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让他们费解的是,许怀义接下来却好像什么都没做! 流言蜚语不是他让人传的,也没有他对几位小皇子的病情动手脚的证据,甚至,他都没趁机报复肖统领! 可朝堂上,却暗流涌动,人人察觉到了不对劲。 支持太子的队伍,忽然壮大了,而太子,也不再是站在大殿上的吉祥物,他开始发声了,态度前所未有的强势起来,让人再不敢小觑他的存在。 永平帝也不能无视之! 因为,连内阁都隐隐倾向太子了,尤其孙首辅,从不站队的人,却屡次在朝会上赞扬太子有明君之资。 他这一表态,就影响了很多的文臣的选择,再有江先生的门生故旧支持,大半文臣都成了太子党。 至于武将这边,有许怀义在,便没什么悬念,永平帝到处安插棋子,他这些年也不是啥都没做,真遇上事儿,还是很有号召力的,便是不想掺合夺嫡,至少也不会给他拖后腿。 文臣有,武将不缺,合起来就是一股无可抵挡的力量。 这一切发生的既突然,又好像理所当然,永平帝震惊了,震惊后,便是泼天的愤怒和恐惧! 他不认为太子有这本事,会让这么多文臣武将支持,能做到这一切的人,只能是许怀义! 韩钧让他颜面扫地,他尚且还能忍一忍,谁叫他理亏呢,总得让韩钧出口气才行。 但许怀义的报复才是真的狠,这是往他心口插刀子啊,是要架空他,好提早扶持太子上位吗? 然而,这还没完。 在他绞尽脑汁想着如何分化太子党势力的时候,边关出事了。 先是北疆,安稳了几年后,鞑子又开始烧杀抢虐了,虽没大规模进攻,但小股作战更磨人,抢完就跑,等到边关将士们收到消息赶过去时,百姓的尸体都凉透了。 而且,游击战打的很频繁,边关损失也不小。 祸不单行的是,南边的倭寇也再次猖獗起来,屡次上岸挑衅,不光抢劫财物,还屠村灭族,手段极其残忍,以至于闹的沿海几个州的百姓都人心惶惶。 边境有变,永平帝便暂时顾不上谋划着如何削弱太子势力了,也不敢再派人去寻机会除掉许怀义,比起他那点私心,自然还是大雍的安稳最重要。 他再不满许怀义,也得承认许怀义确实是难得的将才,有他在,好像所有人都有种安全感。 不过,他还是没第一时间就派许怀义去,不到万不得已,他可不敢给许怀义兵权。 他怕被反噬。 直到楚王又一次反了,猝不及防的攻占了靠着东海的州府,在朝廷还没反应过来时,又连续攻下三个州,一时间势不可挡,震惊天下。 消息送到朝廷时,已经是半个月之后,楚王起兵时,号称十万大军,等到攻城略地后,兵马已经超过了二十万,还有继续壮大的趋势,这就有了跟朝廷对抗的实力。 永平帝当场大怒,差点一口气没喘上来,晕死过去,之前服用丹药好不容易养回来的身子,经此这一刺激,又回到了解放前。 但他硬撑着,不敢倒下,更不敢再放手让太子监国了! 他怕放出去的权利,再也收不回来!
第616章 四面楚歌 边关不宁,楚王造反,大雍一下子从歌舞升平,变的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就非常突然,打的所有人措手不及。 朝堂上的气氛前所未有的紧张起来,其他的事儿暂时都搁置,满朝文武神情凝重的商议着如何安排眼下的战局。 这几年,大雍风调雨顺,最重要的,许怀义贡献的高产小麦,以及玉米和红薯,已经普及开,百姓们终于不缺粮了,朝廷的粮仓也年年都塞的满满的,真要打仗,最起码,粮草不用发愁。 这就是底气! 户部上下,是最感激许怀义的,以往遇上战事,将士们在前方浴血奋战,他们在后方焦头烂额,为啥?还不是国库空虚,他们就算再有心,也难为无米之炊! 这回,总算不用急的到处抠搜了。 果然,家有余粮心不慌啊! 然而,没被粮草困住,却因为派谁领兵,把满朝文武给难住了。 有人举荐这个,有人提议那个,大朝会吵吵闹闹,就没能统一起意见来,永平帝坐在龙椅上,冷着脸,一言不发。 许怀义也不吭声,哪怕有人举荐他,他也表现的无动于衷。 直到散朝,也没个结果。 永平帝离开时,身子晃了下,身边的大太监赶紧上前扶住,却又被他恼怒的甩开,步子迈的大,脚步却沉重。 许怀义见状,眼神闪了闪,嘴角不动声色的扬起来。 这是气病了? 病了好啊,又不舍得放权,还要死撑着劳心劳力,不病才怪了,就是丹药都拯救不了吧? 活该! 明明有个好儿子能替他分忧,有忠心能干的臣子却不敢用,哪怕是眼下这种四面楚歌的困境,还处处提防,作死啊! 许怀义心情舒畅,一直到出宫后,被孙钰喊上马车。 师徒俩相对而坐,中间摆着张小桌子,许怀义一上来,就自然而然结果泡茶倒水的活儿。 孙钰端着杯子喝了一口,犹豫片刻,还是问道,“边关的事儿,跟你无关吧?” 许怀义愣了下。反应过来后,先是不敢置信,接着才幽怨的问,“师傅,在您眼里,弟子难道是那种为了一己之私、就致黎民百姓于不顾的人?” 发动战争,那可是劳民伤财、生灵涂炭的,他哪敢啊? 