斤粮。耕种三亩地,他比耕牛都要辛苦。

  宁毓承打量着李大柱,他头发胡乱挽在脑后,发丝灰黑各半,脸黑黢黢,瘦得颧骨快顶破皮,问道:““你今年多大年纪了,你阿爹呢?””

  “我今年三十整,阿爹四十七整。”李大柱答道。

  宁毓承心头仿佛被塞了棉絮,几乎无法呼吸。他再也问不下去,仓惶转身离开。

  田间地头的农人,依旧弯腰忙碌个不停,有人走在田埂上,也佝偻着身躯,永远直不起身。

  宁毓闵边走边回头望,见宁毓承没跟上来,不放心回来找。看他站在一颗香樟树下,俯身干呕,不禁担忧不已,跑上前关心问道:“小七,你怎地了,可是身子不舒服?”

  宁毓承五脏六腑都在翻滚,又堵又闷,他深深喘了口气,站起来撑着香樟树,摇摇头,道:“我没事。”

  宁毓闵愣了下,道:“小七,可是你先前见到尸首受了惊吓?”

  “二哥,不是。死人不可怕,也没人亲眼见到鬼害人,活人才可怕。”宁毓承淡淡道。

  宁毓闵怔住,半晌后,苦涩地道:“是啊,活人才可怕。”

  太阳渐渐朝西边移动,风起了,吹得人身上凉飕飕,香樟树叶哗啦啦响。

  宁毓润绷着脸跑了回来,挥舞着手臂,生气地道:“贺美人不要脸,他简直是睁眼说瞎话!他当人都是傻子呢,李大柱阿爹李大,明明就是背到山上,关在洞中等死,张氏也是那样,他竟然说是意外!贺禄还说,在前朝时,朝廷就下令,废黜禁止这一习俗,不许再将生病,不能再干活的老人,背到山上老人洞丢弃。大齐以孝为先,世人讲究孝道,绝不会发生猪狗不如,弃养亲生父母之事!”

  “那该怎么办?”宁毓闵问道。

  宁毓润无语道:“二哥,你这是何话,当然要给父母养老送终,怎地问出怎么办的话来!”

  “他们养不起,谁能帮他们养?朝廷讲究孝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朝廷可会帮他们养?”宁毓闵问道。

  宁毓润被噎住,他不做声了,低头踢着地上的泥,道:“这种伤天害理,有悖人伦纲常的事,总归是不好。”

  “我以前醉心医术,经常去帮人看病。给老人看的,极少极少,八成都是一家之主,余下的便是家中的男丁,余下几个则是妇道人家,小娘子。若病得严重些,很快他们就不再寻医问药了。以前我不了解,更没再过问,他们是已经病愈,或是已经病亡。”

  宁毓闵自嘲地笑了,“如今回想起来,他们都不是,他们是在等死。”

  这时,贺禄从张氏家中离开,前来找他们。见几人都不说话,神色讪讪道:“走吧,天色不早,我们该回城了。”

  宁毓润道:“贺美人,我真是小瞧了你。”

  贺禄听宁毓润话里有话,懊恼地道:“彼此彼此,宁三郎,你阿爹在甘州府做官,你敢说甘州府没这种事情发生?”

  “你!”宁毓润被抢白,他却无法反驳。

  甘州府产盐,土地贫瘠,百姓比江洲府还要穷。宁毓润绝不敢打包票,甘州府便是海晏河清。

  贺禄见宁毓润吃瘪,得意地摇头晃脑,道:“我看不得人受穷,免了他们一成的租子。唉,以后我再也不来了,要是多看几桩,官田的租子都得被我送了出去,唉,我简直是败家啊!”

