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州是江易周大本营,而且有很多厂子都在那边,那边的经济也发展得更好,现在名副其实的经济中心。 所以火车终点站选择长州,完全是为了让更多人去坐火车。 只有有钱有闲,还有一定好奇心的人,才会先去尝试,目前算得上比较昂贵的火车,长州这种人非常多。 兵部下面设立了铁路司,安排了不少人沿着铁路巡逻,铁路上铺得是铁,不看着点儿,估计都被人撬走卖了。 铺* 设铁路的时候,就有不少人来围观,那个时候,负责监工的陶沁春就不止一次跟兵部派过来巡逻的护城卫的士兵说过,一定要看好了那些材料,不管是木头还是之后的铁,都得看好。 护城卫们非常尽忠职守,全程只发生过几次小型盗窃事件,还很快就被侦破了。 东西很沉,想要无声无息偷走,只能偷少量,大量一定会被发现。 如果是少量,陶沁春基本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损耗是可以有的,只要不多,她完全可以当做慈善。 不管怎么说,火车最后搬到了铁路上,一车厢一车厢的安好,这钢铁铸成的庞然大物,只是简单摆放在那里,就足够让人心生敬畏。 一群人在一旁看热闹,人头攒拥,议论声不绝于耳,陶沁春脸上带了几分红晕,激动地呼出一口气,又吸入一口气。 全是煤炭的味道。 这味道并不好闻,闻多了对身体不好,还会弄得鼻子黑乎乎的,可陶沁春此刻却觉得,这是世上最香甜的味道。 它象征着,她的工作快要完美完成了。 江易周很想到第一辆火车开通现场来,可惜人太多了,她如果不清场,没人会同意皇帝过来。 她如果清了场,这次火车开通仪式,也没有举办的必要了。 身为皇帝,江易周不可能每天出行,真正要用火车的人,还是这些百姓。 所以她只能让陶沁春代为主持仪式,她则是在附近一处三层高的茶楼上,远远看着那热闹非凡的场景。 诗琴为江易周倒上一杯茶,见江易周眉眼间像是有些许郁色,轻声安慰道:“陛下,陶大人做事很是周全,如此多人一同聚集一处,竟也能丝毫不生乱,待日后,陶大人必定会成为江国国之栋梁。” 用人才安慰江易周,是最好的说辞。 江易周果真一下子舒展了眉目。 “你说得没错,陶沁春是个可用之才,希望这次选出来的几十个进士,也能如她一样,为朕分忧。” 连着三年开科举,明年还会引入一批进士。 等明年科举关闭后,江易周会公布一条完整的晋升途径,从童试到乡试再到会试殿试,以后科举如无意外,即三年一次。 江易周很缺人,但科举不能年年举办,一个人进入官场后,能为她打工几十年,官员位置统共那么多个,真一年一次,很容易到后期,出现冗官问题。 在江易周执政的时候,冗官应该不会出现。 过两年她拿下蛮国,需要人才的地方还有很多。 所以明面上,科举三年一次,实际上,她可以利用各种借口,加开科举,也就是开恩科。 一切解释权,都在江易周这儿。 “一定会的,那火车当真是神奇,之前模型在军械部跑起来的时候,奴便好奇,不知坐上去是什么感觉,没想到才一年功夫,就建成了,上官大人劳苦功高啊。” 诗琴说着,看向窗外的眼神里满是向往。 江易周轻笑,“若是想坐,便去坐一坐。” 诗琴不敢说想,江易周想去都没法去,她现在去,岂不是在江易周面前炫耀了? 江易周当然不会那么小心眼,因为这点儿小事斤斤计较,但诗琴为人谨慎,自打成为陛下身边内侍之首后,更是小心的不能再小心。 “待你下次休沐,随便去哪儿玩都行。”江易周看出诗琴的顾虑,给了她一个台阶下。 成为皇帝之后,她身边的人对她越来越小心,她对身边人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 当她可以轻而易举决定任何一个人的生死时,就注定她和普通人不再是一个世界的人。 为皇者,当为孤家寡人,江易周很清楚这一点。 “是。”诗琴恭敬应了一声,站在江易周身后,透过窗户,看向那已经冒出团团热气的火车。 呜呜呜的鸣笛声,离老远都能听见。 有不少穿着富贵的人家,大步从人群中走出来,登上火车。 售票员在一旁售票,每一张火车票都是有钢印印在上面的,鲜红的售出字体,像是最显目的特征,让那些拿到票的人,满面红光。 他们享受这一刻万众瞩目的时分。 不过比起巨大的火车,上车的人,实在是少了一些,都不能将火车全都填满。 江易周并不在意,从京城到长州,火车要行驶一天一夜,这期间,还会途径十几个站台,每个站台都有人售票。 火车现在是专属富贵人家的交通工具,一张车票要五两银子,这还是最普通的坐票,如果要卧票,那就是十两,豪华卧票八十八两。 里头的普通座位,是一张桌子旁的两把椅子,连带着固定在火车上的座椅,包着一层软皮的座椅,可以横躺着放下两个人,出远门的人身上都带着行礼,身侧还有伺候的人,光买一个位置肯定不够。 所以说是一张车票五两,实际消费最低十两。 十两,够一个普通的五口之家用两年。 