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原身这样家里只有一个孩子,还是只有一个女孩的,万里挑一都不为过。 如果不是原身非要嫁欧阳远,李三柱本来是准备找个上门女婿的。 越是临近过年,楼里越热闹,打孩子的,炒年货的…… 李稻花他们也在炒年货,欧阳远找朋友弄了点花生,再弄点沙子,就可以在大锅里炒花生吃。 “熟了吧应该?”李稻花问一句。 欧阳远心领神会的用拿来翻搅的木头片给她挑起来一颗花生,让她尝尝。 这样的品尝,从他们开始炒花生到现在,尝了不下五次。 “好像可以了。”李稻花把花生壳打开,里面红色的花生皮用手轻轻一搓,直截了当的跟花生仁分离,花生仁透露着微微的焦黄色。 李稻花吃了一个,另一个让欧阳远尝。 “行,准备出锅。” 用筛子把沙子筛下去,剩下的就是可以直接吃的炒花生,过年必备品,糖和炒花生这就有了。 除了炒花生,他们买的猪肉也要提前炼制,因为没有冰箱,白天偶尔太阳大的时候,气温会到零度以上。 把猪肉提前炒好放起来,更不容易坏,可以放的更久,吃的时候直接跟其他的配菜一起炒。 春节那天,李稻花两人炒了四盘菜,馋的隔壁小孩顾不上爸妈的警告,眼巴巴的蹲在李稻花家门口。 1979年,连春晚也没有,当然,就算是有春晚,李稻花他们也没电视能看,吃过饭,看了会儿书,两人照旧早早睡觉了。 随着窗外鞭炮声响起,1980年正式到来。 初一之后就是走亲戚,楼里的外来人也是这个时候多一些。 李稻花和欧阳远都没什么亲戚可走,李稻花家的亲戚都在豫省老家呢,她家三代贫农,也没什么亲戚在北平,都在山沟沟里呢。 欧阳远母亲那边也没什么亲戚,父亲这边有亲戚他也不想走。 “稻花,过两天,我一个朋友可能会过来……”晚上。欧阳远跟李稻花商量。 “来就来呗。” “我想请他在家里吃。” “行,反正受累的也不是我。” 李稻花穿越前,上学的时候有食堂,上班之后有外卖,很少有做饭的时间和机会。 她最拿手的两个菜,西红柿炒鸡蛋,和火锅底料土豆鸡块。 家里自己开火,很多时候都是欧阳远做的,他还会到图书馆去找菜谱,自己按照上面的做,做出来的还挺好吃。 李稻花也试过,做出来的成品……只能说是她的水平,不咸不淡,什么味都没有。 “对了,几个人啊?”他们家可不大,要是人多,最好还是出去吃,虽然出去吃得看人眼色。 “就一个,但是他可能会带上他老婆孩子,那就三个人了。” 三个人,再加上他们两个,也不算多,家里也还能坐下。 “那得给小孩包红包吧。” 欧阳远愣了一下:“不用吧……我也不知道,我这还是第一次在过年的时候见他孩子。” 废话,之前两个人都在乡下,隔得十万八千里,他甚至都不知道对方娶妻生子了,还是这次回来后知道的。 他回来之后,郭为民主动联系到他,也是从郭为民这,他知道他爸离婚的,后来去跟他爸对质的时候,郭为民也拉了一帮人过去帮场子。 两人下乡之前就是同班同学,郭为民在班里年纪最大,欧阳远最小,上学那会儿郭为民就一直很照顾他。 说是异父异母的哥都不过分。 “得包,好歹人家也帮你这么多,你也算是小孩的叔,包多少?” 欧阳远又是一愣,两人都属于新手,什么也不知道,这会儿身边又没个长辈帮他们参考。 “包一块?”李稻花问。 “多了吧?”一块钱可不少呢,下乡那会儿,一块钱他们得干很长时间,就算是现在,一块钱也是很多人两三天的工资。 “五毛?” “行。” 这时候也不买什么红包,有买红包的钱,还不如省下来直接给孩子。 等到准备离开的时候,直接把钱给孩子就行,至于孩子能不能自己拿着,那就不是他们能管的。 这个年代,五毛钱的购买力可不小,几分钱就能买到小孩用的纸笔。 初五的时候,郭为民果然带着老婆孩子过来了,两人手里提着一袋苹果和花生。 他们的孩子郭峰虎头虎脑的,见到人先笑眯眯的,爸妈让喊什么就喊什么。 “叔叔婶婶过年好!” “过年好!快进来吧,冷不冷啊?来,吃糖。” 李稻花家里收拾的很整齐,家里的报刊杂志比之前更多了,一看就是。 “乖乖……”
