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两口抓了药,高高兴兴回到招待所,“老伴儿你歇着,我去煮,煮好给你提回来。” 王阿姨不干,“就你这臭脾气算了吧,可别干得罪人的事,小舒这孩子不错,她的家人你也要好好的,客气点,别摆张臭脸……算了算了,你一个人去我不放心,还是咱俩一路吧,顺道去买点水果,不能空着手上门。” 老王头摇头,“不用这么麻烦,别买了。” “嘿,我说你这糟老头子,咋这么不听话,咱们去煮药是麻烦别人,咋能什么感谢都没有。” 老王头沉思片刻,“我会感谢小舒,不在这几斤水果,你还记得我上次说的那件事吗?” 王阿姨想了想,忽然眼睛一亮,“你是说那个港商来找你建设血液透析中心的事吗?” “对,按理来说血液透析是归肾脏科来管,但咱们省医院肾内科血液科一直没分家,属于大内科里面的小科室,我除了搞血液科有点心得,肾内科也有点经验。” 王阿姨好笑,这老头还知道谦虚了,他都搞几十年了,那叫“有点经验”吗?可以说目前在这块领域,国内专家里他号称第二,就没人敢认第一。
第131章 舒今越不搞西医, 更不搞肾脏科,所以哪怕是重生人士,对业内的很多事情依然不太知道, 不知道老王头在外头的名号,就是上次石学海介绍,也只捡着跟血液科相关的,别的没提。 但那名港商不知道从哪儿知道了老王头的名号, 慕名找上他,花重金邀请他出走, 离开公立医院, 出来跟他合伙建设一个私人血液透析中心。 在港城,私人血透中心, 那管子里流动的不是血, 是钱。而龙国在这一块上目前还处于空白, 港商很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他有的是钱,买得起最好最先进的设备, 老王头有国内一流的技术, 还有成熟的经验, 他可是龙国五十年代最早一批搞血液透析的人, 真正的专家。 但老王头这人脾气也是真倔, 为了大几千买房钱能跟儿子闹到对簿公堂、断绝亲子关系, 对港商许诺的几十上百万的利润却拒之门外,你说奇不奇怪? “那时候,我担心商人重利,这种救命的技术一旦沦落到商人手里,他们可不会对老百姓心慈手软。” “那你现在就不怕小舒也重利?我看诊所的运营和她那些卖到日国的药, 她也是一名合格的商人。” 老王头摇头,“那你可看走眼了,诊所运营是所有人共同努力的结果,她在其中的作用其实不是那么突出,至于她的那些远销海内外的药,那更不是她自己运营的,应该是她爱人才对。” 当然,除了徐端,还有康永新,他们不知道的是,康永新这名市中药厂的工程师已经被舒今越给高薪挖出来了,现在主管的就是卖给佐藤静香的药。 徐端懂运营和管理,康永新懂技术,他俩一内一外,把这件事安排得明明白白,舒今越只需要签字收钱就行。 “我观察过小舒诊所里的处方,基本都是两副药三副药一个处方,总价都在三块钱以内,很少有超过的,达到五块钱就算最高的了。”他站在窗边远眺对面人来人往的诊所,“这么大的门诊量,但凡她随便开几个大处方,赚的都不是现在这点,要是再狠点,一天开几十个出来,那她一个月就能赚一辆小汽车。” 但没有,舒今越并没有这么做,她甚至在诊所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以约束医生的处方金额,每个月会安排人专门抽查,如果大处方的数量超过一定比例,她可是会罚款的。 这是在保护病人,也是在珍惜自己的羽毛。 “他们书城还有一个很有名的齐老中医,咱们去远远的看过,你还记得吗?” 王阿姨嗤之以鼻,“自然是记得。” 他们只是远远的看一眼,就被齐老中医的家人看见,连拖带拽的“请”进诊所,问诊都整不清楚就开方,一看上面还是啥也看不懂的鬼画符,去收银台一算账,居然要二百多块,吓得他们连忙撒腿就跑。 不是出不起这点钱,是没想到从进门到结束也就五分钟不到的时间,他居然能开出一个高达二百块的大大大处方,大家都是搞医疗的,谁心里没点数啊? “这个小舒,身上不仅有两把刷子,医德也不错,如果政策允许,血液透析中心真的能开私人的,那我宁愿找她合作。” “那你工作那边……” “必须辞,不干了。” 想到老头子这么多年兢兢业业的付出,从未给医院和科室增添什么麻烦,就因为她病重,想请几天假陪她来看病,他们居然连这几天都不批……王阿姨也来气。 老黄牛辛苦一辈子,被宰杀之前好歹还能吃顿好的呢! “那行吧,你想好就行。”王阿姨精神不济,“那我就不去了,你熬好别耽搁,赶紧给我送回来。” 老王头立马拎着药去柳叶胡同,这一去,不仅拎回一罐子中药,还给老伴儿拎回了一份美味营养的晚餐。 熬好的药液用瓦罐装着,外面套个网兜,走一路也不会碰到不会洒,到了招待所还是热乎乎的,喝下去暖暖的。 老王头一个劲的感慨:“这舒家人全都是热心肠,小舒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倒是特别会做饭,你看这红烧肉就是他做的,还有这个什么八珍糕,说是养气血的,适合你吃,他硬给我装了整整一饭盒。” 