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端嘉公主叹了口气,“浅碧,带九妹妹去内院喝茶。至于薛侍读,起来吧。” 萧娉月一步一回头地走了,薛宝钗起身不发一言,安静地等着端嘉公主问话。 “你本来应该是我的侍读的,”端嘉公主神色冷淡,“没想到最后选了九妹妹,也好,跟着她也比一不小心跟着我去和亲的好。” 这话听起来有些像赌气,薛宝钗心底笑笑,平静地看着她,“公主真觉得自己会去和亲?” 端嘉公主:“…………” “大胆!公主的事情也是你可以妄议的!”一旁的女使立刻呵斥出声,薛宝钗从善如流地跪下请罪,这次,她是被端嘉公主亲自扶起来的。 “可惜了,”端嘉公主神色遗憾地看着她,“你是应该跟着我的。说吧,你托九妹妹带着来见我,要做什么?” 薛宝钗取出那本记载着西戎风土人情的册子递上去,“请公主过目。” 书册翻动的声音在安静的室内格外明显,端嘉公主看得很认真,一直到看完了所有,才抬头看向薛宝钗,“你说我不会去和亲,那这本册子该去它该去的地方,才有用处。” “臣女不知道何处是它该去的地方,”薛宝钗低垂着眼,“东西既给了公主,去处自然由公主来定。” 想不到她竟是错过了这般人物,端嘉公主叹息一声,看着薛宝钗端庄的面容,低垂的眼睛,呢喃出声,“当真是守拙之人,内虽昭昭,外如愚顽。” “公主谬赞。”薛宝钗回礼。 “和亲一事父皇到底没有明说,”端嘉公主挥退了侍女,审视地看向薛宝钗,“薛侍读不妨说说,本宫要如何才能让这事情变成板上钉钉的呢?” “以公主的身份,说难倒也不难,”薛宝钗平静地回答,光从语气面容来看,完全看不出她正在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万寿节就在月底,眼下外头书生们已经吵翻天了,听说有些戏班子还新编了戏。” 在端嘉公主渐渐瞪大的眼眸里,薛宝钗语调平和,“其中有一句唱词——来生最是做皇帝,嫁公主,稳天下,格外的辛辣。” “只要公主愿意让他们出现在万寿节上,想来唱词一响,公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至于那引起民意沸扬,做出这般大逆不道之事的戏班子,自然只能没命了。 薛宝钗这么答了,但她不觉得端嘉公主会这么做,或者说,正是因为她知道端嘉公主不会这么做,她才这么答。 “至于其他的法子,就不是臣女一届女流能够提出来的了。”薛宝钗只是说。 “照你的法子一来,父皇可就真是颜面扫地,遗臭青史了……”端嘉公主沉默半响,感慨着叹息,“你说的也是,其他的法子,就是有,也不是生在后宫手无权力的女流能做出来的了。” “薛侍读,”她突然笑着开口,眼底闪着狭促的光,“这几日有许多人为本宫排忧解难,只有两个人让本宫记忆颇深,你便是其中之一。” “嗯?”薛宝钗一愣,端嘉公主却不再多说,郑重地收下那本册子,“东西本公主收下了,自然不会辜负薛侍读的情——” 她话还没说完,就被薛宝钗打断了。 面前这个一直挂着端方笑脸的姑娘神色头一次这么认真,“禀公主殿下,这本《西戎风土录》乃臣女、巡盐御史林大人之女林黛玉还有宁荣二府的几位小姐们所做,并非臣女一人功劳。” “你真是……” 端嘉公主愣神,好笑地打趣,“本宫要给润笔费了,这其他的作者终于是出来了。若是要罚你,怕是这书就成你一人所写了吧。” 薛宝钗不语。 “你放心吧,”端嘉公主笑开,凌厉的凤目一时间柔和下来,“这份雪中送炭的情谊,本宫记下了。”
第26章 万寿替代和亲 各方较劲里,一晃眼就到了六月初。 端午过后日头反倒更热了些,林黛玉身体不好,喜热不喜冷,太热了却也受不住,正歪歪地半靠在水榭小榻上。 薛宝钗正好休沐,姐妹们许久不见,都聚在一块写诗作画,听她讲讲宫里的事情,很是有趣。 “小姐们,大事啊!” 正高兴着,就见琥珀急匆匆地转进来,身后还跟着几个婆子,赶小鸡一样把她们往荣庆堂赶。 “这是怎么了?”迎春面色骤然一白,牵着两个妹妹的手快步走,“老祖宗唤我们过去何事?” “小姐们去了就知道了。”琥珀苦笑一声,不再多言,只带着人赶路。到了荣庆堂外头,正好撞见史湘云连带着史家的几个姑娘跟着珍珠一块过来。 “怎么不见宝玉?”林黛玉一愣,看向琥珀,那丫鬟进了荣庆堂反倒松了口气,脆生生地回话,“宝二爷被二老爷叫去了好半日呢。” 连贾宝玉都被提去了,林黛玉心底有了数,默默地挽住薛宝钗的手,一同进了正堂在小凳上坐下。 “哎,”贾母一手扶着眉头,神情复杂,“今儿个叫你们过来,是有件大事。” “宫里传来消息,陛下六月初七要在郊外猎场处设马宴款待使臣,同时贵妃娘娘开恩,允各家勋贵、文武大臣们把家里十岁以上的女儿都带上,共沐天恩。” 这时候还在京里的使臣,除了一直等着和亲消息的西戎一行人,还有谁。 往前几朝倒是有过这般的旧例,算是让步,把京中贵女们都叫出来给使臣相看,若是看中了谁,便破格封个郡主嫁过去。 