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人来岛后,他们在倭国人的手里,偶尔也能吃到一些东西,那是他们以前从没吃过的东西,但是很少能吃到,想要吃到还得付出很多。 后来,又来了大尹朝的人,他们的劳动就可以换来好吃的粮食,他们就觉得这些人好厉害,竟然有那么多粮食。 现在,经过这几个月,看着他们劳动,最后竟然收获了这么多粮食,他们不再只是觉得这些人厉害,更是有一种钦佩之感。
第401章 【番外50:告别】 军营仓库都建在二楼,防鼠防虫。 晒干了的粮食被一包包装好,扛到楼上仓库里放着。 一间间装满了的仓库,给所有人巨大的安全感。 “这地方着实是好的,比我们在西北种粮食的时候,收成可多太多了啊!” “可不是嘛,真没想到我们今年就开垦出来这么些田地,能收到这么多,更别说往日里吃掉的那些蔬菜水果,还没有算在里面呢。” “我看呐,这地方真的是个好的,现在我们还只是在东鲲北部开垦种植,等明年继续往南开荒,那土地不是更多。以后啊,我看不用再运粮食过来,还能运些粮食回去呢。” 将领们站在岗哨顶部,从顶部一览下面丰收的场景,把风景尽收眼底。 不管是农民,还是他们上战场的将领,粮食对于他们而言,都是极其重要的。 能在休战之余,种出这么多粮食,带来的喜悦感,有时候甚至比打了一场胜仗还要兴奋。 负责造马车的匠人带着手下和士兵们,在这段时间已经造出了好些马车。 橡胶轮胎每次都会通过大尹朝往来东鲲的船只运送过来,现在几百驾马车是有的。 马车从军营直接到田地里,把收成的粮食一车一车拉回去。 效率之高,速度之快。 全军上下,只花了不到十天的时间,就把所有粮食收回仓库。 将领们没有亲自下地,带着他们的亲信,负责把粮食入库称重登记。 这样的好消息,可是要带回大尹朝,带进宫里的。 其中,高兴的人中,林玉兴可以说是那个最高兴的。 他心里甚至萌生了来东鲲弄一座林家的农场,在这边也搞一块试验田,继续培训高产粮种。 还想弄一片果林,如果家里能出资买一艘大船更好,以后就能把种出来的果子、粮食运回去。 这样,林氏的糖水铺子,又能推出更多新的产品,赚更多银子。 只是想归想,东鲲虽然已经属于大尹朝的领土,那就是皇上的领土。 想要买卖,可不是他想就能成的。 皇帝对东鲲今后的打算如何,他不知道,就连林玉山都不知道,谈何说买一片地,建一座庄子呢? 秋收结束后,还没回京的士兵们,又帮着把所有田地翻了翻,撒上一层农家肥。 按照林玉兴的建议,再次种上各种作物。 东鲲岛上现在天气还算暖和,种下能不能在气温降下来之前收获,也不是很确定。 粮食是不种了的,种的也大多是一些蔬菜,或者食用根茎类的作物。 大将军要带领大部分士兵回京的消息,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原住民的部落里。 部落族长请一直去学习大尹朝语言文字的年轻人带了话给大将军。 大意就是他们愿意全身心归顺他们,只希望他们能够带着他们部落的族人一起,把种植粮食的方法传递给他们,粮种他们愿意用他们现有的东西去置换。 年轻人带来给大将军的,还有好些珍贵的礼物。 都是部落的族人们凑齐送下来的,其中不乏一些上好的药材。 大将军让年轻男人回去告诉他们族人,只要他们跟大尹朝同心,以后他们都会过上好日子。 他们的一番好意,大将军收了下来,也让年轻人回去的时候,带了好几车粮食回去。 皇上之前的书信就写过,对于这些没有开化过的原住民,不要简单粗暴的使用武力收服他们,还是用别的方法,让他们主动服从是最好的。 给他们粮食,让他们亲眼看着大尹朝的人有多厉害,从心底把他们收服,慢是慢了些。 但是这样,效果好,以后会起冲突的可能性也小。 大将军收到的东西,等年轻人离开后,便转手给了宫里来东鲲的几个公公。 让他们收好,带回去献给皇上。 眼见着就要到八月底,军营上下开始收拾行李,把岛上的一些特色果子,放在木箱子里,又垫上厚厚的稻草,再放上冰块,这些都是打算带回去献给皇帝的。 林玉山和林玉兴,也整理了不少东西,打算带回去给家里人。 其中,还有不少从海边捡到的大海螺,贴近耳朵听听,还能听到海浪的声音。 林玉兴找到林玉山,让他去问问大将军,能不能带些果树苗回去,他想带回去试试,看看能不能在家里的果园种出这些果子。 林玉山从林笑儿留下的书籍里也做过一些简单的了解。 柠檬树之类的,带回去应该能种的活。 但是那芭乐、凤梨之类的,怕是得种在两广偏南,或者滇城才有可能存活。 只是这些都是他在书里看到的,也不能直接说给林玉兴知道。 找了大将军说想带些果树苗回去的事情,大将军大手一挥,表示他们随便带,反正放在林玉山的船舱里,不占公用的地方即可。 林玉兴得到消息,那叫一个高兴。 