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氏当然很高兴,本来那姑太太和她不大对付,还要她出钱为她过生日,她心里怄,现在吴氏揽在她们那边,她岂有不依之理,故而先假意推辞两句,才道:“那好,到时候咱们一并去你们那边乐呵。” “那就这么说定了。”其实吴氏心中哪里愿意招待什么姑太太,这次她回来谁都看出来她的日子不好过,但大家子的人情往来不可或缺,毕竟老太太还在呢。 因此,吴氏看起来笑眯眯的,一幅很欢喜的样子。 其余姑娘们都想着到时候能去玩儿也高兴,唯独有这四姑娘觉得吴氏这人真的绝了,姑太太刻薄过她,她还上杆子讨好人家。 主子们的事情,和她们针线房的丫头们关系并不大,锦娘白日要拿出功夫来帮四姑娘做鞋,晚上还得赶制嫣红的平地绣鞋,好在方巧莲要给二姑娘做裙子,两人一起打着哈欠点灯做针线。 “咱们若是也能出去看灯会就好了。”方巧莲羡慕的很。 锦娘摇头:“这就是做奴婢的不便了,能不能出去也得听主人家的,我们又不是姑娘们身边伺候的,怕是难了。” 方巧莲笑道:“那些管事妈妈们倒是能够出门。” “是啊,那些妈妈们放在外边也比好些小户人家的娘子们过的好。”只不过便是这样,她也不愿意做奴,可当着矮人不说短话,方巧莲是想留在府里的,她驳斥人家干嘛。 二人做了会儿,觉得手冷脚冷,才方上床睡觉。 又说周家欲全家出去看鳌灯,老太太让外孙女也去,蒋氏对姑太太有些意见,但对侄女儿倒是没什么仇怨,毕竟还是孩子呢。遂她笑道:“老太太您只管放心,我让师师带着她就是了。” 周师师是蒋氏的长女,和蒋氏爽利的性子不同,她温柔细心又端庄,母亲这般说了,她便带着几位妹妹一处去梅姑娘那里玩儿,顺便就提起她汴京的见闻:“开封府在皇宫前面会搭建‘山棚’,山棚对面便是宣德楼,有百丈这么远呢。你的衣裳可要穿的厚些才是。” “大姐姐放心,舅母让人给我裁了一套衣裳,到时候我穿过去就成。”梅姑娘和其母完全不同,她是个不爱麻烦别人的性子。 说罢,又让人把那套衣裳拿出来,众人见这套衣裳很看起来很贵重,描金印彩,都夸很好。梅姑娘虽然不甚喜欢这样厚重的衣裳,但姐妹们都说好,她也只当,不错,然而一起出门时,竟然见大家和她竟然穿的都不一样。 周家的姑娘们都穿的很雅致,几乎都是穿浅色的衣裳,只有她穿的花里胡哨的,她本身心思重,又添了一分愁思。姑太太却不知晓这些,老太太怕女儿过年手里短钱用,先送了一百贯过去,姑太太拿了十贯出来赌牌,没想到手气不好,周家抹牌打的又大,她输了五吊钱之后又听女儿身边的人说了此事,正愁邪火没处发呢,不由得动了气。 “她们这是见了你穿这样的衣裳,就故意穿白绫裙子呢,东京元宵都尚白,这个道理难道你大姐姐不懂吗?” 梅盼儿是又急又气:“母亲,大姐姐一路护着我,待我很好的。” 她是最想要息事宁人的,只觉得她娘这样会让她孤立无援的,何必和别人都闹翻呢。但她这般,姑太太又很生气,骂女儿没刚气云云。 母女俩关着门吵架,整个周家都传的知道了,这让锦娘越发觉得要远离这位姑太太,这种人对底层人没什么同情心,且她是外头雇来的,即便大夫人不喜欢姑太太,是不可能为了她们这些下人得罪主子的。 日后愈发要谨慎小心才行,现在真庆幸这姑太太没记起来衣裳是她做的故意找茬,否则即便有理也会变成无理。 又过了几日,四姑娘和嫣红的鞋子都做好之后,锦娘亲自去送了一趟,四姑娘那里赏了她二十个钱,还送了一碟新橙和一碟金桃给她。 “这样好的鲜果,奴婢不敢要。”锦娘忙道。 四姑娘笑道:“也算不得什么好东西,是昨儿姑太太生辰,多了许多,也全当你这些日子费心了。” 锦娘这才收下,又看四姑娘房里没有熏香,只用一个白色描金的瓷盘上对着香橼闻香,不禁暗赞她有巧思。 从四姑娘这里出来,她又去了嫣红那里,嫣红见锦娘这双鞋上绣的三醉芙蓉竟是娇美至极,颇有花光入波,上下摇漾的样子,“呀”了一声:“你这手艺真是绝了,这鞋我都舍不得穿了。” “瞧姐姐说的,鞋子不就是人穿的么?日后姐姐要什么,只管与我说便是。”锦娘通过这些天的观察,也发现嫣红比绿缨说话好使许多,性情也好很多,很少指使别人做事,行事又公平公正,她也愿意和她交好。 嫣红穿上,又觉得合脚,又走到锦娘身边道:“你过来,我有话和你说,你不能告诉别人。” 锦娘连忙过去,只听嫣红道:“老太太说姑太太和表姑娘那里伺候的人少,想到针线房挑个针线好的丫头过去,我会在夫人面前帮你美言。可老太太那里真要如何,怕是夫人也无能为力,你也要早做打算。” 锦娘闻言如晴天霹雳。