要不是饭盒太小,他还能再装点。 王阿姨也很是感慨,“咱们搞了一辈子医,小舒这才是给咱们上一课啊。” “对了,你的打算,啥时候跟小舒说?” 老王头背着手在屋里踱步,“先看你吃药的效果再说。” 要是,万一,假如这次也治不好的话,他或许也没这心思搞什么技术了。 “你也别这么悲观,万一我真有那么一天,你还是要好好过,过两年走出伤痛,再找个老伴儿我也是支持的,你们互相扶持互相照顾,我才放心。” “废话,自己媳妇儿都快没了,就是赚一千万又有什么屁用!以后也不许再说什么‘找一个’的话,我要是先死了,你找不找?” 王阿姨横他一眼,“就你话多,快扶我躺下。” 舒今越是不知道老王头内心怎么纠结的,终于熬到星期天,她期待了好几天的火锅烧烤团建餐终于来了! 说实在的,怀孕这几个月,她天天吃所谓的“营养餐”,人都快吃成尼姑了。每次不想吃,吃不下的时候,看着舒老师那双殷切的双眼,想到这是他骑着小破单车跨越大半个城市给她买来的最新鲜的食材,今越真的是硬着头皮吃。 现在,她终于有现成的理由不用吃那玩意儿了。 “你说你爸也是,又骑着那破单车出去了,每次看见田老头那三轮车,他眼睛都直了,给他买吧,他又笨,心又野,想想还是安全第一,年纪大了,就不冒这险了。”赵婉秋手里有钱,还不少,她对老头儿不是抠门。 舒今越想想也对,“不买也好,我爸这人骑车技术不行,还特爱往人多车多的地方骑。” 事情还要从上个月说起,田美芝自打拿到王马特那个大单的提成后,心情就格外的美,除了一套四合院,还大手一挥给田老头买了一辆三个轮子的小车,俗称三轮车。 前面“驾驶位”跟自行车的龙头和坐垫很像,后面车兜子是敞篷的,能坐好几个人,平时去买点菜拉点货啥的也方便,这可把柳叶胡同的老少爷们给羡慕坏了。 大家嘴上说那是女同志才骑的,可买这么一辆也很贵,也比骑自行车舒服多了,最关键是后面那个车兜子,星期天拉着一家老小去逛公园,多爽呐? 而最羡慕的要数舒立农,他经常去买菜,一买就是好几十斤,现在诊所的饭菜也是他做,做好还要送过去……以前全靠当年三个孩子众筹买的小破单车,费老鼻子劲了,现在看见田老头那辆三轮,简直就跟清朝人第一次看见火炮似的,眼里的羡慕都快溢出来了。 他现在为啥这么喜欢追在田老头屁股后头,不就是想蹭人家的三轮车过把瘾吗? 这不,正说着呢,他就咂吧着嘴,从大门口进来,手里拎着一堆刚买的新鲜食材,“行,不用送,你快回去吧,晚上一家子过来啊,别开火了。” “爸,回来了?” “你田大叔给专门送到大门口。” 舒今越憋笑,人家本来就要从十六号院大门口过,好吧? 赵婉秋今天也休息,出来看他手里拎的东西,鱼买了五条,每条有两三斤的样子,黑漆漆的,像个扁扁的梭形,“这是啥鱼,咋没见过?” “罗非鱼,说是李家村养殖的,那边现在有的养牛蛙,有的养罗非鱼,日子可好过了。” “罗非鱼,好吃吗?” “听说好吃的,烤来吃最好吃,我就买了几条,到时候少放点盐和调料,给今越解解馋。” 烤鱼啊,舒今越想到那鲜香的口感,嘴巴里全是口水。 “这些牛羊肉,今越说要涮火锅,我顺带要了几根大骨头,现在先把汤熬上,等晚上就有味儿了。” 老两口在厨房里忙碌起来,今越正要出去帮忙,忽然听见一阵清脆的“叮铃铃”声,一群小孩叽叽喳喳跑进来。 “今越阿姨!你们家买三轮车啦!” “啥?三轮车?!”舒立农手里拿着两根芹菜就往大门口跑,“老二,你啥时候买的?多钱?” 舒文明叼着根烟,不算长的两条腿跨坐在三轮车上,车兜里排排坐全是胡同里的小屁孩,最前面视野最好的是舒家三个小不点,正指挥着他往左往右停车倒车的,人均小司机。 舒文明看老头这么高兴,觉得自己还真是做对了,“给你买的,以后买菜送饭也方便,省得你去蹭别人的……”丢脸。 他至今还是对田美芝心存芥蒂,连带田家人他都不喜欢。 舒立农顿时把芹菜一放,“来来来,我试试。” 他终究是不够熟练,反应也没年轻人快,忍一下,快一下,时不时就要卡顿一下,后面的孩子急得哇哇叫。 “错了错了爷爷,要刹车!” “油门油门,现在要加速!” “不对不对爷爷,铃铛是左边那个,你按错了呀!” …… 对于孩子们来说,小汽车始终可望不可即,三轮车却是每一家努努力都能买得起的,下了车就去磨自家父母,闹着也要买一辆。 “买买买,就知道买!” “别人萌萌芽芽次次考第一,你怎么不跟人家学?好的不学,尽整这些没用费钱的,败家玩意儿!” “嗐,这老舒家真是怪会带头,一下电视机,一下洗衣机,现在又来一个三轮车,以后他们家买火箭买飞船,咱们是不是也要被自家兔崽子闹着买啊?”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399 首页 上一页 33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