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先生拧着眉头:“不瞒大都督,我刚才已经看了地图,可惜我对封州地形一无所知,实在没有头绪。”说着摇了摇头,“看不出来,想不出来啊。” 郑远钧:“……” 崔先生你睁着眼睛说瞎话呢? 郑远钧的目光落到地图上,不自觉地围着平泉县打转,郑世子循着妹妹的视线,手指点上了地图:“平泉县?” 崔先生诧异地睁大眼,转头正好看到郑远钧的视线,笔直地对着地图上平泉县的位置,不由得好笑,原来是二公子露了底。 “崔先生,平泉县有何特殊之处?”郑世子问。 崔先生也不卖关子了,答道:“平泉县附近有一座山,名叫秃山,山势很是奇特,东边陡峭,西边平缓,山上树木甚少,多泥石。” 众人不解其意,树木少怎么了,树木少就不能做投石机啊,不是对他们不利吗?叶寒正想把霍青围到这样一个地方呢。 崔先生顿了一顿,接着道:“平泉县气候异常,四季都多雨,尤其是暴雨。” 众人默了片刻,恍悟过来,顿时脸上放光:“如此说来,这仗我们赢定了!” 郑远钧也明白了,心中有些不是滋味。 在现代遇到自然灾害,各方都来支援,然而现在,他们却要利用这自然灾害去杀人。 可是他们若是心存不忍,别人就要来杀他们了。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只希望这乱世早点结束,她爹赶快平定天下,建立新的王朝,给老百姓过上一段好日子。 郑远钧给她爹说了自己要去封州的事,郑大都督已经知道霍青的计策,不出意外,这场战争自己这方赢定了,女儿前去没有什么危险,因此也没有多加阻拦。 只是临去之前,郑大都督再三叮嘱女儿,不要靠近那座山,免得被误伤了,郑远钧一一答应下来。 - 正月十一日清晨,郑远钧和崔先生带着军队,从信州府城出发,前往封州。 正月十一日下午,大约四点多钟的时候,霍青再退三十里,退到了平泉县秃山脚下,带着一队人上山查探,下来后命军队扎营,在这里过夜。 营地里一片忙碌,霍青抬头看天。 崔先生博学,他小时候跟着崔先生习学,兵法、阵法、战术肯定是要学的,而其它的一些,天象、地形等等也学了很多。 各处的地理志,崔先生也搜罗了不少,都让他记了下来,其中就有平泉县秃山。 他刚刚上山探查了,书上所写属实。 而根据他的观察,两天之内,这里必有一场暴雨。 他寻求已久的天时和地利,都已齐具。 - 当日傍晚,叶寒派出查探的人回来,向叶寒报告,霍青在秃山脚下扎营,山上光秃秃的,没有几棵树。 叶寒大喜,他一直想把霍青围住,可惜这小子滑不溜秋的,每每被他逃脱,这回被山挡住了,可终于逃不掉了。 他再把这边一围,霍青就成了瓮中之鳖了。 上次有投石机助他们突围,这次山上树木少,做不了几架投石机。 等消灭掉这支部队,那边交王和郑三公子也两败俱伤,他再见机行事,最好是把两边都除了,若是不行,至少他能得到封州和河州。 他的帝王之路,这次谁都阻止不了。 “马上靠近,开始挖沟,天明之前,要把他们围起来。”叶寒下令。 属下答应,当即行军加速,一个时辰后,接近了秃山,热热闹闹的挖沟行动开始,一边挖沟,一边防备着霍青偷袭。 - 半夜,鲁统领匆忙来叫霍青,说叶寒又在挖战壕了。 “无妨,让他挖。”霍青眼中的光和灯火交映,闪闪发光。 “可是,山上没有树,我们不能做投石机啊。”鲁统领急道。 “不做投石机。”霍青想了想,吩咐道,“你安排一些人去偷袭,不要恋战,射一两轮箭就撤回来。” 鲁统领虽然不解,可是军令大于山,他只能服从命令,带着军士去了。 - 正月十二日早晨,鲁统领焦急来报,叶寒的沟挖成了。 霍青目中闪过一抹喜悦:“挖成了?” 抬头看了看天,霍青接着道,“再让他挖一天,把沟挖深挖宽点。” 鲁统领:“……” 霍青不再多说,他心里有数,这场暴雨应该在今晚或者明天清晨。 “鲁统领,今天你还是安排人去射几轮箭,及时撤回来。”霍青吩咐。 不能让叶寒起疑心,做做样子,好让他放心挖沟。 鲁统领:“……好。”
