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家的洗三办得还算体面,下晌,众人离去。 苏言礼了了一桩心事,轻松的很,一等客人散了,就拿两条大被子把妻子裹的严严实实的抱回了主卧,又把小儿子移到大床边的摇篮里。 一弄停当就坐在床头,一边看妻子,一边逗小儿,一副有妻有子万事足的家翁模样。 站在一边帮着整理的苏若锦:…… 爹呀,你这屁股坐着不动,晚饭怎么办?谁去操心? 苏若锦站着不动。 看她爹。 苏言礼一会伸手给妻子理理鬓角的乱发,替他把头发撇到耳廓后,一会儿又转过身来看还不会睁眼的小儿子,一脸笑眯眯,那还要吃什么晚饭,估计幸福的都饱了。 苏若锦只能撇撇嘴,转身离开这三口子,赶紧去看董妈妈。 董妈妈正抽空浆洗苏家的衣裳,还有女主人这两天换下的垫褥,她有些担心,“夫人的恶露好像排的不是太顺畅,二娘啊,你可要盯好,要是发现什么不对劲,就赶紧让你爹去请郎中。” 苏若锦点点头,“娘这一胎生的费劲,整个人疲惫的很,所以胃口不好,不想吃东西。” 不吃,体力就没办法恢复,体力恢复的不好,恶露当然排不痛快,这都跟身体好坏有关。 苏若锦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想办法让母亲的胃口好起来。 一直忙到天黑,等苏家的晚饭吃好后,董妈妈才离开,苏若锦不放心,让书同叔送她回去。 “妈妈你放心,最多过了年,我就把你领回来。” 董妈妈一听这话,又开始抹眼泪,“我知道,我不急,你让大人不要急,先照顾夫人月子,有钱先使在夫人身上。” 主仆二人又家长里短叹了好一会儿才分开。 苏若锦站在走廊下,看向黑抹抹的夜色,听寒风啸啸,一个人把明天以后的日子盘了又盘,七两银子用了二两多,余下的五两,要分一半支撑到他爹月底发俸。 手里终于算有二两半的活钱,这些钱她早想好干什么了! 对着夜色,笑容如花绽放,苏若锦大呼终于可以赚钱啦! 苏若锦转身进了屋,她爹吃过晚饭嘴一抹,早就溜回卧房陪妻子小儿了,她只好去安顿大哥安之、大弟甘之洗脸洗脚睡觉,一直到把他们送进被窝,汤婆子放好、掖好被子角角落落才吹灯出了他们房间。 出来后,她并没有回自己小房间,而是去了厨房,这两天夹着洗三席面买回来的面粉、黄豆被她一一倒出了不少,先泡了一小木盆黄豆,又把案板收拾妥当……小小身影,在厨房里忙得不亦乐乎。 大半个时辰之后,书同才回来。 苏若锦早就收拾停当了,就等书同叔回来:“书同叔,明天咱们要凌晨早起,我有事请你做。” “啥事?赚钱?”书同现在满脑子都是赚钱。 苏若锦咧开小嘴,笑的灿烂,“差不多。” “啊……啊……”书同乐得跟什么似的,“快说怎办赚?” “明天早上就知道啦!”苏若锦指着案板上的面说道,“先帮我揉好面。” “明天早上我们吃什么?” “汤饼。”(实际上就是现代的煮面条) “那也用不了这么多面呀?”他疑惑的看向二娘子。 “差不多吧。”苏若锦就是不正面回他,指导他如何揉面、加多少碱、掰多少老面头、甚至还加盐、糖、打个鸡蛋进去。 书同被二娘子放的这么多作料吓住了,“做个汤饼要这么复杂?” 苏若锦抿嘴笑而不语,指挥他把揉好的面团放在草捂子里发酵,冬天冷,气温低,面团发酵需要时间,一夜时间不会发过头变酸。 “这样就行了?” 自从董妈妈被抢走后,苏家烧火煮饭都是书同来,就是做的难吃,后来小主人看不过去,站在小凳上撑勺,苏家的饭菜才能进嘴。 不不,应当是变得很好吃,二娘子做菜有天赋,什么菜经她一指,总能变得很好吃,书同觉得食肆里的菜也不如二娘子做的好吃。 苏若锦为了明天早起,钻进被窝里就睡着了。 书同却被小主人神神秘秘的话搞得一宿都没睡好,直到凌晨跟着小主人进厨房,小主人指挥他磨黄豆、煮黄豆,这些就罢了,还把昨天刚刚买的一整罐油都倒进了大铁锅。 吓得他差点尖叫,凌晨大家都还在梦家里,他死死的捂住了嘴,一眼不眨的盯着小主人。 苏若锦伸手拍了拍发好的面团,轩轩软软,手指戳开,面团里的气孔也发的刚刚好,连忙拉书同到案前,“赶紧再揉,排空里面气,再揪成这么大的小剂子……” “干……嘛?” “当然是炸油条啦!” 油条,原来叫“油炸桧”这种传统早餐小吃有一段关于卖国贼秦桧与精忠报国岳飞的故事。 可是此时,大胤虽类似于宋,毕竟不是宋,也就没有了以“莫须有”罪名杀害岳飞父子的秦桧,也无发泄心中愤恨的老百姓把面扔到油锅吃油炸桧的故事。 苏若锦把书同叔揪的小剂子压扁拉长,变成筷子般长短,然后两个摞一起,用筷子一压,放到烧热的油锅里,转眼间,白条子面被热油炸开变色膨胀。 苏若锦不停的用特制的长筷子翻动,几息间,两个压合在一起的面条子就变成了蓬蓬松松金黄灿灿的美味油条。 “咝……”书同吸口水的声音,“二……娘子……看上去很好吃啊!”他从灶膛后站到灶台边上,一边看一边口涎忍不住翻涌。 “不是看上去好吃,是吃上去也好吃。” 书同嘻嘻笑,“二娘子,你要炸多少?” “炸很多。” 书同不明白:“为何炸这么以多,难道二娘子要送人?” 苏若锦白他一眼,“油、面哪样不要钱,我才不会送人。” “那得吃到什么时候?”眼看二娘子的油条一根一根往篮子里放,没一会儿就装满了一篮子。 苏若锦心里默默的算了一下,有100根了,今天早上就先做这么多吧,先试水卖一下,看看效果再决定明天炸多少。 里面大锅里豆浆也煮好了,苏若锦让书同装到两个坛子里,转身拿出油纸做的纸杯。 “书同叔,油条三文一根,豆浆三文一杯,赶紧把它们挑到前面李子巷叫卖吧。”
