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帐里就四个人,当着两个大梁武将的面,石洛侯扑通跪下,双目赤红,泪如雨下,口中发出嘶喊声。 伏名敦口中塞着一团破布,根本连句话都说不出口,呜呜了两声。 左大将军在边军多年,精通柔然话,听了冷笑一声:“你父汗杀了无数大梁将士和百姓。我们大梁和柔然才是血海深仇。” “大梁天子怜惜百姓,令我们来送国书。”刘恒昌竟也是一口流利的柔然话:“可汗已经送到,你来接天子国书。” “接了国书后,大梁和柔然五年内互不进犯。” 左大将军瞥一眼刘恒昌。这个刘恒昌,竟连柔然话也说得顺畅。也不知背地里下了多少功夫。 亲爹还在对方刀下。 石洛侯只得低头,接了国书。 左大将军沉声道:“你们父子在军帐里等半日。本将军领着大梁百姓离去。天黑之际,你们才可以离去。” 说完,冲刘恒昌道:“刘将军,你留在军帐里。等大军和百姓撤走了,再领兵追上我们。” 这都是之前就商议好的。 刘恒昌干脆利落地点点头。 柔然带来的大梁百姓,数目庞大,根本无法计算。粗略看去,至少有十几万。 这也是石洛侯的阳谋了。 一来显示自己对父汗的孝心。 二来,你大梁要人,我把人都给你。但是,带着这么多人,你有能耐走出草原吗? …… 左大将军对此早有准备。 七万大军,留下一万精锐给刘恒昌。其余六万人,有五万岿然不动,另有一万士兵打散,全部散到百姓中。一个士兵负责管束十余个百姓。为了保证行军顺畅,这些士兵们握着兵器,一脸杀气。 做了几年或十余年奴隶的百姓们,在明晃晃的兵器面前噤若寒蝉,连哭喊声都小了许多。 大军先行开路,前后左右都是骑兵。百姓们麻木又茫然地被驱赶着向前走。 如果从上空往下看,就如一堆猎犬撵着羊群向前,速度十分缓慢。 不过,好歹是动起来了。 左大将军策马前行,身边心腹武将紧张地低语:“大将军,我们就这么走了。留下刘将军殿后,万一出什么事,刘将军有个好歹,我们可没法向皇上交代。” 左大将军淡淡道:“刘将军主动请缨要殿后。再者,除了他,也没人能压住阵。” 要做名将,就得有胆识有气魄。 退一步说,如果刘恒昌出事了,他领着这么一大批百姓,想逃也逃不了,一定会有一场恶战。 草原处处都是战场,不到最后一刻,谁敢保证自己能全身而退? 直至天黑,大军才走出了十几里。 对骑兵们来说,策马半个时辰就能追上来。 马蹄震荡,地面不停颤栗。 亲兵急急来报:“启禀大将军,有骑兵在迅速靠近,是不是刘将军他们,现在还不清楚。” 左大将军心里是否忧虑,无人知晓。总之,面上一派镇定:“派人去查看,有消息立刻来回禀。”
第828章 番外之归梁(一) 一炷香后,亲兵飞马来报。 是刘恒昌领着一万骑兵追上来了。 左大将军缓缓呼出一口气,后背全是冷汗,黏腻地沾着衣裳。好在无人能窥见,他这个威远公兼大将军的颜面丝毫无损。 左大将军没急着继续前行,下令原地扎营安顿。 有两万骑兵不停巡逻警示。其余骑兵纷纷下马,支起了简易的帐篷。伙房忙碌着埋锅造饭。从柔然蛮子手中解救出的百姓数量,远超预料。万幸这一支大军粮草充足,带来的粮食省着些吃,至少够撑到回到边军大营。 刘恒昌下马后,立刻来见左大将军。 左大将军坐在军帐里,已经是一派镇定冷静,丝毫看不出之前的紧张忐忑。 刘恒昌也是一样,先拱手禀报:“大将军,石洛侯已经带着柔然可汗离去。末将这才领着人追上大军。” 左大将军点点头,扬手示意,军帐里其余人立刻退了出去。 只剩左大将军和刘恒昌两人四目相对。 两人几乎同时张口:“要提防柔然蛮子夜袭。” 左大将军沉声道:“这个石洛侯,年轻气盛,此次吃了这么大的闷亏。只怕不会善罢甘休。” 刘恒昌低声接过话茬:“国书上言明,五年之内大梁和柔然不起战事。这一次国战,柔然蛮子损失惨重。石洛侯今日只带了一两万骑兵来。我们有六万骑兵一万辅兵,论兵力,根本不怕他们。” “末将只担心,百姓们刚从火坑里跳出来,如惊弓之鸟。万一柔然蛮子夜袭,百姓们会被吓得四处逃散。不利于大军行军。” 左大将军一拍桌子:“你和本大将军想到一起了。接下来的行程,我们得时刻提防柔然蛮子突袭。另外,还有想办法安抚这些百姓。” 刘恒昌肃容拱手:“末将不才,愿为大军殿后。” 这又是最危险的差事。 左大将军深深看一眼刘恒昌:“这一回草原之行,刘将军当居首功。” 刘恒昌应道:“功劳暂且不论。末将带来的一万南阳亲卫,个个身手骁勇,且练过多年对付柔然蛮子的兵阵。对上他们半点不怵。所以,这个差事,交给我们最为合适。” 确实如此。 左大将军不是那等忸怩墨迹的脾气,很快便应了:“好!这桩差事就交给你。一万骑兵殿后,兵力也勉强够了。遇到任何情况,立刻派人来请求支援。” 刘恒昌拱手领命。 