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大将刀护在怀里,闷头吃饭。 “陶大,郡主最多及你一半高。”不知是谁嬉笑说了一句。 陶大将饭盆放在地上,咚地一声响。然后,在众目睽睽之下,霍然起身过去,将那个嘴欠的拎起来,用力甩一圈,扔飞了出去。 嘭!那个亲卫被摔得七晕八素,哇啦吐了一地,吃进肚中的肥肉都吐了出来。 陶大嗡声嗡气:“谁敢说郡主不好,俺就揍他。” 众亲卫哈哈大笑,冲陶大竖大拇指。 至于那个嘴欠挨揍的倒霉鬼,众人连眼角余光都懒得给一个。 …… 此时,姜韶华正在营房里吃午饭。 桌子上的伙食和亲卫们吃的一样,一道菘菜烧豆腐,一盆红烧肉。只多了一道肉丝炒素菜,另有一道炸鸟雀。 第二场比试放出了三百只鸟雀,伙房一点都没浪费,通通都捡回来了。时间仓促,拾掇出了二十只,腌制后用热油炸了两遍。香气扑鼻,令人食指大动。 在她的坚持下,宋渊在一旁作陪,秦战孟大山刘恒昌三人也都坐了下首。 平日里大口吃肉骂人口沫横飞的壮汉们,此时一个比一个拘谨小心,唯恐粗鲁的吃相吓坏了纤细娇弱美丽的郡主。 姜韶华也不多说,一口接一口吃了起来。 众人渐渐察觉出不对劲来。 一碗,一碗,再来一碗。 桌上的四大碗菜肴,也迅速少了许多。 ……等等,郡主这么能吃的吗? 秦战眼都睁大了一圈:“郡主还没吃饱吗?” 孟大山也惊得忘了举筷:“郡主可别撑着了。” 刘恒昌是后来的,资历最浅,没有吭声。心里却想着,一年未见,郡主似乎变了许多。 “我还能吃得下。”姜韶华半点没被撑着,倒是吃得更欢快了,顺便招呼一声目瞪口呆的舅舅宋渊:“舅舅,这道炸鸟雀好吃,你也吃。” 宋渊下意识地点头,夹了一块送进口中。 外皮焦香,肉质鲜嫩,确实好吃。 秦战孟大山对视一眼,也不多嘴了,纷纷举筷,吃饭的速度快多了。 吃完饭后,姜韶华在军营里转悠了一圈。 在众人看来,她只一年没来。只有她自己清楚,她离开这里已有二十多年。今日重新踏进这里,似有一股久违的力量在她身体里慢慢苏醒。 这支两千人的亲卫军,是她自立的资本,也是她挺直腰杆的底气。 有些道理,口中说不清,说清了也未必有人肯听。 没关系,她的拳头足够硬的时候,所有人自然就会安静倾听她的声音了。 宋渊几人随在姜韶华身后,一边转悠一边琢磨。郡主中午吃得比他们几个壮汉还多,真不会撑着肚子么? 姜韶华在一处营房前停下,转头对神情心思各异的众人说道:“我打算再建两处军营。将亲卫三营分开,每一个亲卫营都有独立的军营。” 此言一出,众人皆虎躯一震,心里那点小心思不翼而飞。 “郡主要扩充亲卫军?”宋渊第一个问出口。 姜韶华点点头,干脆利落地应道:“是。” 秦战三人眼睛都亮了起来。 亲卫三营,每营六百人。他们三人各领一营。军营虽然大,三营明争暗斗的,难免有些不和谐。 若是建三处军营,每营独占一个军营,还能再招募新人…… 男人骨子里都渴望建功立业。他们是武将,自然盼着麾下兵多马壮。 秦战按捺着激越的心情,将声音放低放缓:“郡主要招募多少人?”
第17章 雄心 姜韶华眸光灿灿:“再募兵两千。”又惋惜地添一句:“以南阳郡的财力,也只能养这么多兵。” 别说秦战三人,就是宋渊听到这两句,都觉心血沸腾,忍不住问道:“郡主怎么忽然要扩充亲卫军?” 姜韶华将“祖父托梦”那一套说辞又搬了出来:“……祖父在梦中对我说,旱灾连着蝗灾,接下来几年北方诸州郡日子都不好过。流匪民匪猖獗,那些建了邬堡的大族,趁机招纳流民,壮大势力。这般乱象,朝廷根本无力管束。” “我们南阳郡地处南北交汇之处,也会被波及。想保南阳郡平安无事,必须要有充足的军力。” “南阳驻军战力平平,现在的左将军是朝廷派来的人,和我们不是一条心。关键时候根本指望不上。” “所以,必须要扩充亲卫军。” 宋渊是第二次听“祖父托梦”,很自然接受了这个说辞。 秦战孟大山都是南阳王生前最信任器重的亲卫,打从心底里相信王爷去了天上也会庇护南阳郡。 唯有刘恒昌,眉头微微一动,看了年少的郡主一眼。 巧得很,姜韶华也看了过来。 刘恒昌被逮了个正着,却半点没心虚,沉声道:“末将斗胆,说几句不中听的话。” “四年前,朝廷派左将军接掌南阳驻军。王爷一怒之下,将五百亲卫军扩充至两千人。这件事,是朝廷不地道在先,没有底气追究,算是默许了。” “现在,郡主要继续扩充亲卫军,如果朝廷追究起来,不知该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颇为尖锐。 秦战孟大山听得不太痛快,动作一致地瞥向刘恒昌。 宋渊也定定的看过来。 刘恒昌面色不变,继续道:“末将不是故意寻衅。南阳郡虽是郡主封地,不过,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郡主要建粮仓屯粮,朝廷不会干涉。