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成婚的长岁,因为之前已经被康熙封为贝子,有了自己的贝子府,所以,此次并没有随大家一块入宫居住,而是仍然住在自己的府里。当然,他此时住的已经不是贝子府,而是嘉郡王府了。 搬完家,宋玉瑶以为胤禛去看了皇后之后会到年氏那里,没想到,他却来了她这里。 “瑶儿,你来了。”他看着她,眼睛似有些湿润,声音里带着疲惫和温柔。 “是,臣妾来了。”宋玉瑶声音也不自觉地温柔了起来。 他走了过来,把她的手轻轻拉住了,然后,头搭在她的肩膀上,胳膊把她笼罩了起来。 “朕甚想你。”良久,他轻声道。 “臣妾也一样。”宋玉瑶轻轻回了一句。 第151章 胤祯的抚远大将军职位还是被撸了, 他被胤禛封了个恂郡王爵位之后,就赋闲在家,胤禛发话让他专心在家读书。 而且,他现在不叫“胤祯”了,自从去年胤禛登基后没多久,诚亲王胤祉就上书说,为避皇上名讳,请将诸位兄弟的名讳中的“胤”字,改为“允”,胤禛同意了。 不过,胤祯现在也不叫“允祯”,因为“祯”这个字和“禛”虽然不是同字,但是同音,还是有点不太合适,所以“允祯”的“祯”字,又被改为了“禵”字,所以他现在叫“允禵”了。 在宋玉瑶看来,这倒没有什么,这古代社会避讳多,做臣下的要避讳君主的名讳,也是古之常例,倒也没什么可指摘的。 只是不知道,这个世界的胤禛既然与皇太后的关系发生了变化,与老十四的关系也历史上要好,那之后还会不会发生,他把老十四打发到康熙将要安葬的景陵去给康熙守陵的事? 那也只能之后再看了,至少现在是一切都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了,不是吗? 没过多久,朝朝就生了,这次还是生了一个小阿哥,母子均安,倒是让宋玉瑶终于放下了心。 胤禛心里也是高兴的,虽然碍于康熙的三年丧期未过,不能给小阿哥好好地把洗三、满月,但是他还是让人赐了礼物过去。 三月的时候,年羹尧和隆科多、马齐一起被胤禛加了太保,年羹尧还被封了三等公。 年羹尧的权势,让宫里的年贵妃也跟着水涨船高。但是,现在,登上皇位之后,他对年氏反倒是没有再专宠了,来宋玉瑶这里的时候,又变多了。 当然,他也没冷落年氏。老十四的抚远大将军之位被撸了,青海那边暂时由平逆将军延信代行抚远大将军职务,但延信之前也是在老十四手底下干的,与老十四的关系不错,胤禛有些信不过他,他还有仰仗年羹尧的地方。 所以,现在,宫里是年贵妃和宋玉瑶这个宁贵妃两个贵妃平分秋色的局面。倒是,让皇后乌拉那拉氏和李氏等人,感到惊奇不已。 年氏受宠大家能理解,毕竟爷现在刚登基、地位还不稳,还要仰仗她娘家,她哥哥年羹尧确实大权在握,而且年氏的确青春貌美,那宋氏复宠又是因为什么呢? 她现在这都多大年纪了,可比爷还要大一岁多呢!虽然她保养得宜,四十多岁的年纪看着只像三十来岁,仍然风韵犹存,岁月并未过分折损她的容颜,但是,她毕竟四十五了啊! 一定是因为现在是先皇的孝期吧?虽说皇上名义上其实只需要给先皇守孝二十七天就可以,但是自家这位爷自己是知道的,他不可能只守二十七天就宠幸妃嫔的,应该是会继续守足三年的。 所以,他肯定是怕这个时候接触年轻妃嫔,年轻妃嫔邀宠心切,会影响他守孝,才又开始去宋氏这样的老人那里的吧?一定是吧?要么,就是因为喜爱大阿哥,所以爱屋及乌?福晋和李氏等人,心里不禁在暗暗地揣测着。 只是,坐在皇后宫里,和皇后聊天的小乌拉那拉氏,却觉得应该并非如此。若是皇上真是因为这个原因才去宁贵妃这个老人那里的,那他怎么就不去其他老人那里呢? 要说因为喜爱大阿哥,那也不可能。先皇当年也有喜爱的儿子,但也没有这么宠爱儿子的额娘啊! 小乌拉那拉氏觉得,皇上多半是真的喜爱宁贵妃才如此,之前独宠年氏,也许是为了拉拢年家的不得已吧?现在皇上都坐上这个位置了,那自然就没必要再那么委屈宁贵妃了。 当然,在皇后面前,她是不打算说的。皇后自己难道就猜不到吗?她只是不想猜到罢了,自己又何必讨这个嫌,非要戳破呢?小乌拉那拉氏心里和明镜似的。 时光还在悠悠走着,除了换了个住的地方,宋玉瑶的日子还是一样过得很平静。她现在的宫殿里,一样有一个一亩多的菜园子,是她住进来之前胤禛就安排人给弄好的,就和当初悠然居的菜园子差不多。 她现在每天还是读书、散步、种田、修炼,日子过得很悠哉。 现在,她放在种田上的心思,又多了一些。胤禛已经登基了,她就准备要再培育新良种了。 外面的形势,她也还是在关注着。胤禛已经开始他的新政了,年前最后一个月,他就下令追缴直省仓库的亏空,限期三年,让那些挪用、贪污的官员三年内补足,补不了的就要治罪抄家补足。现在这件事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胤禛已经派人在大清各地全面查账了。 三月,这时候任监察御史的年羹尧长子年熙上书,请求朝廷免除山西、陕西两地乐户的贱籍,允许她们出贱为良,说她们是明朝永乐帝登基时加害的忠良之士的后代,因为永乐帝的加害才被罚入教坊。胤禛同意了,并且让各省检查,有类似情况的乐户,一律允许她们出贱为良。 