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尹朝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南方海岛上种一些应该可以,还有两广之地,也是比较温暖的地方。 不过现在也不是种树的好时机,明年有机会,是可以从东鲲运一些树苗回去,种在大尹朝南部,运输的时候相比较东鲲,也方便很多。 东鲲现在虽然已经归属大尹朝的领土,可目前还是不允许渔民或者商人私自到岛上从事任何活动。 今后东鲲的发展如何,还得由当今圣上另做决定。 林玉山一个人走在路上,一眼望过去田地里,还能看见穿着和他们身上不同服饰的原住民在田地间或果林里除草。 经过这么几个月的学习,原住民大多已经学会了简单的大尹朝语言,能和他们做简单的沟通。 下山来干活的男人,每天都能得到一定的粮食作为报酬。 当然,不想要粮食的,也可以要一些药物,或者布匹。 岛上目前的交易也比较原始,差不多都是以物置物,货币还没有在岛上流通起来。 那些不能下山来干活换粮食的,也会从山上摘一些野果子或者草药什么的,让年轻男人拿下来换银子。 原住民对新占领了他们领土的这群人,不再像之前那般排斥。 这些人,和以前那些人不一样,不会欺负他们,打压他们,把他们当做奴隶使唤。 反倒觉得这些人挺不错的,他们能换来好吃的粮食,好看的布匹,还能学到新的语言文字。 林玉山心情好,看什么都觉得十分舒坦。 林玉兴从地里回来,看到在一个人瞎晃的林玉山,觉得这小堂弟今天心情似乎特别高涨。 “做啥呢?” “诶,大堂哥,今天收工比较早啊?” “今天早点回来,还有人在干活呢,这地方,气候好,多挖些地出来啊,能多种不少粮食呢。你还没说,今天一个人在这瞎晃悠什么呢,这嘴角压也压不下去的。” 林玉山正想找人分享分享此事,可军营里那些将领,也不是一个好分享的对象。 他的小厮吧,也是一个向来只会听吩咐做事情的,似乎也不是一个好分享的对象。 还得是自家人,说啥都好说。 把今天收到的书信,捡了些能说的告诉林玉兴。 “这可好啊,真没想到,弟妹平时都是那么端庄贤淑的,我还以为她只乐意待在家里呢,没想到跟着贤王妃在外面,也能把事情做得这么好,是个厉害的。” “啊?确实,她以往确实是比较安静的,对于她这回的情况,我也有些震惊。也是贤王妃慧眼识人,能把她拉进去做这事。” 林玉兴拍拍林玉山肩膀,“这是好事,这是好事啊,多做点好事,好!” 林玉山没告诉林玉兴,这事,就连皇后娘娘也来插了一脚。 他这个大堂哥,就不乐意和官场上的人打交道,更别说宫里的这些人了。 宁愿去地里多干点活,连京城都不乐意久待。 海风习习,吹得人十分舒畅。 潮水褪去,海滩上捡螺的士兵们又提着篮子去干活。 在海边待久了,这些海货慢慢也吃得习惯了。 捡螺不像是干活,仿佛就跟去玩,去放松般。 没有固定轮班的人去捡,是谁有空谁就去捡,捡回去了,伙夫会做成吃的,营地里的都能去吃。 兄弟俩也一人拿了个篮子,加入捡螺队伍。 “我看下个月,我们那些庄稼,就能收成了,那啥,玉山你知不知道我们什么时候能回去?你看我们来的这些人,岛上改建的方子建了不少,该开荒的也开荒了不少,修路也修了,总不能不让我们回去了吧?” 刚开始来的时候,林玉兴还是挺兴奋的,觉得收到朝廷重视,十分光荣。 再说,又是来做自己熟悉的事情,换个地方做,也没什么不好的,还是给朝廷办事,挺好啊。 只是他甚少离开家人这么久的时间,时间久了,真的有些想念家里的妻儿老小。 天天一个人睡一个被窝,刚开始是挺自由的,久了也觉得有些不得劲。 特别是那牡蛎,吃多了,总觉得身上有股无名火。 没处发泄,那时候,就特想他家媳妇儿。 当然,这些话,他也没脸和林玉山说,真是没脸说。 “不会,我想着,再过大半个月,皇上的旨意应该就来了的,到时候等把粮食一收,我们就能回京城复命了。守着这新的疆土,可不是我们这些文职,也不是你们这些匠人的事情,这啊,是军营里的事情。” “那就好那就好,建房子那个李老头,还问我呢,说他想回去得很咯,让我来问问我这个当大官的堂弟。” “哈哈哈,大堂哥说笑了。你去和李老头说一声就是,让他安心待着,皇上让回去了就回去了的。” 还真别说,李老头建房子的手艺不错,也很会使唤人。 早在之前,他们就已经搬进李老头待着人住的屋子里,这可比住营帐里舒服了不少。
