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为送几根头发我就会原谅他了吗?” “还有你,先生,枉你聪明一世,却糊涂一时。” “他临死前说这些,不过是想离间你我罢了,偏你还信了他的鬼话。” “他是皇帝,骨子里就是自私自利的,和我没有任何区别,只不过他更狡猾,把这残酷的现实披上了一层温情而已。” “可你怎么这么傻,居然还信他?你居然还相信了他,太傻了,天下第一大傻瓜。”她毫不客气的嘲笑着他。 “是吗?那他为什么要告诉我,他早就知道了你我的事,却仍旧说这不怪我呢?”林清源却平静的说出了一个事实。 “……”,窦漪房的笑声戛然而止,仿佛被谁掐住了脖子一样。 “他本可以处置我的,就像处置你一样,可最后他还是护下了我,也选择给你自由。” “他说,如果你愿意,可以不做皇后,只做窦漪房,可以远走高飞,不必与他合葬,这样,生前不如意,死后也该安心了。” 林清源一五一十的转述着刘盈的话,看着她从不信到震惊,再到懊悔。 “不可能,他才不会这么好心,他应该和我一样坏,应该和我一样坏……” 她不住的念叨着,似乎只有这样,才能让她心安理得,让她永不回头。 可现在她无论再说多少遍,事实就摆在了眼前,而且再不能像以前一样,让她选择性的忽视了。 “你自己好好想想吧。”林清源看到这一幕,也是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最好明日清晨给我答复,我还要赶回宫去操办丧宜。”说着,他转身离开了这里,徒留她一人在那里又哭又笑,喃喃自语。 林清源如约等了一夜,可第二日却没等到她出来。 他意识到什么不对,立刻冲了进去,却只看到了躺在床榻上,早已停止呼吸的她,手里还紧握着那个盒子。 “……”,林清源没说话,只深深的叹了一口气。
第312章 历史永远不会重复,但却惊人的相似。 帝后同一日驾崩,这丧宜规模自然是不能小的,不然不止宗室亲贵们不答应,只怕朝野上下也会有所议论。 所以对于这声势浩大,堪称奢靡的丧事,林清源也并没有说什么,可再怎么辉煌奢靡,也是葬礼,气氛自然是忧伤且沉重的。 只是大家还有很多事要做,显然不能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特别是新帝登基的大事。 刘启继位,册封王娡为皇后,三个女儿为公主,小儿子刘彻因为年岁太小,并未得封太子。 但刘启却遵从父命,特别指定林清源做小刘彻的太傅,那么基本上这太子的位子也就是板上钉钉了。 这许多事一连串的做下来,转眼间就到了秋天。 彼时,林清源正在太学进行定期讲学,刚下了课,张不疑就找来了,手上还拿着信件,看上面的印章就知道是匈奴王庭来的。 他也不耽误,直接带上张不疑回了自己在太学的住所,片刻后两人坐在书房里。 “先生,小翁主又诞下了一个儿子,听说兀离王子高兴的很。”张不疑趁着他看信的时候,又补充了一些额外的情报。 “他当然高兴了,因为他以为那是他的儿子嘛。”林清源却不以为然,只耐心看着女儿的来信。 “……”,张不疑没接话,实在是这一句里隐含的意思可太多了。 “行了,不提这个了,我有别的事要问你,最近朝堂上关于启儿提拔年轻官员的议论如何?”林清源看完之后放下信件,问起了其他。 “有些亲贵老臣倒是颇为微词,但他们根本不足为惧,尺位素餐之辈,陛下不喜也正常。”张不疑斟酌着回答道。 “启儿刚登基没多久,就来这么一出,显然是在试探老臣们的立场,并试图安插自己人。” “这本没有错,只可惜他还是太年轻了,过于急躁,你多看顾些,老臣们有什么苗头及时禀报。”林清源不太放心,嘱咐了几句。 “先生放心吧,我一定盯紧了。”听这话的意思,就是打算为新帝保驾护航了,那他这个做下属的,自然要紧跟领导的步伐。 “好了,没什么事就去吧。”林清源抬了抬手,示意他自便。 “诺。”张不疑刚要走,突然想起了别的,又坐回来了。 “怎么?还有别的要事?”林清源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也算不上什么要事,只是典客府那边传来消息,说是那些罗马人请求回家。” “他们听说汉匈两国已经再次议定了联姻,料想现在西域诸国绝不敢放肆,便想借这个机会回家去。”张不疑如实告知。 “……”,林清源沉默了一会儿。“算来他们也来我大汉有好些年了,想重回故土也是人之常情。” “这样吧,等过些日子匈奴来报喜的使团到了,处理完事情后,就让罗马人跟着他们一起走吧。” “只一样,你告诉这些罗马人,我们大汉愿意与之通商,请他们回去后,务必和他们的执政官以及元老院成员商议此事。” “另外,他们走的时候,可多送一些丝绸瓷器之类的特产,也好为我们的商品在那边打开销路。” 林清源说这话就是打算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提前促成了。 罗马和汉朝距离太远,根本不存在实质意义上的矛盾,这种情况下,通商反而是很好的交流手段。 “是,这件事我会办好的。”张不疑自然没什么意见,就这样,两人达成一致后,他很快离去了。 而林清源则派人把周亚夫找了过来,并给他看了女儿的来信。 “这次匈奴使团来京贺喜,我们自然也要派人过去,你还想见嫣儿吗?”林清源问他。 “还是不了,我只要知道她一切安好,也就放心了,见面就不必了,免得为她平添忧愁。”这一次,周亚夫却摇了摇头。 “而且先生,我担心的不是现在,而是将来。” “嫣儿兵行险招,以亡夫遗腹子冒充兀离的儿子,那么不久等那孩子长大,兀离必然会为其夺取大单于之位。” “届时嫣儿长子的处境,可就难了,就连她自己,恐怕也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他指出了潜藏的隐患。 “那你的意思是?”林清源不答反问道。 “我要继续练兵,以防万一。”周亚夫毫不犹豫道。 “这也是一种法子,不过我有更好的。”林清源却如此道。 “什么?”周亚夫问道。 “上次汉匈订立盟约时,我曾给了军臣一个锦囊,出的主意便是让他在除掉兀离后,将自己的小弟弟分出去,分到更远的西方。” “最好将来两兄弟各自统治的国土能隔着西域,这样双方不见面,或许会好一些。”林清源如实告知。 “可是这样也不能确保他们一定不会手足相残啊,特别是里面还夹杂着兀离的死。”周亚夫却提出了质疑。 “所以,我决定建议嫣儿把二女儿萨娜嫁给乌孙王子,乌孙势力不如匈奴,萨娜一旦嫁了过去,绝不会受委屈。” “而且乌孙地处西域,一旦出嫁,就会在她哥哥的领地和弟弟的领地之间形成一个缓冲。” “即便将来双方真的要打仗,萨娜也会进行调节,不至于让他们闹到不可挽回的地步。”林清源把自己的打算告诉他。 “可是先帝和当今陛下都希望萨娜公主嫁回汉宫来啊。”周亚夫有些迟疑的提醒道。 “盈儿那是为了我身边能有个血脉相连的亲人陪着才会提这个要求的,至于启儿,他考虑的更多的可能是两国的关系。” “可如今南宫公主已经和军臣定下了婚约,将来由她嫁过去做匈奴人的大阏氏,也一样能够稳住汉匈联姻。” “我只要好好说一说,想必启儿松口也不过是时间问题。”林清源却看的很清楚。 “可是做乌孙王后怎么比得上我们大汉的太子妃?这难道不是委屈了萨娜公主吗?”周亚夫质疑道。 “地位高就一定幸福吗?一定不受委屈吗?”林清源却反问。 “……”,周亚夫不说话了,显然他想到了自己,也想到了被迫远嫁的林嫣然。 “地位高,也意味着责任重,我不希望萨娜将来过的很辛苦,我情愿她低嫁,那么碍于她娘家两个兄弟的势力,她的丈夫绝对不敢对她不好。” “可若是她嫁给了彻儿,成了大汉的太子妃,乃至将来的皇后,就必然会被锁在这深宫里。” “草原上自由飞翔的雕儿又怎么受得了方寸之间的禁锢呢?”林清源打了一个比方。 “……那先生有把握说服陛下吗?”周亚夫轻声问。 “我会做到的。”林清源给了很肯定的回答。 “那我就不操心了。”周亚夫如是道。 而他不知道的是,林清源直到十年后才去找刘启谈这件事。 彼时,小刘彻已经是个小少年了,正拿着木剑在花园里比划着,不多时,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也找了过来和他一起玩,来者正是馆陶公主家的小女儿,陈阿娇。 林清源和刘启走到花园里的时候,就看他们打打闹闹很开心的样子,顺势他就提起了解除小刘彻和萨娜的口头婚约的事。 “先生,这不太好吧,朕记得,这桩婚事是父皇生前很希望促成的啊。”刘启眉头一皱,有些犹豫道。 “可是此一时,彼一时,彻儿根本没见过萨娜,未必会喜欢她,但他现在和阿娇倒是处的好,我听说,馆陶也希望能和你结亲来着?”他直接一个反问。 “这……”,刘启有些讪讪的,“的确如此,但朕还没答复姐姐,如果萨娜公主愿意嫁过来,那自然是这桩婚事更好。” “他们的婚事我们能替他们做主,可这婚后的日子却只能自己相处,启儿啊,我年纪大了,只想看儿孙们幸福,不想考虑其他了。” 林清源情深意切的表示了自己的态度。 “可是……”,刘启还是有些犹豫。 “我听说军臣已经肃清了匈奴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也是时候把他和南宫的婚事提上日程了吧。”林清源提起了别的。 “是啊,是该准备了。”刘启一想也对,现在嫁自己女儿过去也能稳住汉匈关系。 “也把馆陶请来吧,说说彻儿和阿娇的事,我听说,彻儿许诺要给阿娇建个金屋子住,两个孩子好到这个地步,那我们做长辈的,也不好拦着啊。”林清源顺势道。 “……也罢,一切就听先生的就是。”刘启想了想后,点头答应了。 眼看他都把话说到这个份上,刘启就明白了,这是打定主意不肯把萨娜嫁回汉宫了。 不过好在政治目的不受影响,还能和亲姐姐打好关系,他也就半推半就的松了口。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07 首页 上一页 30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