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只好答应了。 夫妻俩就开始了做小生意赚钱的日子。 一个推着小推车在街边卖炒饭,一个开着店面卖新鲜的蔬菜。 沈卓高大俊美的外表特别引人注目,加上手艺好、食材好,生意很是火爆,一些工人下班后不想做饭,都乐意到他小摊上带饭。 叶欣那边则趁沈卓不在,把空间的出产源源不断拿出来,蔬菜、水果、鸡鸭蛋等等。首都市民发现这家店不仅食材丰富,而且特别新鲜、特别好吃,名声就渐渐传开了,每天生意都很好。 叶欣见人多了,早上偶尔会卖两条活蹦乱跳的鱼,勾引有钱人。果然吃过的都说好,还想再吃。叶欣就搞起了饥饿营销,隔几天少少高价卖几条。 自己开店就是不一样,这种偷偷拿东西出来卖的感觉,真是太棒了! 叶欣坐在店里数着钱,轻轻松松,眉开眼笑。 一个暑假下来,两人都赚了不少。 沈卓表示自己再也不想摆摊了,累倒是其次,只是每天炒饭炒得都快麻木了。 叶欣高兴地数完了钱,转头扑向他怀里,笑道:“好嘛,你不想去以后不叫你去了!这个暑假表现得很棒哦,给你开家药铺怎么样?也是你们沈家的老本行了,还跟你专业对口,以后你也做老板!” 沈卓搂着她亲了亲,倒是拒绝了,“算了,咱们不是要开学了吗?没有那么多功夫,周末看好你的蔬果店就不错了。” 叶欣本来空着一间店铺给他的,既然他不要,她打算开个茶水铺。 于是,“四季如春茶水铺”新鲜出炉,卖一些养生茶、花茶、果茶,渐渐也生意红火起来。茶水每天供不用求,老年人尤其多。 叶欣更喜欢茶水铺,于是给蔬果店招了店员,自己只需每天早上过去“上货”,数量是固定的,卖完即止,也很省事。 沈卓前两年忙着自己的小家,精力并未放在学业上,但成绩一直很好。上了大三,学校里的教授才猛然发现他中医造诣很深,一问知道他在乡下已有多年行医经验,顿时爱才,把他重点培养,觉得他将来会成为国医名手,成就不可限量。 因此沈卓忙了些。 一天他到茶水铺找叶欣,竟目睹她被一个男人纠缠,顿时皱起眉头。 叶欣先是眼神止住他,随后笑着打发了男人,等对方一走,她就关了店门,和沈卓尾随而去把那人套麻袋狠揍一顿。 原本担心又愤怒的沈卓,顿时不气了,想起她当年勇斗土匪和人贩子的英勇事迹来。 欣欣可不是娇弱美人,揍起人来凶得很呢…… 揍完人的叶欣也身心舒畅。 趁现在还没有监控,遇到坏人放心揍吧! 毕业前夕,靠着两间铺子赚到的钱,叶欣如愿在郊外承包了十几亩地,规划成种菜、种果、养鱼、养鸡鸭几大区域,以后浑水摸鱼更容易了。 毕业后,沈卓直接被中医院招进去当医生。 叶欣本来也该分配到农林研究院的,但她没去,因为不想上班。 上班又不是什么好事。 都开挂了还上班,那不是白开挂了吗? 沈卓早知道她懒散的性子,也不劝她,自己倒是兢兢业业到医院上班坐诊了,他更倾向于规律的工作生活。 八十年代各行各业快速发展,物价也开始涨了。 叶欣在钱开始贬值之前统统换成固定资产,赚到的钱又再次投资,产业规模一再扩大,俨然成为富婆。 八十年代后期,终于买上了冰箱。 吃上久违的冰西瓜时,叶欣由衷地感到幸福,并开始琢磨开饮品店。 此时,叶顺利已经退休,因为常年喝酒抽烟,肝肺出现问题需要住院治疗。叶欣接到消息后,倒也和沈卓回去看了看。 叶家人早知道他们在首都念书工作,如今见他们越发光鲜气派、一举一动都透露着生活优渥的信息,一边嫉妒怨恨,一边又赔着笑脸讨好。 叶欣久不见他们,都快认不出了,实在是他们苍老了许多,看着就是生活不太如意。 当然,大姐一家三口还是不错的,他们都生活富足身体健康。 四个姐妹兄弟均摊了叶顺利治病的费用,之后也聊了一下赡养事宜。 如今叶顺利大病住院,黎美悦身体也不好,都年迈失去了劳动力,叶欣倒也没有不闻不问。到底是给了原主生命,没让她饿死,还让她念书念到了初中毕业,她会尽一份赡养的职责。但除此之外,也没有多的了。 叶顺利虚弱苍白地躺在病床上,看着美丽却冷淡的小女儿,突然问了一句:“欣欣,要是当年我们对你好一些,你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狠心了?” 叶欣淡淡一笑,“也许吧。” 之后与叶欢一家吃了顿饭,他们就离开了。 返程不急,两人到旁边大都市旅游一番,发现有邮轮北上,便放弃了火车,从黄浦江坐船一夜到首都,别有一番滋味。 社会发展迅速,日新月异。 到了九十年代,又是一番新天地。
