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走出来,往商务谈判团队的办公室走。 陪同霍凯康一同来的几名文职人员,也都是面带兴奋,到走廊上,就道:“看来武兴钢厂这边的谈判,确实是很顺利。之前还觉得有点夸张了,现在看来,可半点没有吹。” 霍凯康心情显然不错。 不仅是谈判进度,还有人,不过……想到这样的人被别人划拉到兜里,就不是滋味了。 “我看林巧枝还带了几个徒弟,怎么样?”他转头问袁立华,仍是有点不死心。 袁立华小声提醒:“您想想林工的年龄。” 哪有这么快就能出徒的? 除非又是一个林工,但这种天赋的人才,可遇不可求,哪可能一下出两个? 霍凯康就难免有些失落了,人也给出去了,徒弟也还不能独当一面,怎么搞哟,“你说说她这是怎么学的?谁教出来的?” 袁立华其实也偷偷思考过这个问题,甚至还找朋友了解了一下王柏强这号人物,还有他带的其他徒弟,只能说:“有些事吧,肯定也不是全靠教的。” 他举例:“您看咱们队伍里打仗最厉害的那一批,里面可不乏穷苦出身、农民出身,也没上过一天军校,也没谁教打仗,不也打着打着就打出来了,还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 你说说,这找谁说理去? 尤其是那些战败的敌方名将,难道还找谁要个说法?真要找,怕是只能找老天了。 一行人穿过走廊,走上了楼梯,又形成了一个小型考察队伍,走进了负责商务谈判的办公室。 说实话,其实这边更有冲击性。 毕竟都是人,还是穷的。 旁听技术,脑子还有点懵懵的。 听钱,人一下就激灵了。 “按照目前的技术谈判进度来看,等我们商务组最后进行交叉谈判的时候,总采购成本应该可以比初始报价降低18%左右,目前落实的已经有4800万美元了。”商务谈判代表认真地汇报道。 霍凯康眼皮跳了一下。 包括他在内,众人都是眼睛都不敢眨,看着商务谈判代表。 商务谈判代表也是心里舒坦,总是开会灰头土脸的,挨批评是他们,做外交忍气也是他们,可算有场漂亮仗扬眉吐气了! 四三方案连43亿美元预算都打不住,后来还要再追加,那也不能全怪他们商务谈判不作为啊!! 但是他们偏偏处于谈判链条的终端,价格这块还真就是他们负责的,有苦难言啊。 他喝了口茶,真的是有股扬扬美劲儿,道:“确实是这样没错,目前几个主要的地方,我简单说一下,首先是……” 他把技术谈判拿下高地的几个点,都一一列开。 霍凯康越听,表情就越像是打翻了调料铺,糖、盐、酱、醋、臭腐乳等数不清滋味的调料混匀在脸上。 高兴得眉毛都扬起来,恨不得拍手叫好了,下一秒就又像是吃了酸橘子。 最后,还是勉强镇定地提醒道:“也不能一味的追求压价,质量上还是要有保障的。” “您放心,我们签署的技术附件,可比压价谈得多。” 霍凯康心里又酸又涩,很时宜地决定厚不要脸,问身后的人:“还有没有可能,咱们把人截下来?” “怕是不行了。”陪同人员表情为难,海军那边那么积极抢人,算算时间,怕是红头文件早就下了。 听着他现在知道要人了,袁立华其实也是有点小幽怨的:“您当初不是也没表态嘛。” “这不是被西沙的事冲昏了头脑吗?”霍凯康摸摸鼻子。 刘志远那家伙,开会的时候说的那么悲壮,说的那么悲愤。 搞得慷慨激昂的。 说实话,从战场上退下来的一些老伙计,哪有能不动容的? 当年缺火力,缺炮弹吃的苦太多了。 谁不想国家拳头再硬一点? 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海军拿着一堆小艇,去和排水量大数倍的大舰贴身肉搏,就差上刺刀了吗? 这不就脑袋一热,血液一滚,没吱声吗。 就如计剑锋挂电话的愤慨,抢人这个事,到底能不能抢来,还是要看够不够强势,态度够不够坚决,到了刘志远这个级别,真是又诉苦又抹泪又打鸡血的,没什么抢不来的人。 不止是霍凯康,戚岳等一条线的工业方面领导,上上下下,尽管很舍不得,割肉一样,但当时开会确实是同意了的。 要么也是没作声。 反正是没有多少投反对票。 但现在冷静下来了,霍小老头确实有点后悔了。 刘志远那家伙,就是在偷换概念,夸大事实。难道缺了林巧枝,他们立项的东西,就不造了? 他一回去,就猛灌了一茶缸的凉白开,不行,他也得找找人! 当然是无果。 就很气了! 他脸色不太好,被同僚看到,关心:“这是怎么了?” “咱们吃亏吃大了!”霍小老头气饱了,姓刘的,还跟打仗的时候一个德行!! 他背着手,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走来走去转圈。 人还在他们这边呢! 阻止不了调令,难道还不能偷点时间? 他当即踱步去了进口小组领导办公室。 *** 武兴钢铁研究院。 今日又是一轮新的谈判。 还是和法方公司。 林巧枝还是进去就挑了旁边的位置,放下手中资料,拉开椅子坐下。 