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感觉到她体内的孔朔一顿,发出冰凉的笑声:“你实在是太会猜了,白皎。” 他没有明确地说是或者不是。 白皎反而冷静了下来,“如果你那么做了,老娘保证会和你同归于尽!什么改变龙脉掌管天下气运,改写天地规则,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 孔朔的声音也阴沉了下来,“我都说了,你实在是太会猜了,白皎。人族毁我再生之体,那个商悯对我百般算计!害我沦落到这步田地,你竟然怀疑我会和人族联合在一起?” “那可说不准,毕竟你这么无耻的妖,世所罕见。”白皎的神情像万年不化的冰川,寒冷到了极致。 “既然这么害怕,不如回宋国看看。”孔朔懒洋洋道,“不是想确认返魂钟撞柱在哪里吗?看看它到底是不是还在中国的地宫之中,如果它还在,那么恭喜你,你离胜利又进一步了。” “如果它在那里,说明白望月没有背叛你把返魂钟的下落告诉人族,也说明人族并没有掌握威力如此大的武器,你依然可以在武力上取得胜利。” 孔朔此时说的全都是实话,并无半句虚假。 “那么接下来要防备的就是天柱。万一下面的魂魄作为燃料烧起来,又给予你重创,那恐怕……” “郑国天柱之下,有乾坤逆转大阵,武国天柱,攻守一体。宿阳之下的天柱会有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说不定就是燃烧魂魄,震响返魂钟清肃妖魂?上一个八百年,大燕建立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激发返魂钟,人族也没有被逼到绝路,所以那个天柱也没有激发。” 孔朔声音幽深,带着异样的蛊惑力,“小长虫,我劝你好好想想。” 白皎表情阴晴不定。 最后她直起身来看向宿阳天柱的方向,一步一步走出了赵国大军。 她已经没有足够的人手用来扮演赵王了,这几天都是她亲自坐在赵王的位置上处理各种事务,但即便如此,还是会露出破绽,所以她借口身体不适并不经常露面。 或许已经有臣子发现了有一点不对劲了……但是白皎顾不得那么多了。 那些怀疑她的臣子也不敢正面与他交锋,也许出于种种考虑,他们也不敢让军队之中有妖的传闻扩散开来,影响到最后的大胜。 白皎监视了赵王曾经信任的几个旧臣,没有在他们身上发现什么异常,赵王似乎并没有联络他们。 原本她只是想跟着赵国大军一起攻进宿阳,然后伺机动手,不过哪怕不跟着大军也可以动手,只是她想要更稳妥,所以需要一个身份来隐藏自己。 但是现在赵王已经逃走了,除了待在大军之中可以让自己更完善地掌控动向之外,似乎并没有什么作用。 如果赵王不顾自身性命,甚至可也可以不顾危险地跳出来说她的身份为假,上演一出真假赵王的戏码。 白皎来到了无人之地,再度化为黑蛟本体,飞向宋国的方向,也是曾经她家所在的方向。 飞的过程中她的思绪纷乱,孔朔似乎也短暂地安静下来。 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时刻,她倒是宁愿他聒噪一些。她能感受到孔朔似乎是在冷眼旁观,等待着她的失败,等待着她扭曲的表情…… 现在的沉寂,是为了之后能够大肆地嘲笑她。 …… 大战开始,夺取城门之前,袁遥就已经在武王的密信指挥下做出了一系列战前准备。 宿阳城共有三重瓮城,每一层之间的防御工事各有不同。 每道城墙厚达四丈,高约十丈,三重瓮城城墙各有不同。 第一重瓮城与主城墙之间相距三十丈,敌军闯入城门之后,弓箭手会在城墙之上连射。 眼前的这座宿阳城墙并不是以前大于时期就有的,而是后来重建的,为了修建都城的城墙,足足出动了三十八万民工,用了将近二十五年才修建完成。 当年大燕灭大虞一战,燕军攻入都城城墙之后,大虞军队拼死抵抗,那一战燕军折损士兵二十万,瓮城之中尸骨遍地,人堆叠着人,尸骨堆叠着尸骨。 最后燕军攻入城池,战争过后,人们收敛尸体,清点兵器,在瓮城之中发现了已经激发出来的八万支箭矢,还有贮藏在其中没有动用的十二万只箭矢。 第一重瓮城与第二重瓮城之间,距离则有二十丈,设城墙滚石机关,用于防备攻城的敌军,下方地面是砂土混合小石子,并没有泥土坚实,这是为了避免敌人架设云梯登城。 城墙的侧面甚至还设置了小道用以诱敌,敌人会以为那小道是用来登上城墙的。而实际上小道之上遍布暗器孔,时不时就会有人将长矛利剑伸出来,把敌人扎成刺猬。 而就算敌人从正面强攻进入了内城,城门之上也设置了机关,会有数十万斤石灰倾泻而下将敌军尽数覆盖,然后城墙上方浇水,生石灰遇水灼烧,将敌人烫伤。 第三重瓮城的城门与第二道城门相隔仅十余丈,并且城门并非互相照应,而是微微错开的,这是为了限制大型冲车驶入城中撞击后面的城门。 而这十余丈的距离不仅可以用火油浇灌,以火攻战胜敌军,更可以在城墙的夹缝之中布置弓手以及自动连发的机关弩暗器,上方的每一方城墙都至少设有三个弩箭激发口,一旦敌军侵入,便会箭如雨下。 