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一城烟雨一楼合,一花只为一树开

首页 > 古装迷情
收藏  反馈 

状元郎被公主强娶后

作者:垚先生   状态:完结   时间:2025-03-01 16:10:17

  可是,所有人都没有提到金像里的另一具尸骨。他是谁?为什么会被一同绑缚在金像两侧?龚四与周小六是否知道他和那女尸的身份?盗宝案与杀人案必定有所关联!龚四!周小六!玉衡道人!五谷!他们四人或多或少知道十三年前的真相。

  “公子,你还有什么要问的,趁我还不算糊涂,一起告诉你吧!”

  “没有了,霍老,今日劳烦你了!”

  “这点气力我还是有的,公子,你若真的是官府的人,我求你赶快把三清观的杀人凶手抓到,放我们这些无辜之人出去,就算是谢我今天的多嘴多舌了。”

  “霍老你放心,我也有必须查明此案的原由,韩某一定会揪出凶手,还清白之人一个公道人心。”

  一时,人人静默,似一下子把话都说尽了。此时,外边的夜已经深了,如柔纱般皎洁的月光自大狱高挂的格珊窗照射进来,月光里有尘埃在飞,撒在韩耕耘与谭芷汀的肩上。谭芷汀将头缓缓靠上韩耕耘的肩,眼皮越来越沉。让她睡一会儿吧,韩耕耘心里想着,将手放到月光中,试图抓住那些翩飞的尘埃,手掌发出苍白的光,有些不知岁月为何的恍惚之感,他觉得自己有些异想天开了,想替睡着的人挡住月光,但他还是这样做了。

  也不知道过了多少时间,身边的人都睡沉了,睡梦中甚至不自觉地抓皱了他的衣襟。她的手指如削尖的青葱,指甲颗颗晶莹,如粉色的珍珠,一衣之下,是他跳动的滚烫的流淌着血液的心脏。

  大牢外传来脚步声,韩耕耘原本以为来的会是大理寺的官差,却不想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后面跟着两个大理寺的狱丞。那少年气度非凡,头戴九珠金冠,龙额凤眼,身姿挺拔,背手立在牢门前,目光似傲视大地的雄鹰朝韩耕耘投来,夹着耐人寻味的敌意与谨慎。

  “开门!”那少年道。

  堂堂从九品的大理寺狱丞连连躬身,手忙脚乱地打开牢房。大牢里的犯人或是害怕得缩身后躲,或是跑过来喊冤叫屈,狱丞一一将他们呵退,那个少年也一同走了进来。

  嘈杂之声将谭芷汀吵醒,她迷糊地抬了抬眼皮,小猫呢喃般喊了声“哥哥”。少年将谭芷汀背到背上,谭芷汀梦呓般对韩耕耘说:“我改日再找你来玩,去三清观见观主,说好了哦,不许耍赖!”

  少年将谭芷汀背出了牢房,狱丞见二人走了,才舒出一口气,挺直了腰背,用手指转着牢门钥匙,“谁能想到,把东台侍郎的义女千金抓进来了,还好没用什么刑!”他转而对韩耕耘道,“你小子就没这么走运了,没有个为官作宰的贵人来捞你!”

  “谁说没人捞我学兄?伯牛,桃深来晚了,莫怪,莫怪。”

  狱丞双双行礼,“刘司直!”

  刘潭从暗处钻了出来,“伯牛,还不快出来。”

  韩耕耘与刘潭从大理寺大门出来,正好看到谭芷汀的车马离开。 刘潭说:“这事都怪我,本来我已到了大理寺,却被我阿耶当场抓住,拎回去好一顿训。到了半夜,我才敢溜出来,才知道裴司正这个混蛋已经把你和谭娘子关起来了。我向武少卿费了好一番口舌,总算把密道和放火之事说清楚,同意放你们出来。我这人心善,还把三清观的案子揽了过来,我可是为学兄豁出命去了,韩伯牛你不把这个案子调查清楚,恐怕我也要跟着你一起下大狱。”


