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首页 > 无限流派
收藏  反馈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作者:蒙娜丽鹅   状态:完结   时间:2024-04-06 02:10:04

  【她私通的侍卫名叫暨季江,暨季江说她“徐娘虽老犹尚多情”,后来人们就用“徐娘半老”形容中年妇女风韵犹存。】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杨玉环的心更凉了。

  她就猜到李清照不是在帮她,将她与这些人相对比。

  从此以往,她在世人眼中恐怕更是祸国殃民般的存在了。

  【这里提到的傅粉一事应该是指的徐昭佩和萧绎是政治联姻,再加上徐昭佩长得不好看,萧绎也不怎么喜欢她,很少去她住的地方,徐昭佩就很生气,因为萧绎有一只眼睛是瞎的,所以每次他去的时候徐昭佩就在半边脸上化妆等着萧绎来借此羞辱对方。】

  【萧绎对她的行为很是痛恨,后来逼她投井而死,据传萧绎还为其写了一首《荡妇秋思赋》,但是这只是传说,并无史实依据。】

  “呸!这种女子,死了算是便宜她了,不知廉耻!”

  不守妇德,与人私通,这可是大忌,普天之下有谁能受得了这样的女子。

  许多人当街就开始破口大骂。

  “那萧绎又是什么好东西吗?若不是他,南梁会亡?还烧了那十四万的书卷,寒了多少读书人的心?”

  【这几句的意思应该是,给韩寿偷香,徐娘画半张脸的妆容都不算什么新奇事,可别用这些来比拟白菊。】

  【她们四个人都不像白菊,谁才像呢?“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细细看来,也就屈原和陶渊明的风度与之相宜了,李清照选择的是古代文人士大夫中评价最高的两人之一,说明她认为白菊品行高洁,她自己也不愿与腐败的世俗同流合污,而是选择跟随那些高洁之士的脚步。】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屈原惊讶于这些后世之人。

  这些天通过巨幕,他了解了许多以前从未听说过的事情,有些事情竟比当世发生的事情还要荒谬。

  若真论起来,幕中女子盘点过的他们这些人还勉强算是正常人。

  可惜他们这些人往往没有一个好的结局,反而让那些奸佞小人春风得意。

  真是苍天无眼。

  【“微风起,清芬蕴藉,不减酴釄。”微风徐来,带着淡淡清香,不比荼蘼花差。“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秋渐渐深了,白菊如雪清白,似玉坚瘦,还总对人有着无限的情意。】

  东晋。

  李清照的词读起来让人挺舒服的,可与延年一般,词句难掩雕琢痕迹。

  但若论起来,那还是李清照的更胜一筹。

  若是往常陶渊明也不敢相信,自己能这般去评判一个女子的创作。

  可自从巨幕出现了,他也才真正意识到,即便是在这写诗作文之诗事上,女子也是可以与男子一样有优秀之作的,李清照的词甚至能超过许多男子的诗文。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汉皋解佩”现在是指男女爱慕赠答,不过这里不是这意思,它出自《太平御览》,说的是以前有个渣男郑交甫,他到汉皋台这个地方遇到了汉皋女神,两位神女身上带着很大的珠子,郑交甫就上前花言巧语地索要,而那时候这种赠与就是给定情信物的意思,结果神女还真就把那珠子给了他,但是对方可是神女,他当然没能得逞,词句中指的应该是神女对郑交甫失望而含愁凝视对方,白菊就像这时候的神女。】

  【而“纨扇题诗”指的是班婕妤写的《团扇歌》,汉成帝时,当初赵飞燕受宠后,班婕妤失宠,作此诗,现比喻弃妇的遭遇。这里是说白菊又如题扇时流泪神伤的班婕妤。】

  公元前8年,绥和元年。

  汉成帝刘骜最近是焦头烂额。

  王莽跑了,一家人跑得无影无踪,他找了这些日子都没能找到。

  朝臣们每天发了疯似的上奏折,他是一个也不想看。

  为了不让人觉得他沉迷酒色,他便为了子嗣雨露均沾,却天天地听后宫那群人哭闹,他都快被烦死了。

  刘骜在脑子里过了一下班婕妤和赵飞燕,不禁一声长叹。

  若是巨幕不曾出现过就好了,一切还没发生,那他就还是那个无忧无虑、高高在上的皇帝。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有时明月清风,有时浓雾暗雨,上天让白菊在憔悴中尽显芳姿。“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纵使加倍爱惜,也不知其姿容能留多久。】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抿了抿唇,词中写的不是白菊而是她自己,不管是什么样的环境之中,她都要“憔悴度芳姿”,哪怕不知道自己的芳姿能留几时。

  不与同流合污自是不必说。

  李清照虽还年轻,但这几年她也见识不少。

  几年时光,寻不出几天能与在青州这段日子一般悠闲,她希望她和官人之间不要出现幕中女子所说的一些变故。

  若是能将变故扼杀于此就更好不过。

  说起这个,李清照又将忧愁之心放到了整个大宋。

  她希望圣人见了巨幕,也能将大宋保住,不要什么北宋南宋。

  大宋,一个就够了。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只要人情相适,不需要再去追忆屈原行吟于楚泽畔,也不需要追忆陶渊明采菊于东篱边。】

  若是没有那些忧愁,若是当世有屈原、陶潜之流。他们又何须追忆古人?

  东晋。

  一时间,陶渊明有一种自己将要被遗忘的感觉。

  因为那幕中女子所处的后世年代看起来实在是太美好了。

  他们那般美好为何还要来追忆他们呢?