第三重城墙上方还有断龙石,砍断铁锁断龙石就会立刻落下,将通向城内的道路死死封住。 那个断龙石是当初都城建造之时从别地运送过来的,精挑细选,重达十万斤。 大燕建潮八百年以来这断龙石从未落下过。 袁遥确信,这断龙石就算落下了,也抵挡不了武国军的火炮。 他非常走运,得到了皇帝姬麟的赏识,被派来驻守主城的城墙,而另一位守城大将谢擎则被派去驻守北面的城墙。 姬麟和谢擎都认为,武国军极有可能从北面或者东面的城墙开始进攻,因为那不是南面的正门,如果强攻的话会容易一些。 在国军仅余三日就能到达宿阳的时候,袁遥觉得是时候动手了。 他指派可以信任的将士,暗中对着第二道瓮城里面的石灰粉浇水,令其受潮,这样它就会失去作用。 然而浇水的士兵一个没控制好,水放得太多让石灰放热了,滚滚的烟雾从缝隙之中升起,一下子引起了另一支驻守城墙的士兵的注意。 等袁遥听到信的时候,负责浇水的那几名士兵已经被严密关押了起来。 负责看守宿阳正门的将军名叫陶慧。 原本正门是谢擎看守,姬麟把谢擎调去北面城门,于是正面城门的看守工作才落到了陶慧手中。 待袁遥匆匆而至去找陶慧,他神色紧绷,心中已经盘算着推谁去将这个罪名给挡下来了。这个罪名,他身边的副将担得,亲卫担得,但唯独不能他自己来担。 因为他是主将,没了他,里应外合之际就功亏一篑了。 罪名是一时的,只要熬过这三天,等武国大军兵临城下,破开城门,占领宿阳,那顶替了罪名的人未尝没有活命的机会。 他已经派人给手下的李将军送了口信暗号,她只需一听就会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这也是他们早就商量过的。 若要成大事,怎会没有牺牲? 然而感到牢房之时,袁遥震惊地发现自己的士兵并没有被严刑拷打,只是被关了起来。 陶慧好整以暇地坐在牢房外头的一把破烂椅子上,身边一个人都没跟着,桌子上只有一道烛火在燃烧着。 “我告诉手底下的人,是他们这几个人巡逻太累没地方休息,所以在城墙上撒了几泡尿,没想到城墙年久失修,已经漏了缝,流了进去,所以引发了石灰起烟。” 陶慧看着袁遥似笑非笑。 袁遥如蒙大赦,但是又担心这是陶将军在诈他的话,于是只是一味装疯卖傻,假装不觉。 “太不像话了这些人!都怪我军纪不严,险些酿成大错!多谢陶将军替我管教下属,我回去一定赏他们二十军棍,免得他们再出大纰漏。” 陶将军脸上的笑意更加浓郁了,她道:“那将军把你的人给带走吧。” ……这、这么容易? 袁遥愣神了一瞬,立刻唤来外面的亲卫,让他们把牢房里面的这几个士兵给带走了。那几个士兵贼眉鼠眼地互相瞅了一眼,然后又瞅了瞅袁遥,一言不发地走了。 袁遥选这些人当然也是有讲究的,个顶个的大胆,而且追随他多年都是可以信任的。造反的活儿,他真不敢交给别人干,免得自己也被人给供出来。 陶将军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袁遥把自己的下属都给带走了,脸上笑容未变,似乎一眼看穿了袁遥的试探。 “人都还给你们了,还要再怀疑我的用心吗?”陶将军道。 袁遥疑神疑鬼,还是不敢轻易接她的话,赔笑道:“将军替我的下属揽下了这个罪,没有处罚他们,在下心怀感激,武国军大军压境,守城布防刻不容缓,这般纰漏却是出自我的手下,实在是让我汗颜。若是没有陶将军,只怕陛下要罚我了……” “陛下怎会罚你呢?听说袁将军这几日回城之后风头无两,陛下提拔你还来不及呢,不然也不会把看守主城城墙这么重要的差事交给你来做了。” 陶将军温声细语,言语似乎毫无攻击力,可是字字意有所指。 “实不相瞒,其实在下也对袁将军钦佩已久,只是将军一直在外征战,而我一直担任守城之责,职务不同,一直没有交谈的时机,现在你我二人同守一门,未尝不是一种缘分。既然是缘分,那在下也想抓住机会与袁将军结识一二,说不定我二人一见如故,从此便如亲朋至交了。” 袁遥听着她的话,神色渐缓,于是也温声笑道:“陶将军真是谦虚了,其实在下也早就听过陶将军的名号,只听你担任守城将军以来忠尽职守,从未出过纰漏,料想是一个极其严谨尽责的人,我袁遥一向爱与这样的人交朋友。” “那今日当真是一见如故了。”陶将军拱手。 袁遥也拱手,“若能早日与陶将军相识便好了。” “不晚,不晚。只要不到最后,都不算晚。”陶将军意味深长道,“我知道袁将军与我相处日浅,还不清楚我的为人,不如将军随我来,我为人如何将军还是要亲眼见证的。” 袁遥愣住,看着她起身走出了牢房。 在陶将军走出牢房的时候,袁遥守在外面的亲卫神色紧绷,眼睛紧紧地盯着她,同时也看向袁遥,仿佛只要他一声令下,他们就会拔刀拼上去,将此人砍杀。 袁遥轻微摇了摇头,于是那几名亲卫面露疑惑之色,只紧自然地跟随在他身后,没有动。 等二人走到了城墙之下,贮存石灰的地方,陶将军面向袁遥,看了一眼他身后的亲卫。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449 首页 上一页 4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