第9章 捻金缂丝锦缎案9

  经过这一天两夜的折腾,韩耕耘感觉自己的身子都快散架了。刘潭回了大理寺。韩耕耘回到京兆府,找了一处无人的书房,想要睡一两个时辰,但是思绪万千,各种想法像书页一样在脑海里飞快翻过,身体像被灌了铅般沉重疲乏,心脏却在腔里砰砰乱跳,如石板压着胸口,辗转难眠。

  原本以为才过了一时半刻,却在迷迷糊糊中发现外面的天已经大亮。韩耕耘告了假,决定先回一趟待贤坊,洗漱换衣后,再去大安坊西街龚四家里探查一番。

  一回待贤坊,远远就见张嫂搬了张木凳,坐在宅门前,探头向巷口张望,一瞧见韩耕耘便朝门内喊:“玉娘!老伴儿,大郎回来了!”

  张嫂迈着小步冲上来,脸上满是关切,“大郎,你去哪了?两天没回来,还以为出了什么事,可急死我们了!”

  韩耕耘累得脚步也有些虚浮,“对不起张嫂,有些急事要办,实在抽不出身,让你们担心了。”

  张伯手里拿着砍柴刀,抬起身,抹了一把头上的汗,咧嘴笑道:“大郎在府衙上差,肯定有很多重要的事,你就别问了,回来就好,大郎乏了吧,我叫玉娘给你烧水洗澡。玉娘!”

  玉娘站在远处,抱着门柱,快速用绢子抹了把眼角,笑着迎了上来,走近了才看清一双肿得如渍糖桃仁的眼睛,油光光的,还含着水光,“大郎,先去书房歇着吧,等洗澡水准备好了,我就来叫你。”

  韩耕耘点点头,“劳烦你了。”

  玉娘尴尬一笑,“这有什么,应该的。”

  韩耕耘泡在有些热烫的水里,水漫过他的胸口,灼烫着他的皮肤,热汽蒸腾而上,氤氲了屋室,脑子里昏昏沉沉的,困意也就渐渐爬上了身,不知不觉靠在盆壁边睡着了。等他醒来,窗外的日头已爬到了正上方,但是水依然是温热的,看起来张伯进来添过了热水。

  韩耕耘用凉水洗漱后,才觉得精神爽利不少,又吃了张嫂准备的肉糜汤面,肚子里顿时暖呼起来,疲乏之感更加一扫而去。

  张嫂问他:“前阵子买的那匹布,我今日给大郎做身外衫吧,这天越发热了,等两三日后,就可以穿着上公门去了。”

  韩耕耘想到下月是老师沈兰珏寿辰,已答应了桃深一同去通海寺贺寿,自己手上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寿礼,眼下也就只剩这匹咬牙买下的绸缎了。

  “张嫂,您以前给我老师做过衣服吧,若还能记得尺寸,劳烦您把那匹绸缎给老师做一身夏衫。”

  张嫂一边用手在衣服上擦,一边往屋外走,嘴里不舍地低声念叨:“难得有这么好的东西,要是大郎能穿上多好啊!”

  韩耕耘走出家宅,来到大安坊,沿着西街寻到霍阿二所说的龚四家宅。他叩了门,一个娘子从门缝里露出半张脸,狐疑地问:“公子找谁?”

  “我找龚四娘子。”

  “我就是,你找我干什么?”

  “龚四娘子,我是京兆府的书吏。昨夜,在大理寺大牢里见过龚四。今日贸然拜访,是有些问题想请教娘子您。”

  “官府的人?”龚四娘子上下打量韩耕耘,不悦地扯了扯嘴角,终是把门拉开了,“公子想说什么就在这说吧,今儿只有我一人在家,不太方便。”

  “龚四娘子,是在下叨扰了!”

  “别跟我客套,你找我做什么?是不是龚四在牢里出了什么事?他是不可能杀人的!公子你就信我吧!”

  “昨夜,龚四和一个叫周小六的人在牢里起了冲突,被狱丞带走了。”

  “小六?他怎么……小六以前和龚郎一起做过工,也来过几次家里,算起来,大概有十来年未见了,无仇无怨的在牢里打什么架!小六这人爱灌黄汤,想必是他起的头。龚郎他没有受伤吧?”

  “据我看来,龚四只受了些轻伤,并无大碍,但是周小六伤得不轻,娘子可知他们从前是否有过节?”

