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大人——”心底思绪如潮,亲卫面上却露出个讪讪的笑意来,“我们将军忙军务去了,眼下不在营里,您看这信不如交给下官?” “交给你们?只怕我前脚刚走,后脚就进火炉子了吧,”那远道而来的官员极其年轻,笑得很不正经。 亲卫知道他,从龙党,本是翰林院的官员,在陛下登基后得到了重用。 只不知怎么来了这。 “算了算了,”官员叹息一声,手里拿着那信折子扇了扇风,“我累着倒是无所谓,只可惜这封印着棠梨花纹的信要被蒙尘了。” “你瞧瞧,”他把信封怼到亲卫面前,“这般细腻的纹路,还是暗刻,搁江南可是一纸千金呢。” “啊,啊?”亲卫一个大老粗,哪里懂什么纹绣,他连棠梨花长啥样都不知道,正想着打马虎眼把这官员哄走,就见一道身影飞快地从营帐里闪出来。 “给我!”萧禵神色焦急,一把抢过那信纸,双手抖得不成样子,还是周玉文看不下去,叹息着帮着拆开了。 萧禵顾不上谢,一字一句地读着那封信,几乎要落下泪来。 “大将军,”周玉文难得地有些于心不忍,“从今日起,他们的性命可就捏在您手上了。” “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萧禵落下泪来,言语破碎,“告诉皇兄,不,告诉陛下,谢谢他,谢谢他。” 他面朝东北方重重跪下,“臣弟谢陛下大恩!” …… 西北战火滔天,成都府却是一片热闹的景象。 几家管事一同进了门,慢吞吞地朝着负责登记的小吏报出几亩田地来,每吐出一个字都像是要了他们的命。 江知渺正坐在上首办公,见着场面忍不住笑道:“怎么,几家老爷已经老眼昏花到这个地步了,才让你们这群口齿不清地来当门面?” “大人言重,”管事们对视一眼,讪笑道,“咱们不是不登记啊,只是您也知道,这田地庄子祖上流传下一些,后来买进卖出又一些……这一时间要统计,实在是乱不清楚啊。” “您放心,”他们神色坚定,“咱们已经派人去查着了,一统计好马不停蹄地就来登记。” 江知渺轻笑一声,“是吗?看来这一两日诸位是登记不清楚了?” “草民无能。”管事们只是惭愧地笑。 “知道无能就好,我还当你们不知道呢,”江知渺轻飘飘地开口,搁笔起身叹了口气,“哎,没办法,本官身为尔等父母官,怎么能忍心看你们这般烦恼呢。” “只能是能者多劳了。”他笑眯眯地说完,一拍手,几十个衙役鱼贯而出,手里各抬着桌案笔墨,还有一张一张的牌子。 管事们茫然地看着这些衙役一路把东西抬到了府衙门口摆好,那里早聚集有百来个年纪稍长的百姓,叽叽喳喳地将一向严肃的府衙闹成个菜市场。 “这是赵二?!”有管事眼尖,一眼就看见了人群里一身补丁衣裳的老者,正是赵家村的村长赵二。 这赵二往日里对他那是一个伏低做小,恨不得把老脸都笑出朵菊花来,可今日却颇为冷淡,只有他身边一个读书人打扮的少年一脸仇视地瞪过来。 其他几位管事也都认出人了,这百来号人里全是成都府辖内各个村的村长,有些小村来的则是里正,眼底有按耐不住的兴奋。 “这是在搞什么?”一个管事呢喃自语,却没人顾得上回他了。 几个衙役举着锣鼓站到最前头一敲,场面顿时就安静下来,他清清嗓子,“诸位父老乡亲,今儿的事情也和大家说清楚了。” “这些牌子上写的都是租地的大家,大伙儿识字的就自去登记,不认识的就来找咱们几个说明白租的是哪家,自有人带你们去。” 话语落下,赵青山搀着村长直奔写着钱家的牌子,“咱们村里共二十三户人家租了钱家的田地,分别在……” “疯了!你们疯了不成!” 钱管事瞪大了双眼,跑过去就要拽住赵村长的衣领,“姓赵的你敢说!就不怕我家今年不给你们租地吗!到时候我看你们种什么!” “来人!”江知渺等的就是这时候,当即冷笑一声,“钱家阻碍官府办事,立即押入大牢!” 一声令下,两个身强体壮的衙役一拥而上,顿时被人结结实实地铐住了,拖着往大牢里去了。 “好!好哦!” 眼看往日里欺压他们的管事被抓,百姓们顿时大声叫好,还在犹豫的那几个也都下定了决心,一双腿抡得飞快,打了鸡血一样快速念出来, “咱们村租的是城东黄员外家的!在……” “疯了!都他妈疯了!” 一见这场面,其他几个管事面如死灰,可看看虎视眈眈的衙役们,一个个都软了脚不敢再多说,只手忙脚乱地跑回家去。 “大人……可要让人去拦?”通判回去仔细琢磨,总算是明白这位上司有的是底气,当下志得意满地上前问。 “不用,他们不去报信本官这折子戏还没法子唱下去呢,”江知渺轻笑,冷眼看着管事们消失的背影,抬脚往衙门里头去,“你看着这里,若是那些老爷们来了通通丢出去。” “告诉他们,”他冷然一笑,“本官有的是钱和权,想和本官斗,掂量掂量自个的脑袋!”
