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玉溪和叶晴夫妻俩带着下人就往海岛出发。 “没想到也就过去了一年不到的时间,这水泥路修得这么快。” “对啊,一路走来都是水泥路,要不是这车轮硬邦邦的还有些颠簸,这路跟以前的路比起来,可真的是天差地别。” “现在怕是坐马车比坐船还能快些,也不知道有人比较过没有。” 叶晴靠在林玉溪肩上,“说起来,当初第一条水泥路还是在丰宁村修建的呢,那时候我们都没有加钢筋,现在修的这些官道听说是都加了钢筋?” 林玉溪点点头,似乎也想起了当年丰宁村修建第一条水泥路时的场景。 “笑儿说我们这种木头做的马车,在村里简单修修就好,就算是没有钢筋,修好的马路也结实得很。不过现在修的毕竟是官道,马车多,还有那些几匹马拉的大马车,重得很,没有加钢筋的话,很容易被压坏。” “笑儿懂的就是多,就算是都叫路,不同的地段也得用不同的方法去修。” 夫妻俩说着说着,又从水泥路走到林笑儿身上。 渐渐的,没了声音。 俩人都睁着眼睛,看着马车外往后倒退的景色。 一时之间,除了车轮和水泥路摩擦发出的声响,再也没有别的声音。 从京城到海岛,即使大部分路段都是水泥路,也花了林玉溪一行人将近二十天的时间,路程是有些远了的。 在码头所在的县城休整一晚,计划第二天再上船渡往海岛。 听说这个县城,以前还只是个小小的渔村。 前些年林笑儿和尹弈啸在这儿待了大半年时间,又游说当时的知府在这里修建了码头。 渐渐的,这个小渔村就发展起来。 第一艘出海的大船,还是林笑儿和尹弈啸派人跟造船作坊合作打造的。 那时候,林笑儿他们找到造船厂说要建一艘那么大的海船,造船作坊的人怎么也不相信他们。 无奈林笑儿他们给的实在太多,加上人家世子和世子妃的身份地位。 造船作坊的东家迫于压力之下,只好答应合作。 没成想,花了八个多月的时间。 大船造出来,还顺利下海试行成功。 于是有了大海船之后的林笑儿和尹弈啸,才有机会出发去了海岛,在海岛上找了本地人种植橡胶树。 而当初答应同林笑儿他们合作的那造船作坊,之后便收到了做不完的大船订单。 赚得那叫一个盆满钵满。 不过那造船作坊的东家也是个有眼色的,主动把造船作坊收入的三成分给了林笑儿他们。 送上门的银子,不要白不要。 林笑儿自然是安心收下,在她心里,这本就是她应得的。 这大型海船,真的不是有银子就能造出来的,技术才是关键。 她提供了这么核心的技术,只要了造船厂三分利,说起来,还是要少了。 当然,看起来只是三分利,每年收到的分红那可不是个小数字。 夜晚,林玉溪和叶晴走在街上的时候。 路过茶馆,还能听见说书先生说起林笑儿和尹弈啸造船的事迹。 人不在了,故事一直还在继续。 林玉溪派人定好了去海岛的船票,第二天一早,吃过这边特色的早餐后,一行人便来到码头,按照船票上写的数字找了位置坐下。 海船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大,还要豪华。 简直无法想象这样的大家伙怎么就能在海上航行。 林玉溪心里又再次对林笑儿的能力表示震惊,只可惜,现在说出来,也没人能够给他这些解释了。 夫妻俩也是第一次出海,从来没有这么近距离的见过一望无际蔚蓝色的大海。 不少乘客都耐不住性子继续坐在船舱里摇晃,纷纷跑到甲板上。 林玉溪夫妻俩也不例外,海上的景色确实是太美了。 要是没有造出这么大的船,这辈子怕是没有机会看到这么漂亮的大海。 “可真美!” “难怪当初笑儿他们宁愿出来到处跑,也不要安心待在京城做世子妃,天下之大,这绝美的景色,不出来走走看看,真是会白活一辈子的。” 景色好,晕船的人也不少。 林玉溪带出来的下人,就有几个没顶住,在船上吐得脸色都苍白。 同行的乘客中,晕船的人也不少。 可惜问了船上的人,也没有针对晕船能吃的药。 只能忍着。 好在小县城是距离海岛最近的一个县城,只花了四个时辰的时间,夕阳出现在海平面的时候,海船终于停靠在了海岛的码头。 没有晕船的夫妻俩,好好欣赏了一番海上夕阳美景。 心里只有生意的尹弈啸,看到这副美景,只觉得这一遭就算是橡胶没造出来,也无所谓了,看到这么美的景色,就算是他这样满身铜臭味的商人,也觉得值了。 “等家里两个臭小子考上秀才了,也得带他们来一趟,这景色,可真比笑儿他们画的还要美。” “是该亲自来看看的。” 叶晴心里也十分有感触,以前她从来没想过能走过大尹朝那么多地方。 现在真的走过了那么多地方,心里无数次赶集阿爷临走前把她托付给了这个男人。
