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下了马车看着一张张年轻好看的脸,心情不由好转。 “公主。”平阳公主露出笑容,一个个都明白,平阳公主的心情不错,簇拥着平阳公主入府。 “公主,奴这些日子学了一曲舞,跳给公主看可好?”一入殿内,自有人为平阳公主搬来软榻,平阳公主随意坐下,一个接一个的人赶紧向平阳公主自荐。 平阳公主面带笑容问:“好啊。前几日我让人送来的小郎君如何?” “公主,才有了新人,这就将我们这些旧人抛之脑后?”闻平阳公主所问,自有郎君不乐意的,不乐意,委屈巴巴的瞅着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笑得捏了捏他的脸,“这是醋了?你不知那是何人送来的?” 前面的话是调笑的,后面那一句,纵然平阳公主看起来神色没有变化,可是他们都很清楚的看到平阳公主那眼底下藏来的暗涌。 平日无事,平阳公主是许他们算盘的,但该聪明的时候谁要是不聪明,莫怪平阳公主容不得他们。 “奴知道。人倒是挺老实的 ,暂时没有看出什么问题。”另一端,有一位郎君答上话,同时给平阳公主端上一杯酒。 酒,平阳公主咬住酒杯,昂头一饮而尽,一旁的婢女贴心的将那洒落的酒渍拭干,还有人拿过酒杯。 “公主,不若让他们也上来伺候公主,看看他们到底有什么长处?”平阳公主并不在意的倚在靠枕上,看着婢女上前为她煽风,郎君赶紧给平阳公主出主意。 平阳公主慵懒随意的道:“好啊。好些日子没有赏歌舞了,让他们一道来,正好让我看看。” 有她的吩咐,都赶紧的去将人请上来。 “不是说学了新舞,既然学了新舞,便跳来看看。”平阳公主没有忘记的同一旁的郎君说出这句话。那一位原以为惹怒平阳公主的人,没有想到竟然还能得到平阳公主的肯定,欢喜的立时起身道:“奴这就跳给公主看。” 跳舞,弹曲,有男有女,看到这样的一幕,男的俊女的俏,而且舞姿优美,琴声悦耳,试问谁能不喜欢这样的一幕,平阳公主由衷感慨道:“怪不得说君王不早朝。” 莞尔一笑,平阳公主看着不远处走来的两位郎君,自是认得这两位的,馆陶大长公主送来的人。 到现在为止,平阳公主都拿不准,为何馆陶大长公主要给她送人。 馆陶大长公主不知道她身边不缺貌美的小郎君? 明知道她不缺人还给她送人,这存的什么心? 而且,真论起来,馆陶大长公主送来的两个小郎君和她身边的人比起来,还真不一定能比得上。 陈家,陈皇后已经变成陈废后,曾经比她这个公主还要得宠,让她的祖母,父亲,甚至是母亲都捧在手里的人,如今只能居于长门宫,这一生,怕是再无出头的机会。 想她当年告诫过她的那位表妹,嫁给谁,她这一辈子都能洒脱自在,独独她不该嫁给未来的皇帝。 可惜,平阳公主的话没有人听进去。 她的姑姑想让陈家更上一层楼,想让她的那位表妹成为天下最尊贵的人,或者更希望陈氏成为另一个窦太皇太后。却料错了当今陛下,大汉的陛下,绝不可能容忍他的手里出现那样一个人。绝不。 比起陈氏的利益,馆陶大长公主的利益,平阳公主天然会站在自己的亲弟弟刘彻那一边,费尽心思想尽办法的帮刘彻坐稳皇帝位。 为此,从前最亲近的人反目成仇,两看两相厌。 一旦不涉及刘彻,其实平阳公主和馆陶大长公主之间并没有其他的冲突,可惜,皇后之位,皇嗣,这些关系重大的问题,无一例外的横在她们之间。亲人,也是敌人。 “公主。”平阳公主的思绪飞得老远,直到身边有人叫唤一声。 平阳公主收回思绪,正打算说些什么,发现是管家来禀。平阳公主当下正坐起,“何事?” “卫青前来拜见,道是明日将要出征,特来向公主辞行。”平阳公主全然没有方才的慵懒之相,而是一脸的正色,管家连忙将外面的情况道来。 听到卫青,平阳公主颔首,朝一众人挥手道:“让他进来。” 表演歌舞弹奏的人看到平阳公主的动作,哪怕是刚来的两位郎君,都没有拜见平阳公主的机会,也不得不退下去。 玩乐,平阳公主虽然玩笑,可平阳公主同样也有识人之能。 卫青此人,已然成为朝中新贵。 出征辞行,是他心怀旧主,也不是他们这些人该留下听的。 平阳公主把闹腾的人都打发了去。 卫青很快行来,饮了一杯酒的平阳公主此时面若桃花,眉目顾盼,慑人心魂。卫青只看了一眼,迅速低头,走近时朝平阳公主作一揖道:“公主。” 浑然不觉的平阳公主抬手道:“你怎么还来辞行一趟?那日在宫中,该跟你说的话我都说了,知你此番远征,我等你的好消息。” 卫青听着这句话抬起头,平阳公主正好看着他,两人四目相对,卫青终是道:“卫青想正式来向公主辞行。” 却没有道为何要辞行。 平阳公主低头一笑道:“好,我祝你旗开得胜。” 第5章 不甘 又能如何 明媚而真挚的笑容,卫青握住手的拳头一紧,朝平阳公主道:“若卫青此番得胜归来,能否和公主讨个赏。” 听到这话,平阳公主毫不掩饰的诧异,随后一笑道:“你若得胜归来,自有陛下重赏,我这里比不上陛下宫中的奇珍异宝多。如何能赏你什么?” 