第68章 试点成功管事们连滚带爬地跑…… 管事们连滚带爬地跑回去告状后,员外老爷们天都塌了。 他们赶忙让人去打听官府到底查到了多少,人还没出宅子呢,负责看守族田的族人们就急匆匆地跑进来,“老爷!大事不好啦!有官府到咱家田里去,工具都齐全着呢,说是要量地啊!” “什么!” 员外老爷眼前一黑,更坏的消息接踵而至,又有人跑进来一脸苦相,“老爷!下头那些村民都疯了,不仅说了田地在哪,连大小肥瘦、每年种些什么作物,收成多少都说了!” 这么一来,莫说田地大小,就是良田已否都被人知道了,老爷们更是目眦欲裂,要知道将上好的良田假报为劣土来降税也是他们的拿手好戏啊。 “天杀的!天杀的!” 一连串打击压得钱老爷面色青白,顾不上把大牢里关着的管事捞出来,只一味呢喃自语,“这姓江的到底哪来的官员!官民两条道的道理他不懂么!怎么能邪乎成这样!” “完了,一切都完了!”他打击太大,眼前忽地一黑,顿时软趴趴地倒了下去。 若是江知渺知道这些老爷们的想法,只怕忍不住啼笑皆非。 封建朝代下读书人一向自视清高,特别是能出仕做官的读书人,一个个眼睛更是朝着天上去,和有钱无权的地主老爷们打交道都嫌掉档次,更别说是大字都不识一个的百姓们了。 偏他从后世来,哪怕为了自保表现得与别人并无不同,但江知渺无比深刻地知道这些蚂蚁一样忙忙碌碌,只为一口吃食奔波的平头百姓们到底能成多少事。 摊丁入亩无疑是具有伟大意义的举措,从后世的数据来看,它确确实实地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实现了人口剧增,凭借这一点,萧慎就是无可置疑的明君。 但它不是创举,前朝时曾推行过“一条鞭法”,可以说是摊丁入亩政策的由来,而再往前看去,许许多多的举措也为它提供了借鉴。 这法子大家都知道好,但他难就难在两点,一是反对者众,二是难以查明各家到底有多少土地。 钱员外几个推说地多难以理清,倒还真不是虚言,但他们可能不记得自己到底有多少田,百姓却一定会知道自己是向哪一家租田地。 因着这点,历史上萧慎废了好大的功夫才算是勉强试点推行,而这归功于他是真的不在意自己的名声,真的敢杀人。 摊丁入亩是一项真真切切用官吏、用地主们的血灌溉出来的政策。 而江知渺做的,就是以更高效的,更容易大范围推行开,更无法被权势所阻挡的方式贯彻推行这道新法。 登记查证只用时不到一旬时间,搁以前是做梦都不敢想象的速度,且得到结果的准确度也非以往可比。 而老百姓们也真真切切深深刻刻地意识到了这新法到底干什么,有官吏去量地时听他们说,这些百姓们第一次知道朝廷是在干嘛,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心怀不安地揣测。 毕竟告示里的那些繁复股文,就是有人念了,他们也是听不懂的。 听到这,一时间,成都官吏们心情复杂。 身上的担子减轻了,种田种地都种得更有盼头了,一想着年底不用再交重重的税,百姓们脸上笑容都灿烂了。 也是这时候,江知渺贯彻萧慎的作风,彻底地抄了几家刺头,在滚滚落地的人头里做了新的规定。 成都府内,由官府根据土地肥瘦程度制定参考的租赁标准,各个地主只允许在此标准上进行微调,且租赁土地的时候必须要到官府领取规定的文书,填写备案。 这么一来,往年里那种收六七成粮食的现象彻底得到抑制。 消息传开,百姓们更是涕泪横流。他们前头也怕啊,万一官府是不收人头税了,地主老爷们加收租金怎么办呢? 算来算去,还不是辛苦一年,到头来手里一点银子都没有。 眼下好了,地虽然不是他们的,但能有结余的银子了!背靠官家,就是地主老爷们想刁难他们也不怕了! 新政令颁布的第二日,成都府衙、江家门口就被热情老百姓们送来的瓜果蔬菜堆满了。 官吏们往日里都是被百姓们避之蛇蝎的,哪里享受过这种待遇,一时间只觉得自己腰背都挺直了几分,恍然间又想起当年入学时,跪在孔圣人画像前发下的誓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但为读书人,谁没有为横渠先生这四言而感到心潮澎湃,热血沸腾? 一时间,府衙上下的官吏们都下定决心,要好好干! 江知渺心满意足地发现整个衙门的工作效率都提高了。 他给京城去了诉职折子,快马加鞭地到了萧慎的手上。 萧慎一看,顿时就笑了,把折子递给殿里闷头处理公务的十三弟。 朝堂间都在议论,十三皇子简直是陛下手足里最受重用,下场最好的那个。 萧慎前脚登基,后脚就将他封王,而萧祥也确实没有辜负兄长的厚望,吃住都搬到了宫里,两兄弟宵衣旰食,硬生生抗过了权利交替的动荡期。 “什么?”听见兄长的声音,萧祥从堆积成山的公文中抬起脸,眉眼间掩盖不住的疲倦,他揉了揉脸,“是新政有消息了?” “不错,”萧慎眼底掩不住的笑意,“你看吧,也不知道这小子哪里来的这么多鬼主意。” “方法虽奇了些,可效果却是实打实的好,”萧祥眼底也泛起笑意,“这么一来,到第一次收获的时候就可以拿出实证,朝廷这边动作再快些,今年就可以彻底地把新法推行开了。”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71 首页 上一页 6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