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公连忙上前,手脚利索地收起桌子上的东西,小跑到书柜前,仔细的把东西放好,又跑回景和帝这里听吩咐。 景和帝眼睛跟着他转了一个来回,又默了半晌,双眼望着前方,却漂浮没有焦距,神思不知飘到了哪里。 就在于公公暗中把身子重心从左脚挪到右脚时,景和帝终于开了口,似在问人,又似在自问:“郑大都督当真忠心于朕吗?” 于公公不敢作答,默默地缩起身子。 景和帝盯着了他:“你说,叶寒攻打封州和河州时,郑大都督真是为了朕,才去和叶寒交战吗?” “应该是吧?”于公公不敢把话说死,“后来郑大都督不是上了奏折,让派了人到封州任都督吗?” 看皇帝脸色稍缓,于公公大着胆子又道:“封州都督也送了奏章来,说郑大都督十分忠心,厉兵秣马,想为皇上夺回京城。” “那为什么他得了宝刀宝剑,没及时上奏折禀告朕呢?”景和帝神色莫测,“要不是他在和叶寒交战之时拿了出来,朕都不知道。” “要不是因为要和叶寒交战,逼不得已拿出了宝刀宝剑,他是不是准备一直隐瞒下去,不让朕知道?”景和帝继续道。 于公公心中一跳,不敢说多余的话,封州都督奏章上的一些说辞,景和帝曾和他提起过,这时就拿出来复述了一遍。 “皇上,封州都督查过了,郑大都督刚刚炼出宝刀宝剑,没来得及禀告您,叶寒就打过来了,打退叶寒后,郑大都督就马上写了奏折给您。” “这么巧?”景和帝喃喃道。 景和帝垂眼思索,现在三方交战,交王和叶寒是摆明已经反了的,都自称为帝了,若是这两个人获胜,自己绝对没有生路。 纵使心中还有些疑虑,他也必须帮着郑大都督,盼着郑大都督得胜。 可是,从目前来看,郑大都督的情形很是不妙。 “本朝擅战的将军太少了,只有一个郑大都督还顶事。”景和帝叹了口气,眸中闪过一抹幽光,“二十年前的霍将军打仗不错,他的大儿子有几分他的本事,可惜了。” 当年的事他在激愤之下没有多想,后来有点回过味来,命人暗中探查,其中果然有内情。 不过他是皇帝,错了就错了,不可能去认错,但孙将军和卫监军胆大包天,是要处理掉的。 只是孙将军守着青州,手握几十万兵马,他不敢妄动,只能慢慢寻找机会。 “若是霍将军的大儿子还在,和郑大都督联手,何惧交王和叶寒。”景和帝又叹了口气。 他说这话的声音极低,可是殿中众人都竖着耳朵,全神贯注听着他的动静,这句话还是落入了他们的耳中。 站在宫殿角落的一个小内侍眼珠转了转,又默默地垂下了头。 “传人拟诏吧。”景和帝吩咐于公公。 - 中午,一个小内侍在宫门口,把令牌掏出来交给守卫,查看无误后,匆匆出了宫,往府城南边走去。 行了一段路,来到一座府邸门前,敲开门,那门卫认得他,默不作声地把他引入府内。 进了一间房,府邸的主人已经等着。 关上门,那人低低道:“什么事?不是说尽量不要联系吗?” “卫大人,坏事了。”小内侍急急道,“皇上恐怕知道了当年青州的事。” 小内侍把今日殿中的情形详细地描叙了一遍。 卫大人听罢,面色惨白:“难怪忽然就把我降职了,调离了御前。” 猛地转头看着小内侍,卫大人嘱咐:“这事你不用管了,我给孙将军传信,你先回宫,小心点,别露了行迹。” 小内侍答应着去了。 - 大齐景和三十四年,正月初九,景和帝颁下谕旨,交王和叶寒叛乱,命郑大都督引兵平之。 一时,人人的眼光都聚焦到了封州。 此战关键,在霍青能否挡住叶寒。
第一百六十四章 郑远钧知道皇帝下诏的消息时, 是在正月初十的下午,她正在崔先生的房内,听崔先生分析如今的战况。 曹刚走了进来, 告诉她皇帝于昨日下了诏书,直指交王和叶寒叛乱,命郑大都督领兵平叛。 这是从除夕以来,接到的第一个有利于他们的消息。 郑远钧笑道:“我爹这下如愿了。” 在除夕都督府家宴的时候,她爹还盘算着,想要皇帝下一份诏书,让他名正言顺地起兵,先在气势上压倒交王和叶寒。 那时她老爹和她大哥还商量着, 找准合适的时机,再运作一番, 要到一份平叛的诏书。 现在还没等到他们运作, 这份诏书就来了。 可惜气势上是足了, 兵比人家少太多,打不过还是打不过啊。 这份诏书, 只在他们和对方实力相等, 或是相差不大时起作用。 “哎!”郑远钧叹气, “可惜现在没用。” 崔先生眼底闪过一抹锐光, 含笑道:“总有用上的一天。” 等到郑大都督站稳脚跟, 真正起兵夺天下时, 这份诏书就是最好的理由,占理的一方总是底气更足,士气更高。 正说着, 杜明一头闯了进来,开口就喊, 声音又大又急:“二公子,霍青又退了三十里!” “你说什么!” 