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听着她讲述这些事例,眼睛渐渐亮了起来:“你说的几场战事我也有耳闻,但是,我能与吕布曹操作比吗?” 她给他理理衣领:“你哪里比他们差?” “万一赢不了呢?” “狭路相逢勇者胜。如果是我,我宁愿战死,也不会降曹贼。” 孙权感慨:“可叹我手下这满堂文武,志气还不如一个女子。” 她暗示他:“现在下定论还为时过早,你的满堂文武并没有到齐。” 孙权知道她指的是周瑜,沉默没有接话。 果然,周瑜很快就来信劝孙权开战。 周瑜从劝阻纳质起一直在曹军中发展眼线,经过六年的经营,现在线人众多。多方线报相互印证,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是虚张声势,实际只有不到十四万人,而且北方士兵不擅水战,江东有胜算。 周瑜表示愿意带兵抗曹,却又收到孙权的回信让他稍安勿躁,他不想违背主公的命令,只能在鄱阳干着急。 孙权频繁召集群臣议事,关注着曹军的最新动向,但始终没有表明态度。 小桥静静看着他演戏。 孙权是她认识的人中心机最为深沉的。凡是事情还没尘埃落定,他都是力戒张扬。凡是他想要的,他一开始反而做出不感兴趣的姿态。因此大家都看不透他,难有人猜中他的心思。 群臣皆以为孙权软弱没有主见,但她始终相信他的勇气与决心。 她记得寿春城中,皇宫大殿上他贪婪的眼神,那时他年纪小,还没有学会伪装,满脸毫不掩饰的野心和欲望。 这样一个人,是不会甘心投降的。 孙权不是不想表态,是顾虑着局势不敢表态。 他知道江东大族们表面装作顺从,实际上蠢蠢欲动,一旦有什么破绽,谁都会上来踩两脚。群狼环伺,等着他犯错,他只要行差踏错一步,他们就会一拥而上把他撕碎。 现在是生死存亡的时刻,如果他太激进,表现得完全不顾及众人的想法,随时世家大族就可能派人刺杀他,然后献出江东降曹。只有不表态,给他们一些希望,先稳住他们。 主降派首领张昭隐隐不安,觉得孙权没听进去他的劝降,于是追到府里来继续给孙权叨叨。孙权不想见他,躲了出去,带着小桥和孙尚香出去打猎。 孙尚香问小桥:“我这几天总听人说投降投降,我们是要投降了吗。” 小桥大声回答:“别听那帮老儒生瞎说,你哥哥不会投降的。” 孙权没有应声。 小桥心中焦虑,借着打猎发泄,一箭一箭带着她的怒气插进猎物的身体。越猎越尽兴,不知不觉深入密林。 她下马去查看刚刚被她射倒的鹿。 突然一只老虎出现在眼前,她一摸箭筒,一根箭都不剩了,长刀也没有带,只有随身的一把小匕首,心中暗道不妙。 老虎向她扑了过来,她呆立原地不知所措。 一支箭破空而出,射入老虎的眼睛,老虎哀嚎一声,又是一箭从它嘴里贯穿而入。 老虎硕大的身躯重重地从空中跌落下来,一个人影闪过来推开她,被老虎压得闷哼一声。 她被推开跌到一旁,转头看见孙权正艰难地从老虎身下爬出来。他见她没事,松了一口气:“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曹操还没来呢,你别先送了命。” 她心中烦闷,说着气话:“你若是降了,我免不了被送去铜雀台。反正都是以身伺虎,不如现在了结还干脆一些。” “谁说我要降,你是明白我的。” 孙权转身又狠狠补了老虎一刀。“就算豁出这条命,我也会护住你的。” 孙权在朝堂上总是一副优柔寡断的样子,如今却是一派英雄气概。他虽装得摇摆不定,犹豫不决,但他身上始终流着孙家勇武的热血。 她心中燃起希望的火光:“主公,我相信你能顶住现今的危难,你血脉里流淌着和策大哥一样的血气,任何时候都不会被打垮。” 她看进他的眼睛里,里面翻涌着不屈的勇气和无休无止的野心。 她想起那个寿春的下午,顿悟他当年在王座上说什么,他在对想象中的群臣们说:“孤……”他一开始就是想称王称帝的。 “你在想什么?” “我在想,多谢孙郎救我。” 孙权听见她的称呼,不禁眸光动了一动。 江东把英俊有才能的年轻男子称为“郎”,以前能被称作孙郎的只有孙策一人,孙权从来没听人这样称呼过他。 他忐忑地问她:“你觉得我比大哥当年如何?” 她目光中满满的赞赏:“你丝毫不输,英勇无畏,一派英雄气概。” 他看出她是诚恳的,“如果当年我就是这般,你会选我吗。” 她转开话题:“孙郎,我愿为你战死沙场。” 他笑眼弯弯,有这个答案他就很满意了。 面对猛虎涌现出的勇气让他重新振奋了起来,他终于直言心事:“我一直想开战,只是顾虑众臣皆不支持,我怕难以服众。” “可以调周都督回来帮你。” “你就这么盼着公瑾回来?” “我是为了你,我不忍心看你一个人支撑的这么辛苦,周都督回来可以帮你分担。” 她双手捧住了他的手,他感觉着手上传来的柔软和温度,听着她叫公瑾“周都督”,不可思议地看着她。 他觉得这是个圈套,但他贪恋这点温柔,就算是圈套他也愿意往里面钻。 