也不知前朝那些大人们到底是怎么交锋的,竟然到了这个局面。 “娘娘的意思你们应该都明白,咱们家里虽不是一定会被选上,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都说说,你们有什么看法。” 贾母放下手,认真地看着底下的几个孙女,外头几个相熟的老夫人都说他们四大家族阴盛阳衰,这话倒不是乱说。 无论是温柔贤良的迎春、还是洒脱锐利的探春,就是冷冰冰的惜春放在京城贵女圈子里,也是出挑的。 更别说黛玉。 “孙女不想……”迎春第一个开口,目光里有些茫然和恐惧,嫁人本是女子一生中的一道坎,更何况还不是嫁到相熟的人家,是嫁到塞外去。 一旦离京,谁知道这辈子有没有回来的机会呢。 她一开口,史家的几个姑娘面面相觑一眼,也都摇摇头,惜春倒是满脸的无所谓,反倒是探春,一时间愣在那,有些若有所思。 贾母看着她的神情,心意一动。 西戎那边女子是可以主政的,和亲的姑娘嫁过去就是老王妃,地位崇高,只要自个本事硬,说不定能有一番造化呢。 王夫人虽然不似喜欢元春一样喜欢探春这个女儿,但近来迟迟后悔把孩子送到深宫去,也忍不住垂泪。 “老祖宗,咱们家里已是显赫,何必再去攀附那点子富贵呢,”王夫人捏着帕子擦擦眼角,“就是咱家的姑娘被选中了送去,至多不过让贵妃娘娘,让皇家欠咱们一个人情。” “可话是这样说,谁敢朝他们要人情啊!” 一想到女儿在甄贵妃身边被压着出不了头,还被百般磋磨,王夫人恨得牙痒痒。 当初甄家向她们要人的时候可不是现在这副嘴脸!还老亲呢,我呸! “探春丫头,你怎么想的。 ”贾母看了看王夫人,叹息一声,把视线又落在探春身上。 “哎!你这孩子!”赵姨娘侍奉在王夫人身后,一时间也急了。 她希望的是这个养不熟的女儿嫁在京城里,好帮衬帮衬她弟弟,可不愿意她长出翅膀飞到什么西戎去! 探春注意到赵姨娘频频望来的眼神,只以为是生母担心她,一时间心底一软下定主意,也摇了摇头,“老祖宗,孙女也不愿意。” “那就说定了,”贾母拍板应下,至于薛林二人,她倒没有太多关注,薛宝钗已有婚配,就是真要挑人和亲,也挑不到她身上去。 至于黛玉,这是敏儿留下来唯一的念想,她的命根子,身体又弱些,若是那西戎人当真看上了她,贾母拼出一张老脸,也要去宫里头闹闹! “凤丫头,你让人给她们做身新衣裳,到底是皇家设宴,咱们不能落了口舌,”贾母一连声安排下去,“别往好看了做,怎么端庄怎么老气怎么来,咱家只求不出挑。” “是!” 王熙凤领命,距离赴宴只有几天,想来京城里各家都是要置办行头的,她顾不上太多,赶忙雷厉风行地往外安排。 “也得是咱们凤奶奶,”平儿一边帮她一边笑着打趣,“眼下这般比财力比手腕的时候,换别人来保不住就是一团糟呢!” “也不看看你姑奶奶是谁!”王熙凤一手拨着算盘,得意地靠在椅子上。 “说起来……”她突然想到什么,一脸的若有所思,“二姑娘那边是不是该相看了……” 薛家姑娘和她差不多大,眼下可是已经定了婚事了。 “这话我早就该说了,”平儿叹了口气,凑到王熙凤身边,“二爷偏向二房那边,可二小姐也是他亲亲的妹妹。他一个大男人想不起来,但长嫂如母,传出去外头只会说奶奶的不是。” “我看谁敢!”王熙凤眉梢一扬,不怒而威,但到底听到心里去了。 “也是,让我想想,”她呢喃出声,“今儿个二爷回来你去把他请过来,是等过了风头请老祖宗出手,还是咱们自个寻摸,也该有个章程才是。” …… 薛宝钗回了屋,却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正想着,就见丫鬟们簇拥着林黛玉进来了,小姑娘也是一脸的若有所思,走上前坐在她身侧,“宝姐姐,我总觉得哪里不太对。” 林黛玉:“这事都闹了这么久,也没听说西戎那边松过口,怎么现在突然就说要选人代替公主了呢?” 说句难听的,要是真就这么简单地解决了,前朝那些男人们也就不僵持成这样了。 她们都听说了,这几日没少有官员大臣们因着这事,不是挨打,就是挨罚的。 眼下整个京城都好像笼在一层乌泱鸦的黑云下面,天子喜怒不定,众生焦急惶恐。 “我也这么觉得,只是打听不到什么。”薛宝钗叹了口气,一时间有些踌躇。 若是她们认识的这些人里,谁有可能知道内情,那就只有一个江知渺了。 只是这人最近不知道忙些什么,就是在宫里大朝的时候也少见人。薛宝钗想找他,但碍于男女大防,也不好就这么直白地派人去江家。 “可惜云夫人这几日回乡祭扫去了,”林黛玉叹了口气,“不然咱们还能借口去探望她。” “妹妹说些什么呢?”正说着,一连串的通传声响起,莺儿打了帘子,薛夫人带着个男孩进来了。 不知贾宝玉是谁。 “哎,你来的正好!”林黛玉眼前一亮,“舅舅说了你什么?”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1 首页 上一页 2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