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烦,女性参政真的好危险,还要被冠上一个名义上的丈夫。 【婉儿初次当官是才人职位,属于内官,正五品,直接就是宫官最大的品级。 其实宫官主要负责皇宫的一应杂务,可能武则天也觉得让婉儿做宫官是屈才,就直接封她做才人。 所以,说她是李治的才人,不如说婉儿是武则天的才人。】 武周 武曌和库狄氏等人齐齐笑出声来。 武曌,“天幕说的对,婉儿是我封的官,和雉奴有什么关系。” 婉儿当初在掖庭,是戴罪之身,要封就封个大点的官,正五品的才人很合适,能让她离开掖庭继续学习,也能随时传召到她身边。 而且,宫官要忙于琐事,管理宫女,婉儿那时候年龄小,提拔上去一不会做事,二不能服众,是真不合适。 【其次是婕妤、昭容职位,但同样和李显没多大关系,因为上官婉儿已经搬到宫外去住了。】 唐中宗时 上官婉儿沉默了,婕妤是武皇给她封的,昭容是她凭自己本事升的官,怎么就非得扯到李显身上。 而且,就算搬到宫外住,也逃不开被说成是李显的妃嫔吗?心累! 【再者,上官婉儿是武则天教出来的,婉儿崇拜武则天。 面对一个平庸,武则天不喜欢的天子,婉儿能喜欢真是有鬼了。】 唐中宗时 “哈哈哈哈,说得对!”听见自己被讨厌,李显竟然丝毫不在意,反而大笑两声,附和天幕。 身边服侍的小宦官偷偷抬起头,快速看了圣人一眼,圣人该不会有问题吧?听见这句话不生气吗?怎么还笑? “你想什么呢?”李显察觉了小宦官视线,锐利的目光射过去,猛然发问。 小宦官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圣人饶命。” 说完后,小宦官发现他不打自招了,顿时心里叫苦。 “滚出去!”李显嫌恶地看了一眼宦官,这些下人怎么会懂他呢! 政变的五王势大,仿佛又让他回到了当初被裴炎辖制的时候,一个个都想架空他这个天子。 用上官婉儿一个女官怎么了,她爷爷和父亲早都死了,身后没有宗族,上官婉儿的权力他可以随时收回! 再者,如果阿韦将来想登基,上官婉儿该是一个多么好的势力。女官之首,修文馆馆主,翰林院写诏书的一把手,这样的身份能帮阿韦很多。 只是可惜…… 罢了,就算上官婉儿不为阿韦所用,阿韦要辖制她也容易许多,必要时,可以直接以昭容的身份把她软禁宫中,总比一个势力大的大臣好拿捏。 当务之急,是弟弟李旦一家,明明贼心不死,装的倒是风轻云淡! 要是天幕能骂一骂李隆基就好了,在天下人面前说说李隆基的安史之乱,他好有理由收拾他们一家。 能在天幕商城中购物的人还是少数,多数人仍然不知道李隆基的所作所为,且史书涉及将来之事,也不能随意公布出来。 这次,他特意摘录出李隆基的部分要治罪,结果有人劝他顾念兄弟情深,莫忘李旦让位之恩,给李旦一家子改过机会,不该拿还没发生的事来治李旦、李隆基的罪。 呵呵,他能不懂么,朝堂里站的,有一个算一个,哪个没有错事,不就是怕他翻着史书一个个算账么。 不拿将来事治现在罪,一个个都是不干净的! 【除过这两个人,还有正史中写名道姓的两个男人,一个武三思,一个崔湜。】 此时,武三思一人在家中,听见天幕说这些传言,他仗着旁人听不见,狂笑两声,自言自语道:“哈哈哈哈,说吧说吧,反正我不吃亏。” “跟我有染的,一个是韦皇后,一个是巾帼宰相,赚大发了。” 但笑着笑着,武三思还有点不满意,天幕上的“他”怎么那么老。 另一处地方,崔湜的书砸到地上,他无语地拍了一下额头。 “谁写的史书,也太会编排了。” 他的母亲出自荥阳郑氏,和上官昭容的母亲沛国夫人同宗,他们两家关系好太正常了。
第56章 【《旧唐书》:婉儿既与武三思淫。乱,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 划重点,‘推尊武后’。 翻阅中宗朝的诏书,夸武则天的话还真不少,联系婉儿‘武周遗臣’的身份,很明显,婉儿明明是自己崇拜武则天,武三思不要来沾边。】 听见‘不要来沾边’的话,武三思笑不出来了,天幕这是在嫌弃他? 不是,没道理怪到他头上吧,史书又不是他写的。 武周 武曌脸上的笑容就没放下来过,要给婉儿记上一功,在诏书中承认她的政治地位,此举利好她的名声和身后事。 只要后面的皇帝都是从李显手里接过皇位,承认这个儿子的统治时期,那也必然要承认传位给儿子的她。 【而且还有个问题,史书上写,是婉儿给武三思和韦皇后牵线搭桥。 这里很奇怪,武三思和李显是亲家,安乐公主在武则天时,就以郡主身份下嫁武三思次子了。 那么,武三思为什么要通过上官婉儿,而不是李显韦皇后的爱女安乐公主来拉关系呢? 好一个舍近求远。 但史书上就是这么写了,把婉儿打成了韦武一党。】 