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县令笑着道:“王苍果然是个稳重的,不仅有读书之才,言谈举止也十分不错,乍一看都不像十六岁的毛头小子。我看呐,他三年后考举人肯定没问题,我若是在南溪县留两任,后头还有好事等着我。” “那就提前恭喜老爷了。”刘氏笑问:“老爷可有问过王苍、贺文嘉两个,他们家里可有给他们定亲?” 闻言,罗县令一下不高兴了:“可是大嫂又说什么了?” 刘氏叹道:“你跟我说的话,我都掰碎揉开了跟大嫂说清了,大嫂一直说可惜了,难得碰到各方面都合适的。” 罗县令皱眉:“你好生劝劝大嫂,不是咱们家不肯帮忙,人家没那个意思,难道咱们还能强求不成?王家又不是普通人家,就算强求也强求不来,何必结仇?” 刘氏何尝不知,只是被大嫂念叨着,她也头疼。 罗县令当年读书求学时候,全靠岳父家支持,甚至罗县令不擅长读书的大儿子还仰仗舅兄带着做生意,在表侄女的婚事上罗县令也不好推脱,只在心里细细思量,可有合适的人选。 白水村,王家。 傍晚彩霞漫天,清凉的晚风吹的人浑身舒畅,王芸娘敲开哥哥的书房。 “进。” 芸娘推门进去,见哥哥在窗边写字,她端着一碟切好的苹果进去,笑道:“我来给哥哥道谢来了。” 王苍放下笔,嘴角微翘:“谢我什么?” “谢你的《中原农耕术》呀,梅姐姐还我一本潮绣大家的写的注疏,我回来刚看过,那本书写的可好了。” 王苍接过果盘,笑道:“我还当什么事,也值得你道谢。” “对哥哥来说不是什么大事,对我和梅姐姐来说就是大好事了,她得了好东西高兴,我得了好东西也高兴。”芸娘笑眯眯地在哥哥旁边的椅子坐下。 王苍吃了块苹果,嗯,挺甜的。 王苍还要练字,他拿起毛笔,见妹妹没有要走的意思,他又搁下笔:“还有什么事?” 芸娘犹豫了片刻才道:“哥,今日宴会上旁人问起你的婚事,娘说,你的婚事不着急,最好等到你考中进士后,再选个对你当官有助力的官家小姐成婚。” 王苍拿起笔,嗯了声:“娘早前提过,我知道。” 芸娘松了口气:“哥哥你知道就好,我就怕你不乐意,心里难过。” “娘是为我好。” 芸娘笑得灿烂,娘做什么事当然都是为了他们兄妹好。 “哥哥你写字吧,我走了。” 芸娘走后,书房的门被虚掩起来。 王苍举起笔停了好一会儿,一滴墨汁滴在洁白的纸上,他才落笔,顺着那滴残墨写下去。 天际的晚霞随着风飘动,日光慢慢消散,天色变得昏暗起来。 一张纸写满了,纸上的每个字都方正圆润好看,那滴意外滴落的墨汁被藏在笔画尖,再找不到一点突兀的地方。
第5章 机会来了 读书之事,偷不得懒。 院试后这几日没有先生督促,王苍依然每日勤学苦读,每隔一两日还会吩咐小厮,把自己的课业送到先生家,请先生检查。 贺家的布铺开在东街上,王家的书童要去南街孙先生家,从东城门口进城后,要从贺家铺子门口过。 贺宁远今日用了早食,迈着不紧不慢的步子溜达着去铺子里瞧瞧,今儿心情好,一路跟熟悉的街坊打招呼。 “周掌柜,今儿生意好啊,入秋后鱼肥了,你家饭庄的鱼可好卖?” “李掌柜,可有新鲜的老鹰茶,我家只剩下一点了,待我下午家去了,给我包二两带走。” “张娘子,你家酒坊昨日又烤酒了?” 卖茶的李掌柜正盯着伙计理货,看到贺宁远过来,笑着回了句:“贺掌柜,你家二郎考上秀才了,还是廪生,你家不办一办?” 贺宁远笑着摆摆手:“不办不办,一个秀才罢了,王家大郎得了小三元都不办呢。” 卖酒的张娘子凑趣儿:“各家有各家的打算嘛,你家二郎上私塾第一天都是哭着家去的,这些年为了读书更是没少挨打,现如今好不容易考上秀才,当然要庆贺庆贺,我们这些老邻居都等着你们家办酒。” 众位街坊顿时大笑起来。 贺宁远不嫌被取笑,轻哼一声:“不办不办,我家二郎以后前程大着呢,虽然比不上他大哥读书用心,以后也是不差的,有的是办酒的时候。” 周掌柜道:“说的对,我看你家二郎也不比你家大郎差,过了几年,一样考举人,考进士也不在话下。” “哈哈哈,那就借周掌柜吉言了。” 贺宁远自己也觉得二郎这一二年里越发懂事了。 贺宁远刚走到自家铺子门口,看到王家的小厮捧着一个木盒过来,贺宁远叫住:“王连,上哪儿去?” 王连忙过来行礼:“见过贺老爷,小的去孙家给我家少爷送功课。” “你家少爷勤学,前途无量啊。”贺宁远语气里的羡慕藏都藏不住。 王连笑着点点头:“贺老爷,您先忙着,小的这就去了。” “去吧去吧。” 王连走后,贺宁远看了眼王连的背影。 旁边的李掌柜叹了声:“王家那小子真有韧劲儿,他家小厮见天往孙先生家去送功课,有这个恒心,做什么不成?” 贺宁远想到自家二郎,今日早晨还借口考中秀才辛苦,需要休息养养脑子。哼,在家混吃混喝,啥正事儿不干。 也没心思进铺子了,老鹰茶也不要了,贺宁远扭头就家去。 见贺宁远脚步急匆匆,张娘子笑道:“得,货比货得扔,人比人得死,贺二郎又要挨揍了。” 