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宫里皇帝赏赐下来物件大多都有皇家的记号,即是一种荣誉,也是警告,受赏者要好好把她们供起来,想倒卖出去是不可能的。 简而言之,就是只能供着,不能花。 但桂嬷嬷却不甚在意地将姜夕手上的那锭金子重新夺回来,“公主放心,老奴自有办法。” 桂嬷嬷说的可不是假话,自己在宫里多年,哪里能没有些人脉,只不过想要兑换成可以花出去的银钱,这些金子的价格就要大打折扣了。 听到桂嬷嬷的保证,姜夕就不再去多嘴了,她心里有数,不会给自己惹祸上身就好。 * 主仆二人低调做人,不知不觉,她们竟然在湘水宫呆了大半年有余。 而自从煬帝那日看了姜夕一眼后,就仿佛又忘掉了自己有这么一个女儿,虽然依旧月月来宜贵妃的宫殿,却再也没有召见过姜夕。 姜夕也乐得清闲。 大多数时候都在睡觉,几乎可以说每次醒来的时候都是因为吃饭。又过了一段吃饱就睡,睡饱就吃的日子,姜夕整个人竟然如同脱胎换骨一般,有了不小的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变得白净了。 但与姜若那般乳白细腻的肌肤相比,姜夕的第一眼看上去是冷的,浑身散发着一股病弱的意味,仿佛风一吹就倒。 不知不觉中,姜夕竟然竟然在湘水宫过了第二个年。 夜里,灿烂的爆竹声将姜夕闹醒。 姜夕也不知为何,从前在冷宫里睡得几乎像死去一样的睡眠质量如今却是一闹就醒。 姜夕不懂这是她的身体状况越发糟糕了,还是更好了。好到有余力让她开始多留意这个世界。 被外头的烟花爆竹闹了半晌,姜夕是彻底睡不着了,从柜子里头拿出姜若给自己送来的大氅,披上就出了门。 其实姜夕并没有走太远,只是推开了房门,然后就在门槛上坐着,拖着下巴看外头炫丽的烟花。虽然比起前世的‘烟花王’之类的单调多了,可从远方时不时传来的惊呼声中,可以猜想到其他人看见这一幕的时候有多惊喜。 有时候,情绪也是会感染的。姜夕竟然就坐着看了许久。 等到最后一发结束的时候,姜夕慢腾腾地站起来,揉了揉自己坐酸的小屁股,打算睡个回笼觉的时候,忽然,身形顿住了。 小院门口,一道黑漆漆的身影站在哪里,不知道到底站了多久。 怪吓人的。 似乎察觉到自己被发现了,黑漆漆的影子抬脚,离开了阴影处,暴露在了月光之下。 是姜若。 稀客啊。 但姜夕并不欢迎,按照以往的经验,姜若来找自己准没有好事。 果然,姜若一出口就是和自己呛声:“平常你不是最爱睡觉了吗?怎么今儿个就不睡了?是故意起身来看本公主笑话!” 一张嘴,就是一大顶黑锅扣下来。 姜夕不理她的发癫,默默地关上房门,却被一个巴掌拦住。 姜若一巴掌挡在门边,挤了进来,感受到暖洋洋的地火,随手就将自己的大氅解了下来。然后径直点燃蜡烛,在桌子边坐下。 四周被烛火点亮,彻底绝了姜夕想要睡回笼觉的念头。 姜若其实不是第一次来姜夕的小院了。 她也不知道为何,当自己遇到烦心事的时候,总爱来这里走上那么一遭,或者呆上一小会儿,心里就会好受很多。 ……大概是姜夕空洞的的眼神让她觉得,好像在自己在她面前,干什么也无所谓。因为……谁也入不了她的眼。 “你不问本公主来这里干什么吗?” 不想知道。姜夕拒绝和她眼神对视,默默地扭过脑袋。多年的经验告诉她,一旦对视上,自己今天就算是被逮住了。 可姜若小霸王的心思不安常理出牌,即便姜夕对她爱答不理,她也只按着自己的心情走。 “谢二哥今年又没给我写信。”姜若撑着下巴,喃喃自语,“虽然他以前就从来没给我写过信。” “西临宫那位诞下了一位皇子,父皇喜欢得很,已经足足三月未来这湘水宫了。瑞妃也有了身孕,若也诞下一位皇子,恐怕母妃的日子会更加不好受。” “只希望再过两年,谢二哥能够平安回来,那时候我也到了可以议亲的岁数了,若事情成了,无论是母妃还是本公主,就有过不完的好日子了。” 姜若并不在意姜夕会不会回复,甚至可以说她是冲着姜夕不爱说话才将这些少女心事在她面前托出。因为她不会乱说话,因为她不爱出门。 姜若有着大公主的骄傲,那些奴才不配与她交心,而同为皇室血脉的姜夕有时候就是最好的述说对象。 但这次,姜夕罕见地搭理她了。 “就那么喜欢……谢缨吗?” 姜若还以为自己出现了幻听,她扭头定定地盯着姜夕一会儿,接着发出一声意味不明的啧声。 “父皇有八个姐妹。”姜若说,“三个公主去和亲了,两个死在了外边,一个至今还生活在草原,余下的五个都成了当家主母,有嫁给一品官员的,也有嫁给状元郎的……五人之中有两人因难产而死,又有两人与相公不和,休夫之后再嫁……但到最后,她们都进了国寺,古佛青灯相伴一生。唯有一人,夫妻二人相敬如宾,如今儿女承欢膝下,也算美满幸福。” 姜若撑着下巴看 向姜夕,又像谁也没看着,“我不想去和亲,不想一辈子生活在草原,也不想剃发为尼,我只想留在这皇城安享富贵!” 