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娇宜收回视线,放下手中的帘子,浅浅笑道:“没什么。我想避暑山庄的花,应该都开了。” 她在看她以前的路。 而今启程,前路漫漫亦灿烂。
第276章 哪有第一天就动手的 八月初,东川侯父子及部分西南将士,抵达京城。 沿途百姓夹道欢迎。 礼部尚书段朗原作为朝廷代表,领着一众礼部属官在城门前迎接西南将领。 “侯爷与诸位将领远道而来,辛苦了。太后娘娘特意命本官在此恭迎,侯爷与董小将军,请随本官一起入宫觐见吧。”段朗原满脸笑容。 东川侯心中警惕,但脸上笑容热络,与段朗原客套寒暄了几句,便带着儿子一道入宫拜见皇帝和太后娘娘。 他心中已经做好准备,若太后要给他一个京官,将他留在京城,他就去找薛家帮忙。 薛党在朝中颇有势力,再加上他们董家的人一起上书…… 他在西南领军多年,此次又有战功,太后若要排除异己,打压功臣,朝中大臣也不会任由她一人妄为。 东川侯在心底想了许多,还特意打了腹稿,如何委婉拒绝明升暗降的京官之职。 但都没用上。 太后和皇帝只是夸了他们数句,仿佛走一个过场,让他们准备参加三日后的庆典,便没了。 东川侯依旧警惕,并没有掉以轻心。 出了皇宫,东川侯带着儿子回到京城的董家别院。 董家的侯府虽在西南,但在京城也置办了别院。留守管事早早清扫的焕然一新,迎接两位主子。 “爹,你不是说太后把我们召回来,是要对您明升暗降,给一个闲职吗?这太后什么也没说啊,还对我们大肆夸奖。”董维不解问道。 这一路,从西南到京城,沿途州府官员皆是将他们父子奉为座上宾。 东川侯对这一次入京十分小心防备,但董维实实在在第一次体会到这种风光,他整个人飘飘然,觉得他爹未免过于杞人忧天。 “我们今天刚回来,哪有第一天就动手的。估计就是这两天的事,算了,这种事和你说也没用,你下去吧。”东川侯摆摆手。 董维心想,他爹未免过于胆小了。 太后他今日也见过了,虽然隔着珠帘,但听声音只是一个年轻的女子…… 算起来太后今年不过二十多岁,他爹却如临大敌,至于吗? “那您慢慢琢磨,儿子下去了。”董维恭敬道。 他以前来过几趟京城,对京城的繁华念念不忘。 若非为了接手他爹的董家军,他真想留在京城。 在西南每天都待在军营里,每月才能出来几天。这种生活,真不知道什么人喜欢,反正他不喜欢。 当年岑家投敌后,一半的旧岑系将门,和董家一起投靠朝廷,以董家马首是瞻,成了董系将门。 这些将门有不少晚辈在京城。 早早准备给董维接风。 作为董家嫡长子,董家军下一任接班人,自是不缺拥趸。 当日下午,这些和董维同龄的小辈们,便在京城第一酒楼,为他接风洗尘。 …… 京城,第一酒楼。 “董兄,你真厉害。听说董家军连打胜仗,太后娘娘和朝堂诸公,特意让你和东川侯回来参加庆典,这叫什么?这就是看重啊!” “对啊对啊,我听我叔父说,朝中许多大臣都在私下议论,太后娘娘可能是要拉拢你们!太后和薛家向来不对付,看来还要倚仗你们呢。” “我们只能在家混吃等死,但董兄却是战场上的英雄,再过三日,董兄就要参加庆典,全京城的百姓们都为你欢呼,我家中堂妹还问你是否娶妻?真是羡煞旁人!” 几个狐朋狗友的吹捧,董维十分自得。 酒过三巡,气氛正酣。 正在此时,楼下大堂里传来一阵喧闹声,酒楼掌柜亲自相迎。 董维刚才进来的时候,也是这种待遇。掌柜恭恭敬敬将他们一行迎上来,还送了几坛美酒。 这是哪家勋贵子弟,和自己的待遇一样? 董维探身往楼下看。 他们坐在二楼包厢,窗户开着,低头就能看见楼下的场景。 几个年轻人,簇拥着一袭青衣的公子哥走了进来。 那公子哥一身华服,随身佩饰皆是珍品之物,一看就是勋贵世家的小辈。 十几个侍卫浩浩荡荡随行,排场极大。 “这是谁?”董维问道。他有点郁闷,自己刚才进门的排场,还是小了,一对比还被比下去了。 旁边一个小弟答道,“这是宁太后的兄长,宁家嫡长子。不过是有个当太后的妹妹的,所以别人捧着他。远不及董兄,战功赫赫。” “没错,身为勋贵子弟,他却去考什么秀才,真是一言难尽。” 大炎朝荫封的散官、爵位,都是虚衔。 没有正式授职,便可以参加科举。 宁珩在数月前,参加了童试,考官点为案首。今年是科举之年,八月有秋闱乡试,明年二月春闱会试。 如今京城里聚着不少准备参加乡试的书生。 楼下大堂就有数位秀才,纷纷和宁珩打招呼问好。 董维见他颇得人心的样子,皱眉问道,“他中了秀才?” “是,他童试点了案首,一堆想要巴结宁家的读书人都在吹捧他……害,谁不知道考官因为他是太后的兄长,才给他这个成绩。不然凭他能考上?” “他乡试必定落榜。