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虎不知何时溜了过来,拿帕子为新婚妻子擦汗。 没错,苦等了十余年的秦虎,终于在去岁年末娶到了心爱的姑娘。新婚几个月,正是如胶似漆奥的时候。 夫妻两个都在御前当差,时不时地就有碰面的机会。 孙泽兰也不忸怩,任秦虎为她擦拭汗珠,一边低声笑问:“这半日过来,各军队有没有长进?” 输赢就不用多讨论了。依然是南阳亲卫营独占鳌头。 不过,几支京城军队也都大有长进。 “皇上这法子好得很。”秦虎低声笑道:“平日里几位大将军,个个眼高于顶,谁也瞧不上谁。现在都被我们亲卫营打趴下了,玩命练兵,都极有长进。” “照这架势,要不了两年,我们大梁军队就能彻底改头换面,拉出来都是精兵了。” 话音未落,军帐外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秦虎!不好了!边关送了急报过来!”
第817章 番外之国战(一) 战火来得猝不及防! 柔然去岁冬季严寒,冻死了大批牛羊。各部落都饿死了许多人。天气刚暖一些,柔然可汗伏名敦便召集所有部落骑兵,大举集结,冲击边关。 边军在外巡逻的两支哨兵营,都遇上了大股骑兵,被全部灭了。 范大将军反应迅疾,立刻闭守城门,并令人送急报来京城。 姜韶华手中拿着的,正是范大将军亲自写的奏折。 女帝陛下脸孔如罩着一层寒霜,目中闪着冰冷的杀意。她目光扫过军帐里一张张熟悉的脸孔,先点了左大将军的名字:“威远侯,这份奏折,你先看看。” 左大将军起身接了奏折,迅速看了一回,然后沉声道:“皇上,这几年,边关只有小摩擦,并无大战。这一回,柔然猛然大举进犯,不杀够抢足了,是不会罢手的。” “范忠良勉强能守城,真上阵打仗,不是柔然对手。就是末将在边军,也只能先守城,避让锋芒。” 然而,这也就意味着,主动权都在柔然骑兵手中。柔然人可以绕过坚城,一路烧杀抢虐。十余个边城,要遭殃了。 朝廷派兵前去,动作再快,路上也得消耗不少时日。这段时日,就得靠范大将军了。 姜韶华深深呼出一口浊气,张口道:“左锋!” “末将在!”左大将军拱手。 “朕命你领英卫营八万精兵前去边军。灭了柔然,杀了伏名敦。朕封你国公之位。” 左大将军目中闪过凌厉的光芒:“末将领命!末将就是拼了这条命,也一定灭了柔然骑兵。” 姜韶华定定地看着左大将军:“怎么打仗,是你的事。朕不要你的命,朕要的是柔然骑兵被灭。” “朕的亲卫营,也随你一同去,他们都听你号令。” “刘恒昌,秦战,孟大山。” 三位亲卫统领,一同拱手:“末将在。” 姜韶华目光扫了过来:“记住,此行你们都听左大将军号令。谁不听军令,大将军可以军法处置。” “谁要是仗着是朕的亲卫,给左大将军添乱,朕绝不轻饶!” 刘恒昌三人心中凛然,不敢和女帝陛下明亮锐利的目光对视,纷纷低头领命。 姜韶华又看向其余三位大将军:“御林军留守京城,不能动。神武营勇威营各留一万人,其余人手全部都派出去,随左大将军出征。” “这一场国战,打赢了,都有功劳,朕不会亏待你们。要是谁敢从中弄鬼,扰了大局,朕亲自用长枪,取了他的人头。” 包大将军还好,司马将军和宋将军心里直冒寒气。说实话,做武将的,都将自己的人马看做命根子。要领兵打仗,那功劳就得是自己的。谁愿意将自己的兵给别人? 可眼下,女帝陛下摆明态度,要全力支持左大将军。他们根本没有拒绝的余地,只能低头领命。 姜韶华看着冯尚书:“冯尚书,朕只给你十日时间。户部要筹措出大军的军费和粮草。” 冯尚书二话不说,拱手就应了:“臣立刻去户部。” 陈丞相不等女帝陛下吩咐,便道:“老臣去一趟内务府。” 这等时候,所有能动用的力量都得用上。 姜韶华略一点头,最后,目光再次落在左大将军的脸上:“英卫营有八万人,南阳亲卫营有三万。神武营勇威营再各出四万多人。加起来将近二十万人。” “朕再发一道圣旨,让范大将军听你号令指挥。” “加上边军,就有将近三十万兵马。” “左锋!朕信你,希望你不负朕厚望!” 左大将军热血激涌,目光愈发平静锐利,沉声道:“末将也不说什么好听话了。一切战场上见真章!末将这就召集武将们来军帐,商议如何行军打仗。” …… 二十万大军,先不说怎么打仗了,光是行军安排,就是一项令人头皮发麻的浩大工程。每日行军多少里,如何扎营安顿,每日饮水吃饭排泄,都得仔细安排。 左大将军领着一众武将在军帐里反复开会商议,熬了几晚没睡,才勉强理出个章程来。 左大将军亲自进宫,将厚实的奏折呈给天子。 姜韶华这几日忙着调度筹集粮草,也没怎么睡好。她翻看了一遍奏折,对左大将军道:“这些事,都由你定夺拿主意。朕只做一件事,就是保证大军的军需辎重粮草军费。” 武将得遇明主,没什么可说的,且拼了这条命就是! 左大将军不再多言,躬身行礼。 