  不,似乎也不是追忆。


第106章

  李清照

  【在这段时间里,李清照还写过一首记梦诗《晓梦》,这首诗能看得出来是受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影响,但是李白的诗仙风道骨,其中有着昂扬之志,而李清照的诗笔意虽仙,但更多的是无奈叹息。】

  公元1107年,大观元年。

  李清照还真没想过拿自己的诗与李白的相比,故而听到这话她还吃惊了一下。

  原以为幕中女子或许会说些自己的诗不如李白的点,但没想到只是这么简单地评价了一句就没说什么了。

  而这评价李清照是认同的,李白诗句中的昂扬志向是许多人都没办法表达出来的,能说她的笔意仙已经是对她的记梦诗不错的评价了。

  评价就该如此客观,好过张口胡言,随意贬低。

  【也有人说这首词是她南渡之后的作品,我们可以一起分析一下。】

  【“晓梦随疏钟,飘然蹑云霞。”正所谓晨钟暮鼓,拂晓前随着清晨疏朗的钟声,诗人又进入梦乡,飘飘然登上了云霞,“因缘安期生,邂逅萼绿华。”在途中有缘见到了安期生,而且还邂逅了萼绿华。安期生和萼绿华都是传说中的仙人。】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听闻她这诗是受了自己的诗的影响,李白就也忍不住与之相对比。

  他很奇怪此女的词与自己的诗句完全搭不上边,怎么能受自己的影响。

  幕中女子讲过的有关他还未创作过的诗句他都已经将其记了下来。

  但根本不用怎么对比,只听这几句,他便已觉得不同了。

  若要说影响,大抵都是记梦,都是上天,都是遇见仙人罢了。

  【“秋风正无赖,吹尽玉井花。”秋风十分猖狂,吹遍了那太华峰的玉井花,这个玉井花是传说中的一种莲花,食之可成仙,韩愈有诗云:“太华峰头玉井莲,开花十丈藕如船。”这显然是夸张句,成仙什么的也都是假的,那把一些所谓神物夸张化就不足为奇了。】

  唐,元和年间。

  韩愈眉头一蹙,这首诗啊。

  幕中女子这样说,不会让人觉得他追求长生之道吧?

  他一向不信佛道,这首诗的这句话并非重点。

  因为他在最后写了“安得长梯上摘实,下种七泽根株连。”之句,什么时候能摘其果实,便种遍天下池塘,这只是他对天下人的美好期望,也是希望众人能时刻谨记造福天下人。

  幕中女子所说成仙是假的,韩愈也是信的。

  他认为神鬼无形无声,与佛道无关,也不是凭借外物就能成佛成仙的。

  前217年,始皇帝三十年。

  又来了,幕中女子又说成仙都是假的了。

  嬴政已经下定决心了,若女子不说出个所以然来,他是绝不会相信的。

  虽如此说,但他心中早已动摇,遥想自己先时所见所闻一些神技,不过是手底下的人夸大其词在他面前邀功罢了。

  这些日子他都没有召见那些术士,倒是办了不少正事。

  而现在他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出海的徐福身上,徐福不要让他失望才好。

  【古往今来追求长生的人数不胜数,有真的相信可以得道成仙的,也有并不是那么相信只是借此逃避现实的,但不管是哪一种,我们用辩证的观点来看的话,修仙文化的存在有好也有坏,大多数沉迷于修仙的帝王,最后都会无暇顾及自己的国家,只一味追求长生而导致社稷不稳,最后晚节不保,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这种仙文化一路传承下来带给整个社会的却也并不全是坏的影响。】

  嬴政感觉自己被一柄无形的剑刺了一下,这幕中女子说的是他吧?

  但是即便幕中女子说的都是真的,嬴政也有把握这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就算是追求长生,他也照样能守住自己的江山社稷。

  在他看来扶苏就是太过于优柔寡断,但现如今因为巨幕的出现他显然深得民心,所以也没必要换掉他,当然经过探查嬴政也知道,现在依旧有很多反自己的人,自己不管选谁做太子那些人都不可能信服,所以倒也不用顾及叛贼。

  至于扶苏,一时让他学会果断行事恐怕有难度,不如多找些人帮着他。

  【比如,修仙文化丰富了文学题材,如果没有这种游仙修仙题材,整个浪漫主义风格可能都会萎缩,再一个就是其对化学、医药这些方面也是有贡献的,像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的产生就是因为炼丹。】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李白不由地微微颔首。

  现在他是浪漫主义的代表人物,他想了一下自己的那些诗句,若是将所有求仙问道的部分都丢掉,那便变得索然无味了。

  但只一瞬他就自嘲地笑了笑,自己怎么这般想?

  女子不信求仙问道之事,但这不代表求仙问道之事就不存在啊!

  【“共看藕如船,同食枣如瓜。”一起看这如船一般大的玉井莲的藕,一起吃那跟瓜一样大的巨枣,这后一句出自《史记·封禅书》,说安期生“食巨枣,大如瓜。”显然也是夸张,或者根本不是枣。】

  【接下来诗人注意力从那些神物转向仙人们,“翩翩坐上客,意妙语亦佳。”座上宾客皆风度翩翩,谈吐间意趣高妙,“嘲辞斗诡辩,活火分新茶。”仙人们嘲谑争辩,以大火分茶,“虽非助帝功,其乐莫可涯。”虽然并非辅佐天帝建功立业,却也十分欢乐。“人生能如此,何必归故家。”人生若能如此畅快,何必还要回家?】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