乡试的考官,可是重臣担任,宁家顶多能买通一个州府官,但朝堂上还不是宁家一手遮天。” 科举是糊名制,照理说考官不会知道哪张是考生的试卷。 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以前就有考生在考卷的文章中写某几个字,作为暗号。 所以,对于宁婉音兄长能考上秀才,还点为童试案首,不少人都觉得,是宁家暗中出了力。 他要真有这本事,怎么先帝时他不参加科举? 如今他妹妹执掌大权,他倒是冒出来了。 董维恍然,眼底闪过一丝鄙夷:“搞这些旁门左道,不如去战场,勋贵子弟,当什么秀才,也是丢人。” “他是个病秧子,听说差点淹死,他要是上战场,估计要从马上摔下来,还怎么打仗?” “宁太后指望不上自家兄弟,要不怎么到处拉拢将门?以前拉拢唐家,如今又对董兄与侯爷示好。” “董兄是得胜归来的大将军,他这种文不成武不就的,哪有董兄的本事上战场。” 几个兄弟七嘴八舌踩一捧一。在自家包厢里,也不虞话传了出去,被外人听见。 董维被夸的飘飘欲仙。他看了一眼宁家不成器的嫡长子,觉得在他的衬托对比之下,自己其实还是颇有大将之姿的。 楼下一行人,并没有上二楼包厢。 就在大堂里坐下了。 这些都是宁家的同龄小辈,因出了一个宁太后,他们皆是围着宁珩转悠。 宁珩平日里在家闭门读书,鲜少出门。 今日他特意去城门看西南将士归京,众人这才有机会见到他。 而宁珩见到一众家中兄弟,大方请他们来第一酒楼喝酒,大家都很高兴。 “平日难得见堂兄出门一趟,堂兄是去看东川侯父子吗?”一个堂弟问道。 如今不少人都在猜测,宁婉音想拉拢董家,才故意把封赏的荣耀,给了东川侯父子。 尤其是宁珩还特意去城门看热闹,似乎更验证了这一点。 宁珩一脸冷傲,眼中三分不屑,“当然不是。我是去看那些为西南浴血奋战的士兵,他们是大炎的英雄!至于董家父子……这种无用之将,看什么?” 他并没有刻意扬声说话,但因着他的出现,在场其他客人本就是压低声音窃窃私语。 随着他这中气十足的话音一落,整个大堂为之一静。 众食客看了看宁珩,又不约而同看向二楼某处包厢。
第277章 吵进大牢,可真刑 “宁公子,这董小将军就在楼上……”上菜的小二,呆愣了一下,好心提醒。 正主就在楼上呢,能听见。 宁珩却是毫不收敛,变本加厉,嗤笑一声: “打仗他不行,吃喝玩乐他挺行。我妹妹就是知道,这父子俩离了西南,对西南战事也没任何影响,才特意叫他们回来。否则,此次大胜,最该来参加庆典的是郁松主帅,他才是首功。” “西南离不开郁大帅,他是西南的定海神针,也只能找两个无关紧要的人回来凑数。” “如今看来,我妹妹和朝堂诸公都是英明睿智的。董将军回京第一件事就是恣意享乐,一叶知秋,难道西南战局还能指望这种人吗?” 几个宁家小辈都听懵了。 大哥啊!董家人就在这儿呢,你当面说他坏话,而且说的真难听! 众食客假装用膳实则都竖起耳朵悄悄听着,闻言皆震惊。 原来…… 太后娘娘叫东川侯父子回来,不是因为他们劳苦功高,而是因为他们没用…… 回来不会影响西南的战局。 而且朝堂诸公还同意了。 所以他们眼中,董家父子也没用? 嘶…… 好像知道了一件什么了不得的大事。 难怪宁珩看不起董家父子。 但是你这么直接嘲讽人家,是不是未免过于嚣张了? 楼上的董维都快气炸了。 这病秧子说话实在难听!而且,至少我还打过仗呢,你连刀都拎不动,你凭什么看不起我? “你一个连战场都没上过的人,在这指点战事,可笑至极。”董维愤怒冷笑,站在二楼窗台和宁珩对线。 被人指着鼻子骂了,以他的性子,自不会装没听见。 宁珩气死人不偿命,淡定道:“饭菜好不好吃,难道你要亲自炒菜才能知道?看你们父子俩的战报就知道了……” “你们董家军只负责接应,诸将拼死拼活,你们就在后面跟着。西南打了数月的战役,你们董家父子当过一次前锋军吗?” 前锋军是冲在最前面的。 董家军不是作为援军接应,就是负责对阵两侧的部分敌军,他们一次都没和对面主力军对上。 因为…… 东川侯想要保存实力,减少损耗。 而郁松也知道,把一场战役的胜负压在东川侯身上,太过豪赌。 当然,董家军的用处还是很大的。 在战场上,当阵形被前锋军打溃,援兵以千军万马之势冲过来,也是一种压制。 在郁松眼中,没有不能用的兵,只有用在哪处的兵。 “战事刚平,你却侮辱将领,没想到太后娘娘就是这么看待前线将士,真是令人寒心。”董维怒火中烧,当众开始卖惨。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8 首页 上一页 17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