因为上去的人都是富人,火车匹配的服务很不错,里头的环境也很好,并不会特别拥挤。 等之后火车被人们熟识,了解,江易周才打算开通专门的便民线,到时候便是那种全是座位的火车了。 希望那一天能尽早到来,不然火车赚不了大钱。 富人花一次钱是很多,可哪里比得上源源不断创造价值的人。 薄利多销才是交通工具的尽头,而且像是交通工具,最根本的存在意义,是惠及社会大部分人,而非变成一小部分人的专利。 马车和驴车都得有,才能让所有人过上好日子。 江易周看火车开远,回身同诗琴说了一声,回宫了。 她还有很多很多事情要做,火车这边,她短时间内不会给予太多关注了。 下一步,铁轨要铺到雁回关去。 这第二条铁路,主要不是为了经济发展,而是为了打仗,运输物资和士兵。 春去秋来,又是大半年过去,当京城最后一片枯叶落地,沈氏的末帝去世了。 他已经病了两年,拖到今年,终于咽了气。 江易雅特意将这条消息传到边关,给李凝香听,让李凝香回京来,送一送她的大侄子。
第150章 天下 李凝香接到来自京城的消息前, 就已经开始着手,离开雁回关了。 铁路已经铺到雁回关,资源不断拉过来, 谢叶瑶囤了不少有用的东西,其中不乏有军械部设计出来的,当今世界最高尖端的武器。 李凝香总得来说,不算是江易周的心腹。 她的出身,让她的存在很尴尬, 她想要对江易周俯首称臣,对江易周献出忠心,不说江易周信不信, 大江朝的官员们,就没有一个信的。 因为雁回关重要的东西太多了,谢叶瑶暗地里上书, 请江易周将李凝香调走。 于是江易周下发了旨意, 让李凝香回京述职。 她已经到了雁回关两年了, 该回来了。 来自江易雅的报丧信,只是加快了李凝香回京的步伐。 为了能更早回京,赶上她大侄子的葬礼, 李凝香决定, 乘坐火车回京。 身为权贵, 就算在京城和雁回关之间来回跑的火车,主要是为了运送货物, 不是为了拉人,权贵也有特权。 腾出一节车厢来, 从拉货的车厢,装修成舒适的载人车厢, 并不是多困难的事情。 于是李凝香踏上了火车。 李凝香是看着火车铺设到雁回关的,从地基到枕木到铁轨,每一个步骤,她都看在眼里,车厢放上去,第一下鸣笛声,她都听过。 她也曾到火车上看过,也曾看见过火车拉着大量货物,在铁道上奔驰,送来以往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人力物力,才能安然送到雁回关的物资。 火车不光快,损耗还少,运输个几趟后,基本上就能省下大半物资,那钱够再装一条京城到雁回关的铁路了。 以运粮为例,如果是人力运粮,中间没有大船从海上河道等地走,只单凭人推小推车送粮,一千斤粮食,送到雁回关还能有五百斤,那都不知道要活活累死多少民夫,一般情况下,能到两三百斤就不错了。 有了火车,一千斤粮食,到了雁回关,还能有个九百斤。 这只是个比喻,真正能到的数量,更多。 李凝香不止一次想,如果当年她母亲能有此等神器,或许大庄的军队,早就将各地的乱党平息了,还有蛮族,当年给镇西军的粮食,绝对不会那么抠抠搜搜。 只是想想罢了,李凝香很清楚,真要是重来一次,有火车,也没法控制大庄那烂到根子里的朝廷。 火车省下来的粮食,不可能落到军队士兵手里,更大可能,是被半路能碰到火车的各个地方官员,给瓜分了。 到时候一样没粮。 所以说,江易周得了天下,是应该的。 李凝香坐到窗边,往外看,窗里窗外的景色一模一样。 透明玻璃,带着一点点绿,同样是以前没见过的东西。 听说造价不是特别高,现在京城那边儿好多人家都换上这种玻璃窗户了。 江易周造出玻璃,会推广到民间,如果是沈氏的皇帝造出了这玻璃,李凝香想,估计皇宫和各个贵族府邸都会换上这窗户,名字是“琉璃窗”。 到时候价格嘛,肯定跟琉璃差不多,普通人最多看两眼,碰都不可能碰到,更别说装上自家使用了。 “县主,还请用茶。” 火车内的乘务员给李凝香倒了两杯茶,恭敬送来。 乘务员类似于火车上的侍女,但她们可不是真正的侍女,而是经过培训,了解火车上的所有事情的工作人员。 乘务员,乘坐火车处理事务的人员,职业的名字是由江易周亲自定下,所以没人敢惹她们,她们也在铁路司挂了名号,身上有官名。 李凝香有礼接过茶,冲那位乘务员点点头,乘务员轻声说,有什么问题可以找她来解答,随后人就下去了。 李凝香身边的侍女们,则凑在一起往外看,此刻火车才刚刚开动,窗外的景色,是她们看了两年的雁回关。 平日里看腻了的景象,坐在火车里看,好似变得格外不同了。 李凝香喝了一口热茶,暖了暖身子。 雁回关冬日寒冷,夏季炎热,李凝香在这儿呆了两年,身体状态就变得不太好,这次回了京城后,肯定少不了求医问药。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5 首页 上一页 14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