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老刘偶然遇到一个逃荒时丧父丧母的孩子。他小时候也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见这孩子实在可怜,和菊英一商量,便都觉得“无非也就多张嘴的事儿,我少吃一口,这饭不就省出来一口”。 夫妻俩这么想着,便收养了他,这孩子除了一只手和一只脚都是六指外,和常人并无分别。 老刘的面摊自收养这孩子之后越做越红火,到最后,竟真的凭着一碗阳春面开成了一座小酒楼;他亲生的三个孩子各有出息,和收养的那个也是相亲相爱,老刘这日子年过半百才算有点盼头。 “那孩子是来还债,债还清了,就该走了。”老道仙临终时,凭着一口气给前来探望的老刘这样说。 自此以后,老刘心里埋下一颗惴惴不安的种子,生怕哪天老道仙一语成谶。可种子最终还是发了芽,当然,这已是后话了。 又过了好几十年,老刘家在禾城的祖宅早已转手变卖给了他人,几经改换,现在成了一座方方正正的四合院。 四合院里原本住着三个人,一位师父和两个徒弟。老师父行医多年,早已将衣钵传给了徒弟中的其中一位,本来想着安安稳稳颐养天年,却在三年前的一个冬夜里无声无息地失去了踪迹。 新接任的医生是个无心盲女,她想要找到自己师父,却因此遇到许多怪事。
第2章 篇一:泥下骨·韩家大院 七月中,刚入伏。从东南沿海出发,向西北去,这条对角线的一端是桑拿房,另一端是大火炉,沿线没有几处是不热的。 “大侄子!等你好久了!”出站口,一个胖男人背着他的大包还没站稳,就见一个精瘦精瘦的灰汗衫朝自己扑过来。 “去你大爷的郑九斤。”胖子一把推开灰汗衫,“一天到晚净他娘占我便宜。” 灰汗衫爽朗地笑着,转而又接过胖男人身边那人的背包,“我怎么瞅着凌子又长个儿了?“ “嗯,那边水好气候好,长个儿也正常。”被称为凌子的男人应和着拉开眼前金杯的车门,一步跨到了车里已经破开皮的座位上坐着。 “坐稳了哈,咱不歇着,直接到巴那。”郑九斤颇为熟练地把背包扔上后座,转动钥匙发车。 “直接去巴那?”胖子哀嚎着,“不先吃牛肉粉汤再走?” “吃什么粉汤,那头儿的事儿催得急,到地儿再吃吧。”老郑开车从来求快不求稳,他最后一个字落下,金杯也应声“嗖”地窜了出去。 巴那是甘肃和青海交界处的一个小县城,县城地界不大,却杂居着好几个民族,有汉族、裕固族,也有回族和藏族。 从胖子他们下车的张掖到巴那,车程近四个小时,胖子怕老郑分心,一路上和老郑从天南聊到海北。后排坐着的人还是戴着自己的耳机,什么话也不说。 “我说,车不行就别开那么快。”胖子一下车,扶着门干呕——老郑的金杯跟着他走南闯北快二十年了,到目的地的时候,胖子觉得自己快被颠散架了。 “得了吧,你人不行怪路不平。”老郑拔钥匙的空档翻了个白眼,“你看凌子,一点事儿都没有。” 金杯停在巴那一个老客运站入口处,按照老郑的说法是受雇主所托,来此迎一个重量级人物。 快到中午了,日头越来越毒,客运站一波一波的人往来,老郑瞪着圆眼盯一会儿照片又看一会儿客运站,始终不见有长相一样的人前来。 “不会走岔了吧,这儿还有别的站吗?”胖子问。 “不可能,这儿就一个客运站,宋老板说他在这儿下他就一定在这儿下。” 金杯的空调老早就坏了,胖子抹一把寸头上的汗,正打算开始对老郑输出怨气,却被一阵嘈杂声吸引走了注意力。 “小妹妹,一个人来啊?去哪儿哥送你呗,不要钱。”——瘦的跟竹竿儿一样的小青年染着一头橙红色的头发,一只手插在铆钉破洞牛仔裤的兜里,另一只手还夹着一支细长的烟。 姜泠起初并不在意这种无聊的搭讪,可这人不依不饶跟着她,甚至挡住了她的去路。 “劳驾让一下,急着赶路。”姜泠倒不害怕,只是不想被耽误时间。 “赶什么路啊妹妹,哥哥送你去你要去的地方。”小青年夹着烟的手朝姜泠伸过来,姜泠微微侧身,躲开了那只手。 “哟呵,不想坐哥哥的车走呗。”那小青年把烟往旁边一摔,嗓门猛地提高了几度,引得周围人纷纷侧目。 “坐车?”姜泠面无表情问,“什么车,你的鬼火摩托?” 周围有人听到这句话,扑哧一声笑出来,小青年脸上青红白三色交替了一阵,便立刻翻了脸。 “敬酒不吃吃罚酒哈?”他做了一个撸袖子的假动作,往路旁吐了口痰,又朝着围观的人叫骂着,“看看看,看你娘呢看!再看老子连你一块儿收拾!” 原本周围人并不以为意,可眼下看见这红毛急眼了,从兜里掏出一把折叠刀,众人怕波及到自己,火速散去。 姜泠已经为红毛想好了一个绝妙的倒地姿势,可还不等她自己动手,就听见一个男人的声音传来:“欺负姑娘可不算什么本事。” 这声音清冽又好听,姜泠微微侧着头,心里这样想着。 “就是就是,小崽子,欺负人小姑娘算什么本事!”胖子哼哧哼哧跟上来,还连带着在红毛身上补了一脚。 “哥哥哥饶命饶命,手要断了。”红毛哀嚎着,嵌着他手的人却并不打算就此放过他。 “你不是挺喜欢刀吗?