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选错了位置,便是永无翻身之地。 所以,每一道探究的目光都不由自主地落到了谢岐的身上,目光不一,既有对他除之而后快的恐惧,也有对他一往无前的期待。 他是一片最为璀璨的飞羽,扶摇直上,还是一落千丈,全部都是一个未知数,而羽毛的去留一旦有了结果,将会决定数以万计的命运。 谢岐不知道自己的结局会是什么,但最终走到了这一步,他不后悔。 这个念头也许很早之前他就已经有了,只是要背负的东西太多,他始终都不敢迈出最后的一步。 然而到了现在,无论是赞誉,还是骂名,他都不想去在乎了。 也许是在与玉昭彻底敞开心扉之后,他才终于通过这个契机,有了孤注一掷的勇气。 他不需要在乎这么多。 是的,其实他从来都不需要考虑这么多。 如果他能够明白当初父亲的用心;如果他没有急功冒进选择出征;如果他能真正理解阿姐入宫的用意;如果他能够直接娶了玉昭。 人生没有回头路可走,对于过去,他不予置评,但是现在,他可以自己掌握。 他不再是二十岁时的谢家三郎了,他已经有了成为谢家家主的担当,他不再是一个人,他的背后有了誓死效忠于他的数万部下,有了想要守护一生的爱人。 他身上背负了太多的期望和责任,他不能停下来。 但是现在,他不会再和以前一样,感觉到累了。 是生是死,是成是败,他都会去坦然接受,付出他的一切。 。 太后薨了,天子年纪尚小,难以支撑,群龙无首,朝廷再次陷入乱局。 文羿升趁乱上位,彻底撕开了他狼子野心的面具,挟天子以令诸侯,一人揽下所有的决策大权,将满朝文武把在手中,俨然成为了摄政王一般的存在。 他下达了一道命令,以叛乱罪逮捕谢岐以及谢家军,斩杀谢岐,将谢家军收归朝廷。 谢岐拒不领旨,拒交兵符。 朝廷俨然成为一盘散沙,虽然尽数归文羿升掌握,但一部分士族和崇尚天子威严的老臣,心里还是隐隐向着谢家的,因此保持中立,并没有屈从于文翌升的淫威,并对他的权威产生质疑。 两家就谢岐的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谁也不肯说服谁。 文翌升上位后不久,不顾位置还未坐稳,便等不得开始了强硬的排他手段,大肆笼络朝中重臣,预谋诛杀异己,以达到自己威慑镇压的作用。 长安惶惶不可终日。 谢岐在这个时候仍是未有动作。 无人在意的角落,后宫突然发生了一场大火。 起因好像是慈宁殿里的一位宫女不满太后生前所为,蓄意报复所致。 大火烧了整整两天两夜,后宫陷入一片火海之中,等到火势彻底被控制下来的时候,太后所在的慈宁殿已经被付之一炬。 同时被毁掉的,还有容贵妃所在的翊玉宫。 文翌升根本没有管慈宁殿,失火的时候,便第一时间命人去翊玉宫灭火,甚至不惜亲自前去,可惜还是晚了一步。 翊玉宫的火势不知怎么的比慈宁殿的还要大,等到彻底灭下火的时候,翊玉宫已经沦为一片废墟。 据在场的禁军和宫人们回想,当时的文翌升挣脱禁军的阻拦,一个人跑进摇摇欲坠的翊玉宫,不顾坍塌的危险,亲自将几具遗留的尸骨拖了出来,最后看着地上几具焦黑的根本认不出来的女性尸骨,咬牙切齿,又哭又笑,模样十分疯癫可怕。 火灾之后,文翌升顶着满朝文武的压力,没有选择拨出内库的钱来修葺象征着太后威严的慈宁殿,反而将烧毁的翊玉宫重新修葺,甚至大兴土木,规格更盛从前,并且迟迟没有将疑似谢泠芝的尸身下葬,送入皇家陵墓。 此离经叛道的举动愈加引起朝野震动,中立派更加不满,心中的天平纷纷朝谢岐一方倒戈,文翌升的伐谢大计困难重重。 更加令他糟心的是,在这个紧要的时刻,谢岐终于有所表态,起兵造反,公然开始与他叫板。 文翌升搬出了天子诏令,强力派兵镇压,但他却已经控制不住事态的发展了。长安在这段时间一桩接着一桩的经历之下,很多人包括大臣们私底下,都开始对这个积弱的朝廷重新审视起来。 朝廷自先帝逝世之前,就西有外敌,内有叛乱,已经再也不负昔日雄伟模样,一场陇西叛乱,差点就攻入了长安,打的朝廷不保,已经将上上下下的积弊展现的淋漓尽致。 天子年纪尚小,容易被奸佞控制,这样的朝廷,已经不能将其托付在一个黄口小儿的身上,必须刮骨剜疮,壮士断腕,才能有一线生机。 然而,除了天子之外,还有谁能坐上这个位置呢? 惠王乃天潢贵胄,皇室血亲,在血统上除了小天子外,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 可是当初先帝一去,他 公然带兵叛乱,多次犯下屠城等滔天罪行,最后更是不顾手足情谊,将燕王一族血腥屠杀。 这样的人一旦称帝,必将会杀了小天子,成为更大的一个祸患。 那又能是谁呢? 众人纷纷将目光不约而同地放在了谢岐的身上。 虽然当今百姓们都被蒙在鼓里,但是这些百官们都心知肚明,小天子不是太后的孩子,他的生母,乃是容妃谢泠芝。 而谢岐,是谢泠芝的亲弟弟。 谢岐有钱有权,又有数万谢家军坐镇,多次为朝廷立下赫赫战功,这样一个位高权重、又看似对朝廷忠贞不二的外戚,与其将摄政的权力交给文翌升,不如交给他。 可是,外戚权力一旦过大,就是颗不定时的炸弹,难保他不会起反心,欲要改朝换代。 仅凭这一点,他们又绝了这个心思。 他们纷纷打消了对谢岐的想法后,然而事情却再一次发生了转变。 惠王定居宁州,厉兵秣马,向朝廷宣战,剑指长安。 所有人再次慌了阵脚。 对于这样一个广厦将倾、即将面临着再一次战火侵袭的朝廷来说,一切似乎,也顾不得这许多了。