孙钰笑道,“当然不是,为师就是随口问问,心里是信你的,但旁人,或许就未必了,谁叫这节骨眼上,实在有些敏感了,你又不是个肯忍气吞声的主,旁人怀疑到你头上,也算正常。” 许怀义一脸的冤枉郁闷,“白瞎我这些年营造的好形象了,咋能这么想我呢?我就是再混不塄,也不会挑起战事啊,弟子就是武将,打仗啥样能不清楚? 我再咽不下那口气,再想报复,也不会用这种丧心病狂的手段!” 孙钰递给他一杯茶,“行了,消消气,胡思乱想的也就那么几个,他们心里脏,看自然看什么都脏。” 许怀义轻哼了声,心里琢磨着,谁会背后诋毁他。 孙钰叹道,“边关消停了这么多年,也是时候乱一乱了,哪有永恒的太平呢?当年你屡立奇功,震慑住了他们,才换来这几年好日子,百姓们安居乐业,大雍蒸蒸日上,如今倒也不怕起战事了,国库充盈,想打,就打……” 顿了下,他试探道,“你怎么看?” 许怀义苦笑道,“师傅,弟子的看法眼下重要吗?弟子敢说,皇上敢听? 弟子要避嫌啊,弟子不管说啥,都会被解读成别有用心,您没看早朝上,满朝文武,都没几个人敢举荐我领兵出战吗? 皇上忌惮我的心思,路人皆知啊,弟子得知趣!” 孙钰瞥他一眼,“跟为师还阴阳怪气的?在师傅跟前发发牢骚也就罢了,出去这道门,关好嘴巴,省的节外生枝,给某些人送把柄。” 许怀义怏怏的“嗯”了声。 孙钰笑骂,“少在为师这里装模作样,多大点事儿,你就真看在眼里了?” 许怀义这才嘿嘿笑起来,“逗您一乐,您也不配合着点……” 孙钰没好气的道,“都啥时候了,你也是心大,你师祖这几天都睡不安稳觉了,快说,你是个什么想法?” 许怀义正色起来,沉吟道,“弟子觉得,不管是北边的鞑子,还是南边的倭寇,不太可能说打仗就打仗,弟子不是自夸,当时打击倭寇,对付鞑子,下手都挺狠的,没个十年八载,他们应该不会再有胆量找事儿,可偏偏他们就蹦跶起来了,还是前后脚……” 孙钰听出味道来,眉心一皱,“你是觉得这里面有问题?” 许怀义点头,“若是楚王没紧跟着反攻,弟子还不敢确定,现在倒是有七成把握了,倭寇也好,鞑子也罢,应该都是被楚王给挑唆的,或者说,是他们达成了什么利益结盟,比如赢了后,瓜分大雍啥的,有这么大诱惑在,鞑子和倭寇肯定会全力以赴的配合楚王……” 孙钰面色微变,“有证据吗?” 许怀义无奈的摊手,“弟子现在敢有动作? 只能是猜测,您可以派人去查一下,不过眼下查不查的意义也不大了,总归,三方都冲咱大雍下手了,打回去便是。” 孙钰叹道,“四面楚歌啊,若你的猜测是真,楚王就是卖国贼,不行,这事儿还是得查,而且很有必要!” 许怀义眨眨眼,“必要性在哪儿?” 孙钰道,“从大义上摧垮楚王,不得民心,如何能赢?” 许怀义幽幽的道,“咱们皇上,如今也失了不少民心,叔侄俩,半斤八两,信不信,您要是宣扬楚王跟鞑子倭寇勾结,楚王不但不认,还会倒打一耙,变本加厉的去诋毁皇上? 不对,不用诋毁,皇上身上可以攻歼的地方可不少呢!” 孙钰,“……” 马车里静了片刻,孙钰无奈的问,“那你说怎么办?” 许怀义道,“一个字,打!” “说的容易,派谁去?” 许怀义很光棍的道,“那就不是弟子操心的事了,弟子说了也不算啊,咱们皇上英明神武,肯定智珠在握了,咱们师徒等着听令便是。” 孙钰被他噎的一时无言。 许怀义老神在在的喝茶。 半响后,孙钰道,“要是派你去讨伐楚王,胜算有几成?” 许怀义反问,“您觉得皇上放心让弟子去?” 孙钰道,“他没得选择!” 许怀义却摇摇头,“师傅,你们站的立场不同,您是为大局着想,可他却只想着权势,输赢在他心里,远不如兵权重要,楚王起兵就有十万兵马,如今占了沿海三州,兵马壮大到二十万,又占据上风,朝廷派人去,想要打赢,最少也得有二十万的兵力,才能勉强抗衡,二十万大军啊,这是啥概念?” 孙钰皱眉不语。 许怀义继续道,“皇上敢放心的交给弟子?他不怕弟子有了这二十万兵马,也跟楚王结盟,然后转过身来联合攻打京城?” 在永平帝眼里,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他肯定不敢赌。 孙钰盯着他问,“那你会吗?” 许怀义道,“您要是现在问,那弟子肯定说不会,但世事无常,谁也无法保证将来会是个什么样,不同的处境,会有不同的选择。”
第617章 意难平 许怀义回了家,把早朝上的事儿跟顾欢喜说了一遍,末了郁郁的道,“东边那三个州府的百姓又要受苦了,皇室争权,百姓就成了殃及的池鱼,没个一年半载,这事儿完不了……” 顿了下,他又哭笑着叹道,“一年半载还是好的,要是永平帝一直忌惮我,不敢让我领兵平乱,那这场仗,且有的打呢,届时,唉,不知道要劳民伤财多久,百姓们的好不容易日子才有点起色,这一折腾,怕是又要倒退回去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94 首页 上一页 48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