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董,你早啊,我刚刚上河下了个网,回头就去收,今儿收入怎么样?”俞老头笑着说,给他介绍小孙子,说城里亲戚家读书,现在领回来了。 “你这小孙子一看就是个读书人,稍稍单薄了些,不过我们庄稼人,下地干上半年,保准牛犊一样壮实康健。”董大海把成城上下打量了一圈,笑说。 “也是巧了,今儿我刚得了一个好东西,送给孩子当见面礼。你回去给好好打磨一下。”说着话扔过来一块石头,铛,落在船舱。 “谢谢董爷爷。”成城作揖,捡起石头。 “老伙计,多谢了!” 俞老头道了谢,给两个孙子说:“这是青鱼石骨,打磨好像玉石一样好看。” “那你去,我先回家,昨晚上一夜没睡现在困顿的很。”董大海一笑,提醒道:“今天又来了几条商船,要大鱼,也要豚鱼一斤半两银子收呢!” “你一把老骨头,别太拼命!”俞老头心疼老伙计,让人赶快回去休息。 “听说你家码头上摆了个摊子,吃食做的物美价廉还能治病?” “孩子们瞎折腾,可不治病。只是有几样佐料是中药材。你什么时候有空,我请你吃——要不,现在就走!”俞老头突然把船一横,堵住董大海的去路,道:“走,正好你给孩子给了见面礼,我也不能失礼不是,吃饱了回去直接睡。” “也行。”老婆子风湿腿,一到冬天就疼,给她带回去一碗,试试看有没有效。 俞荷看着相谈甚欢,一下把船划的飞鱼一样快的两位老人,和成城互相帮助才坐稳了。 俞家的摊位现在摆在码头仓库上头,地方大,不堵路,再多人都能排队。 五只烤鸭一摆上就被李掌柜几个人抢了,没买到的人更好奇。 胡辣汤一样卖的很快,两天没摆摊吃的人多,唐大丫一碗碗舀客人自己端,俞有粮负责刷碗,俞有钱收钱排队。 俞老头四个到的时候,只剩下个缸底,俞有花端着个盆,唐大丫在给她舀,两人说着家常,有花打听着回来的成城侄儿,好不好相处。 “老二家的,快给你董叔舀一碗胡辣汤!”俞老头笑着说,请董大海简易桌子前坐。 “阿爹,这就是成城吧!”看把孩子养的瘦的! “成城,这是你大姑,你小姑得过段时间才能见。” 成城乖巧的喊大姑,有花笑着答应,眼睛里悬着泪花,拉着孩子的手,摸摸孩子的头。 “你阿奶可想你了。”有花声音哽咽道。为了娘家,大嫂真是狠心。 成城被她感染。 有花又问了读书的事,成城有问必答,很有礼貌。 有花心下见喜。 看大姑和小哥说话,俞荷小老头一样默不作声,俞有钱可不愿意放过赚钱的机会。 “俞荷,烤鸭很向手,现在船上来的都是大粮商,大商户做大买卖,出手阔绰着呢,等江上结冰水位下降,船一少,我们也就没什么生意。不如,我们一天多卖几只烤鸭?” 俞荷老神在在,看他一眼。 “有我和成武看着,你只需腌制鸭子,其他杀鸭子烤鸭子生火看柴都是我们干。” “行吧。” 俞有钱很想敲敲小家伙的脑门,怎么赚钱了一点不兴奋! 董大海一碗胡辣汤下肚,丹田生一股热气,腰背渐暖,浑身微微汗出,这汤不简单。 “老伙计,我再带碗走。” “行啊。” 唐大丫听了公公的话,缸底又舀了一碗,把剩下的一并倒进唐大海递过来的饭盆。 休息了一会儿,董大海划船离开的时候,俞老头笑着和他说,“咱上了年纪,有个头疼脑热不要不当事,我们村邓郎中医术不错,这胡辣汤配方就是他的。” “多谢!”董大海抱拳道谢。 俞老头走回来,俞有粮夫妻正洗大缸装碗,俞有钱去买食材,有花也回去了。 俞荷和成城面朝江面坐着说悄悄话,兄妹两个看得出来比早上熟络。 “小哥,你去过最远的地方是哪里?真正的江南鱼米之乡有多繁华?大家的饮食喜好又是怎么样?北地,是不是遍地牛羊和发光的宝石。” 俞荷看到偷听的阿爷,急忙转换话题:“邓爷爷说要是有羊肉,胡辣汤做出来更好喝,药效也会好一点。” 俞老头脚下一个趔趄,谁家小女娃想这么远,知道的这么多,这都是谁告诉她的?东西南北中,她是哪里都想去! “成城,俞荷你们坐船还是坐牛车?”俞老头装作没听见,笑着说:“走,回家,让你阿奶给你们做好吃的酸菜鱼。” “阿爷,小哥坐船,我和三叔要去王庄买鸭子,三叔想明儿多卖几只。” 俞荷起来把两个小板凳放到牛车上,坐在二婶身边,他们现在就回去街上等三叔。 “行。” 成城跟着阿爷小心翼翼的上了船。