主要发言位,还是留给马蜂窝心眼得好。 法方:“……” 不想见到她。 这张脸怎么看怎么都讨厌。 时至今日,法方谈判团队,都没有搞清楚林巧枝到底是怎么发现15万吨这个数据,是从实验室测试出来的理想数据。 更是琢磨不透,她是怎么在那么多化学成分的防锈添加剂里,精准的猜到硫磷的。 可怕的是,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不止一次!! 搞得法方谈判代表都有些心悸了,既不明白她是怎么做到的,又不明白自己是在谈判的过程中,哪里出了问题。 甚至不止一次的怀疑,会不会真是谈判团队里有谁被收买了? 但事实很残酷,如果每一次都怀疑是己方透露,那么整个团队就没有可以信任的人了。 最后,只能接受最不可能的现实——真的是林巧枝,真的是她谈判分析出来的。 中方当然不会告诉他们答案。 谈判嘛,摸不清楚对方深浅才是最高的攻心计。 他们不仅不会解释。 甚至还会通过一些行为,继续塑造和加强林巧枝的这种形象,以达到混淆视听的目的,顺便还能加强心理攻势。 比如把情报人员查到的资料,也通过林巧枝的口说出去,佯造是她看破的、戳破的真相。 又或者安排一些小动作,在某些谈判关键的瞬间,中方谈判代表,会偶尔向林巧枝投以暗中的请示或询问的眼神。 林巧枝:“……” 太坏了。 她这么简单直接的一个人,既没啥心眼,也不会演戏,往这位置上一坐,愣是感觉自己像变身成什么诸葛巧枝了,是幕后主导,是暗中推手。 林巧枝真的是如坐针毡呐!! 幸好,很快到了她的主场。 她心顿时一松,伸手翻开面前的资料。 “我这次想重点了解一下,挤压成型异型管的生产相关问题。”林巧枝给出了一个善意的微笑,顺便表示一点点同情,连她都觉得胡明德这名字怕是取反了。 法方代表看着她的笑容,却没感觉到一点友善。 可能心里怎么想,眼里看到的就是什么样吧。 他们觉得林巧枝并非在笑,反而有种胜券在握的自信和挑衅。 她为什么会突然提到“挤压成型异型管”?难道他们刚刚哪里表述得有问……题? 杰勒米表情镇定,实际上桌下的手心已经出满了热汗。 林巧枝仍在笑。 依旧是初见时,坐在旁边位置,浅淡友好的那种微笑。
第157章 如果是林巧枝,一点也不奇怪! 其实在之前的谈判中。 中方就以CPE机组引进为契机, 提出希望法方公司能一同转让异型管生产核心技术。 尤其是其中制造难度很高的非圆截面管材,例如椭圆管、六角管。 甚至不惜再多加一些预算! 但是没有谈拢。 法方公司,以“设备参数保密”为由, 回避了技术转移的问题。 并且强调道:“据我们了解,目前日本连轧管机组无法实现异型管, 德国的技术也并不是特别适配贵方需求。” 这确实是独家优势。 双方僵持之下, 就没有达成一致。 将问题留到了下一轮。 实际上,林巧枝之前接触到的很多引进设备,都不涉及这样具体的内容。 技术谈判合同相较于现在,也显得有些薄弱了。 或许是从前国力问题,又或者是原来工业底子太薄, 又可能是曾经封锁制裁导致的…… 原因有很多。 但毋庸置疑的是,今天这样较好的谈判局面,是一批批人摸爬滚打,不断积累出的教训和经验, 才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 吃过了亏。 下次就会成长。 新中国就是这样踩着一个个坑,闯过一道道困难, 在群狼环伺的危机下, 一步步迈向自强。 法方公司的谈判代表心中也是百转千回,还是开口道:“那个……贵方想了解哪方面?” 逃避是没法逃避的。 双方坐在这里,就是要促成交易,同时让己方利益最大化。 面对法方这个意向。 中方能做的无非是来软的、来硬的两种办法。 软的就是加钱,同时找到各种合适的理由,但失败了。 硬的,比如“日方比你价格低, 德方自动化更好维护”等理由,假意考虑第三方, 施压迫使对方让步。 再就是林巧枝提出的,“咱们试着破解CPE机组为何能生产异型管这条技术逻辑链看看?” 谈判团队听到她的想法,也是先自己吓了一跳,没有这样干的!! 而且林工你说的,会不会太理所当然了一点……跟吃个包子似的。 但相处下来,还就发现了,对林巧枝来说,她觉得机械简单质朴,人情反而难得多。 谈判组:“……” 会不会有点倒反天罡了? 为什么别人不这样干?难道是他们不想吗? 独家技术优势的厉害之处就在“独家”。 被破解了,这个优势就会顷刻间荡然无存。 哪怕只是个苗头,也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因为,即便中国暂时做不出,别的发达国家呢?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207 首页 上一页 20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