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氏摇摇头。 官家的事情水太深, 寻常百姓压根不知道其中有什么猫腻, 聊着也都是臆测罢了。 太子肃清贼寇以致三公落马, 在朝中也算杀鸡儆猴立了威严。王师禁足后门下省等群龙无首, 在朝中逐渐朝中立方向发展。 也有倒向帝盟的。但墙头草总是随大势逐流, 新的羽毛总会让人心生戒备, 不足以借力。 外头没什么动静, 之彤倒更敏感。每顿送来的饭菜都要用银针一一试过才准沈尽欢动筷子。 瞧着自己亲自送来的饭菜被一一试毒,沈常安也很无奈。 陆生良下帖那日一同送了两贴药,沈尽欢越吃越觉得不对劲,也说不出来哪里不对劲,好像少了什么步骤,感觉某根线老是对不上。 直到某个夜里,沈尽欢爬起来倒水喝,凉水顺着舌头滑到喉咙口的时候,她很有意识地察觉到原本吃东西都没知觉的地方开始会感到刺痛。 陆生良给她的药是管用的。可问题就在于管用。 他一句话没讲连脉都没把,怎么就知道她中什么药性的毒得吃什么药?! 陆生良的医术还没有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吧? 沈尽欢甚至怀疑就是陆生良给她下的药,可最后只当是自己想多了。 他和梁侯府就没有对头的时候,所以没必要故意耍手段替王师这么做。 沈尽欢每天陪施氏诵经念佛,在斋心院一呆就是一整日。 沈常安反倒可以安心处理一些生意。 “大姑娘!” 安福从外面跑回来,一脸惊恐的样子把芷儿吓的够呛。 “怎么了?” 安福粗喘着气,接过芷儿递过来的水一口闷,平复下来才道:“竹雕坊来了个贵胄,说是邻国来与咱们通商的。” “好事啊,你怎么急成这样。”芷儿咧开了嘴笑道,转头看向沈常安。 沈常安手上还“噼啪”拨着算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就他俩说这几句话的时间,她已经翻了两页账过去。 芷儿看着沈常安一点也不急的样子抱怨了声:“大姑娘不去看看这笔大生意?” 茶童在一边起筛,滤茶,冲泡,一气呵成,茶叶香一下子蔓延开,沁人心脾。 沈常安不紧不慢地端起一杯品了一口:“他们诚心谈,肯定等得起。” 沈家开了个竹雕坊,规模不大,一个两进三开的院子便是一个作工坊和商铺。 来做的生意都是旅商和书生。 从鲁国宛陵竹乡运来的竹子,通过北燕独特的制作手艺加工成竹卷或竹匾,造型多样内容也可大可小可单独定制。 沈家的祖先最开始没有当官的时候就是做竹雕生意。 到了竹坊已经过了巳时。 沈常安在门外就看见了一个瘦高身影,身旁还有一个小黄门。 公子的打扮很寻常,安福不说她还真看不出来是邻国来的,转眼从小黄门的衣着来看便知道是郦国人。 公子迈着步子在坊里走着,看看这个问问那个,掌柜放在桌上的茶早就没了热气,看样子是等了很久。 沈常安浅浅一笑,大方朝里走去。 “是哪位公子?”沈常安声音清脆,掌柜一听便抬头从桌后出来。 “大姑娘,正是这位俞公子。”掌柜打了个请道。 沈常安刚要说客套话,面前这位俞公子就转过身来。 千想万想都没想到自己来见的居然是俞白。 俞白温和地看着沈常安,两只眼睛笑成一道缝:“沈姑娘。” “世子大驾光临,寒舍蓬荜生辉。”沈常安皮笑肉不笑道。 一想起之前尽欢和俞白邵尘呆在一起还出了事,沈常安心里就堵。 一听是郦国世子,掌柜马上拱手赔礼:“草民眼拙,不识世子殿下大驾光临。” 一尊佛进店只招待了一杯茶,前厅的杂役都开始不好意思。 俞白语气无波:“不碍事,我不喜端着架子做生意。” 沈常安抚额:“殿下是来谈生意的?” “正是。” “殿下想怎么谈?” “沈姑娘想怎么谈,就怎么谈。”俞白依旧笑看着她道。 从刚才到现在,这个家伙就一直冲着沈常安笑,让她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那带殿下参观一下坊内。”沈常安笑道。 俞白笑地更深:“有劳沈姑娘了。” 沈常安瞄到俞白身后的小黄门捧着什么一动不动,纳闷问道:“世子的小黄门......” 俞白让了下,沈常安才看见立在掌柜台前的小黄门不是真人,而是一个栩栩如生的彩泥人,手里捧着一个竹木小牌匾,上提“财神进门”,四个字用红料涂了,印在深绿的竹色上耀眼非凡。 “这是郦国的彩泥人,来北燕之前没动过要通商的念头,直至除夕宫宴前太子带我游玩了京街一片,看到南北商运如此通流贸然就有了想法,出于礼节,在下用北燕的泥做了一个招财人送来以表诚心。”俞白道。 “既然如此,老周把它放在门口吧。”沈常安点头又做了个请,对俞白道:“殿下去里面看看。” 想着怎么着他也会先行一步,让自己跟在后面,但是,他一动不动...... 俞白穿了个深褐色的袍子,衣服颜色一暗就显得他脸白。 俞白直起身:“姑娘在前便好,俞某在后听着。” 