郑远钧“嚯”地站起,因起身太急,椅子被带翻,倒向地面,发出“碰”的一声响,她也顾不得了,只紧紧地盯住杜明,又问了一句:“你说什么?” 杜明喘了几口气,连忙道:“二公子,刚刚都督府接到来信,昨天下午,霍青和叶寒又交了一次手,没打过,向后退了三十里,退到了南沙县。” 郑远钧面色发白,声音发虚:“崔先生,霍青打不过叶寒了吗?兵力差这么多,怎么打得过呢?而且还有一半的军士没有宝刀宝剑,怎么打得过呢?” “我们伤亡如何?”崔先生没答郑远钧的话,问着杜明。 “伤亡不大。”杜明回道,“听说只有百来个军士受伤。” 崔先生微微眯起眼睛,叶寒二十万人马打过来,霍青这边只有百来个军士受伤,那就是早有准备,稍一接触就退走了。 霍青不是这样怯战的人,他想干什么呢? 一般像这样的情况,那就是在行诱敌之计,霍青想把叶寒引到哪儿去呢? 崔先生快步走到书柜前,取出一卷纸,回到桌前,把纸张展开,铺到桌面上,低头看了起来,郑远钧和两个亲卫也围了上去,跟着一起看。 这是一张封州的地形图,崔先生手指点到地图上,沿着霍青退后的路线,一路划过来:“三羊县、大田县、乐清县……” 郑远钧看着崔先生的手指忽左忽右,曲曲折折地向后划,不由囧然,霍青这是被打乱了手脚,慌不择路? “广义县、兴发县……”崔先生的手指继续划了下去,划到了霍青昨天退到的地方,“南沙县。” 崔先生手指停了下来,目光在向下的几个县里逡巡,皱眉思索。 郑远钧和两个亲卫都屏住了气息,不敢发出动静打扰了崔先生。 崔先生忽然眼睛一亮,手指向下点住了一个县:“平泉县!” “哈哈哈!原来如此!”崔先生抚掌大笑,又叹道,“青出于蓝。” 郑远钧和两个亲卫相顾茫然,崔先生,怎么个如此法,你倒是说说啊! 崔先生满面笑容:“二公子不必担忧,霍青此战必胜,大胜!” 又感慨道,“叶寒也算得上是一个枭雄,可惜上次遇见二公子,被投石机所败,这次又遇上霍青这个百年难遇的奇才,只能说他时运不济了,也不知他这次能否逃得性命。” 听得崔先生这样说,郑远钧放松下来。 崔先生在兵事上那是数一数二的,崔先生说霍青能胜,那肯定能胜,崔先生说霍青大胜,那肯定大胜。 “崔先生,这平泉县有什么玄机,你给我们说说。”郑远钧好奇地问。 “我在一本杂书上看到过平泉县,记录了此县的人文地理。”崔先生悠悠道,“至于有什么玄机,天机不可泄露,此时不能说。” 郑远钧越发好奇,追问:“那么这仗我们一定赢了?” “一定赢了。”崔先生说得十分肯定。 郑远钧心痒难耐,转了转眼珠,笑道:“崔先生,你说过,我们的士兵要有实战,既然这场仗必胜,没有太大的危险,我们就把士兵拉去封州练练吧。” 曹刚无奈地摇了摇头,美名其曰练兵,其实是二公子想去看热闹吧。 杜明眼睛发亮,他想去看看,这场崔先生说必赢的仗,霍青是怎么打的。 “好,明天就去,去迟了仗就打完了。”崔先生答应,一摆衣袖,径直往门外走,“我去给大都督说一声。” 郑远钧疑惑,他们出行,不是她给她老爹说一声就行了吗?干嘛要崔先生去? 一转眼,崔先生已经走出了门,郑远钧连忙跟上,一边挥手吩咐两个亲卫:“收拾东西,明天一早就去封州,曹刚你跑一趟,到我们军队的驻扎地,告诉四个统领,让他们准备好明天出发。” 两个亲卫连忙答应。 - 都督府议事厅内,墙面上挂了一幅地图,正是封州的地形图,这幅图比崔先生刚刚拿出来的大多了,占了整整一面墙。 众人站在地图前,都在研究着封州的地形。 “肯定是诱敌之计。”郑大都督瞪着眼,在地图上来回地看。 叶寒不了解霍青,还在被霍青牵着鼻子走,可郑大都督却深知霍青的性情,心高气傲,胆大心细,以霍青的脾性,纵是打不过,也会想方设法重击敌人,绝不会这样一退再退又退。 前几天他就已经心中存疑,今天接到来信,霍青又退了三十里,他就确定了,霍青在行诱敌之计。 “要把叶寒引到哪儿去?”郑大都督盯着地图,口中喃喃。 郑大都督伸出手指,点在南沙县上,目光在周边的几个县上瞄来瞄去。 “二公子,崔先生。”一个统领发现两人进门,连忙喊道。 “儿子,你来了。”郑大都督冲着女儿一笑,转而拉住崔先生,一路拉到了地图前,“崔先生,你看看,青儿是准备退到哪儿去?”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87 首页 上一页 15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