【崔湜就更有意思了,宋人的官方史书《册府元龟》这么写:中宗于宫掖无禁,昭容上官氏屡出外与三思同寝处或累日不归,三思自嫌衰老,举湜自代,繇是中宗及后宫眷遇弥厚混。 ……武三思嫌自己老,于是推荐了英俊年轻的崔湜给婉儿。如果这是真的,该说不说,武三思还挺有自知之明。 而且崔湜还因为婉儿的原因,得到李显和宫中人的厚爱。 宋人是真的会编!】 武三思双眼翻白,开玩笑,他会嫌自己老? 这世上没有一个男人说自己不行,宋人会不会编书啊!能不能编好一点。 与武三思看戏的态度相反,崔湜一口气差点没喘上来,差点要晕过去了。 “太瞎编了!太瞎编了!” 【崔湜出自博陵崔氏,“少以文词称”,人家本来就是大才子,不用巴结任何人。 来看看最讨厌女性干政的李隆基,对崔湜的态度:玄宗在东宫,数幸其第,恩意甚密;兄湜坐太平党诛,玄宗常思之,故待涤逾厚,用为秘书监。 李隆基当太子时,就经常去崔湜家,情谊深厚。甚至崔湜被赐死后,李隆基还对他念念不忘,对崔湜的弟弟更看重几分。 真的太双标了,李隆基和崔湜来往就是君王爱才。 婉儿和崔湜来往,可能就会被说私通。】 唐中宗时,镇国公主府上 太平公主不屑道:“李三郎还真是惯会给自己脸上贴金,去拉拢大臣,还非得写史书上。” 崔湜在将来没有站在李隆基一党,反而因为支持她丧命。 李隆基能对反自己的人都礼遇有加,正好彰显他对贤才的看重,和对敌人的仁慈。 真是看不出来,李三郎还真有心计。 当大家有了共同的敌人后,一群不相熟的人也能快速统一认识。 “李旦这个儿子,以往真是小瞧了他。”韦皇后道。 “这次预得先机,绝不会再放过他。”安乐公主道。 上官婉儿也附声了一句,“临淄王野心勃勃,不可小觑。” 哎,又是怀念则天陛下的一天,若是则天陛下在就好了。 她可真是太难了,在宫里要被说成是李显的妃嫔,搬到宫外住,要跟武三思、崔湜扯上关系。 真有意思,用这些更吸引人注意力的男女私情,来抹杀她吗? 【还有因为两首诗就把婉儿和李贤联系到一起,说婉儿和李贤是初恋。 这个没啥说服力,那两首诗写的不好,非婉儿手笔,但古代有小说把两个人硬凑成是一对了。 还有笔记小说里的张昌宗,纯粹就是某些文人掺杂私心,对宫廷女官的抹黑编排,是低俗的艳情想象。】 武周 洛阳宫里,张昌宗惊悚抬头,怎么还有他的戏份?他一身荣辱均系在神皇身上,万不敢背叛神皇。 明堂,武曌微微恼怒,有些文人真是吃饱了闲的。 她一猜就知道,天幕能把张昌宗和婉儿编排到一起,那她在书里的形象肯定也好不到哪里去。 读圣贤书,不关心国家大事,不想着为国出力,反而对处在高位的女子充满恶意的想象,耻为读书人。 唐中宗时 “无耻!”上官婉儿怒目圆睁,终于说出来一句骂人的话。 怎么有人这么能编! 则天陛下和李贤关系不好,她是有多不识眼色能看上李贤。 还有张昌宗,怎么能把她和张昌宗扯到一起,好歹毒的抹黑。 【一日万机的上官昭容还得和这些人谈感情,那昭容估计一天二十四小时都不够用的,要写诗要写诏书要参决百司参表。 若他是男子,就是风流才子,可惜上官婉儿是女子,还是深处权力中心的巾帼宰相,总是被冠上污名。 再探究一下婉儿的成长环境,婉儿从小跟着母亲生活,原生家庭就不完整,对婚姻应该没什么期待。 十四岁后,跟在武则天身边历练,武则天是绝对的只喜欢搞事业,身边不可能有恋爱脑。 除了母亲和武则天,婉儿接触最多的应该就是武则天身边的寡妇女官团,库狄氏,裴氏、李氏、颜氏等,她们都得为了武则天的登基大业兢兢业业工作,打工人是不谈感情的! 而且,根据墓志铭,御正库狄氏和邓国夫人窦氏在死后,都要求不合葬,自己睡一个坟头。】 武周 库狄氏和窦氏互相对视一眼,然后齐齐笑了。 突然就知道自己的身后事了,真有意思。‘自己睡一个坟头’天幕说的也太直白了。 库狄氏笑着对上官婉儿说,“婉儿,天幕对你可真是太好了,为了澄清你的绯闻,把我们都拉出来给你作证。” 窦氏也道:“是啊,居然还分析起你的成长经历了,可见是真的欣赏你,隔了千年,都要探究一下你的人生。” 上官婉儿不好意思的抿了抿嘴,对天幕道了一声谢。 【综合来看,上官婉儿应该从小就是事业狂,天选皇家打工人,她真的是给皇家打了一辈子工! 最后提一下她的至交好友。 她们,在史书上是政敌、情敌,但千年后真相大白,她们原来是最亲密的好友! 她们关系好到催生出了不少同人文。 BE的结局,无可奈何的遗憾,让人为她们惋惜。 如果非要给上官婉儿安排一个绯闻对象,她甚至可以自己上,好像是再用另一种方式,为好友挡掉流言蜚语。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62 首页 上一页 5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