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素节尴尬地陪着笑:“大家都在嘛,算不上‘私下’吧?” 周蓼拂袖道:“这话我不敢接。我愿意配合府尹查案子,但女儿家的清名我做嫡母的不能不顾及着。”她严厉地瞥了凤栖一眼,对几个婆子说:“送客吧。如果还有话要问,烦请沈知府与我家大王说吧,我不敢做主了。” 高云桐无奈跟着沈素节到门外,听见里面王妃周蓼的怒声:“亭娘,你就是不听我的话是么?” 而凤栖果然如传说中那样言语任性:“母亲这话,女儿真不明白。私相授受这种,直是污蔑了。” “荒唐!我再不提醒你,只怕你就要揭开帘子和他聊一聊了吧?!成何体统!我必告诉你父亲!” ………… 沈素节在外头低声对高云桐说:“周相公当年可是帝师,道学讲得极好。唉,你懂?” 高云桐叹口气:“我倒愧疚了。” 沈素节说:“走吧,嘉树,总算不虚此行,也有好些收获了。” 也只能走了。 但俄而,里面传来凤栖带着哭腔的话语:“母亲要告诉爹爹就告诉好了,我心里清白,不怕!匪我思存,如此而已。”她还是个少女,声音特别清亮,传得好远。 高云桐顿住步子。 沈素节跟着停下来,侧耳片时,“嗐”了一声,压低嗓子说:“这可没得肖想!毕竟是郡主!” “不是。”高云桐步子迟缓,走了好一会才四顾问道,“这晋王的府邸,东门在哪儿?” “嗯?”沈素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高云桐再一次问:“总有侧门的吧?东边的侧门在哪儿?我想去那里等一等。” “去那里等什么?” 高云桐没有回答,脸上带了丝诡异而调皮的笑意。
第13章 沈素节的车驾辞去,从巷道绕到了晋王府的东门。 东门那里还未及认真修葺,只有一个年纪很大的门子百无聊赖地坐着,眯着眼睛仿佛是睡着了,听见牛车过来的动静,那双眼睁了睁,又见那牛车只是停在路边,就又闭上眼睛养神。 高云桐下车,恰好看见门侧的高墙伸出一枝梧桐,黄叶满树,随风而飘。失修的旧宅墙上长满荒草。他不由动声吟道: “猗猗梧桐树,前日繁花馥。 西风不相饶,影疏不可暴。 坐看一叶落,余怀念群木。 漫有千岁忧,流光如急毂。”(1) 沈素节叹了一声,说:“太伤怀了,唉,嘉树,我实在为你不值。” 高云桐只笑笑,顺着墙走了几步,说:“没什么值不值的。但是北卢动向堪忧,她上次那套‘借尸还魂’的技巧用得不错,以我做诱饵,哄得斥候入彀。府尹您想必知道,派斥候,没有只派两个的,只是彼此呼应的法子我们不知道罢了。” 沈素节笑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夸他的话还没说完,高云桐“嘘”了一声。 高墙里传出侍女焦急的声音:“娘子,东苑的秋千年久失修,有危险呢!” 凤栖清亮而任性的声音也很好辨认:“这儿也危险,那儿也危险,天天猴在宅子里就不危险。哼,只等着哪一天虎狼眈眈、群兵环伺,深宅大院里的女孩子们就不危险了?” 那侍女明显听不明白,嚅嗫道:“娘子的话,奴听不懂……可是那秋千的绳索还没有换,万一断了……” “西风不相饶,影疏不可暴。”凤栖望着不远处高大的梧桐树说,俄而笑起来,“真是,我不打秋千了,我就是来散散心。” 溶月放下心来,亦步亦趋牢牢跟着凤栖。 凤栖问溶月:“你记不记得入京那一夜斑鸠鸣声之后是什么声音。” 溶月除了自家主子,什么都懒得关心,自然说:“奴压根就没注意。” 凤栖说:“后面的声音啊,我一直以为是啄木鸟。不过再一想呢,如果斑鸠不是夜行的鸟儿,啄木鸟也不是啊;如果斑鸠叫声是斥候们的暗号,那啄木鸟的声音不正好和鼓声一样?” 她突然就听见“笃笃”的声音,又清又脆,短促清晰。 凤栖不由抿嘴一笑,然后说:“节奏呢,也挺特别的。你听听看。”回顾着当时的声音,巴掌像打拍子似的拍出节奏。 溶月笑道:“娘子应该向大王借一对檀板来试试,简直吟诗唱歌儿似的。” 凤栖挑眉说:“你不说,我还没觉得;你一说,好像还真是。” 三拍,六拍,七拍,五拍…… 凤栖凝神又试了一遍,心里缓缓浮现了一阙词。 “是了……”她缓缓道,“两个斥候被擒后都没有开口说话,但我们交流,他们都听得懂,汉语的造诣应该不差。” 外面那人应该在点头,虽然看不见,也能猜出来。 而溶月在劝她:“娘子,心情不好,散散步也差不多了,外头冷,万一着了风,又是奴的不是。这地方又接近院墙,王妃内外防范甚严,又会不高兴的。” 凤栖觉得自己像个锦衣玉食的囚徒,叹了口气,望了望王府的高墙,望了望那棵飒飒的梧桐树。 墙里佳人,墙外车马辚辚。 沈素节听着御夫驾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问呆坐车中一言不发的高云桐:“怎么了?什么意思啊?这就走了?我怎么糊里糊涂的,你倒像什么都明白了?” 高云桐捧着斥候小鼓,半晌才说:“北卢自百年前与我朝签订盟约,交好日久,两国互遣来使,互相朝贺,一百年来起码有八.