  “没有。哎……龚郎怎么这般糊涂,大郎和二郎眼看就要考试了,要是他真的被定了罪,以后孩子们还怎么在仕途上精进啊!”龚四娘子说到这,神色郁郁的,顿时显得烦躁不已,“你到底找我有什么事?长话短说,我家中还有事呐!”

  韩耕耘颇为犹豫,他不善套人话语,更没有审问犯人的经验,只能粗笨地将话头直直抛出,“十三年前,三清观的金像是龚四所造,那时观里丢了一批宝物,娘子可知道?”

  龚四娘子冷冷笑着,面上一摆,用目光狠狠刮了一眼韩耕耘,插腰嚷道:“你这人好生无理,无缘无故地找上门,问一个女人家什么丢失的宝物。我女人家天生胆小面薄,被公子这么一问,晚上怕是要害怕得睡不着觉了!公子旁的也不用问了,留下尊姓大名,待我那大朗从国子监下学,你且问一问他。他是读书人,未来也是要像公子一样在公门里当差的,自然比我们这些粗人拎清些。怎么样,公子还要说什么?还是报了家门就早早回去吧!”

  “免贵姓韩,名耕耘,娘子你……”

  “知道了。”

  “砰”的一声,门被重重关上。韩耕耘的鼻尖只离门半寸,他呆呆望着木质大门上的木纹,扭曲之态像极了他此刻的心情,他缓缓舒出一口气,将额上的汗抹去,转身离开。

  韩耕耘又回到待贤坊家中,径直进了书房。他取出纸张,研了墨,取下笔架上的笔,沾了墨,笔尖悬在纸上,却迟迟下不了笔。直到墨汁自笔尖滴落,在淡黄的纸上留下一个丑陋的墨点,韩耕耘才下定决心,换了张新纸,提笔快书。

  这是家信,是写给远在家乡昌平县的母亲。他既然在龚四娘子那里得不到三清观财宝的去向信息,那么只能求问于母亲。

  但是韩耕耘有所顾虑,母亲向来体弱多病,近几年,又因为三弟的事颇为神伤,如今长子在信中质问父母是否盗宝,分明是要撅出家族不堪回首的密辛,一气之下,可会旧疾复发?二弟三弟又会怎么看待他这个大哥?

  但他必须这么做,即使这样做可能会有负于父母恩情,毁掉他的仕途,但世间公义总大过一己之私,掩盖真相的人终将会被谎言所毁灭。

  韩耕耘再次出门,将信交给了延平门附近的驿递,还特意加了银钱,成了快件,只期望母亲能够尽快接到信件,并给他回信。韩耕耘回了家门,决心不再出门,把自己关在书房里读书,不过一下午都是意兴阑珊的,未读进去多少文章。

  接连几日,刘潭都没有登门,韩耕耘心焦不已,他急于知道大理寺调查此案的进展,便决心趁着公门一月三日的放假,去刘府登门拜访。

  从家门出来,韩耕耘便瞧见门口停了辆气派的马车,车帘子被掀开一角,很快又被放下,侍女从马车里搀下一个弱柳扶风的女娇娥,仔细一瞧,正是谭芷汀。

  她今日一副女冠打扮,莲花金冠,兰白道服,耳畔坠下两条长流苏,贴在圆润的脸旁,在脖下一摆一摆,显得甚为灵动可爱。

  “韩公子,”谭芷汀跑到韩耕耘面前,手指绕着流苏,目光熠熠,“可还记得你我的约定,你答应我,陪我去三清观见玉衡道人的,我们今日去好不好?”

  想到大理寺的官差,又想到了玉衡道人的身份,韩耕耘不想再一次连累谭芷汀, “自……自然是好。可是我们突然造访观主,是否会有些不妥?”

  “哪里是突然拜访。每年七月,我都要替母亲修一月中元斋,着道服,食素食,还要另立法会为我父母祈福。几日前,我已托了义母向三清观观主递帖,玉衡道人同意亲自为我父母设上清坛祈福消灾。我们今日去,趁着商议法坛之事,韩公子还可以问一问玉衡道人关于三清观的杀人案,韩公子也一定很想问问他吧?”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