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时 李世民一口茶呛住,什么?宦官不仅能立皇帝,还能杀皇帝,如此儿戏? 他不是定制内侍省不得立三品官么,怎么回事?前朝的经验教训是都忘了吗? 天幕提到了汉、唐、明三个王朝的宦官都权力大,其中又以唐为最,每个王朝肯定都对宦官权力做过限制和打压,却每到末期都有宦官之祸,为何总是一错再错呢? 是该说宦官很努力,越挫越勇,一步步凭借个人能力和胆识,打破规则限制,获得皇帝宠信。还是该说皇帝无能昏庸,才让宦官窃权? 李世民说不出这个答案,如果没有皇帝授权,宦官再努力也没用。 忧心忡忡中,李世民打开天幕商城,决定看一下往后的朝代如何防制宦官。 他就不信了,不可能没有办法搞定宦官,这次他必须写进祖制! 武周 肆意废立皇帝!武曌也对此感到吃惊。 宦官比皇帝权力都大,男人真是自大、狂妄。自以为是家奴,就觉得可以轻轻松松控制,但没想到家奴也可以翻身做主子。
第59章 唐,天宝年间 李隆基不以为意,这如何能怪罪到他头上,后面的皇帝分权给宦官关他什么事情。 高力士战战兢兢进言,“圣人,臣请求革去身上的官职,以此警示下面的人。” 李隆基合住手上的奏折,靠着龙椅道,“有你在我才放心,晚上睡觉更踏实,不必理会天幕的话。” 高力士一颗心放到肚子里,透过大殿敞开的门,他抬头望着天幕,心里总有种不安的感觉。 天幕是只有他这个时期能看到吗?还是各朝各代都能看见。 大殿外头,守卫宫殿的侍卫都堵住了耳朵,不能听见天幕所言,他们也不能抬头看天幕。 长安城里也是一片肃静,坊市里和晚上一样安静。 一个将军领着士兵在四处巡查,这都是李隆基下的紧急命令,一个皇帝怎么能允许不利于自己的言行四处传播呢。 天幕孤零零的挂在天上,少了许多看客。 【还有武则天登基后,为了提高宫人文化素质设置的习艺馆,也被李隆基废除。 习艺馆前身是隶属中书省的内文学馆,如意元年(692年),武则天下令扩建习艺馆,选儒学者当值,设内教博士十八人,教授内容有经学、史、子、集缀文、楷书、庄老、太一、篆书、律令、吟咏、飞白书、算、碁。 这么好一个学习场所,提升宫人文化素质的机构,就让李隆基一句话废除了,而且还转到了宦官机构内侍省,掖庭局辖下,让宦官当博士。】 武周和唐中宗时期,后宫内 在习艺馆学习的众人纷纷议论,心中多出了危机感。 凭什么不让大家学啊?读书不是一件好事吗? 众多女官们:看出来了,针对她们是吧? 上官婉儿一点痛心,武皇改制习艺馆时,她也曾参与其中,有时闲暇,还会去馆中学习一番。 就这么被废置,太可惜了。 唐,天宝年间 废除一个习艺馆也要拿出来说吗?李隆基不解其意。 宫中又不用那么多能文善道的宦官宫女,自有科举取天下才子为他所用。 【厌恶女性参政这点还体现在李隆基的后宫上。 李隆基杀死王皇后之后,终生不再立皇后,还顺手修改了后宫妃嫔名号,将德妃、淑妃、贤妃改成惠妃、丽妃、华妃;废除九嫔,设淑、德、贤、顺、婉、芳六仪。 对比武则天当皇后时期改动过的“赞德”“宣仪”“承旨”等妃嫔名号。可以看出,李隆基从名衔上就把妃嫔这个职业剥离政治属性,严防女性参政。 可是,就算李隆基防后宫都这样了,还有人说杨贵妃是祸国妖妃,是安史之乱的罪人。】 唐,开元年间 武惠妃秀眉微蹙,一脸愁态,她终究还是成不了武皇那样的人,她的儿子也做不了太子。 不过,这杨贵妃又是谁,李隆基没有设贵妃之位。皇后之下是三妃,三妃之首是惠妃,那当贵妃的这个人一定很得李隆基喜欢吧。 她忆起往昔和李隆基的浓情蜜意,自嘲的笑了笑,否定自己的想法,李隆基最爱的是皇位。 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天宝年间的杨贵妃呼吸急促,全身血液冰冷起来,她是祸国妖妃? 安史之乱又是为何?怎么就扯到她身上了? 【从李隆基做的这些事看来,大唐时期能有上官婉儿等女官群体,完全是武则天当了皇帝后,女帝统治下的女性参政特殊时期。】 唐中宗时,镇国公主府上 韦皇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上官婉儿等人各自心里琢磨起天幕的话。 照天幕所说,她们现今的地位,多多少少都沾上了武皇的光。 上官婉儿看着天幕,感慨最深,如果皇帝是男的,她恐怕真的会成为一个妃嫔,而不是女官。 就如李显在位时,她的昭容职位实在容易误解。 【李隆基本人更是纯恨女性参政,他看见一个参政的女性,肯定是能杀就杀。 再说点可能的,李隆基在唐隆政变当晚,看见上官婉儿拿着诏书,会不会是想起了武则天在位时,他自己的憋屈处境,才急着把人给杀了。 所以,上官婉儿在唐隆政变当夜,就是必死局!她一个位高权重的女官,太容易被针对了。 