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网
首页 > 无限流派
收藏  反馈 

开局盘点悲情文人[历史]

作者:蒙娜丽鹅   状态:完结   时间:2024-04-06 02:10:04

  他转头瞥了扶苏一眼,这不,他近来接受了扶苏不少的意见。

  然而,扶苏那软弱性子根本就不像是他亲生的,有时看着便让人窝火。

  只能说,众人的意见都能听听,只听一人之言那不就是受人摆布了?

  【淝水之战后,谢安也算是功成名就了,但是功劳一大,就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一个功高盖主的问题,《晋书·桓伊传》中有记录这么一个场景,桓伊善乐,孝武帝办宴就让他表演,当时谢安也在,桓伊就来了一个自弹自唱,“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大致意思是说,君主不应该怀疑功臣,把谢安都给唱哭了,后来孝武帝听了歌面露愧色。】

  公元前202年,汉五年。

  韩信主动地跟陛下表示了自己愿意隐退。

  这样做当然是不情愿的,但是他不知该如何做,难道真要谋反吗?

  韩信虽自诩能力超群,可也不想做那样的事情。

  而且跟陛下说的时候陛下还百般挽留,不仅如此,还赏赐了他不少的东西。

  这样的安抚虽然并非韩信所想,但得到的越多就越说明了陛下对自己的愧疚,这点韩信还是明白的。

  他相信只要自己不松懈,日后若是遇到问题陛下还得找自己,就如同那东山再起的谢安一样。

  【但是后来谢安还是被罢了相,而后隐居,只是他隐居没多久就病重离世了,他死了,谢玄又归隐,东晋立马就又不行了。此处辛弃疾写到的“泪落哀筝曲”的典故就是出自这里了。】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谢安把建功立业的机会都放在儿辈的身上,而自己却整日下棋消磨时光。这里说的是淝水之战的时候,淝水之战谢安的功劳虽然很大,但是其实他并没有去前线而是一个总指挥,根据《晋书·谢安传》记载,当时淝水之战胜利的时候他正在跟人下棋,然后看了捷报依旧泰然自若地继续下棋,客人问他何事,他才不咸不淡道:“儿辈道已破贼。”】

  西晋。

  如此名士,又有才能,怎的生在那样的动乱年代?

  许多崇尚名士的人都觉十分可惜。

  原本他们觉得他们所处的年代已经是需要事事小心,时时留意,方可保住性命,没曾想不过几十年后,竟会动乱至此。

  人,不过就是想安稳度日罢了,怎么就这般难?

  还是过好此刻的日子吧。

  【说实话,有那么点装逼,但是说难听了是装逼,说好听了那就是名士风度,表现的是谢安面对大事的沉着冷静。扯远了,辛弃疾的这句子还不能就这么简单地理解,词句看似是在说谢安,但其实辛弃疾表达的还是自己的感情,他难道是在说南宋的那些主和派偏居一隅有名士风度吗?显然不是,他难道是想说就把建功立业的机会交给后辈吧,自己干脆就下棋娱乐就好了,肯定也不是!】

  【他想要的是马上上场杀敌,把敌人杀得个片甲不留,那他为什么要这么写呢,我们可以理解为一种讽刺,大家就摆烂吧,至于收复失地什么的交给后辈去做就好了,讽刺的就是那些求和茍安的南宋君臣,说出这样的话,心中最难受的莫过于辛弃疾了。】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赵构一行人被说得脚下都在发烫,简直是坐立难安。

  他们不过是想稳妥一些,这也有错吗?

  还用这样的诗词来讽刺他们。

  打仗不需要银两吗?

  打仗不需要将才吗?

  说得轻松。

  愤懑归愤懑,但许多墙头草已经默默地朝着北伐派倾斜,谁也不想成日遭人诟病。

  【“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宝镜难寻,同样是一个典故,出自《松窗杂录》,有个人在秦淮河里捡到一把镜子能照人肺腑,但是后来那镜子掉进水里就再也找不到了,后来人们用宝镜难寻来表示知音难觅。而碧云将暮是在感叹时光易逝,才三十来岁总觉得他就已经有点英雄迟暮的感觉了,其实我个人感觉他这词中也有那么一点杜甫的感觉,就是读他的词,我时而能感觉到李白的豪放,时而又能感觉到杜甫的沉郁,但这并不是说他的词就像这两位,就是学这两位,而是说优秀的文人之间有共通之处。】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杜甫明白幕中女子的意思。

  她大概是说自己能理解辛弃疾的词句,而辛弃疾也能理解他的情绪。

  对于李十二白,但也是如此。

  【而李白杜甫作为两座文化高峰,他们的作品与其中的典型风格不可避免地影响后世无数的人,其实他们的诗词中你也能看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影子,这就是传承。】

  【而后,谁来劝“我”,与我共饮杯中酒?看到这句是不是又想到《水龙吟》里面的“倩何人唤取”一句?其实很多文人都是孤独的,辛弃疾也不例外,这种孤独并不是社会层面上的孤独,而是内心达到一定高度之后的孤独。】

  公元前317年,楚怀王十二年。

  若说孤独,屈原越发觉得自己孤独。

  但又算不得真的多孤独,因为他觉得自己开始有了知己,即便只是单方面的知己。

  他能认同辛弃疾,能理解李白杜甫,甚至能明白李清照。

  屈原感觉自己孤独,但似乎也不算孤独。

  时间若能停留在这一刻,他也愿意去享受此刻的孤独。

  此时楚国上下都欣欣向荣,可他知道暴风雨将要来临,他并不想去经历那一天。

  【这些感受是来源于什么呢?“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早晨起来,江上狂风巨浪,像是要将屋子掀翻。这最后两句象征的就是风雨飘摇的南宋,辛弃疾无时无刻不想着国家兴亡,不愧为爱国主义词人。】