却是不认为自己还有什么东西是可以赏给卫青的。 “有些东西,陛下也赏不了,唯有公主有。”卫青终是道出这一句,以证他所求唯平阳公主能予。 平阳公主更是诧异,不过,平阳公主道:“你只要旗开得胜,本宫有的东西,你要什么本宫都赏你。” 此话落下,如何叫卫青知喜。 “公主一言既出。” “驷马难追。” 平阳公主自问虽是女儿身,也是一言九鼎之人。 “来人,拿酒来。”平阳公主突然吩咐下去,卫青一愣,平阳公主道:“既来辞行,明日有陛下为你践行,我就不去送你了,这一杯酒提前为你践行。” 伺候的人奉酒上来,迅速送到平阳公主和卫青面前。 平阳公主端起酒,同卫青相对,“卫青,此战定要赢。” 卫青端起酒,郑重的道:“公主放心,卫青一定会打好这一战。” 举杯共饮,平阳公主最后看着卫青道:“我在长安等你的好消息。” 卫青想,他定要用最快的速度将捷报传回,以令天下知。 第二日,其实并没有践行,因为数年前的马邑之谋,让刘彻意识到事不密难以成。 大汉此番出击匈奴虽然兵分四路,可是各路的行军只有各自清楚。 自大军开拔以来,平阳公主也进了宫,一日一日的和刘彻等着,都希望能够得到一个好消息。 等待的时间是煎熬的,可现在除了等待外,他们没有任何办法。 刘彻在朝臣面前还要装着,但在平阳公主面前,一点都装不了。 每一日算着他们各路兵马进击的方向,纵然没有任何消息,刘彻也会看着舆图,一天天的算着他们到底到了哪里,如此一来,也让平阳公主看着那舆图,这样一片大汉的兵马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每一次去都有来无回的地方,大汉,一定要打赢这一场仗,证明给天下人看,大汉可以赢! 平阳公主面上看似没有波动,心中并不比任何人平静。 大汉需要这一场胜利,刘彻同样也需要。 因为,整个大汉朝一直坚持要按以前大汉和亲国策的人太多。 这其中也包括太后王娡。 王太后想打听刘彻在匈奴一事上的心情,无奈没有能从平阳公主那里打听到一星半点的消息,便道:“你也真是的,朝堂上的事还是打仗的事,你跟着掺和做什么?陛下总不听劝,以前和亲不是挺好的吗?至少大汉还在。这么多年实施的国策,皇上非要改,你不跟着劝他和亲也就算了,倒还帮着他,一回一回的支持他出兵匈奴。 “想想几年前的马邑之谋,当时的三十万大军都没能算计成匈奴,如今他们才领多少兵马出征? “而且,别忘记了高祖当年的白登之围。” 提起旧事,王太后无一不在表露一个意思,大汉就该按祖宗以前的规矩行事,别一天到晚想那些有的没的,闹出一连串的动静,没准以后把祖宗打下的江山都闹没了。 平阳公主听着王太后的话,轻声道:“天下是皇上的,当年父皇将天下交到陛下手中,是信得过陛下。不管陛下做什么,他既是父皇千挑万选定下的皇帝,他做的事,父皇都会支持。母亲何必想那许多,朝中大事有陛下处理够了,我们依着陛下,以后也还要靠陛下,无须打击皇上的斗志。 “匈奴如今越贪心,一年一年的让我们和亲,要的奇珍异宝,美人首饰越来越多,长此以往,他们未必不会兴兵南下。以长安所处的位置,一旦匈奴发兵,难道我们要南迁?如同丧家之犬的逃? “陛下不愿意成为丧家之犬,所以才要出击匈奴。一次马邑之谋败了又如何。母亲既然提起高祖,更应该知道,高祖在当年争天下时,那是屡战屡败,却从不言放弃。 “但凡当年的高祖皇帝放弃过一回,也没有大汉的天下。身为刘氏子孙,未战言败,岂不是丢尽祖宗的骨气。 “匈奴再强,我大汉的子民也绝不是可欺的。匈奴敢不留我百姓半分活路,我们必要他匈奴偿还。 “眼下我大汉最缺的是一个大将,一个能够找到匈奴的劣势,击溃匈奴的大将。”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到现在为止,大汉确实没有一个可以让匈奴见识大汉厉害的人出现。 刘彻想要这样一个人才,可惜,到现在为止都没有。 论起心急,刘彻比谁都要急。 再急刘彻也要稳住,平阳公主什么都做不了,只能一次一次的告诉刘彻,这一战不同于马邑之谋,一定,这一次会有好的结果的。 大汉,绝不会一直让匈奴压制的。 “你啊,就偏着你弟弟。”王太后哪里不清楚,从小到大,平阳公主都站在刘彻那一边,从来都是不管别人怎么说,她只管一心一意为刘彻谋划。 “母亲,我小时候面对的是多少的兄弟姐妹,当年母亲要为皇上争,我也要为皇上争一争,为我们姐弟一争。如今天下是陛下的,只要皇上江山稳固,还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所没有的?我不站在皇上身边,难道要跟外人一道算计皇上不成?”平阳公主笑眯眯的问起王太后。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9 首页 上一页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