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着鸡叫出来的李二娘,厨房门口看了半天,不见俞荷收鸡蛋,也不见她吵着要吃水煮蛋,就觉得小闺女有点太文静了,指不定心里又憋着什么大招。 “咯咯哒!” “咯咯咯咯哒!” 咕咕咕公鸡跟着母鸡一起献宝,好像在说窝里有鸡蛋,小孩儿快去捡。 “咕,咯咯哒!”一个大黄色的鸡胆子越来越大,咕咕叫着来啄俞荷的绣花鞋面,吓得她立刻站起来。 “知道了,这就给你们拿粮食。” 俞荷边走边防备着一身五彩霞衣的大公鸡,走到对面中间的仓房门口,抓了大缸里一把米糠,厨房里端了一葫芦瓢水,嘴里咕咕叫着倒进篱笆底下的鸡石槽。 三只母鸡一只公鸡扑天抢地的啄食,俞荷悄悄地旁边掏鸡窝,一个鸡蛋,两个鸡蛋,三个鸡蛋,一个白壳两个红壳,白壳子容易破,不耐放,红壳鸡蛋皮厚点,放的久。 “阿娘,阿奶,我收了三个鸡蛋!”俞荷兴冲冲一边叫人,一边把鸡蛋拿到堂屋。 “拿进来吧!”马三面听着孙女脆嫩嫩欢喜的的声音,立刻从床上起来,六月的天,中午太阳毒,家里大人都屋里避暑,就小孩子不怕热,闲不住,大人一个错眼就成群结队下河去了。 俞荷这两天她娘盯着,才安生在家待着。 “乖孙,今天的一个鸡蛋你想怎么吃?”马三面穿着蓝布的斜襟上衣,黑色的宽裤子,高个儿,圆盘脸见到人就带三分笑,平时最喜欢这个小孙女,这时候配合矮冬瓜小孙女弯着腰。 接过俞荷手里的葫芦瓢,心里骂道个脏东西拿舀水的干净瓢放鸡蛋,脸上却是眉眼带笑。 “阿奶,我不吃鸡蛋,你给我攒着,待白水镇逢集,我要买糖。一天一个,三十天就有三十个鸡蛋,到时候能买这么大一捧糖。” 听俞荷啪啪响的小算盘,马三面不当回事,小人儿圆眼睛骨碌碌转,兴高采烈的比划着大小,那糖多的一怀抱,抱不住,又觉得好笑。 “吃鸡蛋是给你补身子,想吃糖有你爹娘给你买,你个小小人,要钱做什么呢?” 俞荷神秘兮兮的示意奶奶弯下腰,马三面脸上笑开了花,低下头,“咋,还有秘密?” 俞荷踮起脚,贴着奶奶的耳朵悄悄地说:“阿奶,我想买一块地,我要自己种麦,给阿奶做宣白的白面馒头。白面面条好好吃!” “没看出来你这孝心可嘉。”马三面被小孙女的话逗乐了,哈哈大笑,把她的话没当真,笑着说:“晚上,阿奶给你一个人擀面吃。” 俞荷就知道会是这样,也不灰心,自己总有办法攒钱买一块属于自己的地,到时候种出庄稼,用事实说话。 “阿奶,我一个人吃面还是算了吧。我前儿吃,龙龙那小子馋的口水都下来了。”俞荷红着小脸,无奈地说。想着,阿奶应该打消给她吃独食的想法了。 “嗯。你惦记着你弟弟,阿奶很高兴。那就今天晚上全家都吃面条。” “谢谢阿奶!”阿奶真好。 “老大家的,今晚做鸡蛋臊子面全家人都吃个饱。”马三面让俞荷去玩,从正屋出来朝厨房喊道。 “知道了娘。”李二娘笑着答应,看到跟在婆婆身边的小俞荷,忙道:“娘,是不是俞荷馋面条了。” “不是,俞荷是个懂事的孩子,惦记着大家一起吃白面呢。再说就一顿饭,我还是舍得的。” 马三面笑着道,“炒一盘青菜,一盘辣椒和韭菜,臊子里打上五个鸡蛋,下些木耳,黄花菜,等会儿我划船去镇上看看还有没有豆腐,买点豆腐,五色入五脏,正好补一补。” 