只要上位的皇帝想维护封建纲常,结束武则天带来的女性参政特殊时代,上官婉儿的死亡几率无限逼近百分之一百,除非太平公主当皇帝。 而且,看上官婉儿对武则天忤旨,对李显饮鸩死谏,她肯定特有自己的主意,即使面对皇帝也要刚一刚,一般皇帝哪忍得下。 如果不是武则天惜才不杀,李显命人救治,上官婉儿早死了。 换作太平公主,她和婉儿交情深厚,肯定也能多包容几分,支持太平公主当女帝,当女帝不行的话,那就坐实“镇国”封号。】 唐中宗时 太平公主一颗心都放在天幕说的话上。 称帝吗?若是武周,她还有机会搏一搏。 坐实“镇国”封号可行。 镇国公主府上的气氛还算平和,其他地方就不太好了,听到天幕再一次支持太平公主当女帝,有人忧虑,有人焦躁。 宫中,李显感觉肚子隐隐作痛,胃疼,天幕说的话让人胃疼。 任何一个皇帝知道自己的皇位受威胁,都不会高兴。 前有开元盛世的李隆基,后有天幕支持的太平公主,他的皇位一点都不安稳! 相王府上,李隆基一边摇头,一边打消自己的疑惑给自己增添信心。 “不,不会,姑母没有做皇帝的心思。” 可是,要是姑母听到天幕所说,改想法了怎么办? 不!姑母是个聪明人,如果她晓得利害,就知道皇位不是好争取的。 祖母当上皇帝改唐为周,还能把皇位传给儿子,是大家知道皇位还会回到李唐一脉。要是姑母当上皇帝,能把皇位传给谁呢? 李隆基自觉分析到位,说服了自己,现在他最大的问题是,该如何说服姑母放下生死之仇,支持他继续当上皇帝。 也不知道送信的人到哪了,能不能送到姑母手上,半天也没个信回来。 【关于上官婉儿的部分就到这里了,她从一个罪臣之后、掖庭奴婢,到后来的中宗文坛之首、巾帼宰相,人生经历还是挺丰富的。 人生四十余载,上官婉儿在女官这条路上做到了空前绝后的高度,不虚此生。】 唐中宗时,镇国公主府 上官婉儿没有给自己提前唱挽歌的兴趣。现在感慨自己的死亡,那可真是太扫兴了,等她哪天真死了再说吧,这次她会走出新的结局。 下面应该就会讲公主的部分了吧?不知道天幕会说些什么呢? 一旁的太平公主更紧张,一改闲适的坐姿,拿着纸笔,一眼不眨地等天幕继续往下说。 【接下来,讲一讲红妆时代最后一个人——镇国太平公主,看她的“镇国”封号就知道不一般了。 她是大唐公主权势的天花板。 她的政治轨迹横跨武则天、中宗、睿宗、玄宗四朝,出生自带光环,人生经历丰富曲折,是影视剧“常客”,被演绎出了多种形象。】 天幕上出现了一个个面孔,或青涩,或明媚,或张扬,长相都不相同,但每次切换画面都有一行小字注释,大家都能看出来扮演的是太平公主。 一句“公主权势的天花板”勾起众人好奇心。 不同时空的汉朝公主纷纷侧耳听着天幕,方才讲的安乐公主就够豪横了,难道太平公主比她还厉害吗? 唐以后的公主倒是羡慕颇多,但大家面上也不会表现出来,太平公主参与朝政,她们是不准涉政的。 唐中宗时 太平公主好奇的看天幕,忍不住笑出来,这就是别人眼中“她”的样子?不是追求情爱就是追求权势,如此极端,不是在天平一方,就是在另一方。 【太平公主的权势有多大呢? 汇总一下史书上的内容: 天下独有太平一公主,父母皆为帝,贵盛无比,仪比亲王,开府置事,夫为亲王,子封郡王,女封县主。 睿宗时期更是达到权力顶峰,宰相七人,五出其门,权移人主,军国大政,事必参决。 不仅有权,还有钱,太平公主食实封万户,每年坐着不动就已经有一大笔钱入账。按学者的推算,太平公主的万户食封,占了整个国家的三百分之一。 她还是大唐房姐,在寸土寸金的长安城黄金地段有三处豪宅,在东都洛阳还有两处大宅子。 城里的住宅有了,郊外的大别墅和山庄也不能少,一百多年后的韩愈感慨写诗形容:公主当年欲占春,故将台榭押城闉。欲知前面花多少,直到南山不属人。 简言之,整个山头都是太平公主的。 当然,这些权势财产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时就恩宠甚厚,食实封三千户,所以啊,到底还是亲妈好,舍得心疼女儿。 看看历朝历代有钱有权的公主,鲁元公主、馆陶公主、安乐公主……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母亲强势有权! 后来太平公主又参与了两场政变,神龙政变支持李显登基,唐隆政变支持李旦登基,连续两次从龙之功。 从龙之功的含金量不必多说,在任何朝代都是头功! 太平公主又是李显李旦的亲妹妹,有这么大权势一点都不奇怪。】 汉朝,未听说过太平公主的时期。 鲁元公主笑出声来,母后就是最好的! 不仅给她拨城池,还给她齐国王太后的尊号。丈夫没了王爵,母后就给她儿子封鲁元王!用的是她的封号!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62 首页 上一页 5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