第24章 俞荷回来,先看自己做的三笸箩甜酒曲,圆子各个长出了厚厚的白毛——成了! 找晒箩把酒曲圆子放在柴火垛上,晒干保存好,随用随取。 甜酒曲什么时间拿出来,分成怎么算,她得好好想想。 “俞荷,这是什么?”俞梅背着一背篓干柴回来,身后跟着俞有地李二娘两口子。 “这是曲子。”俞荷淡定的说,扭头进了房间,开始打扫旮旯里的卫生。 俞梅只随便一问放下柴火厨房去找水喝,俞有地放下柴仔细看了半天,拿起旁边筷子夹了一个闻了闻。 “这又是邓郎中给教的吧!” 李二娘挨近俞有地小声说:“她爹,要不我们把俞荷送给邓郎中当干女儿,让她长大了好好孝顺人家。这年头能传承人家一个方子的当师父,胡辣汤烤鸭两样,这又是制曲,我们欠邓家太多。”邓郎中也太惯小孩。 俞有地听了一笑,说:“认干亲要双方愿意,你一个人愿意,不算数的。当亲戚走动就行,邓家三口人,以后地里干活我们三兄弟给搭把手。” 中午,成城提着一条大鱼回来,脸上闪着孩子天真的笑,一家人都松了口气。 “小妹,有三条大鱼,我和阿爷卖了两条,提回来一条,现在鱼价好,连河虾螃蟹卖了一百一十文都交给阿奶了。” 成城兴奋的和俞荷说他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鱼,以前家里吃的都很节省,偶尔吃一次鲫鱼豆腐汤。 “晚上的一鱼四吃才好吃呢,快去睡一觉,晚上给阿奶打下手。” 俞荷院子里晒的东西大家都看见了,还当是什么吃食,等晒干见她又收好,还惦记着做什么好吃的呢,一家人又忙起烤鸭。 一只只鸭子收拾干净送到俞荷手里,只见她从容不迫往鸭肚子里塞佐料,揉搓,放好腌制,俞梅帮忙晾鸭。 俞有钱成武叔侄把烤鸭当事业,提着刷 好蜂蜜水的鸭子挂坛子里烤,烤的次数多了,都不用一遍遍揭开石板看,听声音就知道熟没熟,火候足不足。 对镇上富裕人家来说,一百五十文的烤鸭相对顾家大酒楼,太便宜了。 但比镇上其他家出来的烤鸭味道好,就接地气。 天天吃也吃不起顾家烤鸭,嫌别家味道不好,有的人就来买俞记烤鸭试试,没想到味道出奇不错。 经过这些老饕的口口相传,俞记一天十只烤鸭不够卖,到九月底十月初,烤鸭卖到了每天要做二十五只。 天气见冷,南下的商人赚了钱要回家过年,北上的商人驮着丰厚的商品和鼓鼓的荷包要到南方,一年忙到头,总要回家一趟。 烤鸭,也成了这最后一批赶路人路上的吃食和带给家人的一种美食。 “俞荷,到十月底,码头就没生意。我们最近再加把劲,合力把这短时间的钱赚到钱。”俞有钱笑呵呵来找俞荷去王庄挑鸭子,冬天鸭子涨了五文,当然要选好的买。 “记得明天把佐料买回来。”烤鸭量大,佐料蜂蜜消耗大,一次要的多可以便宜点,俞荷列了详细的清单。 “记得!” “走!” 俞有钱套上牛车,叔侄俩一起往王庄走,碰到村头大槐树下烤火片闲话的老人。 俞有钱从牛车上下来,又把俞荷也抱下来,两个人叔叔伯伯大爷挨个儿叫着打招呼。 “老三,你家烤鸭卖的好,过年我也要买一只。”俞耿,俞家族长也是村长,笑着说。 “没问题。大伯,你和叔爷们聊,我们去王庄买鸭子,现在鸭子一只要三十五!” “那你快去。”不耽正事。 等俞有钱牛车走远,俞耿笑着说:“我们家离水也近,明年也养些鸭子。” “有地家这小买卖红火的让人羡慕。” “就是,明明每年大家都做一样的活吃一样的饭,今年他家突然忙起来了。” “还真不习惯。” 王老二躲在人堆里咽口水,他喝过俞记的胡辣汤,又辣又麻哨子还脆,菜都好吃。烤鸭太贵又不分开卖,他还没吃过。 俞有钱俞荷很快到王大爷家,有鸭经济正收购他们的鸭子,鸭子冬天掉秤,养肥赶紧就得卖。 “大爷,还是三十五一只?”见这个人要的不多,俞荷走到王大爷身边,小声的问。 王大爷点头,示意他俩等会儿。 “老王,照我说的价,剩下的一百五十只,我都要完。” “那鸭子是给他们留的。明年您早点来。”王大爷把鸭经济送走,知道他消息灵通,这里不够,还会去别家。 “行,明年多养点。我帮你卖。” “没问题。” 俞有钱差点把王家留了三年的种鸭都买了,凑够一百六十只。 哼。 没想到吧! 正要大干一场,却被告知原料不够。 俞荷坐在车头,笑眯眯摇晃着两条小腿腿,把裹着头的围巾扒拉扒拉,这冷的天,屋里烤火它不好吗? 俞荷见俞有钱坐过来,先发制人,道:“别家的鸭子不知道怎么喂的,做出来不好吃会砸招牌。” 俞有钱伤心的一下离她八丈远,这小孩子她就是故意的,她买的佐料就是刚够腌制这些鸭子。 纽扣大小的人,心眼子比筛子还多! 他从小到大不知道掉水里几十回,怎么就没这心智。 马三面见这两人弄回来这么多鸭子,吵的要把房顶揭了,一边生气一边跟着去后院卸货。 “娘,笼子王大爷借给我们,就这样放着,我决定三天把它卖完,咱家烤鸭生意今年到头,要吃明年再来!” “你说什么!这么多的鸭杂怎么弄干净。要不是我们家人多亲戚多,都要扔了。”送人也不好送,鸭肠又难洗。 俞有钱才不管他娘的抱怨,跟俞荷商量,一天五十只怎么卖法。 “你就说停业大酬宾,回馈新老顾客,最后三天烤鸭只卖一百三十九文!”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66 首页 上一页 1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