所以,谢缨是最好的选择。 将军府时代忠烈,无论是对天子,还是对他们妻。 若母妃无法诞下皇子,那么姜若也要凭借自己的本事让母亲享有一辈子的荣华富贵,她不能让自己的母妃像姜夕的母妃一样被逼疯在冷宫。 绝不可以。 姜若忽然站起来,走到了姜夕的前面。 姜夕缓缓抬眉看着她,仿佛在猜她想搞什么鬼。 可谁知姜若忽然伸出手,弹了她一个脑瓜崩,接着放肆嘲笑:“像你这样的傻子就别想了,你是嫁不出的,最好的结局是在国寺里敲木鱼。” 一位公主,再怎么样也不可能低嫁给小官,但由于姜夕痴傻,因此也不能许给大官,否则就是结仇而非结亲了。所以,最好的结局就是到了年岁就送入国寺,吃斋念佛为当今天子祈福。 姜若又变得斗志满满,“说不定以后看你可怜,本公主还会去看看你。” 姜夕懒得理她。 其实敲木鱼也没什么不好的。 …… 冬去春来,经过十月怀胎,瑞妃成功诞下了皇嗣。 又是一名皇子! 短短一年,宫内竟然多添了两名皇子,别提多热闹了。 瑞妃嚣张跋扈惯了的人,竟然也难得大方了一会,散出去不少银两,说是为自己的孩儿买个好兆头,煬帝更是许诺等瑞妃修养好了,就去国寺请空慧大师为这个孩子祈福。 要知道空慧大师佛法高深,是只有帝王能请动的人物。闻言,瑞妃支撑着起来谢恩,一副柳若扶风之色,惹得帝王怜爱连连。 只是……很快,帝王就食言了。 忽有一日清晨,一匹汗血宝马飞驰入京,守卫大惊欲拦,却见骑马人高举一块令牌。 是斥候! 守卫连忙大开城门。 不多时,朝堂便传来消息。 边塞外族入侵,谢家军连败三仗,如今陷入鏖战,情势不妙!
第10章 第10章惊变,风雨欲来 边境打仗了! 这个消息如同长了翅膀一样飞速地从朝堂传出,流入到千家万户之中。 一时之间,众说纷纭。大部分百姓是不相信那个“连败三仗”的说法,谢家军的名号谁不知道,那可是大盛朝自开国以来的定海神针,出过好几个战神,到了谢长关这一带,虽然不能做到百战百胜,但十战九胜还是可以的,而连须三败更是前所未闻,没有人相信这个事实。 百姓不信,朝堂大臣不信,皇帝却不得不信,于是在接到战报的第二日,监军便带着一直小队前往边塞。 所有人都以为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但这回,所有人都失算了。 谢家军丢失城池的消息很快就被传回了朝堂。 这回,煬帝终于沉不住气了,大手一挥,拨了一大笔军饷,同时立皇后长子大皇子为监军,前往边塞支援。 二皇子离京的那日,正好吹起了秋风,已经有了隐隐转凉的迹象,想必到达边塞的时候,这批军饷刚好能够用上。 …… 战事还是没有好转。 终于,某一日,煬帝在朝堂上放出消息,帝王要御驾亲征。 听说那一日的早朝,上朝的朝臣从金銮宝殿殿内跪到了殿外,纷纷让煬帝收回成命。 就连定海神针的谢老将军都战死在沙场之上,他们是万万不敢让皇帝冒这个险。 听说那一日煬帝直接拔剑砍了主降的那名官员,御剑上滴下血来,煬帝厉声:“我大盛的威名不可断送在朕的手里,朕心意已决!” 煬帝去的那日,万人空巷,百姓们夹道相送,只恳请上苍赐福于他们的陛下,让陛下平安归来。 而身为皇室成员的公主皇子们,包括姜夕,自然也参与了送行。 姜夕是被姜若牵着去的,她还记得那日姜若将自己的手攥得很紧,很紧。 “父皇会平安回来的吧。”姜若的声音淹没在鼎沸的人声之中,只有姜夕听见了。 所有人都以为这一场硬仗要打许久,商人们都囤积好了粮仓,只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大捞一笔。 但出乎意料的,不过刚入秋,渄水大胜的消息便传回了京城。而煬帝乘胜追击,夺回了两座城池,而剩下的两座虽然无法攻下,但煬帝以一人十石粮食的价格赎回被俘虏的百姓。 这一举动传回国内,无人不掩袖而泣,得此君主,乃万幸。 很快,皇帝便班师回朝,百姓们夹道相迎,而后续便是论功行赏。 * 姜夕深居后宫之中,按理说是无法得知朝堂上的动静,但架不住有一人频频来找她。 而近日,更加频繁。 姜夕半夜睁眼,就见自己的床边坐了一个黑漆漆的影子。 姜夕睁着眼睛看了半天,见她还没有离去的意思,于是推了推她,挤出身下床点燃了蜡烛。 果然是姜若。 暖黄的烛火驱散了一小片的黑暗,但姜若所在的位置还是黑沉沉的,她偏了偏头,似乎有意将自己藏在夜色里。 “谢老将军和谢将军战死了。” 姜夕的眼神没有任何波动,她知道,姜若并不需要自己的回应。 “谢家大公子在战场上失踪,生死不明。谢二公子被流箭所伤,至今昏迷不醒。”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91 首页 上一页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