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赐了令贤妃管理后宫之权,往后她们便要如同先前那般,逢初一、十五去承光宫请安了。 她们的衣食用度都由贤妃负责,得罪了贤妃,或是怠慢了贤妃,往后在宫里还怎么过日子? 就在嫔妃们陆续赶往承光宫时,承光宫内也是一片喜气洋洋。除了晋封旨意,扶喻也不吝啬赏了许多绫罗绸缎、珍宝首饰和名画瓷器,姜令音高兴之余,手一挥,也让承光宫的众人得了丰厚的赏银。 惹得承光宫众人再一阵欢呼。 常言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承光宫的宫人们与姜令音荣辱与共,眼看着姜令音成为贤妃,他们自然也水涨船高,从今日开始,他们会成为被旁人巴结的对象了。 只是他们还没 高兴多久,便被迎面泼了一盆凉水。 “你们是伺候本宫的人,本宫不会薄待与你们,只是,若叫本宫知道你们在外头仗势欺人,兴风作浪——”姜令音的话没有说全,她的目光从众人身上一一掠过,带着十足的压迫感。 众人跪下,齐声道:“是,奴婢谨遵娘娘之命。” 娘娘晋封贤妃,尚局那也要来补齐承光宫的宫人人数,他们若没眼力见,只怕会丢了这份差事。承光宫如今是香饽饽,谁不想进来分一杯羹? 思及此,他们也稍稍平复了一下激动的情绪。 姜令音打量着他们的神色,放心了许多。 晋位圣意来得措不及防,所以接了圣旨后,她便开始忙碌起来——嫔妃们前来恭贺,她要接见;送来的礼,也要登记入库。这才忙完,转头内侍省和尚局的人也来了。 对于朝臣们来说,这道圣旨更是打得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这几日他们一直在与陛下商议皇后的人选,陛下没有驳斥,任由他们争论,现在却默不作声封了一位贤妃,还将宫中诸事交到了贤妃手上? 原来后宫最高的嫔妃是淑妃,她是国子监祭酒嫡女,先前由太后亲选入宫,手持凤印,统摄后宫。对他们来说,淑妃是极有可能成为皇后的。 可现在,陛下却用这种方式在告诉他们,淑妃不是他心中的皇后。 偏偏除了这道圣旨,陛下没有其他动作。 朝堂上大多是聪明人,他们揣测着圣意,关于立后的声音也逐渐小了。 被晋封贤妃的女子,乃绥安侯府出身,于去年礼聘入宫,入宫时为正七品宝林,因颇得圣宠,数次越级晋封,短短一年多的时间,便稳压一众嫔妃,成为妃首。 ——这是朝臣们查到的消息。 绥安侯府送进宫了两位姑娘,前者七年前入宫,虽未曾有孕,但为人端庄贤良,得陛下信任,抚养了皇长子;后者名声不显,却颇得圣眷。再深查,也只听闻贤妃有艳压群芳之姿。 这样的女子,何以得陛下如此宠爱呢? 没人知道陛下的心思,但无疑,陛下的心意胜过一切。 因着姜令音的缘故,绥安侯府一时间也变得炙手可热了起来。 宫外如何得热闹,姜令音也能猜到些许,但她并不关心。绥安侯府是沾了她的光,倘若他们打着她的幌子生事,最不能容的是陛下。 不过这风口浪尖,打量他们也不敢。 午后的光线暖暖的,透过窗,斜斜得洒在了室内的桌案上。 桌案上的玉瓶中,木芙蓉开得正艳丽。 杪夏脚步轻盈地走进来,屈了屈膝道:“娘娘,陛下方才下了一道口谕,以魏氏行为不端,构陷宫妃为由将魏氏赐死了。” 姜令音微微挑了下眉,不算意外:“知道了。” 杪夏面上含了笑意,见左右无外人,她靠近姜令音几步,压了声音,有些不解:“娘娘,魏氏告发了瑾妃,到头来也是一场空,怎么当初愿意将那种事情说出来呢?” 姜令音翻了一页账簿,淡淡道:“那你觉得,横竖都是死路一条,她是想自己一个人死呢,还是想拉个人陪她一起死?” 杪夏自然而然地道:“当然是拉个人陪她一起。” 她悟了:“所以娘娘才让人对魏氏说那样的话……” 魏氏心里,当然不觉得自己会死。她与瑾妃各自都有把柄,没必要鱼死网破,所以她会守着那个能牵制瑾妃并保全自身的秘密。 但要将瑾妃拉下来,势必要魏氏的参与。 所以姜令音才会问有琚能否接触到被禁足在琼芳殿的魏氏,她要带给魏氏一句话,让魏氏心生惶恐,让魏氏做出选择。 人在惊惧的情况下,一定会变得冲动,但理智定然还存在。 所以在得知瑾妃打算暗中取走她的性命时,魏氏迟疑了。 她不想死。 头脑中一丝理智会让她做出一个选择:先下手为强。 告发瑾妃,将所有的脏水泼出去,让瑾妃担下谋害皇嗣的罪名。瑾妃倒了,她就能活了。即便她活不了,也要拉着瑾妃陪葬。 所以,才有了那一出梦魇。 姜令音笑笑:“是啊,人总会下意识地做出最有利于自己的决定。” 魏氏如此,纤苓也不会例外。 姜令音不知道她有什么把柄在瑾妃手中,也不知道她为何忠于瑾妃,但时至今日,她的命已经不由她掌控,求死也不能。 “娘娘以为,陛下会如何处置瑾妃呢?” 杪夏略有担忧:“陛下或许会顾及二皇子的脸面。” 瑾妃是皇嗣之母,陛下必然不可能一道圣旨将她赐死,甚至有可能不将她的罪名公之于众。 