郡主想建军营扩充亲卫军,只怕朝廷不会善罢甘休。” 姜韶华不但没生气,反而赞许地看了刘恒昌一眼:“刘将军说得没错。这件事,最大的难处,就是要瞒过朝廷。” 一个瞒,已经表明了姜韶华的态度。 军营是一定要建的,亲卫军也必须要扩充。 至于怎么“瞒”过朝廷,就得仔细斟酌了。 刘恒昌又泼了一盆冷水:“建军营是大事,要征劳役,很难瞒过朝廷吧!” “谁说要征劳役了?”姜韶华挑眉:“今年南阳郡和各县要建粮仓,等春耕过后就要开始,根本没有多余的人手。” 刘恒昌听得一头雾水:“不征民夫,要怎么建军营?” 秦战孟大山也有些懵,一同转头看郡主。 宋渊心里一动,迅速和郡主对视一眼,瞬间明了郡主的心意,张口道:“郡主是想让亲卫们自己建军营!” 姜韶华微微一笑:“亲卫营每日除了操练,也没别的事,自己为自己建军营,难道还不乐意?” 宋渊一琢磨,还真是。一千八百个现成的壮汉,一日三餐米面供着,每个月还发饷银,做些苦活累活怎么了? 秦战第一个张口赞成:“郡主说得对。不说别的,我们一营六百人,个个都是一把力气,只管用。谁敢抱怨诉苦,打一顿军棍就老实了。” 孟大山想了想道:“这么一来,接下来几个月操练就要暂停了。” 建军营要挖地基搬木头石块,都是重体力活。 姜韶华点点头:“等选好地址开建军营,操练就停下。到时候让伙房每天宰几头猪,菜里油水要足,让大家伙吃饱。” 众人一同点头。 然后,就听郡主又来了一句:“大家白日建军营,晚上用一个时辰来读书认字。” 众人:“……” 秦战孟大山的脸瞬间有些扭曲。他们都是糙汉,舞刀弄枪惯了,出力气建军营也算不得什么。怎么让他们读书认字了? 他们倒是想认字,可字不想认识他们啊! 秦战咳嗽一声,粗豪的脸孔小心翼翼地陪笑:“郡主,我是个大老粗,大字不识一箩筐。这读书认字的事,还是算了吧!” 孟大山搓搓手指,一同陪笑:“郡主,我和老秦一样,不是那块料。” 姜韶华温声换了称呼:“秦叔,孟叔,你们两个都正值盛年。如果今后世道真的乱了,我还得处处倚仗你们。你们现在领六百人,靠着军棍和威望就够了。以后若是领一千两千人,或是更多呢?” 不知道是被那一声秦叔孟叔叫得热血上涌,还是听到“两千或是更多”起了雄心,秦战孟大山两人的黑脸都红了。 姜韶华继续说道:“论个人身手,刘将军不及你们两个。可三营军纪最严明,兵阵最强。单打独斗,一营二营高手众多。全员演练,获胜的一直是三营。” “这其中的原因,你们难道就没想过吗?” 秦战孟大山老脸又是一红。 刘恒昌的脸也有些泛红。 他是将门刘家子弟,家学渊源,从小就读兵书学兵法。刘家子弟众多,他出不了头,便琢磨着另辟蹊径。 四年前南阳王招募亲兵,他闻讯来投奔,南阳王亲自考较,让他进了亲卫营,不出两年他就做了三营统领。就是因为熟读兵书善于练兵阵。 秦战孟大山都是王府嫡系亲卫,两人称兄道弟,感情甚笃。便不是有心,他这个后来的被有意无意地排挤也是事实。 王爷去世,郡主年少,军营里人心浮动,他也是其中之一。男人都想建功立业,跟着一个十岁的小姑娘,还有什么前程未来? 兼且秦战孟大山说话老是挤兑他,他心里难免有些不痛快。 没想到,郡主竟当着秦战孟大山的面这般抬举他! “郡主这般盛赞,末将愧不敢当。”刘恒昌定定心神,口中谦虚极了:“秦将军孟将军都胜我良多。我是自知身手平庸,远不及两位将军,这才着意在兵阵上下功夫。” 秦战性情率直,红着老脸接了话茬:“刘将军就别臊我们了。我和老孟都是大老粗,确实该读一读兵书。” 孟大山一拍胸脯:“我们听郡主的。” ……
第18章 天降(一) 傍晚时,姜韶华策马出了军营。 春风和煦,如温柔的手抚过面颊。 姜韶华一整日心情都好极了,双颊红润,黑眸闪着熠熠光彩:“天黑前进城门,我们一同策马,跑快一些。” 在下午第三场比试中夺了魁首的秦虎精神抖擞地应了一声。 拿了第二的孟三宝,嫉妒地看一眼秦虎胯下的黑色骏马:“秦虎今日新得了宝马,我们哪跑得过他。” 秦虎咧嘴一笑,露出两颗虎牙:“三宝弟弟,输给哥不丢人,就别酸了。” 孟三宝呸了一声过去。 今日第三场比试,各营派出的都是少年亲卫。秦虎以微弱的优势胜了孟三宝一招,赢走了宝马。孟三宝心里正怄得很。 众少年亲卫哈哈大笑。 姜韶华也乐了,眼眸如弯月。 秦虎和孟三宝都是年少一辈中的佼佼者,去年选进府中做亲卫。别的都好,就是性情太活泼跳脱了些。 罢了,看在郡主开心的份上,就饶这两个混账小子一回。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69 首页 上一页 1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