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朝廷新设立部门一事,林玉山只有一个大概头绪,说出来也只是说了个思路而已。 可他这说法,却让在场的人都有些震惊。 竟然还能弄出一个新的部门来,但是仔细想想,要是海外经济发展得起来,确实很有这个必要。 “看来林爱卿这个长假啊,没白放啊,在家琢磨出了这么些东西,不错不错啊!朕的几位老臣啊,咱就是说,还是得多听年轻人的意见和想法嘛,看看林爱卿,这想法,朕就觉得是非常有建设性的。这个用来收进出口货物的部门啊,可得仔细琢磨琢磨,要是发展起来了,还不知道有多少人抢着去接手这个活呢。” 按照之前林玉山的设想,以后大尹朝海贸是十分有前景的,那就以为这这是一个非常有利润的空缺。 “皇上说的是,林大人这想法,确实是老臣们难以琢磨出来的。”先前还持反对意见的几个老臣,现在也改了主意。 其实现在朝廷上,还是十分好打理的。 国家昌盛,国民富足,他们这些官员更是不缺银子。 出现了能赚更多银子的路子,谁也不会为了赌一口气,去把这条路子堵死。 总归就是言语上落点下风,他们这些老臣,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落点下风便落点下风,有利可图即可。 新设一个部门,这可是继往开来的大事,也不是几个大臣跟着皇上就能在御书房讨论出来的。 “既然这是林爱卿提出来的,那具体的计划,不然就由林爱卿牵头,徐首辅监督,一起把这个计划初步拟定出来。这是大事,也急不来,慢慢弄,弄好了,直接呈上来给朕过目过目。” 林玉山又接下了这一重要任务,这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或许是难事,对于林玉山而言,也就还好。 林笑儿给他留下的书籍可真的是太多了,其实他今天提出来的这种税银,用林笑儿给他留下来的书籍里的专业术语来说,就是关税。 所谓新设立的部门,就是海关。 他只需要结合大尹朝的实际,对书上写的东西进行妥善修改,再和朝中大人们一起商议过后,就能把这个计划书详细呈现出来。 “微臣遵命。”林玉山行礼接过任务。 群臣离开御书房出宫的时候,已经将近中午,在御书房讨论了这么久政事,对于这些大清早就起床进宫上早朝的官员来说,此刻,都有些饥肠辘辘的。 “天气也渐渐变凉了,大家伙要是不嫌弃的话,到微臣家的羊肉锅子店吃个便餐?”林玉山提议。 林家的羊肉锅子店,在京城也开了好几个分店,越是到冬天,生意越好。 “林大人这么说,这嘴巴啊,倒是真想念羊肉的味道了,不然咱们就厚着脸皮,跟林大人去下个馆子?” 这群人,可以称得上是朝廷十分重要的官员,即使在政见上有时候会出现冲突,私下里,关系也还行,不至于把公事带到私事里。 在官场上,官员与官员之间的关系,总是千丝万缕的,总不好闹出什么笑话。 一顿简单又不简单的午饭结束,几位大臣又回到各自官府里,去处理手上的问题。 林玉山跟着徐首辅走的,他们还得尽快把上午在御书房说的事情给写到纸上。 皇上说是说急不来,可臣子,岂能拖拖拉拉的?不能的呀! 林玉山这边忙着,林玉溪也不轻松。 自打听林玉山说了朝廷今后会海外贸易的一个打算,他亲自下了趟南方,去造船厂定了三艘大船。 其中两艘都是用于海外贸易的,一艘用于到海上捕鱼的。 造船厂的生意可不是一般的好,在听到朝廷有意发展海外贸易的事情,不少商人都第一时间到造船厂来定船。 好在林玉溪是林笑儿的大哥,造船厂有林笑儿一份,作为内部人员的家属,还是可以走点小后门的。 不过造船厂当今的管事也说了,三个月内只能交出一艘船,另两艘,怎么也得半年以后。 造船厂的订单都已经排到两年后了,林玉溪也不敢催促,只能这么等着。 趁着冷空气还没有到达南方的时候,林玉溪顺便又去了趟海岛,看看目前橡胶树的生长情况。 橡胶轮胎自打开卖以来,卖得一直都很好,林家也几本垄断了这桩生意。 海岛上橡胶树的种植和割胶这些活,就显得极为重要。 去海岛上转了一圈,没发现什么不妥。 跟着管事一起把过年需要给长工们发放的奖金和年礼列出来,觉得不够,又给没人多加了几斤猪肉和几匹布。 这些长工可得用好的待遇留住,他也不是不知道,最近有些商人是顶上橡胶轮胎这桩生意了的,也想来分一杯羹。 从源头上把人给留住,他们林家这生意啊,才能更长久的垄断下去。 回城的时候,还没忘了带上一船椰子、芒果回去,糖水铺子天天都离不开这些果子。 林玉溪还是想明年开海后,就到东鲲去一趟,听说东鲲上面的水果种类更多,他还是想去东鲲弄一批就连海岛上都没有的水果回来,拿回海岛种上。 临近年底,各行各业都忙碌着。 福利院的孩子和女人们都忙得很,天气变冷,织毛衣的活越多,大家每天都忙着织毛衣,想要换更多银子,也想好好度过在福利院的第一个新年。 忙碌意味着会有丰收,即使每个人都很忙,却没有任何一个抱怨。 毕竟,谁都想生活得越来越好。