第9章 空想文学看着这么多书,有的报纸…… 看着这么多书,有的报纸还放在随手就能拿的位置,很明显有人经常看。 郭为民背对着李稻花,偷偷对欧阳远说:“兄弟,你在村里不会是装的文化人吧,也不说一声,我也好给你打掩护。 话又说回来,你们这都结婚回城了,就没必要还这么装吧?” 两人同班同学,都是初中水平,谁不知道谁啊。 “我可不是那人,这些不是我看的,我媳妇看的。” “你媳妇?”郭为民更迷茫,“你不是说你媳妇小学勉强毕业,大字不识几个?” “那是以前,现在我媳妇可是作家,《李幺妹下岗记》知道吗?我媳妇写的。” 郭为民看看正拿着东西逗他儿子的李稻花,又看看欧阳远:“你小子……别不是跟我开玩笑呢?” “这能开玩笑?你上楼里打听打听,我媳妇的是作家的事,谁不知道。” 郭为民觉得牙疼,在家的时候,他爸还感慨,说欧阳远一家可怜,爸也不认他们了。 一家几口人,要不是欧阳远走门路回了北平,得被人欺负的死死的,这图书馆管理员的位置也轮不到欧阳远了。 现在看来,欧阳远是一点都不可怜,反倒是他这个到现在还待业的人更可怜。 他是靠着他爷爷的关系从农村调回来的,回来一年多了,还等着给安排工作呢。 “哎,你说,你媳妇写的那个,就那个个体户,能行吗?” “我媳妇说能行,你准备做?”欧阳远之前跟李稻花也讨论过这个问题。 郭为民无奈的说:“我回来这么长时间还是待业,安排工作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全家现在就靠着我爸吃饭,我媳妇户口都还没地方转。” 一家挤在郭为民他爸分的房子里,晚上郭为民想做点什么都不方便。 欧阳远他们的房子虽然小,那郭为民也羡慕,好歹是单独的房子啊,尤其是他们夫妻现在还没孩子,就他们两个住。 这问题欧阳远也不知道怎么解决:“要不等会儿直接问问我媳妇,她知道的更多,这段时间她一直看报纸了解这些。” 郭为民点点头,心里思索着怎么说。 到了午饭时间,欧阳远和李稻花就在走廊炒菜,欧阳远主厨。 吃饭的时候,郭为民主动提起自己前几天看了李稻花写的小说,就说自己想实践实践,就是对这方面不了解。 “我也不会做你小说里写的那些东西,别的我也不知道能干什么。” 能在现在就决定干个体户的,都是有几分破釜沉舟思想的。 国家刚开放个体户,市场也不明朗,不像九十年代,第一波人已经探好路,知道挣钱,一堆人下饺子一样下海经商。 “那你做过什么工作,或者是对哪个行业比较了解?” 郭为民苦笑:“我跟小远一样,初中毕业就下乡去了 ,也没参加过工作,我爸在学校的锅炉房烧锅炉,我对烧锅炉还算了解……不过我爷爷在钢铁厂。” 哦,李稻花点点头,他爸爸也属于非技术工种。 “那你对什么感兴趣,愿意花时间去了解。” “开车!那种小轿车知道吧,我就想当小轿车司机。” 这个李稻花了解,这时候的司机跟后来的不一样,还是非常牛气的职业,司机也不是会开车就行,还要会修车。 这时候的汽车质量普遍一般,再加上路况不好,汽车在半路坏掉是很普通的事,这时候就需要司机自己去修。 当上司机不仅有车开,有面子,也是有单位有编制的代表。 因为汽车都是挂靠在单位的,不完全属于私家车。 但是当小轿车司机还不如当大卡车司机呢,很多小轿车司机,在原单位倒闭之后,只能去当出租车司机。 大卡车司机在改革开放后只会更吃香,国内经济腾飞,需要更多的卡车维持物流。 “司机也不是个体户啊。”李稻花给泼盆冷水。 其实八十年代,只要认真干,干个体,很多行业都能挣钱,重点就在于开始。 李幺妹的产品是自己做的,郭为民想要自己搞个体,产品来源是问题。 “你刚才说,你爷爷在钢铁厂对吧?” “对。” 李稻花告诉郭为民,他可以用他爷爷的关系,从钢铁厂拿货,回来自己生产炒菜锅。 “炒菜锅……”郭为民感觉很不靠谱啊,虽说现在锅不好买,但是他自己做,价格也不会便宜啊。 “那你想不想把产品卖到国外赚外汇?” 郭为民听到之后,双眼发亮,这是他想都不敢想的,如果能把东西卖到国外,回家他能横着走。 老郭家从此顶门立户的就是他郭为民。 “炒菜锅还能卖到国外啊?”他可是没少听他爷爷抱怨。 首钢主要生产的是钢铁,钢铁能卖出去,但是价格都太低了,没办法,为了外汇,只能忍受压价。 他们自己生产的产品销路都不怎么好。 “普通的炒菜锅当然不行,咱们卖的肯定是精品锅,这个说起来就长了,你先回家问问你爷爷,钢铁这块能不能供上,能供上再说别的。” 没原料,说出大天来也不管用。 郭为民急啊,吃完饭,都来不及跟欧阳远多说话,带上老婆孩子,急匆匆的回家去,他得去找他爷。 他爷爷没跟他们住在一起,在首钢那呢,他当天去,回不来那就住一晚上,挤挤没问题。 等到郭为民带着好消息兴冲冲的来找李稻花的时候,正好碰上同样来取经的孟和平等人。 孟和平他们跟郭为民可不一样,一群人大包小包的,除了他们的产品,还有送给李稻花的礼品。 两波人在职工大楼前面碰上的时候都没想到他们找的是同一个人。 这么多人,李稻花家站都站不下,只能找欧阳远,在北邮帮他们找了个没人的教室。 “我知道,你们都是看了下岗记想要学习进步的,我先提一个要求。”
自愿捐助网站
网站无广告收入,非盈利,捐助用于服务器开支!
怕迷路,可前往捐助页面加联系方式!
点击前往捐助页面>>
121 首页 上一页 8 下一页 尾页
|