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也包括柳夷生。 那么,燕子垒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呢? 与天下最美的女人OOXX,同天下最有权势的男人交朋友。 这两样,他都做到了以后,却觉得也没那么了不起。 在20世纪,他从入伍的那一天,就把自己献给了国/家,以终生与敌作战为荣耀,干的是枪/口玩命的危险工作,完全没考虑过个人生活。 穿越到了南北朝,就开始放飞自我。 他睡过一个又一个,主动往他怀里扑的,不同类型的姑娘,却始终不知,情为何物? 到真正地爱上了什么人,才感受到了锥心之痛—— 一个有缘无分,一个有分无缘。 有缘无分的左纤纤,死在了他的怀里; 有分无缘的师定柔,一夜缠绵,以情入道后,毅然决然地离开了他,不惜跋涉万里,去往仙山云海,追求至高无上的剑道。 受师定柔与柳夷明的双重感染,他懂得了以天地为师,学海无涯。 却想不明白,究竟什么是“天道”? *** 公元409年,已成为南方之主的刘裕,率兵北伐。 四方镇失去了它在南、北之间的缓冲作用,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 燕子垒为刘裕扫清障碍,向黑榜十大高手之首的第五先生,发出了战书。 第五先生抛下国师俗务,欣然应约。 终极一战中,两个人的刀剑之斗,引来了滚滚天雷,于电光火团袭来的一刹那,同时领悟了宇宙的终极奥义。 于是,怀揣着对左纤纤的思念与感激,对师定柔的眷恋与仰慕,燕子垒在心底里,斩断了跟这个世界的因果。 与第五先生一起,破碎虚空而去。
第122章 丁履VS莲心媚3…… 无疑,《寻荒记》是一部很爽的爽文。 几乎集齐了男频所有的爽点,穿越、种马、武侠、历史、斗智、权谋、争霸、打怪、玄幻、冒险…… 既是穿越武侠的鼻祖,也是玄幻武侠的鼻祖。 也有人私下里说,是yy小说的鼻祖。 总之,因为《寻荒记》,丁履收获了很多奠定业内地位的title。 *** 展示完了食盒子内的菜品,屏幕收起。 苏椰将这个大号的不锈钢饭盒,塞进了携行包里。 然后,单肩背上。 背上以后,才感觉到不对劲。 她的肩膀上,已经挂了一个预备收合同的米白色单肩包,再叠上一个迷彩色的携行包…… 她问向小vi,“我这么这么,是不是怪了点?” “好像有一点哦。” 小vi建议,“要不,你把那个携行包的带子拉长一点,当成双肩包来背?你的穿着是上白下灰,单肩包是米白色,双肩包是迷彩色,其实,颜色上还蛮搭的,不仔细看不突兀。” 苏椰听从了建议,真的把携行包当成了双肩包来背。 如此,便手上空空地,走进了时空飞船。 待舱门合上,她的准备工作开始。 搞定了各种安全装置的设置,最后带上眼罩,闭目进入梦乡。 总控室里,一键按下。 飞船动了,在时间的长河里,倒行了起来,而苏椰,享受起了这飘来荡去的失重感,悠悠地进入了梦乡。 在梦乡,小vi讲述起了丁履的生平—— “丁履是武侠十二宗师里,唯一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 并且是在49年以后出生的,战后一代。 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海员,长年出海,不在家。 每年寒暑假,母亲要找份短工,补贴家用,他就跟两个哥哥,暂住到台湾的外公、外婆家里。 当时,港台的武侠文学正在兴盛发展中。 学校里的男生们,深受鸿沉客、余文畴等人的作品影响,偶尔发生口角,抓起一把沙子、抄起一根扫帚,就打闹了起来,常常鼻青脸肿,有的入戏更深,夸张到跑去山顶上、老林里修炼,梦想遇到山洞里的高人指点,修成天下第一高手,待民间发生了祸乱,再下山去,为民除祸。 他的大哥正念高中,是个优等生。 优等生看多了武侠小说,想法自然不同一般。 一份外公订阅的晚报上,刊登了众美出版社招聘代笔的广告。 他便动了心思,拉上两个弟弟,跟众美签下合同。 用了一个暑假的时间,大哥负责主笔,两个弟弟提供灵感,续写了三本被折月楼主坑掉,但读者们一催再催,想看下文的小说,收到的代笔费,是母亲在餐厅做洗碗工的五倍有余。 人生的第一桶金,就这么轻松赚到了? 兄弟三人都认为,写武侠小说,大有可图。 如果写原创,而非代笔,一定会赚得更多。 于是,以勤奋、守信的品质,和一段反复修改了十遍,非常精彩的两万字的原创小说开头,同众美谈下一份新的合同,取了“丁履”这个笔名,开始快乐地创作属于自己的武侠小说。 也就是说,最初,“丁履”的背后是三个人。 *** 三个人的年龄不同,阅历不同,故而分工明确。 大哥到了早恋的年纪,已有了心仪的对象,就负责写或朦胧、或旖旎、或欢快、或催泪的男女之情;二哥好斗,爱玩气。/枪,就写武打部分;丁履则帮着两个哥哥,将“爱情”与“武打”之间的空白,用其他闲杂情节串联。 写完了,先寄给台湾的爷爷。 经爷爷之手,修改了错别字,再交到众美处。 兄弟齐心,灵感就像水龙头一样,哗哗不断。 