拿着刀威胁人的样子可比现在要有意思的多。” “那就一破折叠的,刃都没开,我就吓唬吓唬这妞儿…诶不是不是,吓唬吓唬这个姑娘。” 红毛的手被男人钳到后面,那人稍一使劲儿,他便觉得自己眼冒金星。为了不忍受那种快要筋断骨折的痛,红毛也不管面前站的是谁,只忙不迭告饶: “姐姐我错了,姑娘我错了,我真错了,我不该没事找事烂你的去路,我以后不会了不会了…”说着,又换了个方向继续讨饶,“哥我真知道错了,真知道错了,我就开个玩笑,您饶了我吧…” “你看呢?” “既然道歉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姜泠淡淡开口。 “姑娘原谅你了,我也没有抓着不放的道理。” 男人猛地松开手,红毛被惯性摔了个趔趄。他也顾不得多说什么,连滚带爬跑路了。 “谢谢。”姜泠语气平淡,听不出什么感情,但对她而言已经是十分难得又真诚的一句话了。 “不用谢!见义勇为是应该的!”胖男人抢先一步回答,一转眼却看见老郑朝他们挥手——那意思是,人接到了,快走。 “姑娘,你自己注意安全啊,我们先走了,还有大事儿要办呢。”胖子说着就去拉身边的男人。 “好,多谢。”姜泠又道了一遍谢。 “等等。”那男人却又拦住了她,“你去哪儿,我们有车,送你一程吧。” “祖宗们,别墨迹了,十二点半了,快走快走!”老郑一路小碎步跑来,催促着两个人。 “去韩家大院。”姜泠听到十二点半,心下一动,她知道时间已经耽误了不少,于是决定搭个顺风车,“如果诸位方便的话,劳驾载我一程,我可以付车费。” “韩家大院?”老郑闻言,对着姜泠上下打量了一圈,问道,“姑娘也去韩家大院?” “是,听您这话头的意思是,你们的目的地也是那儿?” “那刚好顺路,走吧诸位。”老郑一挥手,痛快应下。 出于绅士风度,胖子先给姜泠拉开了车门,姜泠在车门前顿了一下,举动轻微,却被先前帮她的人看在眼里。 “小心,有点高。”那人说着,轻轻抽了一把姜泠的胳膊,看她坐定了,才一步跨上去在她旁边坐下,“我叫凌岓,两点水的凌,岓是山字旁一个斤两的斤。” “姜泠,生姜的姜,三点水的泠。” “我叫之子丹,甄子丹那个子丹。”胖子也赶紧自我介绍道,“咱这个司机,老郑,郑九斤,生下来就有九斤重。” “我们都叫他大侄子。”老郑娴熟地翻着白眼。 姜泠目不斜视,极为礼貌的点了点头以示了解。 “在下洪钟,声如洪钟的洪钟。” 车后排猝然响起一道声音,众人这才注意到那位“重量级人物”的存在。 “洪钟,洪钟好啊。”胖子敷衍地应和着,转而又好奇地看向姜泠,“姑娘,你去韩家大院,那就是也接到了邀请去找东西?” “他们家人要求医。”姜泠穿着一身青衫白裙,一支白色的簪子挽起一个松松的发髻,她回答时,车窗外的风掀起鬓边一缕碎发,好看极了。 凌岓轻轻从她脚旁拾起一张被窗外风吹落的餐巾纸,见她还是无所动,心里的猜想便被证实了个七七八八。 巴那城中虽说各民族混居,但汉人并不多,一路走来,各民族的建筑各有特色,倒给人一种十分新奇的体验。 车行过离城中心最远的巴南街,便到了没什么人的小城边缘。再往前的路只能下车走过去,几个人便都收拾好东西下来了。 停车的路口有一个穿着黑衬衫的人等着,那样子像是韩家来接他们的人。果不其然,那人一见到众人,便摆出一个请的手势,“恭候诸位多时了。” 一行人跟着黑衬衫先是穿过一个琉璃牌坊,然后才看到韩家大院。韩家大院是古代大富大贵之家的外观,屋檐下面一个巨大的黑色牌匾,牌匾上是两个烫金大字“韩宅”,那两个字写的飘逸洒脱,像是出自某位性格豪放的书法家之手;门口蹲着两个石狮子,稍走近一点就能闻见两扇黑色大门散发着的淡淡香气。 黑衬衫轻轻扣一扣大门上的铜环,门便开了。 韩宅有两道门,最外头的黑色大门是第一道,过了那道门还要再跟着黑衬衫穿过两个回廊,绕过一个拱形石墙才走到第二扇门处。相比之下,第二扇门更有现代特色——是指纹锁。 进了二道门才算真正进了韩宅。要说这宅子确实气派:一进门先是一道长长的游廊。 游廊的一侧是种着各类不同花草的园子,现下正是七月,园子里的花开的格外好,花香浓的有些呛人,凌岓认出这其中好几种都不是本地能存活的品种,开的这么好,想必是花了大功夫的。 游廊另一侧是一面画着满壁神话的墙,那些画的风格很有敦煌的味道,和对着的花园甚是不搭。穿过游廊,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石头假山和一汪长满荷花的月牙形池塘,然后才是青瓦白墙、并排扎着的三栋房子。 “真奇怪。”洪钟小声嘟囔着。 黑衬衫带着众人穿过假山中间的青石小路,直奔最中间那栋房子去。一进门,光洁的亮面瓷砖地险些叫人脚下一滑,还没站定,一个瘦削的中年男人便一脸焦急地迎了上来。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17 首页 上一页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