第7章 双月子 骡背上一条宽巾带,两头吊着被裹的严实的热豆浆坛子,书同拎着竹篮,滚热的油条掩在里面,被二娘子用干净的厚包袱包裹的严严实实。 油条豆浆一时半会冷不了,可书同整个人懵的很,木然的看着裹的严严实实坐在骡背上的二娘子,“二娘子,你真要去?” “我不去,你会卖吗?” 书同:…… 小时候是陪读小厮,长大后送大人上值,磨墨跑腿伺候主人咱在行,就是没做买卖呀!阿不,做过,前几天还卖了两个石头画呢! 一想到赚到的八两银子,书同瞬间不迷糊了,双眼发亮,“二娘子,咱今天能赚多少?” 苏若锦不想打击人,可100根油条、两坛豆浆能卖多少,她不得不提醒激动兴奋的书同叔:“叔,咱今天的生意是积少成多,要辛苦你了哈!” “不辛苦……不辛苦……”不就是提一篮子油条嘛,轻巧的很。 苏若锦望着被书同举高的篮子,微微一笑,这才是开始哟! 书同没做过买卖,但作为苏言礼的小厮,打杂跑腿,不知给主人买过多少东西,包括从小贩手中买饭食、点心、饮子,没看过猪跑,还没吃过猪肉嘛。 苏若锦下了骡子伸手要拿出一根油条出来展示卖。 先不要说二娘子是他小主人,就不是,他也不会让个几岁的小娘子卖东西呀。 书同倒没什么不好意思,“二娘子,我来卖。” 什么会不会的,想起以前自己去买东西时,那些小贩怎么叫的,酝酿了几息,书同吆喝的话张口就来:“蓬松香脆的大油条三文一根哟,又甜又热乎的豆浆三文一杯啊……瞧一瞧……看一看……拿在手里就能吃,方便快捷又省事……” 苏若锦还真怕书同叔抹不开面子不好意思叫呢,没想到立马就上手了,看来书同叔很有买卖天分啊!想到石头画,她确实点拨了几句,可要没有天分,恁她说干嘴,不会卖的还是不会卖。 从这几年观察来看,书同叔脑袋瓜子灵活,就是没什么机会发展,可是现在嘛,苏若锦小算盘珠子打的啪啪,她爹是夫子,她娘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要是想做生意养家,书同叔就是最好的帮手,要不然苏若锦也不会趁着她娘做月子把生意做上。 苏若锦选的巷子口,南有国子监太学、南城区、南城门,东边有武学,北边是御街,三省五监九寺,还有巷子口西边就是居民区,她早就眼馋这块生意宝地了。 终于,她来了! 大胤朝类似于宋,商业发达,不管是平头老百姓还是小商小贩、朝庭公务员,很多人为了赶时间,并不在家里吃,都会在路上买早食裹腹。 根本没要书同多费口舌,人们闻着油条的香气就围了上来,“这早食新鲜啊,既不像馓子细,又不是油果,挺新奇的,给我一根,要是好吃,我给同窗们带几根。” “好咧!”书同连忙拿着一个小油纸袋,筷子一夹,就把油条放进了纸袋,全程手指没碰到食物一点点,买油条的年轻男子颇为满意的点点头。 “小官人,要不要给油条配杯饮子?”书同不忘介绍豆浆,连忙打开坛开,一投热气冒出来,寒冷油香的空气中,突然窜出甜香味。 引得年轻男子很爽快的叫道:“给我来一杯。” “好咧!”书同手脚麻利的拿起细柄长木勺舀,唰唰,舀了两下,油纸杯就满了,“小官人,你拿好,小心烫。” 年轻男端到手里就低头喝了一大口:“哇,这热乎劲,妥贴。”年轻人掏出一把铜子,“看看还能买几根油条豆浆?” 书同快速数好铜子,“小官人,还可以买三套,这是多出来的一文,你拿好。” 都没要苏若锦操心,书同叔跟打了鸡血一般卖油条,干劲十足,她眯眯的一边看他卖,一边看人们对油条豆浆的接受程度。 卯时初(早上5点)出发,到巷子口估计五点半了。 有句老词——点卯。 什么叫点卯,朝庭公务员卯时上值,这就叫做点卯。一般点卯指卯时末,也就是早上七点钟。 苏若锦的100根油条、两坛豆浆没要一刻钟便卖完了,都没等过了点卯。 后面的人惊讶:“这就没了?”大概是赶时间,说罢摇摇头,快步离开了。 书同朝墙根边的小主人看看,无奈的笑笑,“不够卖的。” 不够卖才正常啊!油条豆浆可是国人的官配美味早餐,要是卖不动,苏若锦才要哭呢!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85 首页 上一页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