第409章 【番外58:准备就绪】 终于在过年放假前,大尹朝通过了设置海关署和增收海关税的讨论。 在朝堂上诸多大人热烈讨论了好几个月时间的时候,终于盖棺定论。 只需要年后,按照讨论好的流程,把这件事情布置下去即可。 林玉松目前当值所在的辽州府,也抢占到了一个对外开放的码头份额。 一下子新增设这么多对外开放的码头,沿海的州都抢得头破血流。 最终也一共也只开设5个,原先粤州的是对外开放的,南江州也有一个对外开放的。 算下来,也只是新增了3个而已。 这5个码头所在的县城,都将设立海关署,海关署直接受皇帝管辖,户部多次提出反对意见,想把海关署纳入户部下面的部门,最终也反对无效。 朝堂上的官员,谁没有满肚子花花肠子,谁看不到以后海关税是一笔大大的收入。 对于平常官员不过分的一些行为,皇帝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毕竟,水至清则无鱼,想要手下人安心为他办事,他也得给手下人一定的权力和可获取的利润。 凡事讲究一个张弛有度。 皇帝年轻时候,眼里也容不下一粒沙子。 随着当皇帝的时间越长,似乎也越能理解先皇和太傅当年的教导。 林玉溪这段时间也忙得很,让下人在准备年后开海运往海外的货物。 第一趟出海,他打算亲自去一趟。 以前是没有这个机会出海,现在有机会出海了,可一定不能放过这个好时机。 同样的,大尹朝一些大富商,也和林玉溪一样,在得到朝廷中的消息后,都在做同样的一些准备。 和林玉溪相熟的一些商人,也相约着出海的时候一起组队出去。 海上可不比陆地上安全,会不会碰到海盗另说,就说海上那些猛兽,都不是人能够抵抗得了的。 出海经商,是机遇,也是挑战。 林玉溪有一点是别的商人无法相比的,他得到了一张海上的地图。 这还是林笑儿出嫁后和尹弈啸到处游玩回来后,拿给他的。 怎么画出来的他不知道,但是他觉得外面的世界,或许就真的和林笑儿留给他的这张地图一样。 出海经商,有货物有货船还是不够的。 还要有足够的打手帮忙。 这也难不倒林玉溪。 林笑儿和尹弈啸当年留下的暗卫,现在仍旧在尹鹰和尹鹤的指挥下运行着。 平日里的开销,除了尹弈啸和林笑儿留下的一些产业出一部分,林家也会出一部分。 这些人,是效忠贤王府和林家的,只要这两家不对立,那这些人,就能受这两家人的指挥。 当然,还是以贤王府为主。 林玉溪在选人之前,特意去贤王府走了一趟。 把他的来意和目的告诉贤王,得到贤王的认同下,才让尹鹤选了一支队伍。 这支队伍,在当年攻打倭国的时候,就曾跟着去过。 率先上岸瓦解倭国内部政权,促使大尹朝军队顺利攻下倭国,出了不少力气。 只不过,他们都是藏在暗处而已。 同样的,这些人,还拥有很多先进的武器。 不同于工部给军营造出来的武器,这支队伍早在林笑儿还在的时候,就成立了专门研究武器的部门。 不研究大炮地雷等大型爆炸性武器,专门研制小型的,方便携带的。 而这支跟着去过倭国的队伍,不只是战斗力强,还会开船,这可是不可多得的综合性人才。 有了这样厉害的人手护送,林玉溪又觉得安心了不少。 有时候,林玉溪都很纳闷。 林笑儿为什么能够在那么久之前,就把多年以后才会发生的事情预料到呢? 这些人,她当年是怎么想出来的培养计划? 还有那些地图,据他所知,除了他手上有,整个大尹朝,怕是找不到第二个人会有吧。 只是可惜,人就这么凭空消失了。 要是还在,指不定现在大尹朝还能发展更好,或者发展更快。 很多时候,只要想起来这事,就觉得很遗憾,实在是太遗憾。 一切准备就绪,只等着船只能够造好。 林玉溪在准备货物的同时,也没忘了催促造船厂的造船进度。 还真别说,造船厂真的是赚疯了。 收到的订单多,又紧急招了不少会木工的师傅去干活,俸禄还给的不低的那种。 林父听说的时候,都想去。 间接创造了不少岗位,大尹朝的老百姓这时候也后知后觉意识到,学门好的手艺,似乎特挺挣银子的,并不一定是科举这一条路。 除了做好这些准备,林玉溪也没忘了派人到粤州去找会洋文的人。 洋文只有洋人会说,但是常年和洋人打交道的一些粤州商人,也会一些简单的。 要出海去洋人的地方,会几句洋人话,是很有必要的。 林玉溪这时候,就觉得准备得还是不够妥善,要是早几年前,就派人找个洋人做夫子,先把洋文给学起来,现在也不至于这么被动。 又想到了林笑儿,要是林笑儿多年前没有失踪的话,她肯定早就派人开始学洋文了吧?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37 首页 上一页 236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