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爽转头对后面的三个男同志说,“这就是我刚跟你们说的林希同志,祁同志是她的爱人。” 而后又对林希说道,“他们三也都是咱们班的,分别是张文祥同志、姜斯栋同志、海晟同志。” 林希放下手中的筷子,一一分三人打招呼。 三人一一回应后,又一一跟祁博衍打招呼。 年龄最大的张文祥,问他们,“你们是京城本地的吗?” “不是,我们是冀省来的。” “那你家属还能陪你来报道,真好。”张文祥艳羡地说道,“我也想带家属一起来的,可我家属嫌一家子全来,花销太大,不舍得来。” 完了他还补充道,“我有一儿一女,大儿子十岁,读四年级了,小女儿,七岁,刚读一年级。他们长这么大,我还没离开过他们身边,这突然离开,怪不习惯的。” 听他这样说,林希不由多看了他一眼。 三十左右的年纪,国字脸,皮肤黝黑,说这些的时候,脸上带着满满的笑意。 一看就知道,这是个爱孩子的好父亲。 林希没少听说,这时代的人,考上大学后,抛妻弃子的情况。 这种情况是不是真实存在,姑且不知道。 眼下却是个实实在在爱孩子的父亲,她不由新生好感,“那就好好努力,这样就算在校期间争取不到把妻子和孩子接过来的机会,四年后毕业也会有机会。” 张文祥也是这样的打算,“我也是这样跟我对象说的。” “你们呢?你对象这是能跟着来京城吗?” 祁博衍摇头,“我只能陪她几天,过几天,我就要远赴国外,得有好几年不能陪在她身边。”说到这里,他郑重地看向张文祥,“恕我唐突,冒昧对张同志提一个不情之请。” “是不是想请我帮着照顾你对象?” “林希同志是个相当独立的女性,正常的事情她都能自己解决,平常不用麻烦张同志。但是,生活总难免遇到一些事情,届时麻烦张同志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忙搭把手。” 祁博衍跟着来报道,除了宣誓主权外,也是想着寻摸个可靠的人,能在林希遇到棘手事情时,帮着搭把手。 本来林爽在他考虑的范围内。 可林爽单身,跟林希年岁又比较接近,他怕对方帮忙多了,给双方招来不必要的闲言碎语,对彼此都不好。 而这个张文祥,年岁比较大,看着就沉稳,加上他毫不犹豫地说了自己的妻子还有两个孩子的事,能看出这是个爱妻子和孩子的男人。 这种男人还是比较可靠的,“我大舅子也在京城读书,他在人民大学。他们兄妹感情很好,他会看顾我爱人,我就是担心万一她在学校发生什么意外,我大舅子远水解不了近渴,才厚着脸皮提这么个不情之请。” 张文祥连说没问题,而后对林希竖起大拇指,“林希同志的父母厉害,养出两个大学生。” “对,我爸妈很厉害。”四个孩子,全都供到初中毕业,要不是林东和林北不乐意继续读,估计四个都会给读到高中毕业。 虽然祁博衍没说,但其他几人也说,林希遇到麻烦,他们不会袖手旁观。 祁博衍一一谢过他们后,主动提道,“你们若需要某些国外得专业书籍,可以让林希同志写信告诉我,我帮着寻摸,能寻摸到就替你们邮回来。” 几人虽然对经济学还没深入了解,但也知道这种学科目前国内肯定缺专业书籍,所以对祁博衍主动递的橄榄枝,都郑重地表示感谢。 一顿饭下来,林希知道那姜斯栋是山西省政策研究员,工作的时候,都是在乡下跑的。他在经济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基础,算是难得的知道这个专业学了以后能干啥的人。 知道海晟是到北大荒下乡的知青,25岁,下乡期间,跟另一个女知青结为夫妻,家里也有一儿一女,妻子肚子里正怀着第三胎。高考恢复后,妻子跟他一起复习,可惜妻子这胎怀孕反应大,影响了她复习,这次没能顺利考上。 现在妻子一个人挺着大肚子,还要照顾两个年岁不大的孩子,海晟很是担心她,所以脸上一直挂着愁容。 跟他们分道扬镳后,林希感慨,“人生百态,不过如此。” 就刚刚他们一桌也才六个人,且六个人的年龄还不大,却有了六种不同的际遇,六种不同的境况,“比起他们有孩子,还要两地分隔,咱们还算好的了。” 起码没有孩子的牵绊。 祁博衍深以为意,“谁的生活都不容易。” “我会努力把可视电话技术学回来,尽快实现可视电话普及,这样就算大家分隔两地,也能每天看到彼此,缓解两地分隔带来的长久看不到彼此的困难。”这是他努力就能做到的。
