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错孩子的事,只能说造化弄人。 “见她有改变,你是不是问她,要不要跟我们相认的事了?”自己养大的这个女儿,从来都是心宽的,她不会介意林熙回来认他们的。所以,看到对方改变,她一定会问对方这个问题。 然后从她回来没有第一时间提林熙的事,就知道对方肯定是拒绝了她的提议。 很快林希的话,就印证了她的推测,“我当时问她,要不要把她的情况,告诉你和爸爸,她拒绝了。” 很果断的拒绝,没有任何想跟这边有牵扯的心思。 “只要她自己能把日子过好,跟不跟我们这边相认,都随她。”林熙的确是她肚子里生出来的没错,可除了那层血缘关系,他们之间几乎算陌生人。 要说林妈对她有多少感情,其实也有限。 只是知道对方日子不好过,她心里确实会难受。 相反对方若日子过得好,那远着就远着,她没任何想法。 林希一直知道,林妈对林熙的态度,所以只要不是给他们添堵的事,她都不介意说林熙的事,“我本来没想提她的,但你跟爸爸要去京城,怕万一遇上,你们不清楚状态,我这才提一嘴。” “你爸那边,我晚点会跟他提一嘴。”接着林妈跟林希说起升学宴的事,“升学宴的时间定在初八那天,到时候奔着你来的人肯定很多,你自己心里要有数。” 其实林家一直都很低调,鲜少大操大办的。 可这次的升学宴,规模却小不了。 因为家里一下出了两个大学生,两个大学生还都考上了好学校。 他们家早就闻名于农场。 好多人年前就在问升学宴的事,并且说到时候一定会来参加。 林希对此有心理准备,她将事先准备好的钱给林妈,“采买这块妈你比较懂,钱给你,你比较好安排。” 林妈没推辞,但只拿了一半,“另一半你二哥出。” 按说这样的事,应该他们做父母的出钱才是。 可他们家没分家,老大、老小赚的钱都在她这边,林妈觉得拿他们的钱给林希和林南办升学宴不太妥当,虽然林东和林北大概不会有意见。 但林妈还是觉得,他们做父母和兄弟的,出力张罗就好,钱的事还是由两个当事人自己出。 他们都上了大学,以后的前途肯定不会差,现在又拿得出这个钱,没必要替他们省这个钱。 林希却将手上剩下的钱,塞到林妈手里,“你闺女我马上又能拿到稿费,我现在最不缺的就是钱。平常可能也不会想到要给你钱,现在趁机多给点,花剩下的,你就藏着当私房钱。咱们当个有钱的老太太,往后走到哪里都腰杆儿倍直。” 林希话都说到这份上,林妈不再推辞,收好钱,她才问起稿费的事,“这次能拿多少?” “这次足足有500元。”林希得意洋洋地伸出了五根手指头。 现在的稿费是按照去年六月份颁布的《关于试行新闻出版稿酬及补贴办法的通知》发放的,试行“低稿酬,只付一次稿酬”的制度。著作稿的千字2到7元不等,翻译稿千字1到5元不等。 她的复习资料,是教材知识的集结和增加,不能算著作稿,算的是翻译稿的钱。 先前校长替她争取的也是翻译稿的钱,争取到的是按最低档的1块钱。 她那份资料,全部算下来,不足十万字,当时给争取到了100块钱。 这次的资料,她又完善了不少,字数多了,内容也更精了,加上这次出面的是省教育局。虽然还是按翻译稿算稿钱,但这次是按最高千字5元算,字数按十万字算。 听说有五百块钱,林妈眼睛都亮了,“咱们家还是第一次有人一次性拿到这么大一笔钱的收入。我就知道,会读书,在任何时候都错不了。” 这个年代待遇最好的当属军人,最高级别的元帅,月入590元,那算是这个时代最高收入的人群。可放眼整个华夏国,元帅级别的人才几个。 再说那也不是他们这样普通人家能接触到人。 林妈能接触到的收入最高的,应该是场长和场委书记。 他们两算农场的最高级干部,一个月收入两三百块钱。 所以这五百块钱是真的,真的不少。 当然,她这钱就是一锤子买卖,跟每个月固定可以领的工资还是不同的。 不过,这也是她意料之外的收入,她满足了,“对的,读书就算不能带来收入,也能让人明白事理,这对自己也只有好处,没坏处。” 林妈觉得林希说得有道理,当即表示,“看来我得比之前扫盲学的那些字,再熟悉熟悉。” “妈,我支持你。”等明年开放了,照林妈的性子,大概率会想自己倒腾点什么事做。 多认点字,对她只有好处,“回头我给您买本字典,再教您怎么查字典。其他的先不说,咱先把识字量提上去。” “行,我听你的。”学习上的事,林妈信林夕,她说怎么做,她照着做,准没错。 聊完升学宴的事,林妈问起祁博衍出国的事,“博衍出国的时间确定了吗?” “定了,三月一日出发。”她二十二号开学,祁博衍坚持要先送她去学校,再等她适应一个星期,他再出发。 林希当时让他照自己的计划出去就好,她这边自己能行。 结果祁博衍说,“我这一走就是两三年,离开前必须去学校好好宣誓一下主权,免得有人把她是无主的小姑娘,对她生出非分之想,那事情就不美了。” 她当时给了对方一记白眼,还说他,“照你这样的逻辑,我是不是要跟着你去漂亮国转一圈,宣誓一下主权,免得你被那些金发美女缠住?” 祁博衍当时回她,“你要不放心我,大可直接跟我一起去漂亮国。” “……”成功把她整无语了。 “那也快了。”这会儿已经2月11日,“你说升学宴的事,要不要把博衍一起加上。他虽然不是读国内的大学,但也是去读书的。” 正月初八这天,天未亮,林家就开始忙碌起来。 为了这次升学宴,林妈特意留了一头去年养的猪。 一大早就叫了杀猪匠来杀猪。 农场长大的原主,每到年底没少见人杀猪的情况,但上辈子的她,却没见过真正的杀猪。出于好奇,林希从猪被猪圈迁出来,就跟在一旁看。 虽然后世大量养殖的白猪,这个时代已经传入华国,也早就被世人所知。 但林妈养的还是传统黑猪,主要用每顿的淘米水煮米糠、各种菜叶、外加水葫芦之类的野菜,标准的土猪养法。 这种纯土猪搁后世,一斤肉卖四十五十都有的是人抢着买。 当然,在这个年代同样有人抢着买,但抢着买的原因是缺肉,不是因为它是土猪肉。 放血、去毛、破边,春寒料峭的时节,这一番折腾下来,杀猪匠以及帮着杀猪的人,忙得满头大汗的,好生热闹。 正常情况下,猪下水是归杀猪匠的,但这个杀猪匠知道今天杀这头猪是为了给两位大学生办升学宴,主动说道,“这幅猪下水就当是给今天的升学宴当添头,叫我沾沾他们的喜气,将来也养两个大学生出来。” “要我看当杀猪匠不比考大学差。”跟他一道来杀猪的另一人当即道,“过去咱们都勒紧了靠腰带,就怕家里的粮食不够吃,你们家不仅不缺粮食,还不缺肉吃。大学生毕业了工作,遇到那三年那样的情况,还不如当杀猪匠。” “你要觉得杀猪匠好,尽管把你家孩子都送来跟我学杀猪,我免费教。” “我家孩子没你们这体格,干不了这事。” “我也不是一开始就这种体格的。” “行,回去我问问我家孩子,他要愿意,我就让他去跟你学杀猪。” 所有人都知道读书好,可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读书,就说话这人的几个孩子,都不是读书的料。要真有个愿意去学杀猪的,他高兴还来不及,“我家孩子要愿意去,我也不让他跟你白学,别人拜师有的,我一准给他备齐了来。” 想到这里,这人不由问林希,“希希,听说你学的那个什么经济,是专门研究怎么让人更好赚钱的?” 这年头大家对经济学还很陌生,知道她要读这个专业,大家都问她读出来做什么,她给了这些人一个浅显易懂的解释,“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怎么给物品定价更合理的学问。” 这解释直接被认为,经济学是学来给物品定价的。 传着传着,就变成她将来要负责给物品定价。 能给物品定价,可不就意味着怎么更好的赚钱。 于是,就有眼下这么一个问题,她纠正道,“不是研究怎么更赚钱,是研究怎么给每样商品定价更合理,过高过低都不行的。也可能研究什么商品更受人欢迎。范围广着呢,所以将来具体做什么,我也还不确定。” 听不懂,但不妨碍,他们继续自己的话题,“那你给说说,当杀猪匠,有没有前途?” 这会儿已经78年2月,距离改革开放的提出,只剩十个月。 数字帮倒台后,过去一年多时间,整个社会其实已经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这点从农村自由市场上卖的东西越来也多就可以看出来。 当然过去十年的遭遇,给人民的印象太深,除非那些胆子特别大的人,会去倒卖东西。大部分人只是拿自家种的农副产品,顶多就是再粗加工一下,就拿来兜卖。 再有一个就是偷偷多养一些鸡鸭之类的。 更多的暂时没有。 林希斟酌了一下开口道,“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杀猪也是门实实在在的营生,就是需要比较大的体力,对力道小的人比较不友好。” “但其实杀猪也可以像工厂那样分工,有人负责养、有人负责屠宰、有人负责卖,更甚者可以做肉加工。” 柏各庄是军垦农场,集农业和养殖业于一体。不过,养殖业主要养的是兔子、鸡还有肉牛,没有成规模的养猪场,“其实,咱们农场的农作物这么多,完全可以再弄个养猪场。” “如果叔对这方面感兴趣,可以做个详细计划,然后找场办审批。”其实,林希更想说,你们直接做准备,等十个月后,改革开放了,就可以自己单干。 但她现在好歹是大学生,有些话还是要注意的,免得被有心人针对。 不过,养猪场这种事准备起来没那么容易,计划要时间,跟场办打交道要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碰到的所有事情,都是计划不断完善的一个过程。 磨到十个月改革开放后,农场要是不想办养猪场,眼前的两人完全可以自己上手办。 当然,农场要愿意办,挂农场的名头,眼前两位叔作为计划提出者,捞个场长副厂长啥的,也不错。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88 首页 上一页 8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