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七月,曹操集结重兵,宣布南征荆州。 江东众臣议论纷纷,有的建议隔岸观火、置之不理,有的建议联合荆州刘表共抗曹操,有的建议抢在曹操到来之前攻打荆州…… 孙权没有表态,想先观望一阵再做打算。 周瑜在鄱阳也得到了线报,火速给孙权写信,建议尽快出兵,在曹操到来之前拿下荆州,他愿领兵。 孙权犹犹豫豫难以决断,让周瑜稍安勿躁。 周瑜一向循规守礼,尊重主公的决定。没有孙权的表态,他即使心中万般焦急,也只能按兵不动,继续在鄱阳训练水师。 曹操南下的消息在小桥心里掀起轩然大波。 她与曹操仇深似海,难得的报仇机会就在眼前。而扳倒曹操这样的枭雄,不是她一腔孤勇就能做到的,必须倾江东之力才有可能与之抗衡。 若她想办法去到鄱阳,把孙权的非分之想告诉公瑾,她固然不用再担惊受怕,但以公瑾珍爱她之心,很有可能与孙权决裂。 领兵打仗靠公瑾,稳定后方靠孙权,双方兵力本就悬殊,他们若不齐心,面对曹操就毫无胜算。这个节骨眼上,她不能影响他们二人的关系。 她冷静下来想了想,觉得孙权那边有可以周旋的余地。 以她的了解,孙权很偏执,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手,不然就总惦记着。越拒绝他,越刺激他的征服欲,不如稍微顺着他些。 他说不会强迫她,那她倒不用刻意躲着,只要把握好分寸,也许事情可以和平解决。 她想着孙权是个喜新厌旧的人,她只要顺从配合,他很快就会厌倦的,到时候他的执念也放下了,一劳永逸,再无后患。 她决定去找他谈一谈。 午后她去袁曦院子里等着,孙权果然出现了。 “你总能给我惊喜。”孙权饶有兴味地打量着她:“本以为要玩一番你逃我追的把戏,正布下天罗地网等你逃呢。没想到你居然会主动送上门。” 她态度和顺地向他示弱:“阿权,我们多年的情分,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好好商量,何必把我逼到如今的地步。” 他正色:“我也想好好商量,是你之前躲着不肯见我。我现在和你好好说,我想要你,你跟我吧。” 她耐心给他分析:“我若真的跟了你,公瑾迟早会知道的。现在曹操南下荆州,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你会需要大将的,这种时候真要为了一个女人跟公瑾闹翻?” “跟他闹翻又怎样?这江东到底他是主还是我是主?” 孙权话说的强硬,但明显底气不太足。他过了一段安逸的日子,觉得不靠周瑜也能坐稳江东,现在曹操南征,形势突变,他才又想起了周瑜的好处。 他当然不想和周瑜反目,但他控制不住自己,就像他差点葬身虎口却还是忍不住去猎虎一样,情难自抑。 她看出了他的犹豫,趁机劝导:“你以为自己倾心于我,其实只是对得不到的东西耿耿于怀,真正相处一段时间你就能发现我不过如此。公瑾回来之前,我可以和你在一起,等你腻了就好聚好散,谁也不会知道。公瑾回来,你们还是君臣和睦。” 他满脸疑惑,思考着她在玩什么把戏。 她观察着他的态度,觉得有希望,开始谈条件:“但你不能碰我,你说过不会强迫我的。” 他哑然失笑:“不能碰?那怎么算跟我在一起。” 她认真地看着他:“阿权,你知道什么是情投意合吗?” 他被问住了。他的婚事从来都不是自己的意愿,全由母亲一手操办,后来的妾室也都是见色起意,他没有和女子正常交往过。 她一本正经地忽悠他:“你常说有遗憾,没能遇见让你倾心的女子,那是因为开始顺序就不对,要先培养感情,才能有肌肤之亲,不然再难动心。我愿意陪你试试,换一种开始的方式。” 他听着觉得很新鲜:“好,不妨试试。” 他们像模像样地相处起来。 孙权很守诺,没有再动手动脚,她是他年少时的憧憬,在他心中毕竟有些不同。 孙权挺难相处的。他性格乖戾,喜怒无常,幼稚好胜,敏感多疑,需得哄着他,捧着他,偶尔开点玩笑逗逗他,鼓励他一些奇怪的想法,还要时不时打压他一下以免他太过分。 她也是养了两个儿子的人,但她两个儿子加起来都没孙权磨人。 她小心翼翼与他周旋,身心俱疲。她现在才体会到当年貂蝉在董卓府中当细作有多不容易,对这位故人多了几分钦佩。 好在没过多久她就掌握了要领,如果顺着毛捋,孙权还是可以很温驯的。 他想见她的时候,就让袁曦给她递条子,她就借着看望表妹的由头来与他见面,陪他谈天说地。他特意找来江陵的厨子放在袁曦院子里,给她做家乡菜,她看见桌上的鱼糕,有些感伤。 他们还一起出去游猎,孙权不擅长其他兵器,但射艺很好,箭无虚发,满载而归玩得很开心。 在府里有袁曦做幌子,在外面会带上孙尚香一起,加上他们从前就来往密切,倒是没有引起特别的注意。 她逢场作戏,心里莫名的难过。她向来是吃软不吃硬的性格,如果他强迫,她会激烈抗争,但他现在一团孩子气的开心,她反而心中歉疚。 孙权带她去参观自己的书房,炫耀一番藏书,得意地在地图上指给她看:“你看,这一片就是我的江山。” “我觉得还可以更大一些。”她手指在地图上圈着:“击败曹操,拿下荆州,那这一片沃土都是你的。” 他叹气:“我们只有四万兵马,荆州有七万,正常打荆州都费力,现在还有曹操大军压境,何谈容易。” 