除了带了不少树苗,耐放的柠檬也没少带,一麻袋一麻袋的,装了七八个麻袋。 晒干的柠檬片味道没有新鲜的柠檬片味道好,但是晒都晒了,也得拿回去,明年还有没有机会来还是个问题。 于是,林玉山的船舱里,被塞得满满当当的,除了留下落脚的地方,床上没有被堆满之外,别的地方基本都塞满。 除了林玉山有个特许之外,别的士兵和匠人们,每个人带的东西就有了重量限制,以免大家带的东西重量太重, 影响船只运行。 回大尹朝前的最后一顿饯别宴席,举办得十分重大。 伙夫煮上了岛上新手的稻谷米饭,光是新米的饭香味,就飘满整片军营。 更不用说海底捕捞上来的海鱼,放在炭火上一烤,撒上伙夫特调的烧烤料,也是一绝。 还有这段时间,已经养大了的鸡鸭,山上捕捉下来的野味。 菜色丰富,大口吃肉,大口喝酒。 这一告别,下次相聚还不知道是什么时候。 这么长时间的相处,一起开疆拓土,开荒种植,士兵们也好,匠人们也好,都处出了浓厚的感情。
第402章 【番外51:回京】 回程海上花费的时间,貌似比去的时候花的时间短些。 等船只靠岸后,看到所处的码头,才知道,原来是停靠在了南江城的码头。 这么长一段时间不在京城,朝廷的新政策,林玉山不是很懂。 按照这个情况,应该是新开了新的海上航线。 在南江城的码头停靠,确实比去辽州府快上不少,听开船的船夫说,这些战船也进行了一些改进,船行驶的速度本来就快了不少。 跟着出征的士兵们,也已经好几年的时间没有休假回过家里。 之前公公们去东鲲的时候,就跟大将军说了,这趟回来的士兵,可以休假过完年再回军营。 船只停靠在码头的时候,一箱一箱银子往船上搬运。 最后给士兵们发放了不少奖励,一个个背着行囊有序下船。 士兵们大多都是十几二十岁的年轻人,发到手这么多银子,又能回家好几个月,各个都振奋得很。 一来是好些年没回家了;二来是,这趟回家应该能娶个媳妇儿了。 一帮大龄男青年,在军营里说话本就有些荤素不忌。 现在可好,有时间,也有银子,娶个媳妇儿不成问题。 士兵们走得差不多,除了需要跟着回京的,以及将领们的亲信还跟在身后,船上基本空了下来。 之前被派到岛上的匠人们,本来就是安排在最后走的。 看着士兵们已经走得差不多,他们也拿到了朝廷给的银子,这么长时间离开家里,各个都归心似箭,迫不及待想下船。 大将军又说了几句感谢他们的话,才放着大家下了船。 全部人都下船,包括将领们也是。 回京的话,乘船也可以,骑马或者坐马车都行。 在船上待了这么些天,还想乘船回京的,几乎都没有。 更别说是这些驰骋于马背上的武将们,现在只想翻身上马,车马奔腾,奔回京城,进宫复命后,回家一家团聚。 战船是不能开往京城的,要乘船也只能换成商船。 大将军只能安排船夫把船只停靠到军营去,他们需要回京复命的,先骑马回京复命。 林玉兴正在和林玉山告别。 “玉山,我就先不回京城了,南江城这边的庄子,还没开始秋收呢,我想着我去忙完秋收,再带着你堂嫂侄子侄女们一起回京。” “也行,我倒也想进城看看堂嫂他们,可我这不是得跟着大将军他们一路回京进宫复命,这任务没完成,我也不敢擅自离开队伍。” “知道的知道的,你忙去,你堂嫂他们有啥好见的,还是完成皇命要紧。” 大堂嫂带着几个孩子,一年有大半年的时间都在南江城,今年也不例外。 目送林玉兴和下人把东西扛下船去,又去码头找了几辆马车,渐渐远离了码头。 林玉山也和大将军们一起上马,往京城方向跑去。 几个宫里的公公,骑马可不大行,他们只能坐马车。 原本能更快到京城的,因为有几辆马车,速度又慢了些。 不过也很快就到京城,这么好的水泥路,跑起来快得很,花了不到四天的时间,已经入了城门。 此去东鲲,又不是打仗凯旋归来,也没有皇帝或者太子皇子之类的一同出征,自然没有那隆重的迎接仪式。 悄无声息的进了城门,直接进皇宫。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一刻都不想耽搁,只想快些进宫汇报完毕,回家会见家人。 就连林玉山也是如此,以前他都不不觉得他是个留恋儿女情长的人,这趟离开家里,只能偶尔和妻子有书信的交流,想想,他还真是挺想妻子的,想看看经过一些变化后,妻子现在是如何的。 皇帝没有出城门迎接将士们回来,却吩咐宫里大摆宴席。 御书房里,皇帝给回来复命的武将文官都赐座,让大家坐着慢慢说。 大将军先做了简短的汇报,最后把话题抛到林玉山头上,具体还得由林玉山来汇报。 没办法,论嘴皮子,还是林玉山的厉害,他一个武将,带兵打仗不再话下,文绉绉的汇报东鲲岛上的情况,真的就不是他所擅长的。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37 首页 上一页 23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