这些菜再加上坛子肉用荤油烩一锅臊子菜,浇在干拌的面条上,最后倒入滚烫的油,泼香辣椒和蒜蓉,别提有多好吃,哧溜,俞荷的口水下来了。 马三面和李二娘都看到小小人咽口水,背过身去偷笑,小孩子馋好吃的,大人也馋。 马三面想,老大不考科举就不考了吧,都考了十来年,读书考举花费大,家里人又多,消耗也大,虽然比下有余,但日子一年到头都过得紧巴巴。 屋里,赵娟推推旁边正呼呼大睡的老三俞有钱,提醒道:“有钱,赶紧起来去黄豆地里拔草,老太太晚上给咱改善伙食吃白面呢。” “听见了。”俞有钱砸吧嘴,眯着眼睛感叹,老话说的好,老儿子大孙子老太太的命根子,他们家正好相反,老太太疼老大,更疼小孙女,他家龙龙想吃面,都要俞荷喂一口呢! 想想都心酸,家里原本有十五亩水田,两亩打柴的山林,因为江水改道,十五亩水田现在只剩下十亩水稻,五亩旱地黄豆,也是今年第一次种,这以后的伙食没准儿更差。 想到此,俞有钱一骨碌床上爬起来,光着膀子冲出屋,对躲太阳的马三面说:“娘,那五亩黄豆地,我们今年也种冬麦吧!” “种,你们勤快点,等八月收了黄豆,都种冬麦。” “娘,我啥时候不勤快了!”俞有钱看到小侄女厨房出来,傻笑着回屋穿上衣。 “个蠢货!”马三面低声骂道,扭头正对上小孙女圆溜溜的眼睛,吓了一跳。
第3章 咋就这两三天,怎么把小孙女饿出了一双亮晶晶会说话的大眼睛! 再看,三头身的小身板也没见瘦。马三面压着自己的暴脾气,问道:“咋了?” 俞荷一点也不怕面色凶凶的阿奶,笑着提要求,“阿奶,你什么时候去买豆腐,去晚了唐家外公就没有豆腐了。阿奶,你带上我呗。” 俞荷说着上来就拽阿奶的衣襟。 “别拽我。问你娘去!”衣裳边都要拽长了。 “谢谢阿奶!”俞荷哒哒哒跑进厨房问李二娘要装豆腐的家什。 “给你阿奶说,下午的豆腐少买点,这天气放不住,晚上吃一顿,明天早上就酸了。”李二娘给俞荷一个大碗,能装两三斤豆腐。 “是是是,听娘和阿奶的。” 俞荷小心翼翼的抱着大碗厨房出来,见阿爷肩膀上扛着木船和划船的木浆,阿奶盘着黑帕子将头发裹的严严实实,脚上换了一双绣花鞋。 “老大家的,我带俞荷去镇上买豆腐了。很快回来。”马三面接过俞荷手里的大碗,一手牵住人,朝厨房喊道。 “娘,我知道了。等下我们都去地里。”李二娘的声音从厨房里传出来。 俞荷小跑才能跟上自家阿奶和阿爷的步伐,一双眼睛东张西望,怎么 都看不够。 俞家住在俞家村的东头,走过整个村子到村头的简易码头,再划船走二里水路就到白水镇,也到了白水江主干。 白水江接通南北是条运河,北方的麦子从北而下到南方富庶之地卖上高价,南方的水稻可以北上运到北方各省物以稀为贵,南来北往的商人闻风而来,渐渐地形成了一个比县城都大的白水镇。 白水镇整个镇沿白水江而建,因为水路发达,白水江两岸船家、酒肆、食铺、杂货店铺林立。 俞荷乖乖坐在小木船中央靠头的小凳子上,看阿奶熟练的摇船,看两岸绿油油的稻田,看江边茂盛的芦苇丛和菖蒲。 突然一群灰扑扑的鸭子嘎嘎嘎叫着从岸上跳进水里,打破了宁静,像是一锅沸水又倒入一盆热油,沸腾加上沸腾,整个江面都鸭子嘎嘎的叫声。 马三面见小孙女皱起了小眉头,笑着说:“这是王村和你爷爷一辈的王大爷,他是个养鸭子的老把头,只要他一看,就知道你的鸭子养的好不好,肉香不香。