她脱口而出:“公瑾从无败绩。” 他面色冷下来:“你现在是和我在一起,不许在我面前夸别的男人。” 她努力圆回来:“你是江东之主,公瑾是你麾下的武将,他能征善战对你是好事。” 她暗示孙权把周瑜召回来征讨荆州,孙权也不是没有这样考虑过,但他奇怪的偏执又开始作祟,硬撑着不愿意把周瑜调回来。 当初刚刚继位时就是周瑜扶他坐稳了位子。 这八年来,他刻苦勤政,提拔新人,就是想靠自己当家作主。如果一有风吹草动就把周瑜调回来,证明他还是离不开周瑜,一切又回到了起点,仿佛他这些年的努力都化作了泡影。 孙权心存侥幸:“没必要和曹操开战,曹操南征的目的是荆州,我们何必战火东引。” 她戳破他的幻想:“曹操狼子野心,若被他先拿下荆州,他不会放过吞并江东的机会。” 孙权不置可否。 小桥知道她写给周瑜的信都会先过孙权的手,所以信中用语都很克制。 周瑜回信中带着埋怨:“你的信太过正式,都不说想我。我可是成日在想你,梦里都是你。” 她反复看着他的信,在家悄悄哭了一场。 步练师被禁足一个月,知道了木钗的来历,又听说孙权最近总是待在袁曦的院里,把事情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刚能出门就去规劝小桥:“你已经有周都督了,现在这又是在做什么,你居然想加入主公这乌烟瘴气的后宅吗?” 小桥知道步练师是好意来劝,简单给她解释:“你别担心,这只是为了稳住他的缓兵之计,不会威胁到你的地位,等周都督回来这一切就会结束。” 步练师不禁为她担忧:“孙权不是好糊弄的人,你敢跟他虚与委蛇,你在玩火。” “我会控制火候的。” “你小心玩火自焚。” 孙权观望了一阵,时间到了八月。 在这个节骨眼上,荆州之主刘表居然病死了,局势更加错综复杂。 孙权亲自赶赴柴桑前线,密切关注荆州的动静;还派鲁肃去为刘表吊丧,探探荆州虚实。 刘表一死,荆州群龙无首,曹操大军还在半路上没到,刘表的儿子就远远献上了降书。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得了荆州,捡了个大便宜,尤其还得了实力强悍的七万荆州水军。 刘表麾下只有刘备一支不愿意投降,率军向江陵撤退,被曹军追上击溃,正在败逃。 鲁肃还没走到荆州,路上短短几天,形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听说荆州投降后,就当机立断改道,在长坂找到了正带着百姓奔逃的刘备,劝他和孙权联合,于是刘备派军师诸葛亮随鲁肃一起去柴桑面见孙权。 现在刘备愿意联合,但刘备只有两万兵马,江东只有四万兵马,对抗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加上荆州的七万水军,根本不够看。 孙权还是没有表态。 曹操占据荆州后意气风发,果然想要乘势一举鲸吞江东,嚣张地给孙权写信说自己要来吴郡和孙权一起打猎。 这下孙权没法再心存侥幸了,曹操的矛头已经清晰的指向江东,他必须做出决断。 孙权回到吴郡,召集群臣议事,给他们传阅了曹操的信。
第45章 射虎孙郎 众臣看到曹操的信都惊惶失色:江东只有四万兵力,而曹操在来信中声称自己有八十万大军,敌众我寡,实力悬殊。 张昭带头劝孙权投降曹操,口若悬河把曹军夸大的犹如天兵天将,把江东实力贬低的如乌合之众。张昭德高望重,影响力极大,他一表态,其他人也纷纷附和要降曹。 孙权听得心烦意乱,宣布散会。 孙权去到后宅,小桥已经主动来袁曦院里等着消息了。 他又疲惫又委屈,一把将她揽入怀中,头重重沉在她肩上,深深叹了口气:“别推开我,我撑不住了。” 她看他这样子,知道今日议事不太乐观,犹豫了一下,没有推开他,手轻轻在他背上拍着安抚。 他才二十六岁,却即将面对父辈中最强悍的胜利者,要做出决定并不容易。 开战与否最关键的就是孙权,若孙权顶不住压力投降了,公瑾再能征善战也无用武之地。曹操眼看就要统一全国,这是最后的机会,她心中复仇的欲望压倒了一切。 他喃喃在她耳边倾诉:“今天张昭把我贬得一文不值,就差说我是个废物,赶紧降曹才有活路了。” 群臣这个态度,没有人看好他,他有些失去信心,颓废的就像刚刚接手江东时的无助少年。 他又想起了昔年心结:“大哥去世的时候,张昭程普推举的继承人是孙翊,他们从来都不看好我。” 她摸摸他的头:“但是我一直看好你。主公,多好的机会,可以证明给他们看。” 他诧异地抬头:“江东只有四万兵力,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你真觉得能赢吗?” 她坚定地看着他:“能赢。建安二年,吕布七千骑兵打败我小舅袁术两万人马,一直打到寿春城边。官渡之战,曹操以三万兵马打败十二万袁军,毁了我二舅袁绍的多年经营。这些都是我亲身见证的,打仗是靠谋略,不是靠人多。”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0 首页 上一页 4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