宋玉瑶知道,这些政策只是胤禛新政的开始,他之后还会做很多,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化当差纳银、平定青海、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改土归流、进一步扩大废除贱籍的规模、将宫女出宫的年龄由三十岁改为二十五岁…… 对一个女人来说,作为丈夫怎么样,且不说,但是作为一个皇帝而言,他的确是一个有作为的皇帝,是一个锐意改革并且真的将这些改革实行成功了的皇帝,是一个心中真正有百姓有天下的皇帝。这点上,她是佩服他的,而她也会帮着他。 很快,胤禛改革的阻力出现了,下面开始有人散播一些不好的传闻,说胤禛继位不是先帝的本意,先帝其实属意的是大将军王允禵,说如今的雍正帝这皇位来位不正。尽管,胤禛后面的那些改革还没开始进行,但是现在他下令清查亏空钱粮的举措,就已经伤害到了很多人的利益,这些人开始中伤他。 不过,在这个世界,这股传言并没起来多少水花,朝廷中心里没鬼的官员基本都是不信的,天下的百姓也绝大多数都是不信的。 因为,当今雍正帝身为雍亲王时的功劳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大将军王虽然功劳很大,但也只是平定了西藏而已,而当今圣上呢,他的雍亲王府上可是有着牛痘、辣椒、巨姜、甘薯、水泥的功劳呢! 平定西藏固然是大功,但是,在当今圣上的这些功劳面前,也是有所不如的,先帝传位给当今圣上,难道不是应该的吗?很多人心里是这么想的,当今圣上的这个皇位他们清楚,他得到也是应该的。 朝堂上下、大清百姓,但凡有点良心的人,自己和家人种着牛痘,吃着辣椒,用着巨姜,尝着甘薯,走在刚刚修好的水泥地上,实在是没法说出,当今圣上这 皇位不该得的话来。 去年,宋玉瑶培育出来的甘薯,已经培育出来了越来越多的薯种,不仅已经在京城之内逐渐开始种植,也被运到南方一些地区,逐渐开始种植了。与辣椒、巨姜一样,这甘薯又是大家拒绝不了的东西,盛行天下、占据大清百姓的餐桌,想必也是迟早的事。 而钮钴禄氏贡献出来的那个水泥方子,现在已已经逐渐用于修路、修房子和修筑河堤了,京城现在已经有了水泥路,大清其他地方,水泥的应用也逐渐多了起来。假以时日,这应该又是一件风行天下之物。 这些东西,都为胤禛积累了很大的名声。所以,这些贪官污吏的谣言攻击,在这个世界并没掀起多大的风浪。 就连胤禛知道了之后,也不过只是付诸一笑,心道:托瑶儿和钮钴禄氏的福,朕这些年的功劳,天下人皆知,朕这皇位得的是不是说应当,天下人心里皆有数,这些蝇营狗苟之辈,就凭几句谣言,难道还能抹黑朕不成? 心情很好之下,他就宽容了很多,对老八、老九、老十、老十四这几个输了还不怎么服气,还在私底下暗地里朝人发牢骚、口出怨言,甚至有时候悄悄搞点小动作给他使绊子的几个兄弟,也就不那么在意了。不过,以他的小心眼,还是暗暗给这几个家伙记着,想着什么时候让他们吃点苦头。 而也是这时候,宋玉瑶才知道,原来在历史上老八、老九他们落到那个下场,其实也不能只怪胤禛冷酷,还有他们几个自己的原因。 她真的觉得,这些人好像没搞清楚自己现在的位置,也没真正把胤禛当成皇帝来看待,他们似乎还以为他是那个低调隐忍、孝顺友爱的雍亲王。 其实,胤禛现在对老八并不赖。去年腊月,他不仅把老八封为了亲王,还让老八和胤祥、隆科多、马齐等人一起总理事务,封他做理藩院尚书。 今年的时候,胤禛甚至把老八的母家给由辛者库包衣给抬到了正蓝旗。 胤禛此举,虽然有政治作秀和为了稳住老八及其手下的势力的意思,但能做到这种程度其实也不错了。而且,宋玉瑶这个枕边人,其实是能看出的,胤禛这样做,也有一部分是出于真心实意。 他还念着之前和老八那么多年的兄弟感情,也爱惜老八的才干,也有着一些对当年老八重病时他提议挪动的做法的弥补。 在稳定朝局、安抚八爷一党的原因之外,胤禛其实也是想和老八修复关系的,是期待老八能支持他、用心帮他一起做事的。 然而,老八的做法却让他失望了。哪怕胤禛对老八多加恩宠,但是八福晋还是常有怨愤之语。就是老八自己,对胤禛似乎也有怨言。 他并没有像胤禛期待的那样,在胤禛伸出了橄榄枝以后就高兴地接住,运用自己的才智帮胤禛这个四哥完成他的志向。而是,对胤禛派给他的工作,屡有推诿、消极怠工,有时候还对胤禛实施的政令表露出不赞同之意。 老九、老十这两个也是,对胤禛这个皇上,看起来并不怎么服气,背后也常常发些牢骚、怨言,对胤禛安排的工作有时候也是推诿、拖拉,不情不愿的。 “八叔这人,儿子以前以为他是个聪明人,现在看来,儿子倒是错看他了。如果以后皇阿玛处置他,儿子是不觉得奇怪的。”长岁谈起他八叔时,脸上已经不复当年的同情,而是带着一些冷意。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73 首页 上一页 150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