街坊们笑了一阵,都去忙事儿了。 贺宁远回家没有半盏茶的工夫,贺二郎就被打出家门了,身边还跟着贴身伺候的小厮贺升。 大门砰的一声关上,贺文嘉一边偷偷揉被揍的屁股一边抱怨:“我爹发什么疯,早上出门的时候还好端端的,一会儿工夫又跑回来找我的茬,我招谁惹谁了?” 秋老虎晒人,看了眼热辣辣的太阳,贺二郎站大门口没动,然后就看看王苍的小厮王连从孙家过来,贺文嘉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肯定是他爹看到王苍那小子勤学苦读,又看不上他这个不争气的儿子了。 王连也看到贺文嘉了,忙上前行礼:“见过二爷。” 贺二郎苦着一张脸:“王苍这几日在家读什么书?” “具体读什么书小的不知,小的只是听吩咐,隔一两日去孙先生家替我家少爷送功课给孙先生批阅。” 王连嘴巴一向紧,知道问不出什么,贺文嘉摆摆手叫他走。 主仆二人站在大门口,即使贴着大门站,太阳也已晒到大腿了,下半身被晒的暖烘烘的,浑身冒细汗。 贺升扭头看了眼大门,小声问主子:“二爷,咱们怎么办?” “能怎么办?去孙先生家读书。” 贺文嘉打赌,要是不去先生家,他就算他蹲在家门口被晒晕了,他爹也不许人给他开门。 贺文嘉叹了口气,走吧,去孙家吧。 这时,大门旁的角门打开,管事贺全把书箱递给贺升,角门砰的一声关上。 贺文嘉又是叹气,决绝地往孙家去。 嗨,不就是读书么,爷又不是没读过。 贺文嘉到孙家后,熟门熟路地去书房。 孙浔正在读去年刚修订好的前朝史书,见贺文嘉进门,也没放下手中的书,只指了指对面的桌子,贺文嘉乖巧地坐到自己位置上去。 孙浔的性子不耐教蒙童,加之孙家,颇有家资,也不靠教书谋生,于是孙浔主要教导王苍、贺文嘉读书考科举。孙浔乃前朝最后一科进士,又以才学出众和愤世嫉俗扬名,他教学生科举考试,十分令人信服。 孙浔这里原来有十余个学生跟着他读书,这二三年里,其他几个资质有限的学生中,三个考中了童生,一个勉强考中秀才后,都不读了,如今只有王苍和贺二郎两人还跟着孙浔读书考科举,孙浔的书房里,也只常设三张书案。 贺文嘉枯坐了半晌,偷偷瞟了先生一眼,见先生专心看书,坐了会儿也觉得没意思,拿出书箱里的书,也看了起来,看着看着,看进去了,也读出了趣味来。 不知道看了多久,看完一册后,贺文嘉才放开了书,回味着。 “可要喝茶?” 孙浔在茶桌旁泡茶,贺二郎麻溜儿地过去,嘿嘿笑道:“哪能让先生辛劳,该学生给先生泡茶才是。” 孙浔没接话,给他倒了杯茶,放在他面前。 茶水的热气蒸腾,闻着茶香,贺二郎抿了一口,清茶的滋味在口腔里弥漫,香。 饮完一杯茶,孙浔问他:“前朝的史书可看完了?” 贺二郎心虚:“看了大半。” 史书中的历史细节很多,若要论主要的,一句话概括:存续了一百三十六年后的前朝,被如今的马家王朝取代的过程。 元吉二年,当今皇上下令修史,花了十年时间,元吉十二年修好,又审核了一年,拖到今年上半年才交给书坊雕刻印刷,送到书铺售卖。 五月书铺有书售卖后,孙浔买了四套,给两个学生一人送了一套,渔娘给了一套,到今日也快四月有余。 “你可知王苍看了多少?” “学生不知。”贺二郎听到王苍的名字就更心虚了。 “王苍已看第二遍了,他这几日使人送来的功课,皆是书上他未曾读明白的。” 闻言,贺二郎脑袋快低到胸前了。 孙浔眼角带笑,淡淡道:“你虽没有读完,到底读了大半了,我问你,你可看出什么来了?” 贺二郎试探着说:“前朝开国皇帝英明神武?世家争权夺利导致前朝灭亡?” 孙浔赞许地看了他一眼:“不算胡说。” 被夸了,贺二郎的腰一下坐直了,脑袋也抬起来了。 孙浔慢慢道:“前朝建立之前,二百年间天下动乱,前后各地相继有二十余个割据王朝兴亡,前朝开国皇帝只凭他英明神武就建立了统一王朝吗?” “有世家帮忙?” “不错,前朝建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修了世家谱,由此可见前朝的建立各地世家出了大力。但,你读前朝开国皇帝篇章时,可读到了多少世家?” 倒是没有读到世家有多厉害,都在写开国皇帝如何英明神武了。 前朝开国皇帝厉害,第二代皇帝乃守成之君也不错。前朝前后一百三十六年,这俩长寿的父子就占了快一百年。后面三十余年,世家操纵之下,前朝共有六个皇帝先后上位又被罢黜。 前朝末年,皇帝昏庸,世家代皇帝治国,各家争权夺利,导致民不聊生皇朝灭亡,那叫一个乱。在史书里,世家的名声臭不可闻。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4 首页 上一页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