第83章 背叛 长安的硝烟,终于在上元节之后,随着太后的猝死而燃起。 整个长安一时间浸入一片赤色火光之中。 玉昭成为所有惊慌不安的百姓中的其中一人,她的身边跟着谢岐派过来的一个心腹护卫,只能每日从他的嘴里打听外界的消息。 嘉月二十二日,谢岐于京郊大营点兵。 嘉月二十三日,文羿升假借天子之名,命禁军封锁长安。 长安危机四伏。 嘉月二十三日晚,谢岐率兵马攻入城门,然兵少将寡,未遂,屯兵京郊,与长安两两对峙。 嘉月三十五日,幽州兵变,宋行贞占领幽州,叶广陵身死,数万谢家军收入宋行贞囊中。 消息变得越来越严峻。玉昭在一天天的等待中变得焦灼。 事到如今,她已经没工夫再去惊愕宋行贞为何倒戈,尽管在她的心中,宋行贞对谢岐不可谓不忠贞不二,可是如山的事实此刻就摆在了她的面前。 宋行贞……他真的背叛谢岐了吗? 谢岐,难道不是他的恩人吗?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如果谢岐当初的行为是放虎归山,那么他自己……如今又如何了? 他还安好吗? 玉昭强迫自己接受这个现实,她现在唯一担心的就是谢岐的安危。 伊人在一天天的等待中逐渐憔悴下去,万幸的是还有另一个人陪着她,让她没有那么孤单。 上元节不久后,欧阳瑾追随谢岐之前,先来到了侯府,秘密将一位蒙面女子送到了玉昭身边。 那女子全身黑衣,时而清醒时而混沌,看起来神志似是有些不正常,虽是蒙面,却不掩国色天香,而且看的出来她对欧阳瑾十分信赖,听到他要将她留在这里,美人不安地抓着他的衣袖,一双美目迷惘忧愁,“小瑾子,你要去哪里?” 透过那双与谢岐肖似的优美桃花眼,玉昭好像隐隐明白了她的身份。 欧阳瑾对她的态度亦是截然不同,素日里油腔滑调的白面书生,在她的面前硬是变成了一个温柔沉稳的男人模样,不断地轻轻拍打着美人的背,“……别怕,这位是玉昭,接下来你就跟着她一起,听话好吗?” 美人不去看向玉昭,在她看来,欧阳瑾才是她全部的安全感来源,“……小瑾子,你不会丢下我吧?” 欧阳瑾差点被美人的哀哀低求惑的走不动路,他心里定是也十分不舍,但最后还是不得不硬下心肠,道,“我以我的性命起誓,我一定会回来,但是现在情况危机,我会把你们送到一个安全的地方,你要听这位姑娘的话,她……她会好好照顾你的。” 说完之后,他抬头看向玉昭,清俊的脸庞流露出前所未有的诚恳,“……玉昭姑娘,拜托了。” 玉昭点了点头,答应下来,“放心。” 只两个字,没有其他的言语,但却给了欧阳瑾最大的安心。他亦对他点点头。 玉昭的目光又移向一旁的谢泠芝。 美人紧紧依偎在欧阳瑾身边,花容失色,如同一只惊慌不安的小兽。 谢家当年鲜花着锦,烈火烹油,是何等繁荣昌盛的世家大族,可是如今,死的死散的散,只剩下了谢岐弱冠之年以一己之力支撑。 玉昭清楚,他能够咬牙坚持到现在,大部分也是因为,谢泠芝是他在世的唯一亲人。 念此及,她的目光柔和下去,朝她缓缓露出了一个笑容。 “姐姐,别怕,”她对她轻声道,“我会保护你的。” 欧阳瑾的尽力抚慰得到了效果,谢泠芝最终还是安安分分地留了下来,和玉昭待在一处。 欧阳瑾带她们出了侯府,将她们放在了一个陌生的宅子里,周围配了很多的带刀护卫,玉昭知道那是来自于谢岐的授意。 她们离开侯府不久,便传来了轩阳侯府被查封的消息,而距离谢岐离开,已经过去了五天。 欧阳瑾将谢岐在这五天里经历的事情简明扼要地跟她讲了讲,于是玉昭这才明白,谢岐此举的凶险程度。 往简单来说,谢岐这是不服收复兵权,奋起反抗。 往严重来说,他这就是举兵谋反,欲要改朝换代。 这种事情无论放在哪个历朝历代,都是惊世骇俗的存在。 会被所有人群起而攻之。 成者王,败者死。 离开侯府时,玉昭将那尊白玉观音带走了,随身放在自己的身边。 她不能左右这个局面,她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起床睁眼的第一刻,和临睡闭眼的最后一刻,望着床头的那尊白玉观音,祈祷谢岐能够平安无事。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3 首页 上一页 11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