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娘家出身也不高,对于好书的向往和遗憾,一家子都有。 一听就觉得是个好主意。 晋王府的房契地契正在她手上。 她手上没多少书,但可以找皇帝要啊! 皇帝听到是沈夫人建议的,就让人查了下寒门学子在史论题上的艰难,叹息过后,直接应了。 于是帝后支持的大昭书馆,就那么悄无声息的开建了。 “……接受捐赠?” 皇后好笑,“主要是沈姐姐想往那里塞书吧?” 皇家什么书没有? “娘娘您不记得,当初煮盐的书了?” 皇后一怔! 她听沈柠也听皇上说过。 今年林如海主持的几大盐厂都迎来了丰收。 如今大昭的盐价,不说一斤少一文钱,至少两斤可以少一文钱。 油、盐于百姓是大事。 这边少一文,那边家里的老人、孩子,就可以多吃一个鸡蛋。 “我的错!” 皇后知错就改,“民间多奇人,民间多异士,只是不知这接受民间捐赠,难不成只收书就行了?” “当然不是!” 沈柠笑,“得让专人检查啊!” 自汉独尊儒术以来,诸子百家俱都没落。 但沈柠查了,秦直道一直到现在,都是重要的军事要道。 去年和蒙古各部打的时候,秦直道就往前线运送了大量粮草和军械。 “比如说曾经失落的诸子百家书籍。” 这? 皇后的眼睛不由睁大了些,“你是说……” “我是希望,他们都有书籍传下。” 沈柠叹了一口气,“比如说秦直道,历代以来,各朝修建的道路不知凡己,可是那些路,哪个能像秦直道一般,历经几千年,还是很好的道?” “……” 皇后陷入沉思中。 《战国策·韩策》有记载,秦弩的射程有六百步呢。 而且秦弩的部件也和沈姐姐的转轮枪似的,可以随时替换。 嘶~ 果然是她狭隘了。 “姐姐说的对,有些书传着传着,后人渐渐没落,他们根本就不知家里的藏书有多珍贵。” 垫了桌角、塞了鼠洞、做了引火的…… 皇后深吸一口气,“这件事,我会和皇上好生谈一谈的。” “好啊!” 沈柠笑,“等书馆接收民间捐赠的时候,我们贾家可是要第一个捐,到时候,让书馆给我们发个奖励文书,我把它供到祠堂去。” “噗,一定一定!” 皇后笑了,“到时候,我给你弄个金页的。” 第一嘛,总要与众不同些。 皇后想了想,“遇到那种孤本,皇家都没有的好书,姐姐说,我们书馆再给一些奖励可好?” “那就更好了。” 沈柠笑,“这些书,我们还可以分为甲乙丙丁,普通的划到丁类,在交了一定租金后,可以带回家自行观看。” 嗯? “那这丁类,就以普通的科考书籍来分吧!” 这类书籍印的最多,被人抄录的也最多。 但哪怕如此,于普通农家来说,买书也还是一笔很大的开销。 如果能租出去,让人自由抄录,就可以替一些人省下很大一笔钱了。 两人相视,都明白对方的意思,不由一笑。 “等京城这边的书馆办好了,娘娘还可以命人往各府去办。” 沈柠道:“如果除了租书外,再卖一些书,想来是不会亏本的。” “嗯~” 皇后也正有此意。 读书人有钱的也多。 看到好书了,想拿回家慢慢鉴赏,反正在哪都是买,又如何不能在她的书馆买? “姐姐放心,就算一开始亏本,我也不会放弃,只会让皇上给我补上。” 她从来不在沈柠面前说本宫。 虽然也不想秀恩爱,但无意中还是跟她秀了一把。 倒是皇帝还不知道,他的皇后又在算计他的小钱钱。 如今,他也是有私库的皇帝了。 不过,至今为止,除了皇后能掏一点儿,谁都掏不了他的。 沈柠回家的时候,又带了不少点心。 才让青竹按惯例往各处散一散,就有小丫环来报,江南有姓封的妇人上京寻女。 哎呀,差点忘了。 英莲改名香莲后,因为启蒙迟,她这边虽然给她收拾了房间,可那丫头就跟在詹先生身边了。 “去,把香莲姑娘请过来。” 封氏是沈柠让人找的。 封家老爷子不是善人,连女儿女婿的东西都贪。 与其让封氏把香莲带回去,随意嫁人,还不如她在这边,给寻个好人家。 “是!” 晓东急急去了。 没一会,风尘仆仆的封氏,就在花厅见到了沈柠。 两厢见了,她才行过礼,要问女儿时,香莲已经赶了过来。 虽然现在的她早有少女之姿,跟小时很不一样了,但眉心那米粒大小的胭脂记始终一样。 “我的儿……” 封氏眼泪扑簌簌的落下,“我的儿啊,我可找到你了。” 她扑过去,抱住香莲哭得浑身颤抖。 这么多年了,她从没有放弃找女儿。 家里的银子,都请她爹和兄弟,帮着打听女儿下落了。 虽然知道他们匿下了很多,可是,老爷也不见了,女儿是她唯一的寄托,她也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只盼着他们还有点良心,能帮着打听打听。 “我的儿~,啊啊~,我的儿~~~~” 香莲被她哭得心中发酸。 她不记得她娘长什么样了,但这妇人哭着哭着,她却慢慢感觉到一股子熟悉。 当下眼泪也扑簌簌的落下,“你真的是我娘?” “我是你娘,是你娘,呜呜~,老爷,我找到我们的孩儿了。” 封氏哭得全身发软,把香莲都带倒于地。 沈柠看到香莲也抱着她娘痛哭的时候,轻轻一叹,带着丫环婆子无声退出,把空间全都让给她们娘俩。 她有女儿,不敢想象小玥儿丢了,她会是什么样。 “让人准备水,再准备一些吃食,等封娘子哭一会,进去劝一劝。” 发泄差不多了,再哭可就伤身了。