第73章 全文完 午餐后,林希两夫妻找了地方去采买一些易碎不好带的东西,比如热水瓶、搪瓷杯等。除此外,还买了一些不易变质的小糕点,以及果脯。 要不是林希拦着,祁博衍还想给她买两瓶奶粉。 这年代大家的生活都难,奶粉绝对是奢侈品。 在没摸清楚其他几个舍友是什么情况之下,林希不想表现得太惹眼。 之前老爷子让她大二时,申请回四合院住,林希拒绝了。 虽然这个年代的住宿环境确实不好,但就像她说的,入乡就要随俗,不要搞特殊。 大学四年的时间很宝贵,她要把时间和精力好好用在学习上,真正在学业上有所成。除此外,她还想跟大学同学保持良好的关系,这当中舍友的关系最容易处好,也最牢固。 她不想错过这样的好机会。 听她这样说,老爷子自然赞成她,只让她那就周末的时候回四合院,他让李姨好好给她补身子。 这事老爷子不提,林希也想这样做,自是连连称是。 两夫妻拎着大包小包回到宿舍时,原先剩余的三张空床铺,都有人在收拾。 林希听到她下铺,也即正对着门下铺的小姑娘,正懊恼地自我嘟囔,“早知道我就听爸妈的话,早一天出门,早一天到学校,就不用睡这张床铺了。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古人诚不欺我。” “咱们宿舍八人,三个京城本地人,一个冀省来的,离京城也不远。就咱们三,还有另外一个人来自天南海北,距离京城远。他们要有心比我们早来学校,咱们再早来都比不过人家。” “哇,赵姐姐,你怎么才来就知道这么多事,你好厉害啊?”刚才懊恼嘟囔嘴的小姑娘,听到赵穆兰的话,眼睛晶晶亮地看着她隔壁铺的短发女子。 “报道完,我顺嘴问了一下。”说完,还把宿舍几人的专业院系说了一下,“我、张婧还有冀省来的林希,以及京城的夏虹是经济系的。你和贵州来的葛秋实,以及另外两个京城姑娘查剑英、杨明燕四人是中文系。” “中文系学什么好理解,我也知道。你们经济系听起来好抽象,学什么,毕业后干什么?” “大概是研究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吧,具体我也不是很懂。” “听起来就很难的样子,你们真厉害。” “在我看来,中文更难。所以,只能说各有所长。”一直没开口的张婧开口道。 门口的林希觉得自己再不开口不合适,当即接话道,“我也这么觉得。” 她的声音一出,三人齐齐看向门口。 只见门口的女子,个头瞧着有一米七几,五官很是深邃立体,着一身半新不旧的橄榄绿军装,身躯笔挺的,看着很是精神。 “同志,你是退伍军人吗?”张婧开口问道。 林希看向她,一个长得很有异域风情的姑娘,摇头道,“不是。就是我一度比较淘,喜欢跟伙伴们玩官兵捉贼的游戏,大概游戏里扮多了官兵,染上了一些官兵的习惯,看起来有点像军人。” “我是冀省来的林希,去年六月份才高中毕业,今年十九岁。” “巧了,我今年也正好十九岁,张婧,来自新疆兵团。” “咱们宿舍你们两最小。”赵穆兰开口道,而后自我介绍道,“我是辽省的赵穆兰,22岁,已经结婚生子。” “我也结婚了。”林希也趁机说道。 张婧紧接着道,“我也结婚了。” “你们都结婚好早,难怪我爸妈总说我是老姑娘了。”听到两个年纪比自己小的都结婚了,单身狗黄晓敏开口道,“我是海南地区的黄晓敏,20岁,不说结婚,连对象都没有。” “那往后可以在学校里,找个志同道合的对象。” “还是不了。”黄晓敏想都不想就拒绝,“姑且不说,毕业后可能分配不到一个地方去。就我现在拿到手的钱和补贴,我一个人能过得有滋有味的,干嘛要找对象?!” “找了对象,花了他的钱,用了他的东西,会让我觉得自己欠他,把自己搞得低他一等。不花他的钱,不用他的东西,我找对象来分我东西,用我东西吗?” “我觉得自己的东西,自己花自己用更好,不想跟任何人分。” 海南地区地处偏远,过去十年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别人的外国文学,敬而远之的,黄晓敏私下里却没少看。 她看过太多女人喜欢上男人后,最后不得善终的情况,加上她又有意对比现实跟文学作品的内容,导致她对男人没有任何的幻象。 她觉得男人除了会给女人制造麻烦后,什么都帮不了女人。 无论谁给她介绍对象,她都能把人弄得下不来台,导致现在都没人愿意给她介绍对象。 她爸妈被她弄烦了,就让她早点到学校报道,可她贪恋家里的美食,拖到不能再拖了,才恋恋不舍地离开家。 林希没想到自己能听到这样的言论,意外地看向自己下铺的姑娘。 这是个标准的南方姑娘,个头很是娇小,秀气的五官上,那双好像能洞彻世事的大眼睛,尤其引人注意,身上有股独属于文人的气质,“你活得好明白啊?” 比她一个来自几十年后灵魂的人,还要通透清醒。 “谢谢夸奖。”黄晓敏好像找到知音一样,很是愉快地应了对方,而后幽幽说道,“我爸妈说我太自我,让我不要随便跟人说这些话,免得哪天惹火上身。” “都说读书使人明理,咱们都是读书人,虽然读的书不一样,想法不一样,但我想这些话,应该不算大逆不道。” “……”确实不算大逆不道,但这样的言论,绝非这个年段的主流思想,能接受的人肯定不多,“果然握笔杆子的都不是寻常人。” 这不,已婚的张婧,就不赞成她的言论,“我觉得找对象结婚挺好的。” “看来你的婚姻生活挺不错的。” “是不错。”张婧数着说,“结婚后,不用再跟父母兄弟姐妹挤在小小的筒子楼里,不用每天被要求做这做那的,不用再把自己挣的每分每厘都交给父母。”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88 首页 上一页 8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