  “五郎,你可知道,府上赁给李大柱的官田,要收几成租?”宁毓承问道。

  贺禄哪知这些,平时的租子,皆是府中管事在操心,每到交租的时候,自有管事他们去忙活。

  “府上赁给李大柱的官田,收六成半的租。”宁毓承道。

  “我听管事说,平时他们没种子下地耕种,都是阿爹好心先借给了他们,待收成之后再还!”贺禄不服气道。

  宁九先前控诉,赁地等于借印子钱,宁毓承这时明白了里面的意思。

  贺道年借给佃农的种子,待粮食收成之后,肯定要收取利息。印子钱的利息高,他收取的利,绝不会低。

  宁毓承没再做声,话到嘴边,始终难以出口。他不清楚,宁氏的

  佃农,可有借宁氏的种子,偿还高额的利。

  贺道年只是江州府的过客,最多五六年就会离任。滚得再高的利,他调任后就难以收回来。

  而宁氏在江州府,积累下来的利,他们才要子子孙孙来偿还。

  串子他们将地中的草大致拔完了,一行人经过了山上的惊吓,都没了精力说话,道别后各自离去。

  上了马车,宁毓闵靠在车壁上,按着自己的胳膊,道:“这一天明明没做甚,腿脚都酸得很。小七,你可还好,回去后喝一碗热汤,早些歇息。”

  “二哥,我没事。”宁毓承抬了抬腿脚,让宁毓闵放心,问道:“二哥,你可知道,九叔究竟犯了何事被逐出族?”

  “我也不大清楚,只听说九叔读书不认真,常与那些爱空谈之流来往。”宁毓闵警惕张望,压低声音道:“我听说,祖父辞官之事,与九叔有些干系。”

  宁毓承哦了声,宁九犯下的事,只怕不小。

  “二哥,我们府上向佃农收几成租?”宁毓承问道。

  “租子的事情是大伯父在管,我听阿娘抱怨过,好似看年成,荒年收得少一些,丰年也不加租,大致在五成左右。阿娘说,大伯父是拿公中的钱,在替自己积攒名声。”

  江夫人的抱怨听多了,积攒在心中,压得宁毓闵经常透不过气。说出来之后,他不禁长长舒了口气,苦笑道:“小七,阿娘没甚坏心,她就是要强。”

  “嗯,二哥放心,我不会说出去。”宁毓承道。

  宁毓闵笑了起来,道:“小七少年老成,与你商议事情时,我经常以为,你是大人了。”

  “二哥,你将我看做大人就是。”宁毓承的确装不来少年,他也没想过要硬装。而且他在思索佃农的事,宁毓闵是兄弟中最可靠之人,道:“二哥,五成左右的租子不算低,佃农一年到头,大半时日要靠野菜豆子充饥。”

  “我以前听大哥说过,佃租不能再减,减了会发生骚乱。患贫不患均,其他的佃农见到宁氏的租子低,他们会争抢着来佃宁氏的地,或是要求主家降低租子。主家肯定不愿意,难免发生打斗伤亡,宁氏便成了众矢之的。”宁毓闵紧张地道。

  宁毓承应了句好,他考虑过这一点,宁氏一旦敢动摇所有权贵的利益,将会万复不劫。

  老人洞的惨状,在宁毓承眼前不断回现。

  他以为陈淳祐家过得凄惨,谁知,到处都惨不忍睹。

  读书,做官,做个清正廉明的官员。

  一点都改变不了穷人的现状,除非蒙住自己的双眼。

  回到宁府,宁毓承与宁毓闵道别,他回到松华院,更洗之后,在自己院子用了些饭食,便坐在榻上发呆。

  没一会,福山进来道:“七郎,老太爷让你前去知知堂。”

  宁毓承来到知知堂,宁礼坤刚从外面回来,满身的酒气,他吃了口茶水,放下茶盏道:“地里的活做得如何了?”

  “我们拔了一会草,余下的活,都是贺禄的随从帮着我们做了。”宁毓承坦白答道。

  宁礼坤一愣,板着脸道:“你倒是实诚,只我让你们干的活,居然交给了别人去做!阳奉阴违,你的孝道呢?《孝经》可读了,你且说说看,究竟错在了何处!”