第208章 新世纪 九十年代, 改革的浪潮更加汹涌。 票证制度被废除,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大批工人下岗。 叶欣认识的人中也有受到下岗潮影响的, 比如参加招工离开的赵中华。 她跟以前的知青同志没有失去联系。 王有为和王小薇一直在丰水大队教书, 如今也快退休了,各自儿孙绕膝, 享受天伦; 江静雨、张康明、郑文文、朱玉羽、周旭也都是教师, 下岗潮没有影响到他们, 生活还算顺利; 刘红霞年过三十在城里相亲嫁给一个工人,家庭不是很幸福,如今丈夫下岗失业, 矛盾更加剧烈; 李英丽没有考上大学,七九年办病退回城了;崔时宇也是先回了城。这两人在乡下纠缠多年,闹得很难看, 那个生在关键年份的女儿, 没有养——从那时起, 就注定了他们不会走到最后。 邱志云、孙维强回到了离家近的国营农场工作…… 九十年代末,大家开始接触互联网。 联络变得方便,交通也更加便捷。 王小薇、郑文文等人来首都旅游, 约叶欣聚会叙旧。 见面之后,她们不禁惊叹时光对叶欣的厚待。 这么多年过去, 别人渐渐头发花白、满脸皱纹,而她仍然皮肤光滑、长发鸦黑,一如当年。 别人上了年纪一身病痛, 她仍然健康活力, 气色极好。 惊叹过后,也回忆起知青岁月。 当年在丰水大队一起种菜、种西瓜、养鸡的回忆。 江静雨感慨道:“我还记得那年下雨天, 我们上你家去看鸡窝的情景呢,一晃多少年过去了。” 叶欣也偶尔怀念丰水大队的生活。 特别是那个小院,她与沈卓最初的家。 红砖砌的洗澡房、灶房,水泥硬化的地面,木头与稻草搭建的凉亭,还有山上的竹笋,后院的桃树、野山竹,门前的芒果、橘子……充满了年少时的回忆。 他们每隔两三年回去一趟看看,也了解丰水大队的变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大家都分地了,各干各的,种上杂交水稻,年年大丰收,家家吃饱饭。 大队长八十高寿去世的,李光明没有在家,南下去了珠三角。 幺妞来了首都工作。 她妈妈去世了,爸爸也干不动活了,弟弟已经成家;大姐丈夫死了之后再嫁,那个男人不好,打她,幺妞劝她离婚,她不愿意。幺妞觉得她窝囊,一气之下,自己跑来首都了。 她说:“我觉得嫁人没什么好的,像沈医生这样的太难得。还不如不找了,自己赚钱过日子,不也挺痛快!” 叶欣欣赏地点点头:“你这种思想很好。如果没有遇到情投意合的人,不一定要结婚的。人只要独立、自尊、爱自己,有能力养活自己,就能选择喜欢的生活方式,不会过得太差。” 幺妞离开后,沈卓从书房走出来。 看着已经摊在沙发上的叶欣,问她,“咱们情投意合?” 叶欣笑了下,仰头看着他越发成熟俊美的脸庞,“你说呢?” 沈卓沉着地点点头,觉得当然是。又问一句:“要是没有遇到我,你是不是也不嫁人了?” 叶欣道:“那可不一定,说不定会遇到另一个情投意合的……” 没说完,就被他俯身吻住了。 不好听的话,还说别让她说了。 他们有钱有时间,身体健康,经常出门旅游。一开始只是在国内,后来开始出国领略异土风情。 出国旅行的时候,沈卓内卷外语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不管西欧还是东欧,都不需要翻译。 而且他有强迫症,攻略总是提前详细做好,需要的东西都会整整齐齐码在行李箱,更不会发生丢失东西的事情。 他还长得人高马大,即便在北欧也不会被人比下去。 身高和冷脸很有震慑力,安全感十足。 叶欣只要开开心心出门行了,每趟旅程都轻松愉快。 也有不好的,就是经常会有一些女人搭讪沈卓,各国都有。 当然也有很多男人搭讪叶欣。 出门在外,沈卓眼睛基本不离开她身上,不是怕她被人拐跑了就是担心她被别的男人吸引,自己根本没空去搭其他女人。 了解不深的人会说,叶欣明明岁数不小了,却还是那么天真单纯,一点儿也不为生活发愁,肯定是沈卓宠出来的。 但沈卓明白,她不需要自己就能过得很好了。 自己要是不跟紧点,说不定就跟不上了。 九十年代结束,千禧年到来。 叶欣心情很激动,因为就在这年,一个神奇的人物就要降生了! ——没错,就是她! 她蠢蠢欲动想去上辈子的家看看自己,但又不敢。万一去了,蝴蝶翅膀一扇,把现在的自己扇没了怎么办? 这辈子挺好。 有钱、漂亮、开心,她还是很满意的。 还是按捺住好奇心吧,不要去不要去…… 沈卓见她眉头紧皱坐在客厅发呆,脸色变幻不停,不由问了句:“在想什么?” 叶欣看见他的俊脸,突然想起曾经的决定。 于是把烦恼抛到脑后,笑着朝他伸手:“来,我告诉你一个秘密。” 沈卓问:“什么秘密?” 叶欣又苦恼地皱了皱眉:“不好说,要不直接带你去看吧——闭眼,握手,我带你去一个地方。” 沈卓不解,但还是配合地握紧她的手,闭上双眼。 随后很突兀地,他感觉到周围环境变了。 “好啦,睁开眼睛!” 沈卓不敢相信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菜园生机勃勃,树林果实累累,鸡鸭鹅成群,湖中鱼儿嬉戏泛起波光粼粼,金灿灿的向日葵连成一片,碧绿荷叶与粉红荷花交辉相映……空气格外清新,心旷神怡。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77 首页 上一页 27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