第352章 团聚 封氏这几年就靠针线赚钱找女儿,手艺甚为精湛,此次进京,还卖了一幅双面绣作盘缠,沈柠听说她会双面绣,哪里能放过? 直接牵线到贾敏姐妹团合开的绣庄。 江南的绣娘难得,她们的手艺轻易更不会外传。 如今有个愿意教手艺的,当然不能错过? 在看过封氏的绣品后,贾敏直接拍板,以每月二十两银子聘其为刺绣师父,教出一个出师的,奖银两百两,教的越多,得银越多。 同时,绣庄愿意高价收其作品。 于是,在贾家不过三天,封氏就找了个能养女儿的不错工作。 父亲和兄弟什么样,她心中清楚。 老爷最终离家,未尝就没有怨她的意思。 封氏想的很清楚,如今女儿在哪,她就在哪。 趁着还能干,她得多攒几个钱,给女儿作嫁妆。 香莲被沈柠直接留了下来,小姑娘长得好,性格温柔,在詹雪那里读书后,更是恨不能梦里都能写字认字。 迎春、黛玉一群小姑娘从来没有看到读书这般拼的人,心态更加端正的同时,难免就也跟着敲打宝玉和林长安。 只凭这一点,沈柠就不能让她走。 母女两个三天一小聚,五天一大聚,一个努力挣钱,一个努力学习。 时间一点点过去,大昭书馆也在不知不觉中,吸引了每一个读书人。 滞留京城,准备科考的外地举子不知凡几,听到有这样的好地方,哪里能错过? 包月三十文,也就是说,一文钱可以在那里看书一整天。 京城居,大不易,如今有这样能读书,又能省钱的好地方,好些人恨不能睡觉都在馆里。 可惜不行! 钱若川陪着黄先生进京看了两天书,被蓉哥儿接着在贾家借宿了两天,沈柠这才想起宝钗的亲事。 “没成,那就是薛家大爷一头热。” 青苹犹豫了一下,道:“薛太太和宝姑娘都没理他。” 这样啊! 那就是薛宝钗没看上钱秀才。 或者说,薛家之所以搬离,也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只是怕惹了贾家,要彻底离开。 呼~ 沈柠长吐了一口浊气,使劲按了按,才没暴躁的迁怒薛宝钗。 “让兴儿多注意倭国那边的消息。” 王子腾不就是想送宝钗进宫吗? 那也要看他有没有这个机会。 贾敬在倭国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就算他还什么都来不及做,但做为先锋军的金牧川,他们却是熟悉的。 皇帝再点王子腾为主将,也不过是想借他屠夫的号,向大昭军中,表达一种信号。 他让先锋军提前一个月离开,显然是并不想把立功的机会,再给王子腾。 “有什么事,马上报上来。” “是!” 青苹应下,正要去找兴儿的时候,却没想,他先过来了。 “太太!” 兴儿兴高采烈的,“刚军中传来消息,金大人的先锋军在囊哈儿卫直入倭国的虾夷岛(北海道),仅以伤亡三十一的代价,攻陷全岛。” 沈柠这边知道了这个好消息,皇帝那里当然也不会迟。 他看着舆图,心情大好。 要不了半年,大昭的铜铁就不缺了。 不论谁再想跟他打仗,他的心都不会再虚了。 最近军器所那边,又传来不少好消息,新武器的研究,在这一年突飞猛进。 如果可以,皇帝想要把全军的火铳和大炮全都换一换。 不过在换之前…… 皇帝的目光移到了准格尔大片的土地上。 蒙古各部因为罗刹国,也自入了大昭版图,但这准格尔不拿下,难保他们以后再联合反复。 “来人!” 他当场喊人,传各部堂官。 大昭自太祖以后,一直都是被动迎战,这一次,他要主动出击了。 蒙古各部因为压力归入大昭,但他们的心就完全归过来了吗? 趁着他们现在元气未复,大昭再强力拿下准格尔,以后他们不老实也得老实。 于是闲下来没两天的贾琏再次住到了部里。 …… 十月十九,宜开市、立券、祭祀、祈福、动土、安床、出行、竖柱、上梁…… 做为第一个捐赠大量书籍到书馆的宁国府,收到书馆特请的武狮队一路敲敲打打,送来的金页奖励(感谢)文书。 金页啊! 从书馆一路招摇到宁国府,有多少人看到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11 首页 上一页 39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