外面来的鸡鸭经济,收购鸡鸭都会找他,一次给五十个铜板,今儿我们买一斤豆腐要两个铜板,他一开口就是二十五斤豆腐的挣,厉不厉害。” “厉害。阿奶,他养那么多鸭子,臭死了,鸭粪怎么办?”俞荷心里打起不花钱的主意。 “他家江边专门围了半亩地,鸭子到处跑,鸭粪倒在江边,草长得好,又能喂鸭子。” 鸭子不像鸡,鸭随地拉屎下蛋的,马三面想想也觉得臭,就说起鸭子的价钱。 “一只鸭子能卖三十文,五百只精心养上个半年就是一万五千钱,顶我们大半年地里的收成。” “阿奶,我要养鸭子,明天我就去找王大爷拜师。”俞荷攥紧拳头,她要养鸭子卖钱,再买地。 “这是人家的独门生意,也是庄户人家养家糊口的本事,不会轻易教给别人。”马三面笑孩子天真,笑问,“咋,还真想着攒钱买糖?” 马三面这样问,手里划船更用力,走快点,没准儿镇上的货郎还没收摊,就给家里孩子一人买一块麦芽糖吧。 “阿奶,我不要糖了,你给我买两只小鸡娃儿,我要养鸡攒钱,然后买地。” 马三面一愣,这是孩子第二次说起买地的事,不禁好奇的问,“你买地准备种什么?” “阿奶,什么卖的贵,我就种什么。”俞荷见自家阿奶认真的神色,有点心虚,忘了,她才五岁。 “我竟没发现你居然有点小财迷。咋,落水吓着,不打算继续上山下河的捣蛋,整天惹你娘生气?” “阿奶,我乖着呢。”俞荷故意卖萌。 “你乖!你一个无法无天的孙猴子,还好意思说自己乖。”马三面朗声大笑,“前面就是白水镇了!” 俞荷顺着阿奶的视线看过去,远处是白茫茫的旷阔的江面,再远处好像有点点的房子。 马三面顺着平静的水面把船划进白水江,俞荷吓得手抓紧了小凳子,一双眼睛左右看,江面约有三四百米宽,南岸停着一艘吃水很深的大船,岸上船工喊着洪亮的号子,一点点拉着船靠岸。 她们祖孙的小船,就像是落入大海的一页小小的树叶,灵活又小。 约莫一刻钟,小船才靠近大船,听到船上人声鼎沸,看见船板上立着谁家的幌子。 越近了,船上的人也渐渐地清晰,号子加上各种声音更吵。 “阿奶,这艘船真高。”船大概有十米高,有三层楼,像个巨人一样俯瞰着她们。 “这是邓家的商船,他家在前朝出过皇后,现在邓家嫡支镇守着大周西北门户。旁支固守永明府老宅,府上人丁兴旺,仆从千万,良田百倾,全大周都有他们的商号,是我们达州排名第一的豪族。” “哇,那该多有钱!”俞荷羡慕坏了。 “大户人家,讲钱多俗气,他们喜欢说赏,等我孙儿长大,地里种出好东西,给他们送去领赏,一次少说也有五两银子呢,还有好看的金瓜子,银子的小花生。”马三面一边奋力划船,一边笑着说。 “阿奶,你打趣我,我说真的。”俞荷笑着撒娇,心道,才不要去领赏,要让他们自己来买。 “我家孙女好志气!” 面前的小船越多,两边房子渐渐清晰,俞荷看到船上做饭的船家,卖菜、做小买卖的夫妻船,岸边洗衣的妇人,还有店家的各种叫卖声,一股浓浓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镇上真热闹。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66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