第一百六十五章 正月十二日下午, 叶寒的挖沟事业已经基本完成,长长的沟围着霍青的营地,沟挖得很宽, 兵士在沟里坐卧行走、搬运物资很是宽松。 沟里靠着霍青营地的一边略高,便于兵士站在上面攻击敌人,中间略深,比一人还要深一点,兵士站在里面不需要低头,可以很轻松地把全身都隐藏在沟里。 叶寒让人把挖出来的土堆在沟前,把土拍实,形成一道保护墙, 每隔一段就有一个凹口,敌人来攻打时, 兵士就从这里射箭。 到下午申时初, 天上忽然淅淅沥沥地下起了小雨, 沟里积了一点点水。 叶寒看了看,又命令兵士在沟底挖一条小沟, 用来排水, 就挖在沟壁下面。 靠着霍青营地的一边不能挖, 兵士要站在这儿射箭, 所以排水沟挖在了另一边的沟壁下面。 这个季节不会有大暴雨, 有这样一条排水沟足够了。 到申时末, 各处的沟渠已经纵横相连,组成了一个坚固的阵地,叶寒巡查了一遍, 很是满意。 小雨一直下个不停,但有了那条排水沟后, 积水都汇到了里面,顺着排水沟流了出去,因此兵士们在沟里没有受到太大困扰,不是很难受。 叶寒看了一圈,自觉面面俱到,没有遗漏。 明天,他就要发起攻击,三天之内,把霍青的部队消灭,十天之内,拿下封州和河州。 这次,他一定会成功! - 此时,郑远钧和崔先生带着军队,也已经靠近了秃山的两支队伍,恐怕被叶寒发现,不再向前走,就地扎营驻守。 崔先生站在帐篷口,抬头望着天色。 郑远钧在一边担心地问:“崔先生,这雨不大啊,真会有大暴雨吗?这个季节不会下大暴雨吧?” 霍青已经被叶寒围住,又不能做投石机,全部希望就在一场大暴雨,她怎么觉得这么悬呢?先前因为对崔先生的盲目信任,一直没有担心,现在事到临头,心里却越来越忐忑。 崔先生看准了吗?天气预报还有出错的时候呢。 “今晚或明早,必有一场大暴雨。”崔先生神情笃定,“预判天象不但可看天色,还可看飞鸟走禽、花草树木、土壤风向,我已从各方面印证,绝不会出错。” 崔先生又补了一句:“若是三五日后的天象,还或有不准,一天之内,如此明显的天象,怎会看错?” 郑远钧无言以对,她看不出哪里明显了,从这一点小雨就能看出一场大暴雨,一般的人都没这本事好吧,至少叶寒是没有这个本事的。 “根据平泉县的县志记载,每年的这个季节,都会有一到两次的暴雨,使得秃山上大水挟裹泥石而下。”崔先生解释。 郑远钧知道,这就是山洪了,或者还伴随着引发泥石流。 崔先生继续解释:“秃山东边和西边的地形不同,东边山势陡峭,遇有暴雨,泥水就会从山上沿着沟壑倾泻而下,速度极快,淹没附近地区,西边却地势平缓,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 “霍青可以事先把军士迁到西边,或者到西边山上去,大水就冲不到他们。” “大水冲下山的速度很快,等叶寒发现时再跑就来不及了。” “若是在平地上,能逃生的机会还多一些,若是兵士正好在沟里,那就九死一生了。” “叶寒虽然是封州人,却距离平泉县遥远,消息不通,不知道秃山下有这样的危险,才会被霍青算计。”崔先生感叹。 杜明插嘴:“要是我们信州的将领带兵,下雨天绝不会在这样陡峭的山下扎营,尤其是这山上还没有什么树。” 郑远钧点头,确实,信州山多水多,时有山洪和泥石流的发生,所以前面崔先生在都督府的时候,一说秃山的地形和气候,众人就都知道了霍青的用计。 若是信州将领带兵扎营,肯定会避开这样的山。 就是她,虽然没见过山洪,可上辈子活在一个信息量爆炸的时代,对山洪也能说出一二,知道它的形成条件,知道遇上要怎么求生。 若是让她来带兵,即使在秃山下扎营了,下雨后也会警惕。 而崔先生和霍青,不知道他们见过山洪没有,但他们能从书本上获得这些知识,并巧加利用。 可是叶寒不知道这些,他和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一样,消息闭塞,又不曾读过多少书,了解他未曾见过的事物,所以才陷入了霍青的圈套。 崔先生吩咐曹刚:“去通知四个统领,安排士兵轮流休息,到雨势加大时,全体集合整队,准备作战。” 那时候山上大水冲下来,叶寒部队一定会四散逃窜,他已经选好了地方,能够避开大水,在那里拦截逃兵。 曹刚答应着去了。 - 当天戌时,晚上八点多钟,天上还是在滴滴答答地下着小雨,叶寒在营地各处转了一圈,许多兵士还在沟底进行加固工作,还有些兵士把武器等物搬运到沟里。 更多的兵士在沟顶安装遮挡物,这样即使雨再大些,也不怕沟里积水了。 叶寒给兵士做动员:“加紧,今晚把活全部干完,明天开始进攻,打完仗后人人有赏!” “是!”兵士们齐声答应,“皇上!” 叶寒心情舒畅,这声“皇上”听起来真美啊,很快,全天下的人都要匍匐在他脚下,叫他一声“皇上”了。 - 亥时初,晚上九点多钟的时候,霍青下令,全部军士迁到秃山上。 跟着霍青来封州的有四个统领,还有沈都尉,就是原先青州的沈都尉,雁山的沈大当家,郑世子把他从妹妹那儿借过来,给了他都尉的官职。 几人组织军士往山上走去,找到一块开阔的平地,让军士停下休整,他们凑到一起说话。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87 首页 上一页 15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