姜令音不以为意:“或许吧。” 陛下下令赐死了魏氏后,宫中人心惶惶,然而等了几日,也不曾听闻陛下处置瑾妃的消息。 众人不免有些纳闷:二皇子已经搬离了临华宫,临华宫也被侍卫们看守着,魏氏已经被处置,想来那事儿也有了结果,怎么瑾妃只是被禁足呢? 若她谋害了皇嗣,这处罚也太轻了;若是没有,那她怎么被禁足着呢? 十五这日,是姜令音诏封贤妃后第一次在承光宫受众妃请安。 众人按部就班地请完安,刚一坐下,便见上首一袭杏黄色宫装的令贤妃姿态慵懒地抬手按了按眉心,“两日后是淑妃和宁昭容的生辰,淑妃如今病着,不宜兴师动众摆办宴席,宁昭容觉得呢?” 二人生辰在同一日,淑妃位高权重,宫里人自然都是紧着淑妃来,宁昭容则被忽视了,如今乍一听姜令音的意思,宁昭容脸上的神色不由地有些勉强。 淑妃都不办宴席了,她如何能办? “是,妾身明白了。”她不大情愿地应了声。 宁昭容在宫中的人缘尚可,除了从前的祺婕妤,几乎没有人与她交恶,如今她膝下又有了三皇子,旁人更是恭谨待之。 因着三皇子,沁婕妤与宁昭容走得难免更亲近了些,当下她也开了口:“贤妃娘娘,玉照宫离梅园相近,如今红梅已经开了,不如那日就请宫里的姐妹到梅园那儿赏赏梅如何?” 宁昭容是喜欢热闹的,闻言她眼前一亮。 梅园离得近,各宫嫔妃一道去赏梅,定然不会待一会儿就离开,那她顺势请她们去玉照宫喝喝茶,再叙叙话,或是用个膳,其实与设宴也差不到多少了。 姜令音仿佛也有几分兴致,她看向宁昭容,“倒也不错,宁昭容觉得如何?” 宁昭容立即起身,“妾身自然是欢喜的。” 姜令音随即爽快地道:“那这赏梅宴,就由你来操持吧。” 宁昭容眉眼一抬,脸上尽是笑意,“是,妾身多谢贤妃娘娘。” 说实话,姜令音成为贤妃对宫里的嫔妃影响并不大,她本来就得宠,早晚会坐上更高的位置,只是这个时日来得太早了,让她们晃不过神,觉得难以接受。 可真正看下来,令贤妃掌权的日子却比淑妃掌权时要让她们好过得多。 掌权后,姜令音花费了好一番力气整顿了御膳房,让嫔妃们在冬日时用上了热乎乎的膳食。 关是这一点,就足以让低位不得宠的嫔妃们心悦臣服了。 尚仪和尚功新上任的两位大人也颇有手腕,且与姜令音亲近,在姜令音的授意下,对尚仪局和尚功局内的宫人也好生敲打震慑了一番,将好些个偷奸耍滑的宫女送去了宫正司;其他四个尚局见状,自然也要效仿,如此一整顿,尚局上下焕然一新。 浣衣坊中的宫人是宫中地位最低等的,但姜令音却没忽视她们。 冬日来临之际,她命尚服局给浣衣坊的宫人们裁了新衣,又遣栖笺去浣衣坊将里面的宫女观察了几日,提拔了几位认真勤勉的宫人,调入了尚局当女史。 这一举动,极大的鼓舞了浣衣坊内众人。 她们在浣衣坊中,原以为暗无天日,却不料峰回路转,竟有出头之日了。 女史没有品 级,但在尚局中,她们却有往上升的机会。在尚局,她们能与宫里的主子接触,到了二十五岁,她们还能自行决定出宫与留下,出了宫,这身份说出去也是极为体面的。 不论是勋贵还是世家,亦或是小门小户家,只要家中有姑娘,一般都需要请人教导,或是琴棋书画,或是规矩礼仪,亦或是处理账目等等,而有这个能力教导姑娘们的,大多是出自尚局的女官女史们,当然,她们也是最受欢迎和礼遇的。 要知道,尚局中的人在宫里平日里是和帝王和娘娘们打交道的。甭管身份高低,总接触过贵人,又在宫里待了好几年,手上总有些人脉,处好了关系,往后互相牵线搭桥,也方便不是? 所以姜令音重新制订了管理浣衣坊的规矩,让她们有了向上的盼头。 经此一事,姜令音的威望和名声就此传开。 宫人们对她更加信服了。 至少,宫里再无人传她“张扬跋扈”“以色侍人”那些话,即便有人不服,暗暗唾骂,被人听见了,也很快悄无声息地解决了,压根惊动不了姜令音——喜盛知道后,还是当成闲谈说给了姜令音听。 古往今来,利之一字,最能打动人心。 姜令音对于她打造的这个局势很满意。 淑妃管理后宫多年又如何呢?受过她恩惠的人再多又如何呢?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① 淑妃已经失势,现在的后宫是她的天下。 她会让宫内众人心服口服地臣服于她。
第126章 贿赂“可见她们多喜欢妾身。”…… 宁昭容要在生辰当日请各宫嫔妃赏梅一事经令贤妃应允后,尚局也奉命进行配合。 年底事多,扶喻比先前要更忙,因而听姜令音提了一嘴后,只能惋惜着表示不能一同与她赏梅。 姜令音闻言,却不觉得失落:“陛下若是想要赏梅,得了空与妾身说一声,有妾身陪着就行了。那日是宁昭容的生辰,各宫姐妹都在,陛下若是去了,反倒叫她们觉得不自在。”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31 首页 上一页 12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