沈常安扯出一个笑脸:“请吧。” 竹雕第一步便是备材,二人走到最里面一个屋子,靠北的一头堆满了深绿的竹子,门后一面墙前堆着浅一些的绿竹子。 “刻竹所用竹材,首选毛竹,第一体格壮硕第二质地牢固坚韧不易被雕刀折脆,殿下看到的这些都是从鲁国引进的毛竹。” “北燕并冀雍两州为何还要从鲁国引进?竹色为何分深浅?”俞白问道。 “鲁国地处江南,毛竹喜温畏冷,是娇惯之物,所以多是长在背风向南的山腰之地。雍州冀州地势偏高不适合生长毛竹。” “竹子分三类,浅绿是嫩竹、绿色是成竹、深绿是老竹。嫩竹柔软不易雕刻,所以在这里的都是成竹和老竹。”沈常安拿起一根较粗的老竹,小心端着道。 “老竹内里细密,我看了都觉得是上品。”俞白托起另一端,减轻了常安的力道。 沈常安颔首,不禁多看了他两眼。 “鲁国到北燕路途长远,这些竹子如何运送,要保持新鲜莫不是走水路?”俞白问道。 “水路颠簸,极易损伤竹子的表皮。都是用车马运送,每年三季都由竹户安排送来。”沈常安道。 “鲁国地处扬州,离北燕之间还隔着郦国,要是没记错,竹户每每经过城关,还要缴纳一定的通关津贴吧?”俞白随着沈常安到一个作间。 沈常安徐徐说道:“是,每担要交二两银子。” 俞白笑道:“那正好,若是咱们有了生意,此后凡是鲁国运送至北燕的物资均可免收。” 沈常安眼前一亮,倏地转身看他,嘴角噙着真切的笑意:“殿下当真?” 俞白一愣笑道:“当真。” 沈常安直直对上他温柔的目光:“殿下客气了。” 作间里有三个作手正拿着竹刀和锯齿将竹子刨开。 “这叫‘开片’,刨开后用水煮热,然后放在院中晒干,可保色泽鲜艳不招虫蚁。”沈常安介绍道。 俞白寸步不离跟在她身后静静听着。 从一作间到四作间,从茎雕和根雕到制匾再到雕刻步骤,沈常安面面俱到。 带俞白看成品的时候,沈常安又接待了几位夫人,一套行云流水的解说,半个时辰内就卖了五十两。 俞白就看着沈常安锐不可当的样子,光顾着靠在一边欣赏,忘了这次来的目的。 “殿下意下如何?要是可以,运送至郦国的成品我让利三分,可好?” “可以。”俞白想也不想就应下了。 “殿下不再考虑一下?” 沈常安惊诧于俞白的爽快,取七分利是为了讲价,被他这么一答应,沈常安自觉得强人所难了。 “不用,就按你说的来。”俞白笑道。 “挑个好日子签字画押吧,常安会将条款罗列成书给殿下过目。” 俞白拱手:“不日还请沈姑娘赐教。” 沈常安道:“啊?” 应酬? 沈常安倒吸了口凉气:“常安定会安排好。” 俞白也不再回,默默一笑作势让出路子让她先走。 沈常安当然不客气。 俞白在后看着那傲娇的背影,脸上就差开朵花了。
第67章 所谓伊人 生意上的应酬素来不由她出面, 再怎么说也是世家嫡女抛头露脸不合规矩。 沈常安整理条款书契的时候,还在想着要在哪里设宴拟个什么菜色。 不知不觉就偏了思绪,一旁的白纸上写了帝都有名的酒楼和北燕的风俗名菜。 又一想俞白来北燕后都是住在宫中与太子同吃同住, 宫里的东西自然比民间的好,自己折腾这么辛苦人家还不一定会欢喜。 思来想去了半天,书契也没有写成, 宴请也没有结果。 沈常安捏着眉间, 难得能在她清冷的面容上看到愁苦的表情。 安福进屋, 在幕帘后瞅了一眼又和芷儿相视, “主子这是怎么了?” 芷儿探头道:“主子在整理与郦国世子的书契,怕是多想伤了思绪。” 芷儿又问安福何事,安福低低一句:“世子殿下下了帖子, 今晚上邀主子去梧湖边上的揽月楼吃鱼。” “夫人允了?” “夫人在斋心院和老夫人一块儿, 老夫人允了。”安福道。 “知道了,你下去吧。”芷儿点头,转身倒了杯茶水端了蜜饯进去。 沈常安半个身子在太阳窝里,脸被照的通亮。一头黑发披在脑后, 不簪任何发饰,黛眉拖的长长的, 眉尖扫的利落, 划在细长的眼尾上方二者相得益彰。 芷儿不忍打搅这般画面, 轻手轻脚过去放了茶水, 低头就看见沈常安右手边写了菜名酒馆的纸页, 再一看右手边那份才写了几条款项的书契, 不由掩嘴轻笑。 “笑什么?”沈常安懒懒地转过头来, 睁眼却被阳光晃得有些晕, 便伏在案上。 芷儿笑容亲和道:“姑娘有口福了。” 沈常安只当她在说自己写的菜单, 埋在桌上的脸动了动:“什么口福,还不是要我出银子。” 芷儿替她收拾了东西,笑盈盈道:“世子下了帖子,晚上邀姑娘去揽月楼吃鱼,老夫人允了。” 沈常安猛地抬起头:“为何是他邀我?” 芷儿笑道:“这奴婢就不知道了,姑娘还是赶紧准备一下吧。” 沈常安瞥了一眼手边的书契,顿时天灵盖生疼,反手用账本盖住它,起身去挑衣服。 东道主西来客,如今主反倒成了客,让沈常安措手不及。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47 首页 上一页 57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