大军出发前,姜韶华特意宣召刘恒昌进宫。 “刘恒昌,朕知道你有雄心壮志和一腔热血抱负。只是,你这几年才展露头角,资历尚浅,威望还不足。” 姜韶华温声道:“此次国战,朕压上了家底,只能胜,不能败。朕选左大将军,一来是因为左大将军在边军二十年,对柔然骑兵最熟悉。二来,二十万大军,行军打仗排兵布阵都不是易事,眼下有这份能耐的,只有左大将军。” “军中只能有一个统帅,那就只能是左锋。” “朕要你放下心中成见,抛开所有杂念,一切都听左大将军指挥号令。” 刘恒昌正色应道:“皇上放心,末将对左大将军并无不服。” 姜韶华淡淡道:“你没有不服,亲卫营里有人替你不服气。” 亲卫们兵阵练得娴熟,可以说都是刘恒昌的功劳。在他们看来,自家统领比左大将军厉害得多。又是正经的天子嫡系,凭什么要听左大将军号令? 刘恒昌见天子都知晓了,不由得一声苦笑:“末将也说他们了。他们嘴上不吭声,心里总有些不服气。” 姜韶华看着刘恒昌:“总之,朕今日该说的话,都和你说了。行军或打仗的时候,亲卫营上下要听令行事。扰乱军心乱了战局的,一律以军法论处。别仗着是朕的亲卫营,就骄狂肆意妄为。” 刘恒昌肃容应是。 又过几日,大军终于启程。左大将军打起了自己的旗帜,又令人打起赤色蛟龙旗。 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直奔边关。
第818章 番外之国战(二) “启禀大将军!我们派出去的人,已经追上了柔然骑兵,还交了手。伤了大概两百多人,只得退回来了。” 一个满脸胡茬的武将匆匆进了边军的主将军帐,急急拱手禀报。 已经熬了多日未曾好吃好睡的范大将军,着急上火双目赤红,闻言眉头重重跳了一下,怒道:“谁让他们退的?传本大将军号令,令他们继续追击!” 武将低声为同僚们说情:“大将军请息怒。不是我们想退,实在是柔然蛮子太凶残,杀红了眼。兄弟们实在撑不住。再不退回城内,去的人就得都交代在那儿了。” 范大将军用力攥紧手中的书信,怒火汹涌喷薄而出:“那也不能任由柔然蛮子四处烧杀抢虐。当兵吃饷,这时候就该为大梁朝的江山百姓拼命。” “立刻去传军令!只留一万人守城,其余人都派出去,给我追击柔然蛮子,能杀几个算几个!” 心腹武将被喷得满脸口水,无奈领命,快步跑出去传军令。 范大将军深呼吸一口浊气,将手中信展开,又看了一回。 这是天子的亲笔书信。信中内容很简单,朝廷已派了二十万大军,由威远侯左大将军亲自率兵前来。边军的任务是,牢牢拖住柔然骑兵,绝不能任其来去如风。 这一场国战,不容有失。哪怕主将不是他范忠良,打赢后最大的功劳是威远侯左锋的,他也不能有怨怼不满,要竭尽全力打赢这一场国战。 一旦输了…… 不,不能输! 大梁朝的精锐兵力,几乎都来了。为了供应粮草辎重军费,朝堂亲尽全力。天子连家底都拿出来了。 这一战,只能赢不能输。一旦输了,他们再也无颜回朝,更没脸去见天子。 现在边关战况也十分明显。主动权都在柔然那一边。柔然蛮子们饥寒交迫了一个冬日,穷疯了饿疯了,现在四处抢掠,杀人也快杀疯了。边军不能坐视不理,必须要出坚固的城池,去追击柔然蛮子。 战损高得惊人,用边军的两条命三条命甚至更多人换柔然蛮子一条命。短短数日,边军死伤已经到了一个可怕的数字。好在这样的拼命,总算有些用处,大大拖住了柔然蛮子四处掠夺的脚步。而且逐渐摸清了柔然蛮子的兵力分布。 现在,就要继续熬下去,撑到朝廷二十万大军赶来。以庞大的兵力,压制并打垮柔然蛮子。 这么做是眼下最合适的军策。就是死伤太重,且看不见什么实在功劳。 范大将军用力抹了一把通红的眼,勉强打起精神来,走出军帐,先去伤兵营安抚伤兵。 伤兵营里,到处躺着伤兵,断腿断胳膊的,腰腹后背鲜血汩汩的,各种惨状都有。一个个哀嚎痛呼。这样的惨状,普通人看了根本受不了。 范大将军看在眼里,胸口都在抽痛。 他来边军也有六七年了,一步一步慢慢收拢了军心。虽然威望还不及以前的左大将军,因为军饷发的充足伙食胜过从前,倒也颇得士兵们拥护爱戴。 这几年来,他一直用刘恒昌的方法来练兵,练出了不少精锐骑兵。普通步兵以五人为小方阵,专练对付骑兵。所以,对上柔然蛮子,也有一战之力。 现在死伤这般惨重,战损太高。这一场国战过后,不知边军中有多少人能活到最后。 范大将军在伤兵营里转了半日,出来的时候眼睛赤红。 接下来半个多月,和柔然蛮子的激战一直在延续。柔然骑兵也死伤了许多,边军死伤更重。全凭着一腔热血悍勇在硬撑。 他已经没有和左锋较劲的心思了。 左大将军快些领兵来救援。 边军真得快撑不住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69 首页 上一页 4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