在他们仨的默契配合下,产出了一部又一部畅销的快餐武侠,久而久之,也有了一部分固定的读者,钟爱“丁履”笔下的江湖,呈现出的独有的英雄出少年式的浪漫情怀,成绩比上不能、比下有余。 比当代笔,赚到的稿酬丰厚多了,足以支付两个哥哥留学的费用。 并有余钱,帮着父亲开了一家海鲜大排挡。 当名气越来越大,稿约越来越多,“丁履”也陷入了跟前辈们一样的境地,不停地被催稿,大哥逐渐失去了创作上的快乐,开始排斥接听编辑的电话,二哥也受不了疲惫的“车轮战”,金盆洗手了。 丁履当时年纪小,都听两个哥哥的。 后来,大哥赴美留学,学成归来,为了方便照顾年迈的外公、外婆,到台湾的Q大应聘,从副教授、教授、院长,做到了校长。 转而从政,也很成功,在交通部、行。/政院都担任过要职。 二哥在多伦多大学,攻读下了化学博士。 留在加国,从事了十年科研工作,觉得人生枯燥,转而经商。 相比两个优秀的哥哥,丁履的学业就比较一般了。 除了语文、历史的成绩为A,其它几门,都不是很理想。 他在大哥的建议下,走上了艺考生的路,靠美术特长,考进了港中大的艺术系,专研传统的山水国画。 毕业后,做了一名艺术馆的助理馆长。 这是一份轻松不累,时间充裕,待遇不错的工作。 他闲着没事儿,除了到隔壁图书馆借书来看,还琢磨起了名人和身边人的八字、手相、面相、星相、风水,精读《易经》,在阴阳五行、堪舆命理上,下了不少功夫,理论与实践结合,越琢磨越觉得有意思。 他的内心深处,萌生出了将天道规律、阴阳易理引入武侠创作的想法。 *** “丁履”重新出山时,江湖已换了一番天地。 八十年代,武侠小说在遭遇过封禁期,慢了一拍的内地人见人爱。 但在港台,已经走上了下坡路。 除了秦庚、折月楼主的旧作再版,其他的正经同行们,都没什么市场了。 不正经的,也不是自己想不正经。 为了销量,没办法啊! 回望“武侠”这一体裁,在港台的发展历程,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流行风潮—— 五、六十年代,流行的是游侠类武侠。 代表作有鸿沉客的《风过江湖马蹄疾》、余文畴的《沧海奇 情录》、秦庚的《云麾英雄传》,基本上,是民国武侠的升级版。 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是门派类武侠。 代表作有司空昙的《鹤唳九霄》、余文畴的《武林启示录》、秦庚的《无相劫》,反派大boss的终极追求,都是一统江湖。 七、八十年代,流行的是推理类武侠。 这一分类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都是折月楼主,代表作有《盗帅李遇白》《十三种武器》《青衣楼的传说》等,讲究的是疑云密布,环环相扣,读者的体验感酣畅淋漓,一读到底,才肯罢休。 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是解构类武侠。 这一分类的作者,普遍年纪不大,语言风格诙谐幽默,故事情节的发展,多以调侃传统武侠为主,比如,白纱遮面的高冷美人,其实是个大麻子,温柔乖巧的小师妹,其实是装的,很多桥段,都被借鉴到了无厘头港片里。 这一类小说篇幅较短,二十万字就算长的了。 这是武侠历史的发展定律,人为无法改变,唯有立足当下,凭借深厚的累积与超群的天赋,把到了时代的脉搏,再引领着同辈、后辈们,不断地向前走。 “丁履”再次提笔的这一年,港台最受欢迎的,是艳。/情武侠。 他便顺应潮流,在《寻荒记》的开头,加入了大篇幅的黄。/暴描写,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效果很好。 十几章过后,就再次写出了名气。 写出了大批的读者不停催稿的局面,色。/情描写,便越来越少了。 主角燕子垒结束了种马模式,在各大敌对势力之间,纵横捭阖,游刃有余,将南北朝时期的各路英雄、枭雄们,玩弄于股掌之中。 读者的爽感,也由马斯洛需求的最底层:生理需求。 过度到了最高层: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简直爽嗨了! 小说的结局,燕子垒的修为已达当世一流,在最后一战中,于电石火光一刹那,洞悉了天道、地道、人道、世道,破碎虚空而去,进入了更高维度的生命状态。 其架构、要素,已经很接近现代的网文了。 *** 丁履对武侠文学的贡献之巨大,不言而喻。 他向下扎根,承接了引剑堂主、余文畴、秦庚等人,将武侠与历史结合的路子,赋予了武侠小说以真实和厚重的底蕴。 且将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种因素,引入到江湖中。 强调了主角固然强大,也不过是大时代里的一个小访客而已。 在战争场面的描写上,比秦庚更扎实,壮观。 在权谋政。/治的设计上,比鸿沉客更精妙,广博。 同时,他努力地向上开花。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6 首页 上一页 12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