这一夜,军营里的火把一夜未熄,巡逻的骑兵也片刻没放松过。 万幸,预想中最坏的情况并未出现。确实有不少柔然蛮子在远处窥探军营的动静,不过,并未真正冲过来。 隔日,大军继续缓慢前行。 有一队柔然蛮子远远跟在大军身后。 到了第三日第四日,尾随的柔然蛮子越来越多,约有数千人。 刘恒昌没有一直等着,主动领一万骑兵出击。双方冲撞激战,各有损伤。柔然蛮子扔下几百具尸首,如潮水般褪去。 刘恒昌冷冷下令:“迅速打扫清理战场,我们的人全部带走。柔然蛮子的尸首,堆放在一处。” 草原上打仗,素来有筑京观震慑对方的恶习。到了刘恒昌这里,连头颅都不砍了,直接堆砌了一道尸首堡垒。 这一场硬仗,直接击垮了柔然蛮子的斗志。 败兵狼狈逃回去,领头的柔然武将跪在石洛侯面前哭道:“大梁骑兵实在厉害,竟敢和我们正面对冲。他们兵强马壮,个个骁勇,我们根本不是对手。” 石洛侯气得面色铁青,怒骂一通,又亲自以鞭子教训了心腹一顿。 伏名敦也彻底没了雄心壮志,虚弱地说道:“石洛侯,我早就和你说过了。现在的大梁和以前不同了。以前大梁是兔子,我们柔然猛士是雄鹰。现在,大梁变成了狡诈凶残的恶狼。我们已经折损了许多雄鹰,再打下去,日后巢穴都保不住。别忘了,草原上的雄鹰不止有我们,还有鞑靼高车各族。” 没错,柔然经历一场大败,实力大损。已经禁不起再来一场大败了。如果折损的人手太多,便会有别的草原部落取而代之,抢走他们的霸主之位。 汉人有一句俗话,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石洛侯扔了沾满血迹的鞭子,恨恨道:“我听父汗的,这就领兵回去。等过几年,新的柔然猛士成长起来了,我们再向大梁寻仇。” …… 随着大梁军队前行的大梁百姓们,走了大半个月,终于走出了草原。 当高大的边关映入眼帘,忽然有百姓痛哭失声。激动的哭声有极强的感染力,很快,哭声连绵起伏。 左大将军心肠再硬,此时也不忍心呵斥恸哭的百姓们。他下令军队原地修整,并派人去扣关。 不到半个时辰,城门便打开。 一个满脸胡须的武将领着亲兵策马相迎。 正是边军主将范大将军。 自朝廷大军出边关进了草原,到今日已有两个多月。这段时日里,范大将军一直派人密切留意草原里的动静。三日前就领兵来边关等候,终于等到了大军归来。还等来了十数万面黄肌瘦衣衫褴褛的百姓。 左大将军没功夫闲话,张口便道:“大军需要休息整顿,这么多百姓也要安置。” “请边军大营先拿出粮食来,让百姓们吃几日饱饭。” 这一路行军,既要提防戒备柔然蛮子突袭,又要保证行军速度,根本无暇也顾不上百姓饱饿。事实上,最后几日,军粮已经大大不足,骑兵们都只能吃个半饱。这才保证了大部分百姓有口粮。 范大将军不说二话,立刻便应了。 十几万百姓一拨接着一拨进了城门。直至最后一个百姓也进城了,左大将军才令大军入边关。 高大坚固的城门关上的那一刻,左大将军长长松了一口气。 刘恒昌一直提着的心,也慢慢落回原位。 这几个月来,大战没有,小仗却没停过。兼之精神紧绷,就没好好休息过。今晚,终于能睡个安稳觉了。
第829章 番外之归梁(二) 边军里还有两个月的军粮。 范大将军毫无保留,将军粮全部拿了出来,令伙房熬粥做馒头。粥是浓稠的,筷子立进去不倒。杂面馒头暄软热腾,量大管饱。 忙到半夜,远道回来的大梁百姓们才吃上饱饭。 不知是谁,又哭了起来:“呜呜,真没想到,我们还有活着回来的一日……嗝!” 一边打饱嗝,一边大哭。 “我们的家都被毁了,以后还能去哪儿。”这是从彭城出来的百姓,一家子妻儿老少都被杀光了,只剩他一个。精壮的汉子,在草原里做了几年奴隶,如今瘦如枯柴,泪流满面的模样,令人心酸。 一片哭声中,响起一个坚定的声音:“皇上派人来救我们,就不会不管我们。大家伙儿都放心,我们这么多苦难都熬过来了,以后一定能熬到好日子。” 是啊!最大的苦难都过去了。 不管如何,能回大梁,就已是最大的幸运。 百姓们抹了眼泪,又笑了起来。 百姓们裹着边军发下来的薄毯子,依偎在火堆边,怀着释然和对未来的憧憬睡去。 范大将军愁得根本睡不着。 这么多张嘴,只靠边军里的粮食,最多撑半个月。朝廷每两个月送一回军粮来。他倒是写奏折送去朝廷了,可这一来一回得不少时间。万一粮食送的不及时,百姓和将士们都得饿肚子。到时候可是要出大乱子了。 隔日一早,范大将军顶着一双青黑的眼,去见左大将军。 刘恒昌等人也在。 左大将军索性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69 首页 上一页 46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