  【这首词虽然没有《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那么有名,但是也是一首十分出色的作品,清代陈廷焯在《词则·放歌集》中用一个词评价了这首词作:“老辣。”】


第122章

  辛弃疾(小修)

  【自这一年起,辛弃疾的工作开始频繁变动,公元1170年,干道六年,辛弃疾30岁,在临安司农寺上班,大概就是搞农业的,他在这里依照赵德庄的《新荷叶》的韵和了两首词,其中一首《新荷叶·和赵德庄韵》给人一种很深的“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物是人非之感。】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频繁调动,辛弃疾冷笑一声。

  他们这些自金而来的人能有一席之地,算是那些人的仁慈了。

  辛弃疾不明白,他一言一行什么不是为了大宋,然而那些人不去对付金人,反而想方设法地对付他,实在可笑。

  想是靖康之日去已久,他们都忘了国仇家恨了。

  【辛弃疾一战成名,在许多人心中都是英雄,再加上他有才有能,若是碰上一个好的领导,本该大展拳脚,前途无量,偏偏他生在了南宋朝廷,有时候“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他这样的才能才最容易引起他人的妒忌。】

  公元1130年,建炎四年。

  真是够了!

  赵构怒急攻心,甚至想摔桌上东西,可是如此动作只能让人看了笑话。

  此女何意?

  为何百般地贬低他?

  是说他不是一个好的领导,没办法领导这些人吗?

  只知胡言,委实过分。

  他赵构就不信了,他定让后世之人对南宋朝廷崇敬膜拜!

  可是,他要如何做呢?

  赵构陷入了沉思。

  公元212年,建安十七年。

  杨修最近一直跟在曹植的身边,话少了许多。

  他不敢得罪曹操,他也知道所幸是有曹植护着,要不然自己如今恐怕已不知魂归何处了。

  以往这怀璧其罪的道理他二人都没放在心上,想来就是因为如此,后来才会落得那样的下场。

  这现如今两人老实做自己的事,谁对他们不是恭恭敬敬的?

  有时候人还是得认命,不该想的别想,至少在没有能力的时候不能想。

  【不过,无法否认的是,他的才能对当时的南宋朝廷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当权者才会给他以有实权的官职,可为什么还要频繁调动呢?因为辛弃疾属于归正人,什么是归正人,就是曾经沦落到金朝又返回宋朝的这一类人就被称之为归正人。】

  公元1181年,淳熙八年。

  这话简直直戳辛弃疾的痛楚,后世之人果然把他们都扒得一干二净的,什么都知道。

  若是能说出些实际的解决方法就好了。

  【像他这样有能力的又是从敌营回来的,那是真的很难被信任,万一是奸细呢?只可惜好一身才华就这样被埋没了。南宋朝廷的人也不都是傻子,不想让他成大事,又想让他做点事,于是就把辛弃疾调来调去的,那辛弃疾本来在这些岗位上干得就不得劲,这么一搞就更不得劲了。】

  若是在太平年代,辛弃疾还巴不得如此,那样他可以在很多地方为百姓做事。

  虽然现在他也在努力这样做,可记挂着国家危难,他始终心中难安啊。

  不过,像当初的苏轼亦是那般,他那时的朝堂局势虽也有些混乱,但到底不至于像如今这般江山不稳,那种情况下,苏轼尚且心中对他的境遇不满,更何论现下的自己呢?

  若没有那等子事,他就是整日变动,也不会像如今这般忧心。

  【虽然我们说辛弃疾是豪放派词人,所作的作品大多任情豪放,但是这首词却实打实地属于婉约词,这首词是写友人归来的所见感悟,让咱们一起来看看铁汉柔情。】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

  铁汉柔情?

  听起来有些怪。

  李白还是认为术业有专攻,这辛弃疾的这词恐怕不如他的豪放词。

  【“人已归来,杜鹃欲劝谁归?”人都已经回来了,杜鹃还在叫谁归去呢?杜鹃鸟因为其凄婉的叫声,又被称之为思归鸟、子规鸟。在古诗词中见到杜鹃,大抵都是比较伤感的。】

  【李白写到杜鹃鸟,写“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写“一叫一回肠一断”;白居易写“杜鹃啼血猿哀鸣”;而唐寅写“杜鹃啼血山中夜”。从杜鹃的意象我们基本上就能确定这首词的感情基调,那肯定不会是很欢乐的。】

  唐,元和年间。

  又是白居易不知道的句子,看来他日后创作的作品应该还有很多。

  他估摸着这辛弃疾不会有什么欢乐的词作,国家都已经陷入了危难之中了,他能有什么欢乐?

  就算是有,或许也是强颜欢笑。

  其他的或许还能慢慢淡忘,唯有这国仇家恨难以消除。

  【“绿树如云,等闲借与莺飞。”春树浓如绿云,随意借与群莺,任其飞舞其间,这句子化用的应该是陈亮的《水龙吟·春恨》中的句子,不过也不能确定,《水龙吟·春恨》中有句是这样的,“恨芳菲世界,游人未赏,都付与、莺和燕。”】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