狩猎结束,小桥回府就给鲁肃递信,告诉他孙权已经亲口说想要开战,只苦于无人支持;周瑜也力主抗曹,只苦于远在鄱阳没有调令。 鲁肃本就主战,之前摸不透主公的心思不敢轻易开口,现在看到小桥传来的消息,心中有了底气。 孙权再次召集群臣议事的时候,鲁肃一言不发,频频以目示意。孙权看出鲁肃有话不方便说,起身借口如厕出了议事厅,鲁肃果然悄悄跟了过来。 鲁肃表明态度坚决主战,同时给孙权分析一番: 臣子们主张降曹,那是因为不管谁是江东之主,他们作为臣下都可以安稳度日,但孙权不一样,若失去对江东的掌控,他将一无所有。一定要打这一仗,他才能稳住地位。 孙权问鲁肃为什么不公开发言。 鲁肃一脸无奈:“臣不敢,臣没有这个威望,即使贸然发言也只会招致口诛笔伐。唯有周公瑾的威望足以力驳众议。” 孙权叹了口气:“你们一个两个都催我召公瑾回来,难道我不依靠公瑾,就成不了事吗?” 鲁肃努力圆场:“主公您不是依靠他,您只是调动他,大战在即,调兵遣将是寻常事情。” 孙权沉默。 江东无大将,他忌惮周瑜,又不得不依靠周瑜。权衡利弊之后,他有了决定。 孙权散了朝议回到后宅,小桥殷勤地给他剥石榴,他不肯自己好好吃,非要她喂。 她无奈地喂他几粒,他慢慢嚼着,嘴里甜甜的,心里却发苦:“我还没有来得及腻烦你,就不得不把公瑾调回来了。” 他半开玩笑地试探她:“该不会公瑾一回来你就翻脸不认人吧。” 她强忍心中的喜悦,摆出惆怅的神色:“那我们自然不能再私下见面了,大局为重。” 他抓住她的手,沾了满手的石榴汁液:“到了这个岁数,你也该相信我的真心了,我不是因为容貌才倾慕你,也不是图一时的新鲜。想到要把你还给他,我就不甘心。” 她安抚他:“小不忍则乱大谋,这么多年都忍过来了,何必急于这一时呢。” 他眼神热切:“你答应我,等打完这一仗,如果我还活着,我们就真的在一起吧。” “我答应你。”她强压心虚说着谎话。 她不敢想,如果让他的一片心意落空,以他记仇偏激的性格会有怎样的后果。 现在为了开战,她什么都顾不得了,她打算想办法随公瑾离开吴郡去长江前线,到时候跟公瑾解释清楚,从此不再回吴郡了。 孙权终于下令召回周瑜。
第46章 中流砥柱 小桥在院子里精挑细选地摘着桂花,准备等周瑜过几天回来,给他做桂花糖藕的时候用。 “沁儿!” 突然听到一声熟悉的呼唤,她转头,公瑾已经回来了! “公瑾!”小桥又惊又喜,兴奋地扑进他怀里,眼泪簌簌而下:“你终于回来了!没想到这样快,你信中怎么没说。” 他抓住她的手按在脸上摩挲:“主公召我回来,我想给你个惊喜,一接到调令就独自乘快马星夜兼程赶回来,随从行装全被我甩在后面了。” 她含着泪娇嗔:“顽皮~” “沁儿我想你。”他凑上来一阵耳鬓厮磨。 她与孙权周旋了这一个月,身心俱疲,终于等到公瑾回来,埋头在他怀里大哭起来。 周瑜不知所措:“我不过走了四个多月,夫人就这般想我,这就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吗。” 她破涕为笑:“看把你美的~” 此时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小桥没料到他今天能回来,没准备菜,只能让下人把晚饭剩下的菜赶紧热一热端上来,先给他垫垫肚子。 周瑜挤兑她:“说到怎么服侍夫君,那可太简单了,只要把自己吃剩的东西热一下,然后端出来,也不用管夫君能不能吃饱。” 小桥恼羞成怒地去捶他,两个人嬉笑着打闹了一阵。 正玩闹着,仆人来报:“张昭大人求见。” 小桥的脸顿时拉了下来:“张昭是不是在你身边安插了眼线,怎么比我还清楚你的行踪,他肯定是来劝降的,真讨厌。” 他揽住她的肩安慰:“我去去就来。” 周瑜去前堂和张昭会面了,小桥赶紧吩咐厨房开火新做几个菜,还亲自下厨用今天刚摘的桂花蒸了盘桂花糖藕,想想又找出些干桂花煮了一壶酒,一时间房间里氤氲着香气。 她在房中百无聊赖地等了一个时辰,周瑜回来了。 “好香啊~”他细细嗅着房间中的花香、甜香、酒香,回家的幸福感涌上心头,他忍不住捧着她的脸颊亲了亲:“有你在的地方才有家的感觉,我一个人在鄱阳的时候日子真难过。” 小桥吩咐厨房把热着的菜端上来,周瑜看到有新做的菜,感动地捏一捏她的手。 她伺候着摆好碗筷,给他斟上酒:“公瑾饿坏了吧,赶紧吃点儿。” 周瑜大快朵颐。 刚刚吃饱放下碗,仆人又来报:“程普将军求见。” 小桥听见是程普,一脸无奈:“程老将军最难应付,我看他摇摆不定,又想战又怕输,你去跟他好好说说吧,我等你。” 周瑜又去会程普了。小桥自去沐浴更衣,在房中继续百无聊赖的等。 周瑜半个时辰以后回来,夜已深了,只见小桥斜倚在枕上,头发松松的挽着,慵懒迷人。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50 首页 上一页 4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