第400章 【番外49:岛上收获粮食】 山脚下的空地里,已经建起了一座座房屋。 一座一座连在一起,组成了士兵们的宿舍。 还有一些单独建在一起的,做了将领们的住处,他有幸,也分到了一处单独的。 有了独自的屋子,还给林玉兴也在他的房子里安排了一处屋子。 这些屋子都是砖木结构,两层的小楼,一楼是泥砖,二楼主要是木头。 框架也是木头做成的,这岛上,不缺高大的木头,山上大把的都是。 刚开始都是直接组织士兵们上山去砍木头的,士兵们以前也只上山打猎,甚少知道建房子的木头主要生长的位置。 后面也是被原住民带着去,才熟悉了些。 最后,又和原住民达成交易,让他们帮着砍一些合适的木头运到山下,同样也拿粮食和他们交易。 有了这些原住民的加入,建房子的速度也快了不少。 特别是一些原本就会修建房子的原住民,主动提出下来帮忙。 经过李老头等人的指点后,很快就能上手。 这些变化,真的就是看在林玉山的眼里。 想当初,刚到这个岛上的时候,啥也没有,几个破烂的屋子,也就是简单用木头绑起来的。 林玉山观察过原住民的房子,便想到之前那些倭国人住的房子,应该就是他们让原住民建的。 现如今,之前扎满营帐的空地上,已经变成了一幢幢房子。 营帐全部被收了起来,收回库房里。 现在不管是修路还是开荒种植或者建屋子,都陆陆续续出现了原住民的身影。 原住民和他们越来越能融合在一起,这是一个极好的现象。 “想什么呢?你面前这么大一个螃蟹你不捡起来,是想被它夹一下不成?” “哈哈哈,还真是好大一个螃蟹!” 林玉山刚刚看着房屋的方向发了会儿呆,真没注意到脚边这只举着钳子的大螃蟹。 得到林玉兴的提示,拿起手中的火钳,把螃蟹夹进篮子里。 螃蟹这东西,刚开始军营里大家都不吃的。 那时候林玉山也没有跟着士兵们到沙滩上捡螺,不知道还有螃蟹这东西。 偶然有一次,跟着来沙滩上凑热闹,看到这些林笑儿留下的书里画着的螃蟹,才知道这沙滩上有这么多螃蟹。 书上写着螃蟹是很好吃的,就是浑身都是硬壳,吃起来麻烦,肉也不会很多就是。 第一次林玉山捉了几只回去,就只让伙夫简单清蒸了一下,没想剥开壳的螃蟹,那蟹肉一丝一丝的,味道甚好。 将领们嫌弃它们吃起来麻烦,吃了一个不再吃。 林玉山倒是挺爱这一口,特别是配上一杯酒,慢慢吃,能吃上大半天。 士兵们也不爱吃这没什么肉的螃蟹,所以他们都不捡。 林玉山也不麻烦伙夫单独给他煮螃蟹,现在有了自己单独居住的屋子,他带回去让小厮在屋子里简单蒸熟,一个人喝着一杯酒,晚上赏月的时候慢慢吃。 还真别说,在海岛上,一个人单独赏月,挺有一番滋味。 半个月后,如林玉山所说,真的有从京城里来的船只。 船只上,还来了几个宫里的公公,这回,可真的是带着旨意来的。 几个公公,在岛上受到了大家热情款待,吃到了以前在皇宫里都没吃到过的美味。 特别是那软糯的三文鱼鱼鲙,简直是瞬间就征服了他们的味蕾。 林玉山都想不明白,他们这些公公,怎么会这么爱这一口。 他是觉得鱼鲙味道不错的,可也没有他们这么爱吃,更别说吃了这么几个月,他早就有些吃腻了。 现在得是生腌三文鱼和三文鱼鱼鲙换着吃,才能多吃一些。 果真是再好吃的东西,吃多了,也不好吃了。 皇上派这几个公公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来传递旨意,告诉林玉山等文官,以及林玉兴等匠人,以及军营里三分之二的人,在结束月底的秋收后,全部启程回大尹朝,只留下规定的驻军在岛上守着便是。 二是来亲自体验一下岛上的生活,看看岛上的风光,切身感受一下东鲲是不是真的就是林玉山写的书信上说的一样。 他们是带着任务来的,可得在岛上好好把任务完成,回去好把这些亲自说给皇上听。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就能看到几个公公,每天都顶着烈日,去到东鲲上能去到的地方。 又看又吃又玩的。 还真别说,这几个白白嫩嫩的公公,到东鲲上不过五天的功夫,脸上、脖子上就变了颜色。 要是不掐着嗓音说话,看起来倒也不那么像个太监了。 秋收很快到来,收成比林玉兴想象的还有多一些。 这里开荒出来的地,不是真的贫瘠的山地,只是以前长满了杂草而已。 所以那些土地,日积月累的各种腐木烂叶,让土壤变得十分肥沃。 更别说林玉兴来了之后,还带着岛上的士兵们沤肥,给庄稼追肥。 这么好的收成,简直把整个军营里的将士们都看得兴奋极了。 秋收的日子里,所有士兵、匠人都暂时放下手中的活,全部一起帮忙秋收。 只见往日里练兵习武的营地里,现在也被大家打扫干净,晒上黄澄澄的粮食。 什么稻谷啦、玉米啦,把营地染成一片金黄色。 那是丰收的颜色。 住在山上的原住民们,没有抢到收粮食的活。 他们只能从山上往山下看,看到这些人收获了这么多粮食。 对这些人更加钦佩,他们现在可算是知道了,原来吃的粮食,还可以在他们这个岛上种出来呢。 在倭国人没来岛上之前,他们吃的都是山里能找得到的东西,什么树根啦,什么野果啦。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37 首页 上一页 231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