第360章 【番外9:橡胶车轮】 海岛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一切都十分原始。 甚至上面的老百姓说的都是当地方言,林玉溪他们反正是听不懂的。 不过这都做好了准备,他们在对岸的小县城请了个会这边方言的人跟着一块儿来的。 等下到了他们的橡胶种植庄子,还有熟悉的管事等着,一切都不成问题。 跟着来码头接他们的下人汇合后,一行人上马车。 海岛上可没有修什么水泥路,路上坑坑洼洼的,十分颠簸。 这可让本来就晕船的那几个下人更加难受了些。 马车走走停停。 没错,走了没多久就有人要下马车蹲在路边吐。 说起来也是一趟十分辛苦的出差。 花了不到半个时辰的时间,可算到了橡胶树种植的庄子。 庄子算得上的离码头近了,当时林笑儿也是为了方便橡胶树长成后能把成品运到船上。 选择的这块地,当时并没有花多少银子就买下来了。 “这就是橡胶树吗?长得可真直啊!” “比在西域看到的那什么白桦树,还挺直。” 夫妻俩第一次来海岛,第一次看到橡胶树,充满了好奇。 在庄子上等着的管事,看到主子后,一直在一旁做着简单的介绍。 “这个地方天黑的倒是晚,这都什么时辰了,竟然还没黑透。” 管事带着一行人先安顿下来,吃过丰盛的晚饭,一切都得等休息好了之后再继续。 海岛上吃的晚饭是渔民们早上才捕捞回来的海鲜。 以前也不是没有吃过海鲜,但是还是第一次吃到这么新鲜的。 晚饭饭桌上,还有一个海岛鸡汤,听说是拿椰子汁煮的鸡汤。 看起来寡淡无味,吃起来十分鲜甜,叶晴十分喜欢这个味道。 还问了管事,这椰子能不能带回京城,能放多久。 管事被丢到海岛已经好几年时间,拖家带口都来了。 只不过来了海岛后,他一直负责这一片橡胶树,其他的,他也不是很了解。 对于叶晴的提问,最终也没回答上来。 休息好了之后,林玉溪召集管事和带来的下人开始商量采集橡胶制作成品的相关事宜。 建作坊,招人干活。 这么一忙碌,用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算搞定。 终于开始关键环节,制作橡胶。 按照林笑儿留下的资料,林玉溪已经带着心腹做个实验,学会了制作方法。 等作坊招到了足够多的人后,便开始按照流水线的模式,把不同的步骤教给不同的人。 制作橡胶的流水线便开始运作。 他们来海岛的任务算是完成了一大半。 叶晴一直跟在林玉溪身边打下手,香水铺子在这边是开不起来的,这边的老百姓,似乎并没有太多挣钱的法子。 所以他们请来种橡胶树的老百姓和到橡胶作坊干活的老百姓,工钱都很低。 一天一个人只需要十文钱,还很多人抢着要去干活。 又在海岛带一个半月。 橡胶成品已经做出了不少,林玉溪和叶晴也打算离开海岛。 光有橡胶还是不够的,做车轮,还得需要很好的钢筋,这东西,在海岛上可没有。 早在来海岛之前,林玉溪就联系了尹弈啸留下来的人。 把图纸给过去,让他们安排人按照图纸制作轮子。 现在是时候把橡胶带回去和铁轮子组装起来。 回城的船上,林玉溪他们还租了个货舱,带回来的东西装满了好大一个货舱。 不出意外的话,以后每半个月都能有这么大一货舱的橡胶运回岸上。 回到岸上小县城的一行人,没有继续在小县城多做停留,而是继续带着橡胶前往靠近铁矿山的一处作坊。 作坊也在大尹朝南部,从小县城过去,只需要七八天的时间。 要是不带着这么多橡胶,只是单枪匹马的话,估计还能更快一些。 管理车轮作坊的人是尹弈啸的,虽然尹弈啸消失了,他这些手下却仍旧是按部就班的完成各项任务。 又是在作坊专研了好些天,第一批橡胶车轮成功做出来。 在第一时间安装到马车上,又进行了试行。 “这橡胶车轮果真不错,在水泥路上跑起来都没有多大的声音,坐在里面也感觉不到什么颠簸。” “确实,跟那木头车轮比起来,这简直是好太多了。” “难怪当初世子和世子妃要到海岛那么远的地方去种橡胶树,现在这橡胶轮子做出来,好处可真是太多了!” 橡胶车轮还在继续制造,成品已经开始往京城和南江城等几个府城运送。 林玉溪这几个月的重心都放在了橡胶车轮上,对橡胶车轮的售卖,也是抱以很大信心。 夫妻俩是跟着运货的车队一起回京城的。 回京路上,他们的马车都换上了橡胶车轮。 果然马车跑得更快,车内坐着的人也更加舒适。 这样奇怪的车轮,一路上碰到过的马车车夫,都投来奇怪的目光。 于是,运送车轮的各个车队,都沿路对橡胶车轮做了宣传。 等林玉溪夫妻俩再次回到京城的时候,京城不少人已经知道了橡胶车轮的事情。 甚至消息都已经流传到宫里去了。 橡胶车轮的铺子还没开业,就有不少人跟林家打听橡胶车轮这个东西。 林家在大尹朝这些年的名声越来越响亮,没办法,林家的生意总能做出和别人家不一样的东西来。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37 首页 上一页 208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