九十年明面儿上的关系是很不错的。我国的音韵、文字,他们也很熟悉,两国交界的幽燕之地汉人更是已经习惯于往来从商的生活。” “这意思是:更加能够确认这两个斥候是北卢的?而且熟悉汉文,甚至就是汉人?”沈素节说,而内心略有失望,确认了又怎么样呢? 高云桐说:“刚刚那节拍,是‘谒金门’的词牌。汉武帝得大宛马,造金马门用这首词为斥候的暗号,也是绝了。北卢……派这样的斥候,是想打听什么?听说北卢在内乱,难道乱中还想有什么从我们这里讨巧的谋划?” “啊啊!”沈素节点头,“不错,谒我国门,取意还挺雅致。可惜人都死了,也不知道北卢到底是什么意思?” 高云桐说:“往别国派斥候,绝不会只派两个的。如今只有再次‘借尸还魂’一回,期冀守株可以待兔。” 沈素节没大明白他这句的意思,倒又问另一层意思:“那么,你怎么晓得晋王郡主会到东门散步?” 高云桐回神笑了笑:“府尹想必听过《诗》三百中这一首:‘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沈素节不得不再次把刚刚在王府花厅里郡主的一番话挨次想了一遍,而后笑叹道:“这晋王郡主果真古灵精怪的。也得亏你,和她” 他吞了半句,然后斜眸过来,笑得邪邪的。 高云桐也斜眸过来:“话只说半句,必不是个好人了!你想说什么,当我不知道?” “那我是想说什么?” 高云桐挑起那剑眉和一边唇角:“无非是‘心有灵犀一点通’。” 沈素节笑着拍了拍高云桐的大腿:“极是,极是!” “嘁” 沈素节笑道:“也不仅是你和这个小郡主,我和你也算是心有灵犀了。到底一起给勾栏里的女娘们填词作诗,曲儿听多了,炼字炼意聊得多了,自然心意也是通的。” 高云桐笑了笑:“不敢不敢。区区阶下之囚,得府尹厚爱!” 沈素节摇摇头:“嗐,别说了,我运气好,你运气糟。我这会儿也只能尽力帮你一些些,只怕东府平章事还是放不过你。不是我说,你也低一低头罢!章谊上次虽然被你弹劾,对你还挺客气,还把你当人才,在酒桌上还说过‘武后肯为骆宾王的檄文击节叫好,我岂会没有一个妇道人家的雅量?’你这次跟他低低头,至少不会弄到刺配这么羞辱。” 高云桐听得似乎挺认真,但还是摇摇头说:“章谊的雅量是装出来的,我断不能信他;即便今天信了他,来日还是会政见不同,我还是会弹劾他。刺配羞辱,主要是羞辱在刺面上,你看在我们一道流觞喝酒、吟诗填词的友情上,派个好些的刺青匠儿,别毁了我这张脸不就是了?” 这是当笑话在说,但是沈素节却笑不出来了,只是长长地叹息一声。 凤栖在京城这座晋王府里整理带来的金石古玩,已经认认真真拾掇了半个月。 晋王凤霈大部分的闲暇时光,也就消磨在和女儿一起欣赏这些古旧器物上了。周蓼自是怨言极多,但父女俩自得其乐,她也没办法。 一日,父女俩正在家里欣赏一个古鼎,突然听见儿子凤杞在外求见。凤霈舍不得放下古鼎,对外头说:“叫他直接进来吧。” 凤杞进来,面色有些慌乱。凤霈笑道:“至于这样不上台面么?遇到多大的事,都要学会‘泰山崩于顶而色不改’,知道吗?” 凤杞苦笑道:“官家下了旨了。” “嗯,什么旨意啊?” 凤杞说:“官家叫礼部拟旨,先过继我为嗣子,然后再立为太子,估计这个月要把大礼办完。” “啪”一声,那古鼎不觉落到了案桌上,“当啷”一声响。 刚刚还在叫儿子“泰山崩于顶而色不改”的凤霈,脸色呆滞,血色顿失,好一会儿才挤出一个苦涩的笑:“如此,恭喜你啊。” 凤杞嘴唇都在哆嗦,突然扑通就跪了下来:“爹爹,这何喜之有啊!” 凤霈上前扶他:“官家无子,我又是他一母同胞的弟弟,论血缘你是最近,何况这段日子官家对你的关照和培养,大家都晓得意思。” 虽说早就明白这层意思,但是真的来了,心里还是突然涌上来各种浓烈的滋味。凤霈想扶儿子起身,凤杞大约也是五味杂陈,哭着泥首磕头:“爹爹,不错,血脉是割不断的,我是爹爹的儿子。” 凤霈自己已然心酸,乏了力气,扶了半天竟没有把凤杞扶起来,不由怒声道:“你又胡说来!过继礼成,这话再让人听见,我们俩都是死无葬身之地了!称谓礼议之争,古今都有,但亲生的都落下风何况官家还在。” 扭头道:“亭卿,扶你哥哥起来!” 凤栖上前轻声道:“哥哥,你先起来吧,爹爹说得是,这并不是坏事啊。” 凤杞要吵架一般说:“你们都以为我是这样贪图名利富贵的人么?!” 凤栖有些委屈地说:“那哥哥还有什么选项么?” 凤杞无语凝噎。 凤霈闭着眼睛说:“你妹妹说得对。你别瞎闹了,封太子礼成,我就是你的叔父,你言语上万万谨慎。这事儿从来就没有转圜的余地,官家挑了你,你只有把这当成好事。只是朝中局面不好,你从今往后可不能再像以往一样荒唐了。你想想古来的皇帝和太子能相处好的极少那还多是亲生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30 首页 上一页 1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