第12章 从东耳房回到后罩房,她一直在想自己要怎么才不能去姑太太那里,装病,不成,装病就得耽误功夫,耽误了就得扣工钱,况且这并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可若要陷害别人,那更不成,绣坊的人都是来讨生活的,彼此倾轧,就是开了坏头。 那么,就只有提高自己的针线功夫,她现在的本领虽然还不错,但和陈娘子差的远,真的要成陈娘子这样,就得多看花谱,多思多做。 只要有真本领的,便是石头缝里都能钻出花来。 她们这样没有背景没有人脉也没有容貌的人,唯一能指望的就是自己的本事,只要真有才干,即便她去了姑太太那里,大夫人要为她女儿做大婚的绣品,也会把她要回来。 这般想,她心情也轻松不少。 锦娘还想她要不要告诉其余人,但又摇摇头,以如今她的能为,顶多是自保而已,这样告诉别人也是出卖了嫣红。 刚进门,就见秦霜儿被人簇拥着,锦娘一问,才知道是二夫人请她去绣一幅三娘教子的图,江善姐还道:“二夫人真大方,一出手就是五百个钱。” 五百个钱,那都能抵半个月的月钱了。 锦娘心想这世上总有这么一种人,消息比你快,法子也比你更快,看秦霜儿的退路就想好了,要知道二夫人中年有孕,素来风流的二老爷听说宝贝的跟什么似的,她帮二房做事,大夫人也不好让她过去。 不过,这也是人家的本事,锦娘上前也恭喜道:“正好我借花献佛,把刚得的金橙送你,祝你日后心想事成。” 秦霜儿含笑:“多谢多谢,我也是恰逢其时,你的手艺也好呢,若是二夫人问起,我必定也会提你的。” “哎哟,那我可先谢你了。”锦娘当然知晓她不可能在二夫人面前说自己的好话。自古同行便是冤家,就像锦娘也不会在别人面前推荐她。 秦霜儿悄悄松了一口气,她和锦娘这等除了量尺送衣服就不出门的性子不同,她的油灯用的最快,因为白日她都会去结识别人,且口风很紧,晚上赶做工,这次就是她结识的人告诉她的消息。 上次她知晓方巧莲拜了干娘之后,她也拜了一位干娘,和别人不同,她手里有钱,从家里出来的时候她娘给了十贯,她自个儿来周家一两个月,手里也有二两一吊钱。因此便拿了一吊钱拜了位干娘,去二夫人那里的法子就是这干娘想的,她把偷偷藏的尺头都送了去。 但其中关窍,她不会对任何人说。 比起秦霜儿和锦娘这样有自己想法的人,方巧莲在隔日就高热起来,说是着了风寒,锦娘心知肚明,但也还是照看她,还去隔壁茶房让人准备了一壶热茶给她。 “我上次听兰雪说她们风寒,多半就是喝姜茶,喝完发发汗就好了,特地使了几个钱,弄了热茶来,你有空就喝吧。” 为了不去姑太太那里,看来大家都很拼,但是古代风寒可不是开玩笑的,真的可能要人命的,她们这些丫头又不好劳师动众的请大夫,常常在内宅都很难出去的,甚至真的病了,还有可能挪出去养病。 方巧莲喝了一杯热茶,只觉得身体暖和多了,她还想说什么,但终究嘴嗫嚅了几下,没有做声。 只是在锦娘转身的时候,她说了声“多谢你。” 比起其余三人都想好法子了,江善姐却是在出了正月才知晓的,这便来自她认的一位同乡那里听到的,那位同乡在三房做小厮,偷偷告诉她的。 她当然清楚姑太太人不怎么好了,府里下人们都说她待下人很严苛,也很刻薄,若是自己过去了,不知道是个什么境遇。 回到针线房,陈娘子责怪的看了她一眼:“善姐,你又去哪儿晃了?你看人家锦娘看我忙不过来,还主动帮我做了两样抹额给大夫人了。府上的存二爷就要小定了,我这里帮少爷衣裳鞋袜都做不过来,巧莲身体才刚好,也帮着做活,你倒好……” 秦霜儿如今帮着二房赶工,对这些充耳不闻。 江善姐看了余下的人一眼,这锦娘手艺好人又勤快,姑太太指不定就要她了,自己倒也没什么担心的。 蒋氏也是这么认为的:“她以前在闺阁的时候,有老太太宠着,一个小姑子还闹着要在家里管家。如今婆家败落了,回到娘家还想抢我的东西。” 若是姑太太开口,她肯定不给,可老太太开口,蒋氏就拒绝不了了。 嫣红虽然和锦娘关系也算不错,但她也不能直愣愣的帮着说话:“拖得过初一拖不过十五,之前您没送人去,是希望她识趣,可她今日旧事重提。夫人还须早做打算啊!” 蒋氏想她这小姑子这次学聪明了,再生气,只在老太太那里哭诉,让老太太帮她说话,如此自己反驳不了。若是之前闹一场她也并不怕,可现在儿子再说亲的紧要之处,对方是大理寺卿之女,这样的重要关头,家里不好的事情是一点儿风声也不能传出去的。 要不然弟妹吴氏为何主动帮姑太太祝寿,就是想让她高兴些,这段日子别怨气重重,然而她还真的当大家退让了,怕了她了。 “你看拨哪个丫头去呢?” 嫣红知晓这也是大夫人对她的考验,她要好些回话,故而就先道:“要奴婢说,她们各有所长,将来咱们家里的大小姐出嫁,要做的东西那般多,就她们几个还不够呢。” “我也是这么想的。”这些人都是蒋氏自己花钱买的,自然都不愿意送。 嫣红又道:“那秦霜儿已经在帮二夫人做东西了,咱们不好把人要过来,她便算了吧。” 蒋氏点头:“我也这么想的。” “还有锦娘,她针线活做的又快又好,从不懈怠,她还是给咱们大小姐留着吧。”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44 首页 上一页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