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边郑大都督和大儿子走在一起,出了老太太的院子,回去自己的住处,半路上看到几个人提着灯笼迎上来。 很快两边靠近了,灯光映在几个人的脸上,为首的是朱长史,面色严肃,隐含焦灼。 “怎么了?”郑大都督沉声问道。 “大都督,刚刚接到消息,今天午时,交王和叶寒发布檄文,称大都督您有不臣之心,强夺两州,据为己有,因此出兵前来讨伐。”朱长史语音沉重。 郑大都督和大儿子对视一眼,刚才还在说,最好是八九月起兵,现在计划被全盘打乱了。 郑世子眸中闪过一抹幽光:“这么巧?两家同时起兵?” “肯定是两家联合了。”郑大都督冷笑,“叶寒被我们的武器打怕了,就联合了交王,要先把我们除掉。” “两家各有多少兵马?”郑世子问道。 探子已经把这些基本情况都查清楚了,报到了朱长史这里,听到郑世子问,朱长史就详细地说起来。 “叶寒领二十万兵马,往封州而来,交王领二十五万兵马,往河州而来。” “这仗难打了。”郑大都督叹了一口气。 首先是兵力上的差距,那边一共有四十五万兵马,而他们这边只有三十一万,信州至少要派四万兵留守,那么出战的只有二十七万。 虽然他们的武器强大,可有宝刀宝剑和神臂弓装备的,只有最初的十五万军士,得胜山之后收了十六万军士,还没来得及换上装备。 特别是河州都督的七万军士,不但装备陈旧,人员也消瘦单薄,简直就是凑数的。 所以他们真正有强大实力,被叶寒所忌惮的军士,也不过区区十五万。 然后就是叶寒这个人了,此人颇有打仗的天赋,上次竟然想出了用战壕来对付他们的神臂弓,若不是有女儿的投石机,他们已经败了。 这回他有了准备,难保不想出克制投石机的方法。 听女儿说,那战壕还可以改进,若是自己,就想方设法把敌人围困在一块地上,没有树木,或者没有石头,不能使用投石机,再用战壕防备神臂弓。 郑大都督想着,要是自己在战场上遇到了宝刀宝剑、神臂弓和投石机,在有准备的情况下,倚靠人数上的绝对优势,他还是有信心取胜的。 叶寒打仗虽然比他差点,但也不错,这仗难打了。 听到郑大都督都叹这仗难打,朱长史不由色变。 郑大都督一眼瞧见,斥道:“怕什么!不过是时间要拖久些罢了。我原先是计划把兵练好,换上装备,八九月再起兵,一鼓作气,三年之内可平天下,现在要准备打持久战了。” 朱长史急急忙忙跑来报信,又被郑大都督吓了一跳,以为在两军夹击之下,自己这边要败了,大冬天的生生吓出了一额头的冷汗。 这时听说只是要打持久战,松了一口气,拿袖子去擦汗。 “马上召集人员,准备迎敌。”郑大都督吩咐。 - 大齐景和三十四年,一月一日,郑大都督派出兵马,分别往封州和河州而去。 霍青领一十三万兵,在封州迎战叶寒二十万人马。 郑远锦领一十四万兵,在河州迎战交王二十五万人马。 郑世子随军出行,在后方统筹全局。 郑大都督领四万兵,坐镇信州。
第一百六十三章 大齐景和三十四年, 是信州尤为艰难的一年。 交王和叶寒同一日起兵,率四十五万兵马,气势汹汹, 分别从封州和河州夹击而来,一旦两州失守,他们就要攻入信州。 郑大都督派出两路大军,分别迎击交王和叶寒。 郑远锦带着一十四万军士到河州,对上了交王二十五万兵马,虽然人数只有敌方的一半多一点,却毫不畏怯,交战几次, 势均力敌,各有胜负。 令人担忧的是封州那边的战争。 霍青带着一十三万军士迎战叶寒, 叶寒有二十万兵马, 且此人用兵诡谲无常, 游击战、偷袭战、围困战轮番上阵,把自己这方人数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一时霍青连连败退。 到正月初八, 霍青已经连退一百里, 叶寒部队打入了封州境内, 气势大涨。 消息传到信州, 人人惊惶。 郑大都督紧急召开军事会议, 参加人员有朱长史、鲁从事、郑远钧和崔先生,还有郑大都督留在信州的两个统领。 郑远钧在都督府过年后,原打算正月初八就回雁山的, 不想除夕当晚惊闻异变突起,第二天连忙捎信让崔先生带着军队赶来府城。 这些日子战况紧张, 她也就一直待在都督府,军队也驻扎在府城。 这时听说她爹要开军事会议,连忙拉着崔先生来旁听,了解前线的第一战况。 人员到齐,鲁从事先把收到的一些消息讲了一遍,听完,众人面色沉重。 “大都督,派兵支援霍将军吧。”一个统领面色焦急。 “哪里还有兵?”朱长史反驳,“信州的四万兵绝不能动。” 上次叶寒趁虚而入,攻入信州府城,大都督府都被围了,若不是二公子及时赶到,后果不堪设想,那样惊心动魄的经历,他不想再感受一次。 封州和河州丢了可以再夺过来,信州是他们的大本营,若是被敌兵夺走,他们就成了无根之萍。 “信州的兵不能动,无兵可派。”郑大都督也不同意调出信州的兵。 “那要不把霍将军召回来,我们固守信州和河州?”另一个统领试探道。 既然打不过就只能撤退了,免得白白折损兵马,他们一共也才三十一万军士,禁不起折腾。 先保存实力,等以后再找机会。 “青儿的打法没有错,用兵也灵活,虽然战败,却没有多少军士伤亡,而且叶寒数次想把他围困住,却一直没有得逞。”郑大都督沉吟着。 叶寒和他想到了一处,想把霍青引诱到某个不能制造投石机的地方围困起来,再挖战壕克制他们的神臂弓,然后靠着人海战术消灭他们。 幸亏霍青机警,叶寒始终没有成功。 “青儿虽然败退,撤退时却井然有序,不显狼狈。”郑大都督继续道,“就是我去和叶寒交手,也只能打成这个样子了。” 他早先就预料到了这场仗难打,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只要后面能稳住阵脚,一时的失利算不得什么。 “先不召回青儿,看看后面怎么样。”郑大都督下了决定,又转向崔先生,“崔先生你看呢?” “大都督说得是,还不到放弃封州的时候。”崔先生点头。 郑远钧坐在一旁,她不懂打仗,只能观察着她爹和崔先生的脸色,以此来判断战场情势。 现在看到两人虽然面色严肃,却没有慌乱之色,还在积极地想办法应战,并没有觉得在封州已经一败涂地,无可挽救,郑远钧不由得松了口气。 - 对于封州之战,郑大都督在观望,常州裴家也在观望。 裴家书房内,立着三个人,裴家家主裴大爷,裴家供养的两个谋士,此时三人都围在桌前,看着桌子上的一幅地图。 “郑大都督危矣。”裴家家主点着地图,“被两军夹击,又是以少战多,危矣。” 一个谋士有点迟疑:“听说郑大都督的军队持有利器,以致叶寒屡次被击败,而且郑大都督用兵一向出人意料,这次不知能否反败为胜?” 另一个谋士嗤笑一声:“他以前能以少胜多,那是朝廷全力支持,又没碰到对手,现在皇帝帮不了他,叶寒用兵也不比他差,他拿什么来反败为胜?” “就是说那利器,叶寒也找到了克制的办法,所以在封州打得郑大都督的军队连退一百里。” 这个谋士转向裴家家主:“裴大爷,该下决断了。” 他们一直打着主意,要把皇帝和常州握在手里,寻找适当的时机,和新帝谈条件,争取最大的利益。 这个时机很重要,早了,容易下错赌注,迟了,对新帝来说只是锦上添花,新帝不见得会领情,他们也得不了多少好处。 所以这时就要考验他们的眼光了,找准将来能得天下的人,第一时间献上诚意,在关键时候助这人一臂之力,让他心怀感激,他们才能获得丰厚的酬报。 他觉得,这个时机已经到了。 “不可不可!现在还为时过早。”先前的谋士急道,“我看郑大都督未必会败,他那军士所拿的宝刀宝剑,还有强弓,都是威力巨大,世所罕见,说不定就会杀出一条路来。” 另一个谋士反驳:“武器虽利但量不足,据查,封州和河州两路军士,一共不到十四万人配有这些装备,分成两路后,配有宝刀宝剑的每一路只有七万人。” “七万人。”这个谋士冷笑:“那边可都是上了二十万人,你说,七万人如何杀出一条路来?” 那个谋士不服:“这些没有宝刀宝剑的都是郑大都督新收的兵,还没来得及给他们配上装备,等过一段时间,郑大都督自然会给他们配上宝刀宝剑,那时胜者是哪边还未可知呢。” 这个谋士:“哪还等得到那个时候,一个月之内,郑大都督必败,裴大爷,当断则断,不要错失良机啊。” 那个谋士:“裴大爷,若是选错了人,满盘皆输啊。” 裴大爷看看两个谋士,最后下了决定:“我们再等一等。” 他也觉得郑大都督必败,可是,万一呢? 再说,交王和叶寒之间,他也不知道该选哪个。 稳妥起见,还是再观望一段时间吧。 这个谋士跌足长叹:“哎!当断不断!” 那个谋士拱手:“裴大爷英明!” - 同一时间,景和帝也正在关心着这场战争。 常州府城内,原先的太守府经过修缮改制后,充作景和帝的皇宫,新的皇宫还在修建,即使一切从简,也要等到明年才能完工。 景和帝寝宫内,鸦雀无声,内侍们都目不斜视,小心伺候着。 桌子上摆了一封奏章,两份檄文。 奏章是封州都督写来的,檄文是交王和叶寒发出的。 景和帝已经把这三样东西看了一遍又一遍,这些日子以来,时常就要拿出来看一看。 此时景和帝又把这三样东西看了一遍,闭目沉思,于公公站在案旁,微微弓着身子,从眼角里悄悄觑着皇帝的脸色。 景和帝睁开眼,摆了摆手:“收起来吧。”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87 首页 上一页 15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