  “祖父,我们去爬山了。在山上,我们看到了老人洞。”宁毓承直视着宁立坤,将爬山之事娓娓道来。

  “老人洞?”宁礼坤念叨了句,脸色微变。

  “一个洞中有具老妇的尸首,一个洞中有个老翁奄奄一息,没多时断了气。将生病没用的老人......其实算不得老人,他们不过四五十岁出头,因着下地劳作,他们大多在这个年岁都死了。”宁毓承道。

  宁礼坤紧盯着宁毓承,声音沉了沉,道:“小七,你究竟想说甚?”

  宁毓承平静地道:“祖父,你让我读《孝经》,我读了,自以为有些心得。《孝经》究竟讲的不是孝,而是忠。祖父,可是这样?”

  宁礼坤顿了下,猛然间神色大怒,将茶盏用力一摔,厉声道:“宁小七,让你读书,你读得乱七八糟!今天不好生收拾你,老子以后管你叫祖父!”


第23章 ……

  宁礼坤抓起戒尺,起身便要揍宁毓承。他当然不会坐着挨打,跳起来就跑。

  年纪轻腿脚灵活,嗖一下就奔到了宁礼坤对面,气得他吹胡子瞪眼,戒尺敲在书桌上啪啪响,指着他骂:“好你个混账,有本事你别跑!”

  两人绕着书桌,一个跑,一个追。宽敞厚重的花梨木书桌,隔着祖孙,宁礼坤追得气喘吁吁,宁毓承躲得游刃有余。

  “祖父,圣人言,要以理服人。”宁毓承小心躲避着戒尺,回嘴道。

  “你个兔崽子,还敢拉出圣人言来搪塞。老子是你祖父,你的孝道......”

  说到孝道,宁礼坤蓦地想到老人洞,差点被口水呛住。

  “我太懂孝道了,我若坐着任由祖父鞭打,才是不孝。”宁毓承看出了宁礼坤的窘迫,紧跟着道。

  “你少阴阳怪气,老子还没到七老八十,还能动,也吃不了几颗粮食!等到老子动不了,自己爬到老人洞去等死,这下你满意了?”

  宁礼坤语气低落了几分,明显物伤其类了。

  宁毓承笑道:“祖父莫说笑了,无论易子而食,还是送亲人去死,都是畜生做出来的事情。”

  宁礼坤瞥了眼宁毓承,神色稍霁,一时没有做声。

  “当人过得不如畜生的时候,就不足为奇了。”宁毓承补了句。

  宁礼坤脸色又变得难看,追上前骂道:“你个混账,少指桑骂槐!”

  虽然宁礼坤红光满面精神矍铄,他今年已经五十八岁,在大齐已经算是老者。要是他气得不小心摔跤伤筋动骨,宁毓承的罪过就大了。

  宁毓承停下脚步,甚至主动转身迎上前,很是客气道:“祖父,你打几下出气把。”

  宁礼坤的戒尺扬起,宁毓承飞快道:“祖父轻一些,我穿得薄,要是打伤了,说不定流脓灌水起高热,小命不保。”

  天气逐渐炎热,伤不易愈合。宁礼坤的戒尺落在了半空中,他终是不舍,只轻轻拍在了宁毓承身上,咬牙骂道:“孽障!”

  扔掉戒尺,宁礼坤走到旁边的榻上坐下,喘气歇息。宁毓承走过去,在他脚边的杌子上坐了下来。

  宁礼坤斜了眼宁毓承,心情复杂至极。

  儒家讲究忠孝,天子更是推崇备至。真正读得通透的倒也不少,但大多都是为了读而读,为了考试而读。世道风俗如此,书上圣人留下来的道理,乃是不容置疑的传世之道,有几人会深思,提出质疑?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