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蛮国只送公主,这次还送了王子,大抵是想着,江易周喜欢谁,就留下谁。 江易雅觉得蛮国在此事上,还算比较有诚意,摸不清新皇的喜好,就都送来看看。 她听完江易周的话后,意识到此次联姻目的并不是单纯的,与江国示好。 “老蛮王并不想将王位传给他弟弟,左亲王在雁回关呆了将近一年,此举还不够明显吗?送来的这些人里,肯定有他属意的继承人,这里头可有人,长相一般?或是,路上得了病的?” 江易雅闻言,迅速想起了十名王子公主中,最符合条件的一个人。 长得一般,身体还差。
第144章 考生 既然能想到这么一个人的存在, 那就说明,正如江易周所言,蛮王送来的和亲人选, 有很大的问题。 “呵!和谈之后还在私底下做手脚,可真是狡猾。” 江易雅还以为和蛮国的纠葛,到和谈成功之后,算是告一段落了,没想到对方竟然还在和亲团里, 给她挖个大坑。 等以后,顺利躲过王座倾轧的新蛮王登基,跑到江易周面前来, 感谢她的庇护之恩,江易周肯定会被恶心得够呛。 到时候倒霉的,就是她这个带领和亲团入京的亲王。 江易雅气得额头青筋都跳起来了。 江易周伸手拍了拍江易雅的手背, 示意她冷静些。 江易雅深吸口气, 这才稍微安定了心神, 她冷声道:“那些蛮族人要如何处置,私底下杀了,还是打一顿扔出去?” 江易雅和以前不一样了, 或者说, 在她眼里, 蛮族人,那就不是人。 她的善良, 仅针对她的同族,外族人不配拥有。 “看来你在雁回关时, 遇见了许多事情。”江易周轻声道:“抱歉,早知道, 朕应该早些将你召回京来。” 皇帝的道歉,江易雅哪儿敢轻易接下,她忙连声道:“不敢不敢,一切都是臣妹的本分,是臣妹年纪轻,沉不住气,叫陛下失望了。” 她在雁回关的时候,确实遇见了许多事情,她看见了许许多多,因为与蛮族的战争,而家破人亡的人。 雁回关之前到了蛮族人的手里,那里本来是一个繁华的城池,到现在,经过半年有余的治理,依旧透着一股子荒凉。 江易雅永远忘不了,她刚到雁回关的时候,看见的场景。 家家挂白,日夜啼哭声不绝,空荡无人的院落,迅速衰败下来,原本那都是一个个生活在城池之中的家庭。 也许是一家三口,是五口,是八口,甚至更多人,全都死了。 都是因为蛮族人而亡。 家仇国恨,如何叫人释怀。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换成别人,不一定能谈下来,那些公主王子里挑一挑,挑个不可能继位的,咱们扶持对方继位。” 江易周不打算将那些人怎么着,都杀了固然能一了百了,但她还想着要拿下蛮国,现在将这群人都杀了,岂不是帮了左亲王。 到时候左亲王顺利继位,蛮国的混乱会提前停止,到时候攻打蛮国,要耗费更多力气,江易周不打算做这种亏本买卖。 至于原本蛮王青睐的那位王子,江易周眯了眯眼,沉下声说道:“原本的那位王储既然身体不好,就不要让他回去了,水土不服,实在是太过凶险的病症。” 江易雅明白了,杀了原本的王储,从剩余九人之中,挑选出那个最痛恨蛮王的人来,扶持对方登上王位,扰乱蛮国。 要问对方登上王位后,出尔反尔,不打算听她们的怎么办? 等到那时候,就由不得对方了,或许那个时候,大半蛮国已经落入江国之手,新任蛮王,不过是她们手中傀儡。 江易雅想明白后,躬身行礼道:“陛下英明!臣谨遵谕令!” 江易雅带着一身愉快的气息离开了皇宫。 她被封为亲王,封号是长,因为她此前是长州别驾,也就是说,长州的税银里,一部分会给江易雅,供养她。 长亲王回京城后,各个国家的使团,也陆陆续续地到京城了。 与之一同前来的,还有各地收到考试消息的女子。 路上并不算太平,各地还偶有山匪打劫,好在能在这个时候读书习字的女子,往往家境很好,三五成群,一起带着家中侍卫赶路,也是一股不小的势力,那些山匪流寇只要不傻,就不敢撞上来。 如果真撞上来了,赶路的学子还能得个战功,算是送上门来的福利,不要白不要。 战功在建国之初还是非常值钱的,更不要说,江易周是个十分务实的皇帝,她已经定下,日后官员升迁,只看功劳,不看其他。 剿匪护佑一方安宁,便算是一份功劳。 她们还没有正式考入朝中为官,就已经开始为自己攒功劳了,如何会不叫她们高兴呢? 马车在路上摇摇晃晃,车内有人掀开车帘,借着外头的天光看书。 “你前两日还说自己眼睛疼,不看了,这怎么又看上了?小心些眼睛,真要是出了毛病,以后就麻烦了。” 看书的女子,瞧上去不过十五六的模样,她一脸认真地盯着手上的书看,看得如痴如醉。 她对面坐着两人,其中一人年纪稍大两岁,梳着妇人发髻,另一人则与看书的少女年纪相仿,此刻正在一旁嗑瓜子。 说话的女子,正是那年纪稍长两岁的妇人。 “表姐,千万别管她,她现在听不进去,你若是扰了她读书的兴致,她该不高兴了,尉迟家的那位姑奶奶成了国子监的祭酒,我看尉迟家的人,天生就爱读书。” “那位姑奶奶与我们这一支,早已没了来往,说是同一个祖宗,可都是族谱上的事情了,哪儿还能放在一起说?” 被称作表姐的妇人摇摇头,见少女还在看书,全然没有听见她们说话的样子,叹了口气,“此次考试,择优者为官,要与天下女子一同竞争官位,真是想想都叫人心神不定,诗桃一心读书,倒也是好事。” 像她,越是靠近京城,越是睡不着觉,不知自己选择的前路是否正确,不知日后到底会如何。 各种不确定,让她日夜难眠,还不如妹妹稳重。 嗑瓜子的少女见表姐面露苦色,放下了手中的瓜子,伸手拍了拍那还在看书的尉迟诗桃,“喂,你个书痴,小心眼睛!” 尉迟诗桃从书中的世界回过神来,一脸迷茫地看向拍她的少女,问道:“瑾瑶,怎么了?” “作甚喊我名字,叫表姐!” 杨瑾瑶叉腰,像是很不高兴,尉迟诗桃乖乖换了称呼。 “表姐,怎么了?” 杨瑾瑶见对方还是那副呆呆的模样,不禁气急,这副性子,以后入了官场,如何能做事? 还不被官场里那些心眼子多如蜂巢的家伙,给活活吃了。 “瑾瑶说,车中昏暗,又晃个不停,别看书了,小心眼睛。” 尉迟诗桃的亲姐姐尉迟诗怡轻声说。 诗桃点点头,将手里的书好好放好,然后继续坐回原位,呆呆地看着姐姐和表姐。 杨瑾瑶看着她这幅模样,叹了好几声气,一脸愁容。 看完诗桃,她又看向诗怡,同样一脸的忧愁。 尉迟诗怡担心地皱了皱眉,问道:“瑾瑶,你可是心情不好?” “我是担心,担心你们俩啊。” 杨瑾瑶不知道那位国子祭酒是什么性格,别也是这种读书读得有些发傻的性子吧? 若真是如此,那只能说尉迟家同脉相传,有那位姑奶奶在,尉迟姐妹在朝中并不会太艰辛。 在马车的摇晃中,她们终于到了京城。 原先她们为了避祸,是住在乡下的。 乡下或许没有城里繁华,但是乡下人少地多,建起堡垒后,一家人就可以安安稳稳住在其中,不用担心突然被流民闯进来抢了,流民只会冲着人多钱财多的城池去,很少会惹一看就易守难攻,还养了一堆青壮的世家堡垒。 当然,遇上大股流民,被流民给攻破的也不是没有,真遇到这种事,只能自认倒霉。 好在尉迟家和杨家,还有其他三两个小家族一起连手,稳定当地的局面,再加上一直住得地方,并没有遇见太多天灾,人祸未起,勉强算是度过了之前群王争霸的乱世。 如果乱世持续时间长,那中原大地,没有一处能逃过天灾人祸,好在有江易周横空出世,一举收复四州,随后又称帝,不到一年便让中原恢复统一局面,提前结束乱世。 得了那位陛下的好处,当听说陛下开科举,要天下有识之士参加科举考试,入朝为官的消息后,各地小世家纷纷响应。 原本京城的官位,大多被大世家把持,小世家摸都摸不到,现在有机会,他们当然想试一试。 结果听到了下一条命令,仅限女子。 古往今来,不是没有女官,但大多女官都是在后宫,朝堂上有也是少数。 再加上时下男子传承家业的风气流传,女子多为后院主母,正儿八经读书习字,学经世之学的女子,实在是少数。 小世家一时之间,还真找不到能去考试的女子。 其实知道江易周喜用女子为官的时候,世家就已经开始同时培养家中的女儿和儿子了。 可是江易周称帝速度太快,培养的孩子还没成材,出去考试,那就是丢人现眼。 所以仓促之下,只能将家中有才学的女儿叫来,去京城赴考。 尉迟诗怡已经出嫁两年了,她孩子都一岁了,结果还是被家族喊了回来,陪同妹妹一起去考女官。 她回尉迟家的时候,夫家说了,若她成了女官,日后估计就回不去了,夫家会与她和离,自此一别两宽。 因为夫家的根基不在京城,她嫁得是家中长子,长子不可能抛下家业,随她来京城。 她犹豫之后,还是来了。 至于她的孩子,尉迟家的家主和长老们都说了,一旦她成了京官,孩子必定属于她,以后改姓尉迟。 京官前途更大,夫家不能自私地将孩子留下。 尉迟诗怡压力极大,若不是她痴长妹妹两岁,她也想跟妹妹一样,在车上看书温习了。 好在她还知道,在车上看书也看不进去,还坏眼睛,不能任性。 况且,今年考不下来,明年还可以接着考,只要她在孩子记事之前考得官位,一切都不妨碍。
第145章 阴谋 尉迟诗怡以前去过最远的地方, 就是长州,她所住之地,是平州以南, 去长州,要跨过一整个平州。 那时在路上,一路颠簸,彼时她年纪并不大,才六岁罢了, 按理说应该已经记事了,但如今想起来,只记得行走在长州街上时的快活。 路上的辛苦, 她竟是一点儿都不记得了。 现在她站在京城高大的城门之下,看着往来不绝的商旅百姓,恍然之间, 好似回到了六岁时。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5 首页 上一页 13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